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某企業從銀行取得借款500萬元,利率為6%,銀行規定補償性余額為10%,借款期限為一年。
你的意思是銀行要扣除借款金額的10%。而且是一次性還本付息
如果是這樣的話,
(1)一年的利息=本金*年利率*期限=5000000*6%*1=300000=30萬元
實際年利率=利息/(實際本金*期限)=300000/[5000000*(1-6%)*1]
=300000/4700000=6.383%
(2)企業實際得到的資金=本金*(1-百分比)=5000000*(1-6%)=4700000=470萬元
(3)企業應向銀行申請的借款額
=企業實際得到的資金/(1-扣除借款本金的百分比)
=500/(1-6%)
=500/94%
=531.915元
㈡ 我公司向銀行貸款400萬,貸款借給了B公司,每個月代收代付銀行利息,怎麼做分錄,涉及什麼稅種
為什麼要這么做呢,這樣你稅務上會有損失喲。假設你沒有賺取利息差額:你代收利息假設20萬,借:銀行存款,貸:其他業務收入。付利息,借:其他業務成本貸:銀行存款。
假設你賺取利息差額:也是參照以上分錄處理。
涉及營業稅、及城建稅等附加,印花稅,企業所得稅。
建議,你直接以業務往來款的方式來做。而不是資金上的往來。
㈢ 甲公司向銀行貸款400萬元,期限為兩年,年利率為12%,若該貸款還款方式為按一年12次計息,一次償還本金,
1,首先計算每半年的利息率:
一年的利率為12%,一年還兩次(因為半年計提一次利息),所以r=12%/2=6%
2, 上面的r是半年的利率,由於銀行都是復利計算,所以一年的實際利率R=(1+r)^2-1,即R=(1+6%)^2-1=12.36%。
3, 所以一年付的利息在年末的價值是=400*12.36%=49.44萬。
以上計算過程中我有一個假設,那就是:雖然是每半年計提一次利息,但是只有在沒年年末歸還利息。
其實此類問題,你只要把兩個東西搞清楚就可以了,第一個就是現值和終值的概念,第二個就是一個數學工具——等比數列求和公式。把這兩個弄懂了就知道銀行復利計息法是怎麼回事了。
㈣ 某公司從銀行取得200萬貸款
某企業從銀行取得借款200萬元(名義借款額),期限一年,名義利率8%。求下列幾種情況下的實際利率:
(1)收款法付息。
(2)貼現法付息。
(3)銀行規定補償性余額為10%。
(4)銀行規定補償性余額為10%,並按貼現法付息。
答案
(1)收付法付息實際利率=名義利率=8%
(2)貼現法付息實際利率=8%/(1-8%)=8.70%
(3)實際利率=8%/(1-10%)=8.89%
(4)補償性余額=200×10%=20(萬元),貼現法付息=200×8%=16(萬元)
實際可供使用的資金=200-20-16=164(萬元),實際利率=16/164×100%=9.76%或8%/(1-8%-10%)=9.76%
㈤ 某公司准備從銀行取得貸款3000萬,貸款期限5年假設貸款年利率為10%復力計息 1第五年末一次還
種類項目 年利率% 一、短期貸款 六個月(含) 6.03 六個月至一年(含) 6.66 二、中長期貸款 一至三年(含) 6.75 三至五年(含) 7.02 五年以上 7.20 三、貼現 在再貼現利率基礎上,按不超過同期貸款利率(含浮動)加點
㈥ 我公司到銀行貸款,銀行就給我們一張400萬元的承兌匯票,但之前我存進去200萬的保證金,請問我貸了多少款
按400萬或者200萬都可以
但是你們要結算其中的利息差,貸款利息和存款利息
㈦ 某企業從銀行取得借款500萬元,期限1年,名義年利率8%,利息40萬元,按貼現法付息,計算該
實際用款金額500-40=460萬元
貸款的實際利率=40/460*100%=8.7%
㈧ 企業向銀行貸款400萬,要求近3個月的財務報表,凈利潤大概為多少比較
貸款報表主要是財務指標很關鍵,利潤做多大,還得看你們公司的具體情況來定,行業不同,利潤會不同,一般企業凈利潤是做到5-8%左右。
㈨ 某公司從銀行取得系列貸款,三年期,年利率4%,每年年初分別貸款40000元、30000元、2000
本利和是
40000*1.04^3+30000*1.04^3+20000*1.04
=98242.5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