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抵押擔保 > 美國第一單汽車貸款擔保證券

美國第一單汽車貸款擔保證券

發布時間:2021-07-04 23:58:08

❶ 關於美國汽車消費信貸研究的問題

美國消費信貸的主要提供者有商業銀行、財務公司、儲蓄機構、信用社以及非金融機構等。眾多的消費信貸提供者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授信機構通過高科技手段,使許多消費信貸決策可以在幾秒內做出,較復雜的家庭資產抵押決策一般在幾小時內就可做出,為消費者提供高效優質服務。

商業銀行。根據美聯儲統計,自1946年起美國的商業銀行就攫取了全美消費信用市場的絕大部分市場份額。截至2007年底,商業銀行持有31.5%的總消費信用貸款。

財務公司。美國的財務公司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附屬於大型企業的財務公司、由商業銀行持有的財務公司以及獨立的財務或私人貸款公司。比較著名的大型企業附屬財務公司主要有:通用汽車承兌公司、克勤汽車信用公司、通用電器資本公司及福特汽車信用公司。其中,福特汽車信用公司和通用電器資本公司均屬全美最大的信用卡提供者。

信用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由會員將各自的資金集中起來並以相對較低的利率相互提供貸款,貸款業務主要包括小汽車、卡車貸款,船隻、娛樂、車輛貸款,助學貸款,住宅裝修貸款,住宅權益貸款,住宅支票信用額度,首次住宅貸款和二次住宅貸款,壽險和傷殘險信用,循環信用( 開放性) 等。

儲蓄機構。在1980年之前,美國的儲蓄機構和互助儲蓄銀行只允許將其小部分資產投放在消費貸款中,這一限制大大制約了儲蓄機構的消費業務。隨著法規監管的放鬆,儲貸機構迅速成為消費信用市場中增長速度最快的行業。其市場份額從1979年底的3.7%達到了1987年和2005年的頂峰9.8%。不過隨著資產證券化的發展,到了2007年,儲蓄機構的市場份額又跌落至3.56%。

證券化資產組合。證券化資產組合就是將缺乏流動性、但具有可預期收入的資產,通過在資本市場上發行證券的方式予以出售,以獲取融資,以最大化提高資產的流動性。目前美國3/4以上的汽車貸款靠發行資產證券提供。

此外,美國的一些非金融企業,諸如大型零售商、石油公司(加油站)等也可以通過發行信用卡開展消費信貸業務。多元化的消費信貸機構不僅有效促進了市場競爭,也使消費者有更加充分的選擇。

與美國相比,我國消費信貸的供給方面貸款主體單一。1998年,央行頒布的《個人住房貸款管理辦法》,只允許經央行批准設立的商業銀行和住房儲蓄銀行開展個人住房貸款業務。就汽車信貸來講,我國開辦汽車消費貸款業務的主要機構是國內商業銀行,其貸款規模占整個市場的95%以上,而汽車集團財務公司等專業汽車金融機構的融資業務剛剛起步,業務量微乎其微。

三、消費信貸業務

在美國,消費信貸有狹義和廣義兩種概念的區分。狹義的消費信貸包括:個人信貸額度、無抵押個人貸款、個人資金周轉貸款、房屋整修貸款、學生助學貸款、耐用消費品貸款、個人債務重組貸款、汽車貸款、住房抵押貸款等; 廣義的消費信貸除了上述類型外,還包括房地產抵押信貸。美國消費信貸品種豐富、全面、靈活,並且不斷創新。特別是通過消費信貸證券化的作法使得消費信貸機構可以通過資本市場提高流動性、增強盈利性和分散金融風險,進一步促進了消費信貸的快速增長。

盡管我國的消費信貸近年有了長足的發展,但和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商業銀行仍是我國消費信貸業務的主要提供者,消費信貸業務所佔比重很小。目前我國消費信貸占銀行貸款額的比例還不到5%,而美國已經達到了60% 。並且消費信貸品種單一。貸款程序繁瑣,利率機制比較僵化,難以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

四、信用制度體系及風險管理

美國擁有專門的信用報告機構,主要有兩種形式:消費信用報告機構及信用調查機構。消費信用報告機構擁有獨立的計算機資料庫,涵蓋整個北美洲近1000萬個信貸消費者的檔案,保持著6億以上的賬目,資料庫近10億位元組的資料,每天約有200萬信用報告產生,接受上萬起消費者查詢。這種機構在美國主要有3家,即Experian信息服務公司、Trans聯合公司及Equifax公司。信用調查機構主要提供包括消費者性格、聲譽、生活方式及其他個人特徵的調查性信用報告,其資料通常來自於面試調查和其他傳統方式。

