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培訓機構騙我貸款,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若是能提供騙取的信息是有法律效應的,是可以起訴的。
B. 被培訓機構騙貸款怎麼辦
直接報警,涉嫌詐騙一切由司法機關去處理,或者拿起法律武器,通過事實證明到法院去起訴培訓機構的違法行為,從而來維護自身的權益。
遇到上訴情況,當事人可以通過以下途徑進行維權:
1、向當地派出所報案,提供相關的證明,說明緣由經過,有助破案。
2、向有關部門反應情況,這都是工商監管局監管力度不夠,失職的表現。
3、通過當地電視媒體進行曝光報道,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
4、直接拿起法律武器進行維權,起訴這家培訓機構的違法行為,從而來維護自身權益。
C. 關於培訓機構貸款違約,他們要走法院咋辦
還是老老實實還吧,我也被坑過,深圳的華育。借著招聘的借口讓你貸款,算是買個教訓吧。
D. 在大學期間被培訓機構忽悠去培訓,貸款了一萬多,培訓機構在大學期間忽悠學生培訓算犯法嗎
Sorry, 有罪就有罪,說你沒有罪就沒有罪,所以中國的社會就是這樣子,除非你們能夠集體的力量,你一兩個人的力量是不行的,最起碼要幾十上百個人去大街上舉一個橫幅,得到媒體的關注,那裡的事情一定能解決,不然的話,這個忽悠不算的,畢竟人家也幫你培訓了。
E. 培訓機構有權力扣留貸款嗎
沒有權利的,可以報警起訴的,但是這個是民事責任,基本上都會建議你們自己協商。
F. 培訓機構的教育分期會涉及哪些法律問題
首先,選擇培訓機構就應該謹慎,在參加培訓前對培訓機構有充分的了解後再決定。下面是大家經常會遇到的問題,結合專業律師的觀點做了一些解答。
一、在和培訓機構簽署協議的時候,如何識別協議裡面的貓膩?比如說退課期是多少?過了退課期還能不能退課?
培訓機構的協議中往往會有些
「霸王條款」,常見的陷阱:如合同中規定「交款後5個工作日內可退費,否則不受理」;課時、學時概念不清,收費標准每學時100元,但上一次課為200元(一次課2學時);銷售人員的口頭承諾,在合同中卻並不約定,享受打折或優惠不給退費,還有些所謂的天價保過班,往往博弈的是通過的概率,在退費時還要收取食宿費用等。在法律上沒有明確的退課期的概念,雙方可以協商確定,如果雙方達成一致約定,過了退課期再要求退課就涉及要承擔違約責任的問題了。
二、通過消費分期繳納學費的,如果想退課怎麼辦?
參與培訓的學生與教育培訓機構簽訂的教育培訓合同系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應屬合法有效,雙方均應依約履行。如果學生單方申請退課,是要依據合同承擔一定的違約責任的。建議與教育培訓機構友好協商。如果實在不能達成一致,可以通過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解除,服務合同一般具有較強的人身屬性且強調雙方的信任基礎,服務合同本身不適合強制履行,一方不願再繼續接受另一方提供的教育培訓服務,承擔違約責任後可以解除合同。
三、學生申請退課,教育機構不同意,學生不再還款,會不會影響學生個人信用?
金融機構代學生支付了培訓費用後即表示學生與金融機構的債權債務已經產生,即使學生與教育機構存在合同糾紛,應當與教育機構解決合同糾紛,如果學生因與教育機構的糾紛而拒絕履行對金融機構的債務,那最終導致學生違反了與金融機構之間的借款合同約定,對學生在銀行金融機構的個人信用必然造成不利影響。消費者申請了貸款,自主決定選擇購買商品或服務的商戶,支付相應價款給商戶,無論是商戶的產品或服務有問題,還是商戶存在詐騙行為,因為消費行為是消費者自身的選擇,責任不在貸款機構。所以遇到糾紛時,應當向教育機構維權。協商無法解決時,可以向教育培訓部門的主管機構比如工商、教育部門投訴。
四、機構承諾就業的,要看請具體條款,如果推薦的就業不符合自己專業、不符合崗位需求怎麼辦?
培訓機構最終目的是招收學生,如果在具體招收學生時宣傳「95%的推薦成功率」、「100%推薦工作,直到滿意為主」,而培訓機構本身並沒有辦法安排崗位,以招工的名義來招收學生,那麼該培訓機構可能涉嫌虛假宣傳,工商部門表示,如果培訓機構宣傳與實際不符,涉嫌虛假宣傳,學生可保留具體證據,向工商部門投訴。建議選取培訓機構時認真閱讀合同條款,考察培訓機構的綜合實力,結合實際情況判斷是否能夠履行合同中約定的義務,協助學生完成就業,是否具備了培訓機構應當承擔違約責任的違約條款,如果因培訓機構原因未能履行協議約定,學生可以要求培訓機構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
五、如果學生已經辦理了分期繳納學費,我又沒有上課,是否可以不用還款?
學生辦理分期繳納學費,金融機構已經為學生向培訓機構足額支付了學費,學生與金融機構的借款關系已經發生,因此,即使學生沒有上課,依然需要按期向金融機構還款,如未能按期還款,將會影響學生的個人信用。
G. 為什麼現在的培訓機構還是那麼坑呢坑人貸款學這種犯法嗎
貸款是你自己的事,你不操作,他說出大天來,你也上不了當。人家不犯法。去培訓機構就是花錢的,有錢就別貸款。你不學,培訓機構也不會逼你學。所以要自己多判斷,不要上當受騙。
H. 培訓機構在網路誘導大學生貸款能不能通過法律把貨款給退了
如果你有證據是他誘導你的,建議你報警,只要警察受理,不用你個人到法院起訴的,因為你個人到法院起訴,有的證據你很難拿到,而且打官司很耗時間,很好錢財的
I. 貸款公司通過手機信息向學生推銷貸款是否違規,
不管通過什麼方法 向學生放貸款就已經違規了
J. 閃創教育誘導學員借貸,培訓貸的存在是否屬於合法
培訓貸的存在就是違法的,因為這種向學員進行貸款的方式,實際上是違背教育的原則的教育當然就是教書育人,不可能提供給學員貸款,然後讓學員賒賬進行教育,然後再讓他們償還。這實際上是有違教育的原則的,所以這種方式還是非常違法的。那些學員肯定都是一些年紀比較小的學生,所以就沒有能力去償還那些貸款,而讓他們過早的背負上貸款也是非常違背倫理的。這實際上是資本對年輕人的一次壓榨。
所以國家才要大力的整治這些人,中國人是非常重視教育的,認為教育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但是也不是什麼人都能夠辦,教育的必須得是有良心的人才能夠辦教育。這樣才能夠教導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