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沒有手機貸款詐騙的
由於智能手機的普及,網路詐騙及貸款詐騙日夜猖獗,請警惕並了解相關知識,注意安全使用網路。
網路詐騙:
「假冒銀行官方號碼+釣魚網址」。
一般情況下,消費者對於以「95XXX」開頭的銀行官方客服熱線是比較信任的,接到這樣的號碼,大多數人都會降低甚至完全喪失警惕性。一般來說,詐騙分子會使用改號器將電話號碼改為銀行官方客服熱線,打著「系統維護,更換密碼令」、「某某商場大額消費」或者「積分兌換禮品」的幌子,利用偽基站技術向用戶推送附有假冒的銀行官方網站鏈接的簡訊,而用戶一旦點擊簡訊中的釣魚網址鏈接,極有可能泄露用戶名、卡號、密碼等關鍵信息,導致信用卡被盜刷。
廣大持卡者要特別留意簡訊或電話中提供的網站是否與銀行對外公布的網站域名一致;不少網站域名會多出一些字母或者少一些,多出後綴或前綴。若無法判斷,建議撥打發卡行官方客服熱線進行確認,切勿被假象所蒙蔽。
免費送禮不可信, 警惕「天上掉餡餅」。
近期,不少消費者投訴,他們大多都接到了看似各大銀行官方的號碼來電。電話中說,被抽中成為幸運用戶之一,可以獲得銀行信用卡中心送出的「3D眼鏡」「高額禮包隨身WIFI」等禮品,設備是免費的,但是物流費和檢測費用需要190多元,郵包內會附贈200元電話充值卡,如果要的話需要提供收貨地址等信息。
由於目前電話號碼套號騙術層出不窮,在接到此類電話時,持卡人應保持頭腦清醒,不妨掛斷電話後及時致電官方電話核實。同時,各家銀行的優惠活動、增值服務等信息,用戶都可以通過銀行官網查詢、辨別,要警惕「天上掉餡餅」,切勿貪圖小便宜,防止上當受騙。
幫你提額非「好心」。
據統計,以信用卡提額為由頭的詐騙也占相當高的比例。信用卡專家表示,如果有「銀行客服」的電話,來電主動要幫持卡人提高信用卡額度,先不要高興得太早,電話那頭很可能就是騙子。
一般這類所謂的「銀行客服」都會以用戶信用卡消費符合額度提升要求,幫持卡人提高信用卡額度,在電話過程中會詢問卡號、驗證碼及背面的校驗碼等資料,或讓客戶登錄其所提供的假冒網站輸入相關信息,從而成功詐騙實施盜刷。
「在任何情況下,銀行或信用卡機構的服務人員都不會通過電話或簡訊等方式向客戶索要密碼或卡號。一旦對方提出這樣的要求,即可判定是詐騙信息。」交通銀行信用卡專家表示。
網購「退款」。
網購已然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騙子們在這一領域也推出了新型詐騙手段。詐騙分子通過利用消費者的真實購物信息,充當客服人員「退款」,隨後引誘消費者進入釣魚網站,這也是近期熱門的一大騙局。
消費者楊女士就遭遇過這樣的騙局。楊女士喜歡網購,有一天她在網站拍下一件大衣。就在此時,她接到「店主」打來的電話,聲稱該商品斷貨,需要她提供信用卡卡號、有效期、卡片背面的校驗碼等信息進行退款。楊女士信以為真,便提供了信用卡相關信息,直到收到銀行發來的交易簡訊才知道落入了騙子的圈套,但此時已經來不及了,她的信用卡已經被盜刷。
在沉浸於網購的方便與快捷的同時,請持卡人對陌生客服來電、克隆網站、陌生網址鏈接等保持警惕,千萬不要泄露自己的銀行卡卡號、密碼、身份證、校驗碼等核心數據。
偷窺受害人個人信息。
一些顧客辦理銀行業務時對個人信息保護意識不強,於是有的騙子憑其超強的記憶力,將被害人的信用卡號、有效期、簽名欄後三碼(CVV2)、身份證號碼、姓名、銀行卡密碼記下來,然後偽造被害人身份證到銀行開通網上銀行,將受害人的存款占為己有。
借付款之名詐騙。
騙子想方設法查找到某些公司的資料後,打電話假意稱要訂貨先付部分訂金,請財務人員及時查收。一兩天後,騙子再次詢問是否收到貨款,當財務人員回答未收到時,騙子會提供一個所謂銀行的電話號碼要財務人員電話核實,而這個自動接聽電話接通之後,就會提醒你輸入賬號、密碼,當騙子取得賬號、密碼後馬上會偽造身份證到銀行取款。
電話聯系索要密碼。
騙子謊稱你的信用卡被人盜用,犯罪嫌疑人已被抓獲,要求受騙人把卡號和身份證號碼、後三碼等報給銀行工作人員,以免信用卡被凍結。當你將相關資料告知騙子後,信用卡上的金額就會被盜(盜刷信用卡只需知道身份證號、信用卡號、信用卡簽名欄後三碼(CVV2)就可在網上交易。
黃網「木馬」,下載播放器等軟體。
很多好奇分子喜歡狂黃網站,當點擊觀看時,提示需要安裝播放器。當受害者點擊下載時。不法分子事先設置的木馬軟體便會自動下載、安裝到被害人的手機中,從而實現對被害人手機簡訊的攔截控制,這樣在不經意間不法分子通過攔截向持卡人信用卡綁定的手機發送的銀行驗證簡訊盜刷。
警惕網路上發布的各種虛假貸款和辦卡信息的騙局:
以提供貸款為名索要放款前的「額外費用」,一定是詐騙。也有的貸款公司可能是真的,但當搜索公司名字時,排在搜索引擎前面的名字相同的,很有可能是釣魚網站或者詐騙網站。
建議打開搜索引擎認證的官網,相對可靠一些(搜索引擎認證的,會在搜索標題後面帶有,綠或者藍色背景的「官網」二字:360搜索為「綠底白字」的「官網」二字,網路搜索為「藍底白字」的「官網」二字)。
網上發布的所有隻憑身份證就可以貸款或者辦理信用卡的信息大部分都是低級騙局,無論公司是否注冊備案,都不要相信。
騙子先騙被害人簽訂傳真合同,並按捺手印,然後會一步步騙取被害人先支付首月利息、履約費、保證金、保險費、擔保費、放款費、公證費、徵信費、抵押金、開卡費等等。還會以被害人銀行流水不足、查驗被害人的還款能力或者是驗資為名,要求被害人將自己賬戶上所有的資金打至騙子的賬戶。甚至要求被害人到指定銀行辦理銀行卡,然後綁定騙子的手機號碼等低級詐騙手段,如果被害人不按騙子的要求交納費用,騙子會以被害人已經和他們簽了合同為名,威脅要起訴被害人違約,並威脅被害人賠償巨額違約金,這實為低級的詐騙手段和典型詐騙!