美國的消費信貸機構具有一套比較嚴密的風險管理程序,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有效利用信用機構的個人信用資料,嚴格把好消費信貸入口關;二是充分運用定量分析方法,及時監測消費信貸資產質量;三是強調風險審核與風險組合控制,實現信貸管理的橫向制約;四是重視信貸文化和風險控制文化的建立與培養,從業務拓展的源頭控制風險;五是實行消費信貸的精細化管理,有針對性地防範各類風險;六是建立業務自我評估體系,對貸款風險進行預先警示;七是充分發揮信貸管理委員會的作用,從整體上把握風險的控制與防範;八是講究消費信貸風險控制與防範的操作技巧,在具體操作程序上控制風險;九是採取有效措施,及時清收不良貸款。

與美國相比,我國消費信貸市場發展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社會信用體系的缺失。消費信貸具有貸款規模小、筆數多的特點,在國內個人和企業金融信用體系沒有建立和不完善的情況下,銀行只能逐個審查借款人的收入信用狀況,加上法律體系對失信者的懲戒機制不到位,貸款機構的風險管理成本很高。就我國汽車消費信貸來說,目前,銀行和經銷商的消費信貸業務主要依靠保險公司提供的信用保證保險來實現風險的控制和管理,信用調查往往流於形式。更為重要的是汽車屬貶值型動產,折舊率高,易於隱匿和移動,作為抵押物品較難保全,加上我國二手車市場發展緩慢,回收車輛的處理變現困難,在目前國內汽車價格不斷下調的情況下,貸款汽車的現實市值往往低於貸款余額,誘發消費者以車抵貸,逃避還款的情況。實際上,沒有完善的個人信用體系,無論怎麼提高擔保費率,都難以有效控制道德風險。

五、消費信貸過度發展的負面教訓

20世紀80年代以來,伴隨著相關制度建設和金融創新,美國消費信貸業務進入大規模發展階段,在大幅提升居民消費能力,帶動美國經濟持續繁榮的同時,也造成了信用膨脹和金融風險的積累。當前的金融危機在一定意義上就是消費信用過度膨脹的結果,值得我們從中汲取教訓。

(一)在刺激居民消費的同時防止出現信用消費的過度膨脹

美國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消費需求不斷膨脹,無論房地產抵押貸款還是普通消費信貸增長都達到空前水平。以信用卡為例,債務總額從1980年代的548億美元增加到近年的8000多億美元,占個人收入比重從2.7%提高到8.9%。同時,美國家庭儲蓄率一路下滑,從10%降到近年的負值。長期的過度消費和債務積累使得美國經濟增長逐漸偏離了可持續的軌道。

(二)在鼓勵消費信貸金融創新的同時注意防範金融風險

依據美國的發展經驗,消費信貸業務一般具有3—8年的風險滯後期。經濟景氣時,資產價格上漲的財富效應和普遍的樂觀情緒,使人們更容易忽視風險,消費信貸業務快速膨脹和大規模消費債務證券化往往會導致金融風險的快速積累和擴散。一旦經濟進入景氣下行周期,資產價格下降、失業率上升,會明顯縮減消費者的支付能力,經濟繁榮期積累的高負債導致的巨大市場風險,容易引發嚴重的金融和經濟危機。

可見,我們在關注消費信貸對經濟增長的積極作用的同時,絕對不能忽視其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特別要加強對消費信貸的風險控制,防止其對資本市場的巨大沖擊

❷ 2008年金融危機全過程

金融危機從2007年就開始了,直到2008年,中國的影響才明顯開來:

2007年2月13日美國新世紀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發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預警。
8月2日,德國工業銀行宣布盈利預警,後來更估計出現了82億歐元的虧損,因為旗下的一個規模為127億歐元為「萊茵蘭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銀行本身少量的參與了美國房地產次級抵押貸款市場業務而遭到巨大損失。德國央行召集全國銀行同業商討拯救德國工業銀行的籃子計劃。

8月8日,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宣布旗下兩支基金倒閉,原因同樣是由於次貸風暴。

8月9日,法國第一大銀行巴黎銀行宣布凍結旗下三支基金,同樣是因為投資了美國次貸債券而蒙受巨大損失。此舉導致歐洲股市重挫。

拓展資料:

金融危機,是指金融資產、金融機構、金融市場的危機,具體表現為金融資產價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機構倒閉或瀕臨倒閉或某個金融市場如股市或債市暴跌等。

金融危機是金融領域的危機。由於金融資產的流動性非常強,因此,金融的國際性非常強。金融危機的導火索可以是任何國家的金融產品、市場和機構等。

系統性金融危機指的是那些波及整個金融體系乃至整個經濟體系的危機,比如1930年(庚午年)引發西方經濟大蕭條的金融危機。

❸ CDO,CMO,CDS,MBS,ABS他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區別

一、定義不同

CDO:債務抵押證券業務(colle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是以資產證券化技術為基礎,對債券、貸款等資產進行結構性重組後產生的創新產品。

CMO:首席營銷官(Chief Marketing Officer)是指企業中負責市場運營工作的高級管理人員,又稱作市場部經理、營銷總監。

CDS:信用違約互換(Credit Default Swap)。CDS類似於兩個參與主體之間的保險合約,一個是保護賣方(保險人),另一個是保護買方(被保險人)。保護買方尋求資產保護避免本金的損失。保護賣方同意提供保險但收取一定費用。

