① 哈爾濱軸承集團和哈爾濱哈軸通用軸承製造有限公司有什麼區別啊一個是注冊商標HRB一個是HRBA搞不懂啦。
哈軸集團現在是哈軸製造,哈通是哈軸集團和上海宇威公司合資成立的公司。是哈軸的成品六分廠,是獨立核算的公司。
② 長沙市哈軸軸承銷售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長沙市哈軸軸承銷售有限公司成立於2005年08月30日,主要經營范圍為軸承、金屬材料、化工原料、機械設備的銷售、生產等。
法定代表人:向林
成立時間:2005-08-30
注冊資本:5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30102000050434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螺絲塘路68號星沙國際企業中心1棟A單元103
③ 湖北哈軸軸承銷售有限公司怎麼樣
湖北哈軸軸承銷售有限公司是2017-06-13在湖北省武漢市硚口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武漢市硚口區解放大道483號一層3號(原259號)-5。
湖北哈軸軸承銷售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20104MA4KUP4K3D,企業法人顏慶偉,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湖北哈軸軸承銷售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軸承、工具及配件、鋼材、機械機床設備、潤滑油脂、橡膠製品、五金交電、電子產品、滾珠絲杠、直線導軌、液壓氣動元件、驅動馬達、伺服電機控制單元的批發零售。(依法須經審批的項目,經相關部門審批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湖北哈軸軸承銷售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④ 現在市場上假軸承很多,在哪可以買到正品哈軸
可以咨詢哈軸總部、提供所在地區經銷商地址、
相比之下、洛軸最簡單、有授權牌照,一目瞭然
⑤ 哈軸股票什麼情況,能上市嗎
要看實際控股人有這個意願沒有 這個是我網路上找的
今年上半年,哈軸已順利成為國家首批債權轉股權企業之一,債權轉股、權金額達5.7億元。通過債權轉股權工作,將會促進哈軸的改革與發展,會使企業的生產經營工作順利進行。
哈軸做為全國 520戶大型企業之一,已申請的技改貸款、能源貸款、軍工貸款等,已通過了國家主管部門的立項審批,正在積極運作之中。
哈軸已經同香港新恆基公司就股份制改造歷史遺留問題簽訂了正式協議,所有遺留問題全部得到了解決。這將為哈軸股票上市工作創造極大的方便條件。
⑥ 中航哈軸與哈軸集團開始整合了嗎現況如何請簡單描述一下。
中航已經不想要哈軸了,要的那部分都要後悔了。
⑦ 哈爾濱軸承集團哈杭軸承有限公司具體的代理商地址都是什麼地方
大約有5-6家代理商吧!
哈爾濱軸承集團柳州銷售公司
哈爾濱軸承海南總代理
哈爾濱軸承集團河南營銷點
河北化千商行河北二級營銷點
廣州也有 不知道什麼字型大小
北京通洲也有個 。。。。 .
參考資料:網路知道
⑧ 洛軸基本情況
洛陽LYC軸承有限公司是河南煤業化工集團裝備製造骨幹企業,其前身是國家「一五」期間156個重點建設項目——洛陽軸承廠,是中國軸承行業規模 最大的綜合性軸承製造企業之一。
作為專業軸承製造廠家,LYC經過近60年的發展,擁有國家級技術中心,可根據用戶需求設計製造九大類 型、各種精度等級達1萬多個軸承品種及軸承相關專用設備,擁有航空發動機軸承、軌道交通車輛軸承、重大裝備專用軸承等核心技術,產品廣泛應用於國防軍工、航空航天、風力發電、軌道交通、汽車摩托車、礦山冶金、工程機械、機床電機等領域,是目前我國加工直徑最大、精密程度最高軸承的誕生地,也是國內軸承產品尺寸最廣、用途覆蓋面最寬、品種最齊全的生產基地,保持了多項中國軸承行業記錄。特別是LYC成功地為「神舟」系列和「嫦娥」飛船提供配套軸承,彰顯了強大的技術研發實力。
近五年來,LYC公司通過更新理念、體制機制和科技創新,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保持了平均30%以上的增長,主導產品在國內市場佔有率位居前列,連續五年被評為軸承行業排頭兵企業,被國家商務部評為「中國最具市場競爭力軸承品牌」,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在575家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評選中,LYC技術中心由原第301位躍居為第84位,位居軸承行業第二位,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目前,LYC公司已在國內30多個城市設有銷售代表處,在中國香港、美國舊金山、巴西聖保羅、義大利、羅馬等地建有完善的銷售服務網路,產品出口70多個國家和地區。
按照公司戰略發展規劃,08年初在啟動「新洛軸工程項目」後,公司又迅速實施了以科技創新帶動「產業全面升級項目」。隨著項目的完成,LYC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將得到更大的提升,在研發、裝備、產品等關鍵領域達到國內第一,國際領先水平。
為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在2010年7月10日視察洛軸時提出的「一定要把洛軸建成世界一流的研發生產基地」的重要指示精神,LYC公司將以建設新洛軸、實施產業升級項目為新起點,一靠機制,二靠創新,立足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通過實施品牌戰略推動資本運營,努力尋求與國內外先進企業的合作,以更加開放的思維,成就企業趕超和跨越的發展,為振興中華民族工業承擔更大的使命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