請永遠記住,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先給其他人匯款、轉賬,以免被騙!更不要相信騙子的任何威脅,由於對方涉嫌詐騙,所以,和騙子簽的合約沒有任何法律效力,更不存在違約之說,騙子威脅到法院起訴賠償違約金的低級詐騙手段更是純屬無稽之談,無需任何擔心。
所以,特此提醒廣大網友,不要相信網上各種投資、融資擔保公司以及各類小額貸公司發布的此類貸款或者辦卡信息,特別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昆明、福建等大中城市的這類公司基本都是騙子公司!如果被騙,無論金額大小,都請選擇報警!如此猖狂詐騙,還請各地公安機關大力打擊和整頓!
2. 拿別人的身份證去貸款買手機會造成什麼犯罪
看當時他使用你身份證貸款的時候你是不是知情
如果知情但沒有及時起訴 算為默許承認 對方不承擔刑事後果\
如果你不知情 他使用你不慎泄露出的身份信息貸款 他按詐騙罪論處
如果他使用的是偽造你的身份信息貸款 可構成票據詐騙罪
3. 幫他人在自己的手機上借款,那麼這個是是否有意騙1
如果錢是歸對方就沒啥
4. 不是本人親自貸款.卻被用私人手機號發來法院開庭消息.屬於詐騙嗎
估計你拖欠貨款不多,法院是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是用簡便方式傳喚雙方當事人,所以,沒有向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那樣給你送達傳票,而是向你的手機發信息,告訴你某天幾點開庭。這種做法是合法的,你應當按時到庭參加訴訟。《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九條規定: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簡單的民事案件,可以用簡便方式傳喚當事人和證人、送達訴訟文書、審理案件,但應當保障當事人陳述意見的權利。《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六十一條規定: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人民法院可以採取捎口信、電話、簡訊、傳真、電子郵件等簡便方式傳喚雙方當事人、通知證人和送達裁判文書以外的訴訟文書。以簡便方式送達的開庭通知,未經當事人確認或者沒有其他證據證明當事人已經收到的,人民法院不得缺席判決。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由審判員獨任審判,書記員擔任記錄。
5. 違法用他人手機貨款或手機上貸款20萬,能判多少年
違法用他人手機購貨並貸款20萬,如何量刑?要看違法人是否是未成年人,也要看是初犯還是累犯,是否投案自首,並積極賠償受害人經濟損失等,法院會綜合分析上述情形,判處刑期。
6. 以手機按揭的方式貸款是否屬於詐騙
以手機按揭的方式貸款,不屬於詐騙,是正常的分期付款消費。
分期付款(Pay by Installments)大多用在一些生產周期長、成本費用高的產品交易上。如成套設備、大型交通工具、重型機械設備等產品的出口。
分期付款的做法是在進出口合同簽訂後,進口人先交付一小部分貨款作為訂金給出口人,其餘大部分貨款在產品部分或全部生產完畢裝船付運後,或在貨到安裝、試車、投入以及質量保證期滿時分期償付。
買賣雙方在成交時簽訂契約,買方對所購買的商品和勞務在一定時期內分期向賣方交付貨款。每次交付貨款的日期和金額均事先在契約中寫明。
7. 冒用他人身份證辦手機分期會坐牢嗎
冒用他人身份證已經違法了,還去辦理了分期,那麼肯定就是違法行為了,如果當事人不去告你或者報警,那就沒事,你趕緊把錢還了
8. 別人用我的手機貸款
不會有問題貸款最重要的是身份證而不是電話。軟體只是個媒介。
9. 一個朋友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用我手機貸款還取走了,可以報案嗎這算詐騙還是盜竊。
首先肯定要報案,但是你怎麼樣證明是她呢?沒有證據的話就要看警察要走心不走心了,走心的話,叫到局子里做筆錄的時候稍微用一下刑訊手段就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