MBS:包括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RMBS)和商業(不動產)抵押貸款支持證券(CMBS)。

ABS:(Asset backed securities)資產支持證券。這里的資產(Asset)包括信用卡應收款項、住房抵押貸款、學生貸款、汽車貸款以及租賃契約等。

二、針對對象不同

CDO針對資產證券。

CMO針對高級管理人員。

CDS針對信用及保險合約,CDS可以面向各類投資者,個人、銀行、對沖基金、社保、養老金、保險公司等等。

MBS針對抵押貸款支持證券。

ABS針對資產支持證券,ABS中的Asset 可以指房貸,也可以是企業債、租賃、學生貸款、信用卡債等等各種形式的債權。。各自針對的對象不同。

聯系

1、從領域上

CDO,CMO,CDS,MBS,ABS都可以叫做信用衍生產品。

2、從范圍上

CDS是所有信用衍生產品的基石,也是目前全球交易最為廣泛的場外信用衍生品。

MBS可以分為過手證券(這里,所有的投資者都獲得同樣的收益並承擔同樣的風險)和分級償還證券(就是抵押貸款擔保證券CMO )。一個CMO被切割成幾類票據(或資產擋),代表了各自的責任,簡單說就是可以分層。

3、從書寫上

將MBS中的M(mortgage)用A(Asset)代替就成了ABS(Asset backed securities,資產支持證券)。

4、從先後關繫上

第一個CDO是在1988年構建的,由包含高收益債券的擔保池支持,叫做債券擔保證券(Collateralized bond Obligation,CBO)。

之後,發行人擴展了參考資產的范圍,就形成了債務擔保證券(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CDO),包括杠桿貸款、信託優先證券、新興市場主權債務、ABS、CMBS、商品以及市政債券等等。

(3)美國第一單汽車貸款擔保證券擴展閱讀


CDO,CMO,CDS,MBS,ABS等信用衍生產品的共同作用

1、分散信用風險

信用衍生產品的出現使信用風險管理有了屬於自己的技術,將信用風險從其它風險中剝離並轉移出去,從而較好地解決了銀行在風險管理實踐中的信用悖論問題。

藉助於信用衍生產品,銀行既可以避免信用風險的過度集中,又能繼續保持與客戶的業務關系,無疑對傳統銀行業的經營理念具有革命意義。

2、提高資本回報率

金融資產的風險收益特徵可通過預期收益與意外損失兩個參數來表示。通過減少意外損失高、預期收益低的資產,或增加有正貢獻的資產,來提高預期收益和意外損失的比率,可以達到提高資產組合預期業績的目的。

3、提高基礎市場流動性

信用衍生產品把金融資產中的信用風險分離出來,並通過信用分層、信用增級、破產隔離等金融工程尤其是信用工程技術,重新改變金融資產的風險收益特徵,將其改造成可交易的金融產品,從而大大增強了金融市場的流動性。

4、提高金融市場效率

在有信用衍生產品的金融交易中,由於出現了信用風險的第三方購買者,極大地減輕金融市場上由於信息不對稱所產生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從而降低了金融交易成本,有力地促進了金融市場上的運行效率。

❹ 美國1933年證券法的豁免證券

第3節(a)除非此後有明確規定,本篇規定不適用於下述任何一類證券:
(1)在本篇修訂之前或修訂後六十日內由發行人出售或處理,或正當地向公眾報價而出售的任何證券,但這一豁免不適用於由發行人或包銷商在此六十日之後所進行的對這類證券的新發行;
(2)由合眾國或其任何領地,或由哥倫比亞特區、或由美國任何州、或由州或領地的任一政治機構、或由一個或數個州或領地的公共執行機構、或由任何受美國政府執行機構控制或監督的人,或是自己作為美國政府執行機構發行或擔保的證券;(美國政府執行機構須經美國國會授權。)或是上述任一證券的存款單、或由任何銀行發行或擔保的任何證券;或任何由聯邦儲備銀行發行的代表其利益或直接債務的任何證券;或在任何共同信託基金或類似的由銀行維持的專門用於集體投資和銀行作為託管人、執行人、管理人或監護人所運用的資產的再投資的基金的利益或分享物,屬於工業開發之類的債券(如1954年國內收入法典第103(C)(2)節中的定義)的,如果因為適用於該法典第103(C)節第(4)或(6)段因第(4)(A)段、第(5)段、第(7)段未被包括在該第103(C)節中)而定該節103(C)節第(1)段不適用於這種證券的話,則其利息根據該法典第103(a)(1)節可置於總收入之外的那種證券,銀行維持的單獨的或集體的信託基金或保險公司維持的分設賬戶的利益或分享物,這些利益或分享物的發行是關於(A)股票紅利、養老金,或符合1954年國內收入法典第401節規定的條件的利益分享計劃的,或(B)符合該法典第404(a)(2)節雇員份額減除規定的年金計劃,但那種在本段(A)或(B)條中規定的計劃除外,即(i)根據該計劃其份額是由銀行維持的單獨信託基金所持有、或由保險公司為單個僱主維持的分設帳戶所持有,並且根據該計劃,一筆超出該僱主份額的金額被用於購買由僱主發行的、或由任何直接控制僱主的、被僱主控制的、或與僱主一起受著共同控制的公司發行的證券(而不是信託基金或分設帳戶本身的利益或分享物),或(ii)容納雇員的計劃,其中部分或全部雇員是該法典第401(C)(1)節中意指的雇員。委員會應以條例、規則或命令方式,對所容納的雇員部分或全部屬於1954年國內收入法典第401(C)(1)節中所意指的雇員的股票紅利、養老金、盈利分享或年金計劃的、發行的利益或分享物給予對本篇第5節規定的豁免,如果委員會確定這對於公眾利益是必要或適當的、並與保護投資者及政策清楚表示的目的以及本篇的規定相一致的話。出於本段考慮,由銀行發行或擔保的證券應不包括在任何由銀行維持的集體信託基金中的利益或分享物。並且「銀行」一詞是指任何國民銀行、或根據任何州、領地或哥倫比亞特區法律所組建的,其業務主要限於銀行業,並且由州或領地銀行委員會或類似官方監督的任何銀行機構;但是就共同信託基金和類似基金、或集體信託基金來說,「銀行」一詞同《1940年投資公司法》中規定的含義相同;
(3)任何來自經常性交易的、或其收益已被用於或將被用於經常性交易的、在發行時到期日不超過九個月——不包括寬限日期,或對有同樣限制的期限展期——的票據、匯票或銀行承兌;
(4)任何為宗教、教育、慈善、互助、賒濟、或改良目的,不是為金錢盈利目的而組建和營運的公司發行的證券,其凈收益沒有一部分是用於給予任何人、私人股票持有人或個人以好處的;
(5)由以下機構發行的任何證券:(A)由有監督權的州或聯邦當局監督和檢查的儲蓄放款協會、住房貸款協會、合作銀行、宅基協會、或類似機構。但當發行人不論在到期時或到期前終止投資,以費用、現金價值或其它任何方式,從購買人支付或存入的總額中接受總額超出這種證券面值30%的數額時,前述豁免則不應適用於任何這類有關證券,或(B)(i)根據1954年國內收入法典享受免稅的農民合作組織,(ii)由該法典第501(C)(16)節所規定的,根據該法第501(a)節可予免稅的公司,(iii)由該法典第501(C)(2)節中規定的,根據該法第501(a)節可予免稅的,並且是專為持有財產契據,從中獲得收入,並將全部收入減去支出後再轉入在(i)和(ii)條中規定的組織和公司的那種公司;
(6)由機動車擁有人所發行的、其發行要服從州際貿易法第214節的規定的證券,或任何在鐵路設備信託的權益。為本段目的,「鐵路設備信託權益」,是指在設備信託、租賃、有條件的銷售合同,或其它類似的由公共承運人或者是為公共承運人利益而訂立的、發行的、接受的、擔保的,目的在於為他人獲得鐵路車輛,包括機動車輛、提供融資的契約中的權益。
(7)由接管人或由破產受託人在法院批准下發出的證書;
(8)由服從於合眾國任一州或准州或哥倫比亞特區的保險專員、銀行委員或任何行使類似職能的機構或官員監督的公司發行的任何保險單或捐款單或年金合同或選擇年金合同;
(9)由發行人僅與當時的證券持有人進行交易,並且沒有為促成這種交易直接或間接支付或給予傭金或其它報酬的任何證券;
(10)為替代一種或多種有信譽的已發行未清償證券、債務或財產利益,或部分是為了這種替代或部分是為了獲得現金而發行的任何證券——假如在經過以所有的被建議發行這種替代證券的人都有權出席聽證會這樣的公正的條件為前提的聽證會之後,任何法院、或任何合眾國官員或機構,或任何州或准州銀行或保險委員會或其它由法律明確授權的政府機構對這種發行和替代的條件予以批準的話。
(11)屬於那種只能向某一州或准州居民發行和出售的,並且,由在這一州或准州居住或經商的人,或由在這一州或准州按股份公司組建並經營業務的公司發行的證券。
(b)如果委員會認定對於本篇所涉及的證券的實施,由於數量較小或有限的公開發行的特點,在公眾利益和保護投資者方面並非必要,委員會則可以條例或規則的形式,並根據這些條例或規則指定的條件對本節中規定的豁免證券,隨時補充任何種類的證券。但根據本小節,向公眾發行的總量超過50萬美元的任何證券都不能豁免。
(c)如果委員會認定,就《1958年小企業投資法》目的看,本法中關於這種證券的實施,在公眾利益和保護投資者方面並非必要,委員會則可以條例和規則的形式,並根據這些條例和規則指定的條件,隨時對本節中規定的豁免證券加以補充,補進根據1958年小企業投資法由小企業投資公司發行的任何證券。

❺ 誰能夠給出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危機發生的原因,過程以及其所造成的影響

美國次貸危機 誰是罪魁禍首

美國次貸危機,從2006年春季開始逐步顯現到去年爆發,至今已經經歷了4次大的沖擊波。第一波沖擊始於去年8月份。當時危機開始集中顯現,大批與次級住房貸款有關的金融機構破產倒閉,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被迫進入「降息周期」。
第二波沖擊始於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花旗、美林、瑞銀等全球著名金融機構因次級貸款出現巨額虧損,市場流動性壓力驟增,美聯儲和一些西方國家銀行被迫聯手干預。
第三波沖擊發生於今年3月份,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瀕臨破產,美聯儲緊急向其注資,並大幅降息75個基本點。
第四波沖擊發生於7月。美國兩大住房抵押貸款融資機構美國聯邦國民抵押貸款協會(房利美)和美國聯邦住宅抵押貸款公司(房地美)陷入困境。美聯儲擬注資250億美元。
美國為什麼會爆發次貸危機,誰是罪魁禍首?
這要從次級貸款說起。 美國抵押貸款市場分「次級」(Subprime)及「優惠級」(Prime),它是以借款人的信用條件作為劃分界限的。次級貸款,指的就是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以所購房屋為抵押的住房貸款。
2001年至2004年,美聯儲實施低利率政策刺激了房地產業的發展,美國人的購房熱情不斷升溫,次級抵押貸款風靡一時。過去兩年,隨著美聯儲17次加息,美國房地產市場逐步出現降溫跡象,但是次級抵押貸款市場也並未因此而停住腳步。
放貸機構為了競爭,不斷放鬆放款條件,一些貸款機構甚至推出了「零首付」、「零文件」的貸款方式,即借款人可以在沒有資金的情況下購房,且僅需申報其收入情況而無需提供任何有關償還能力的證明。寬松的貸款資格審核成為房地產交易市場空前活躍的重要推動力,但也埋下了危機的種子。
與此同時,次級抵押貸款被證券化了。次級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指的是將缺乏流動性但又能夠產生可預期的穩定現金流的次級住房抵押貸款匯集起來,通過一定的結構安排對貸款的風險與收益要素進行分離與重組,再配以相應的擔保和升級,將其轉變為可以在金融市場上出售和流通的證券。次級抵押貸款證券,被美國的金融機構做到了全世界,危機發生,全球就為美國的次級債買單。
在進行次級抵押貸款時,放款機構和借款者都認為,如果出現還貸困難,借款人只需出售房屋或者進行抵押再融資就可以了。但事實上,由於美聯儲連續17次加息,住房市場持續降溫,借款人很難將自己的房屋賣出,即使能賣出,房屋的價值也可能下跌到不足以償還剩餘貸款的程度。這時,危機就發生了。
危機一旦發生,就必然引起對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悲觀預期,這就會沖擊貸款市場的資金鏈,進而波及整個抵押貸款市場。與此同時,房地產市場價格也會因為房屋所有者止損的心理而繼續下降。兩重因素的疊加形成馬太效應,出現惡性循環,使得危機愈演愈烈。
分析美國次級住房貸款危機爆發的原因:一是信貸條件的放鬆。從事住房抵押貸款的金融機構放鬆了貸款的條件,使那些信用條件不符合相應貸款的個人承受了難以支付的還本付息的負擔;二是市場利息的上升。市場利率的不斷提高,使房屋價格上漲放緩並下跌,從而使借貸的還款壓力增大;三是抵押貸款證券以及信用衍生產品的過程忽視和掩蓋了原始貸款中存在的信用風險;四是評級公司對次級證券的評級過高;五是投資者的信心受挫,從而大量拋售手中持有的次級債券。

美國次貸危機對世界經濟及我國的影響

美國次貸危機首先影響到美國經濟的發展。受沖擊最大的是美國的銀行業。從抵押貸款領域到資產證券化領域的損失造成了銀行間流動性的崩潰。
7月初,加利福尼亞州印地麥克(In-dyMac)銀行因財政困難被聯邦政府接管,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三大破產銀行。7月25日,內華達州的第一國民銀行和加州的第一傳統銀行又宣布破產。至此,今年以來美國已有7家銀行破產。
即使是花旗、美聯銀行等大銀行,業績也讓人失望。以美聯銀行為例,該銀行公布的第二季度虧損額達到了88.6億美元,而去年同期為盈利23.4億美元。為應對危機,美聯銀行已大幅降低分紅並裁減員工1萬餘人。
在恐慌性情緒下,許多美國銀行業股票被拋售,銀行擠兌現象不斷增多。印地麥克銀行雖被聯邦儲蓄保險公司接管,但許多儲戶還是連夜排隊准備取走存款。擠兌問題更使一些中小銀行風險進一步加大。今年下半年,無疑將是美國銀行業的一個陣痛期,其能否很快走出困境,關鍵還在美國房市的走勢。
次貸危機對美國經濟的影響,更為嚴重的是,它可能會讓美國經濟進入一次衰退,而且可能會是比較長時期的衰退。而美國經濟如果進入衰退,全球經濟都有可能會出現衰退。
次貸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首先是全球市場上的流動性出現短缺。為了解決流動性問題,美國的利率和匯率雙雙下調。利率和匯率的下調從而造成了世界性的通貨膨脹壓力。
美國資貸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不可忽視。如果從直接的渠道來看,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並不是很大。次貸危機使中國金融機構所購入的次級債券受到價格下跌的損失,但由於中國金融機構購入的次級債券的量不是很大,所以這部分的損失不會很大。
美國資貸危機對中國經濟影響,主要是間接的影響,它表現在:一是由於美國政府降低利率,使大量的外匯資金流入中國造成中國外匯激增,從而造成了中國面臨著輸入性通貨膨脹的巨大壓力。
二是影響中國的出口。由於次級貸款危機的影響,美國的經濟開始放緩,這些都會影響到美國人的收入和財富。美國人的收入和財富縮水之後,他就會減少消費,減少對進口產品的消費,這樣美國也就會減少對中國產品的進口需求。
而進出口貿易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一駕馬車,去年經濟的增長,有2.5個百分點是進出口拉動的。據測算,今年中國的出口增幅,有可能下降到百分之十幾,甚至有可能出現一位數的增長。

❻ 美國次貸危機是怎麼回事

先用最簡單的話先解釋一下。
次貸是次級按揭貸款,是給信用狀況較差,沒有收入證明和還款能力證明,其他負債較重的個人的住房按揭貸款。相比於給信用好的人放出的最優利率按揭貸款,次級按揭貸款的利率更高,這個可以理解吧?你還錢的可能性不太高,那我借錢給你利息就要高一些咯。風險大,收益也大嘛。放出這些貸款的機構呢,為了資金盡早回籠,於是就把這些貸款打包,發行債券,類似地,次貸的債券利率當然也肯定比優貸的債券利率要高咯。這樣呢,這些債券就得到了很多投資機構,包括投資銀行,對沖基金,還有其他基金的青睞,因為回報高嘛。
但是這個回報高有一個很大的前提,就是美國房價不斷上漲。怎麼說呢?房價不斷上漲,樓市大熱,雖然這些次級按揭貸款違約率是比較高的(這個也容易理解吧,因為那些人信用狀況本來就差,收入證明也沒有,其他負債也重,還不起房貸也是容易發生的事情),但放貸的機構即使收不回貸款,它也可以把抵押的房子收回來,再賣出去不就也賺了嘛,因為樓市大熱,房價不斷漲嘛。
好了,危機如何發生呢?就是06年開始,美國樓市開始掉頭,房價開始跌,購房者難以將房屋出售或通過抵押獲得融資。那即便放貸的機構錢收不回來,把抵押的房子收了,再賣出去(難說賣不賣得出去,因為房地產市場萎縮,有價也沒市)也肯定彌補不了這個放貸出去的損失了。那麼,由此發行的債券,也是不值錢了,因為和它關聯著的貸款收不回來。之前買了這些債券的機構,不就跟著虧了嗎?很多投資銀行,對沖基金都買了這些債券或者是由這些債券組成的投資組合,所以就虧了很多。舉例,一系列事件包括:
——2007年2月13日美國新世紀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發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預警
——匯豐控股為在美次級房貸業務增加18億美元壞賬撥備
——面對來自華爾街174億美元逼債,作為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公司——新世紀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4月2日宣布申請破產保護、裁減54%的員工
——8月2日,德國工業銀行宣布盈利預警,後來更估計出現了82億歐元的虧損(這個數字真的是巨額),因為旗下的一個規模為127億歐元為「萊茵蘭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銀行本身少量的參與了美國房地產次級抵押貸款市場業務而遭到巨大損失。德國央行召集全國銀行同業商討拯救德國工業銀行的籃子計劃。
——美國第十大抵押貸款機構——美國住房抵押貸款投資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成為繼新世紀金融公司之後美國又一家申請破產的大型抵押貸款機構。
——8月8日,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宣布旗下兩支基金倒閉,原因同樣是由於次貸風暴
——8月9日,法國第一大銀行巴黎銀行宣布凍結旗下三支基金,同樣是因為投資了美國次貸債券而蒙受巨大損失。此舉導致歐洲股市重挫。
——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銀行瑞穗銀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團宣布與美國次貸相關損失為6億日元。日、韓銀行已因美國次級房貸風暴產生損失。據瑞銀證券日本公司的估計,日本九大銀行持有美國次級房貸擔保證券已超過一萬億日元。此外,包括Woori在內的五家韓國銀行總計投資5.65億美元的擔保債權憑證(CDO)。投資者擔心美國次貸問題會對全球金融市場帶來強大沖擊。不過日本分析師深信日本各銀行投資的擔保債權憑證絕大多數為最高信用評等,次貸危機影響有限。
——其後花期集團也宣布,7月份有次貸引起的損失達7億美元,不過對於一個年盈利200億美元的金融集團,這個也只是小數目。
但次貸風暴引起的危機,已經嚴重影響各國資金流動性。簡單的說,在當前次貸問題前景不明的情況下,各銀行自然收緊信貸,避免放貸,這就導致銀行間短期同業拆解利率大漲,換句話說,大家都不想把錢放出去,因為也搞不清楚其他銀行因為次貸的損失會多大,財務狀況如何,所以就把同業拆解利率調高了。那反過來,同業拆借利率很高,導致資金籌集的成本大增,所以連銀行自己都不願意從其他銀行借錢。所以資金的流動性就大大降低,這個是有很大風險的,對本國各行各業發展所需要的資金籌集都有很大影響。美聯儲,歐洲央行,日本央行等看到目前流動性突然緊縮,所以就向市場緊急注入巨額資金。各國央行在數日內向市場注入超過三千億美元,方式就是,宣布向各大銀行提供比市場上同業拆借利率要低的無限額拆借,這樣就可以把同業拆借利率壓下來。但這樣的舉措,又會進一步地向金融市場表明次貸危機的嚴重性。例如美聯儲和歐洲央行向市場注入巨資保持流動性,是自9·11恐怖襲擊來的首次。
危機是否進一步擴大,就要看各國各銀行到底關於次貸的損失有多大了。
總體上看,次貸對於中國的影響甚少,因為中國的資本市場幾乎是對外隔絕的。中國五大銀行投資美國次貸的數目甚少,目前估計他們總共的損失大概才 50億人民幣,所以理論上對中國的影響甚微。但仍然要注意的是,如果次貸在全世界范圍內產生巨大影響,即便中國自身的直接損失很少,但外部環境導致美元的幣值,流動性波動極大,對國內的影響也不容低估。

❼ 急求這次美國的金融危機的全過程。起因經過挽救措施的敘述,謝謝大家

1.次貸危機的概念
次貸危機又稱次級房貸危機,也譯為次債危機。它是指一場發生在美國,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盪引起的風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場隱約出現流動性不足危機。美國「次貸危機」是從2006年春季開始逐步顯現的。2007年8月席捲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

2.次貸危機的產生
引起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風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國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場持續降溫。次級抵押貸款是指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
利息上升,導致還款壓力增大,很多本來信用不好的用戶感覺還款壓力大,出現違約的可能,對銀行貸款的收回造成影響的危機。

2.1.產生原理
引起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風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國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場持續降溫。次級抵押貸款是指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
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通常採用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相結合的還款方式,即 :購房者在購房後頭幾年以固定利率償還貸款,其後以浮動利率償還貸款。
在2006年之前的5年裡,由於美國住房市場持續繁榮,加上前幾年美國利率水平較低,美國的次級抵押貸款市場迅速發展。
隨著美國住房市場的降溫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級抵押貸款的還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購房者的還貸負擔大為加重。同時,住房市場的持續降溫也使購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過抵押住房再融資變得困難。這種局面直接導致大批次級抵押貸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償還貸款,進而引發「次貸危機」。

2.2.通俗解答
在美國,貸款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從房子到汽車,從信用卡到電話賬單,貸款無處不在。當地人很少全款買房,通常都是長時間貸款。可是我們也知道,在這里失業和再就業是很常見的現象。這些收入並不穩定甚至根本沒有收入的人,他們怎麼買房呢?因為信用等級達不到標准,他們就被定義為次級信用貸款者,簡稱次級貸款者。
由於之前的房價很高,銀行認為盡管貸款給了次級信用貸款者,如果貸款者無法償還貸款,則可以利用抵押的房屋來還,拍賣或者出售後收回銀行貸款。但是由於房價突然走低,貸款者無力償還時,銀行把房屋出售,但卻發現得到的資金不能彌補當時的貸款+利息,甚至都無法彌補貸款額本身,這樣銀行就會在這個貸款上出現虧損。
一個兩個貸款者出現這樣的問題還好,但由於分期付款的利息上升,加上這些貸款者本身就是次級信用貸款者,這樣就導致了大量的無法還貸的貸款者。正如上面所說,銀行收回房屋,卻賣不到高價,大面積虧損,引發了次債危機。

3.次貸危機的爆發
2007年2月13日美國新世紀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發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預警。
匯豐控股為在美次級房貸業務增加18億美元壞賬准備。
面對來自華爾街174億美元逼債,作為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公司——新世紀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4月2日宣布申請破產保護、裁減54%的員工。
8月2日,德國工業銀行宣布盈利預警,後來更估計出現了82億歐元的虧損,因為旗下的一個規模為127億歐元為「萊茵蘭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銀行本身少量的參與了美國房地產次級抵押貸款市場業務而遭到巨大損失。德國央行召集全國銀行同業商討拯救德國工業銀行的籃子計劃。
美國第十大抵押貸款機構——美國住房抵押貸款投資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成為繼新世紀金融公司之後美國又一家申請破產的大型抵押貸款機構。
8月8日,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宣布旗下兩支基金倒閉,原因同樣是由於次貸風暴。
8月9日,法國第一大銀行巴黎銀行宣布凍結旗下三支基金,同樣是因為投資了美國次貸債券而蒙受巨大損失。此舉導致歐洲股市重挫。
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銀行瑞穗銀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團宣布與美國次貸相關損失為6億日元。日、韓銀行已因美國次級房貸風暴產生損失。據瑞銀證券日本公司的估計,日本九大銀行持有美國次級房貸擔保證券已超過一萬億日元。此外,包括Woori在內的五家韓國銀行總計投資5.65億美元的擔保債權憑證(CDO)。投資者擔心美國次貸問題會對全球金融市場帶來強大沖擊。不過日本分析師深信日本各銀行投資的擔保債權憑證絕大多數為最高信用評等,次貸危機影響有限。
其後花旗集團也宣布,7月份有次貸引起的損失達7億美元,不過對於一個年盈利200億美元的金融集團,這個也只是小數目

2007年春季,一場金融風暴在華爾街醞釀。美歐媒體開始頻繁出現一個大眾比較陌生的詞語--"次級房貸"。而在接下來一年多時間里,由之引發的金融危機,不僅震撼了全球金融市場,更使得一批"明星"級金融巨頭瀕臨破產困境。
2007年4月2日,美國第二大次貸供應商新世紀金融公司宣告破產。當年春天,美國次貸行業崩潰,超過20家次貸供應商宣布破產、遭受巨額損失或尋求被收購。由此,廣為世人所知的美國次貸危機漸顯崢嶸。
所謂次貸,是指美國房貸機構針對收入較低、信用記錄較差的人群專門設計出的一種特別的房貸。相對於風險較低的"優質"貸款而言,這類貸款人的還貸違約風險較大,因此被稱為"次貸"。
從2001年到2005年,美國房市在長達5年的時間里保持繁榮,這也刺激了抵押貸款機構超常規發展的慾望。受利益的驅動,一些銀行等放貸機構紛紛降低貸款標准,使得大量收入較低、信用記錄較差的人加入了貸款購房者的大潮,成為所謂"次貸購房者"。
美聯儲前貨幣事務局局長文森特·萊因哈特認為,危機的一個重要根源,"是許多(美國)家庭基本沒有通過資產積累創造財富的公開途徑,只有一個例外:大量資源可以幫助人們對住宅進行杠桿式投資,政府也對此提供各種各樣的激勵手段,如抵押貸款還款利息的稅收減免等。"政府、企業、個人共同忽視風險的結果,為危機日後全面爆發埋下了隱患。
2005年8月份,美國房價達到歷史最高點,此後美國不少地區房價開始回落。到2006年,房價上漲勢頭停滯,房市開始大幅降溫。房價下跌使購房者也難以將房屋出售或者通過抵押獲得融資。
與此同時,美聯儲為抑制通貨膨脹持續加息,加重了購房者的還貸負擔。在截至2006年6月份的兩年時間里,美聯儲連續17次提息,利率先後提升了4.25個百分點。
由此,出現了大批"次貸購房者"無力按期償還貸款的局面,次貸危機開始顯現並呈愈演愈烈之勢。
愈演愈烈:濫用創新工具導致金融風暴"火"速蔓延
在經歷了2007年前幾個月的發酵後,美國次貸危機開始蔓延到購買了次貸支持證券的投資者。
2007年6月7日,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宣布,旗下兩只基金停止贖回。驚恐、疑惑的投資者很快發現,這兩只基金持有大量與次貸有關的證券。
在美國,個人向銀行等放貸機構申請住房抵押貸款,放貸機構再將住房抵押貸款作為一種資產"賣給"房利美和房地美等機構。後者將各種住房抵押貸款打包成"資產支持證券"(ABS),經由標准普爾等評級公司評級,然後再出售給保險公司、養老金、對沖基金等投資者。這個過程被稱為"資產證券化"。
在美國住房市場繁榮時期,上述過程運轉流暢,購房者、放貸機構、負責打包資產支持證券的投資銀行和購買這部分證券的投資者,各取所需,皆大歡喜。但這場在美國住房市場泡沫中形成的投機盛宴註定不能長久。隨著越來越多的次貸購房者無力償還貸款,損失開始彌漫,最終波及到持有次貸的各類投資者。
但當此時,華爾街對即將到來的風暴似乎毫不知情。7月19日,紐約股市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創下歷史新高,首次突破14000點大關。
到2007年8月份,隨著大量次貸形成壞賬,基於這些次貸的證券也大幅貶值,次貸危機全面爆發。由於金融創新和金融全球化的發展,從美國花旗銀行到德國德意志銀行,從英國匯豐銀行到瑞士瑞銀集團,全球各地的投資銀行、保險公司、養老金、對沖基金均發現自己手中持有大批次貸支持證券。由於這部分證券缺乏流動性,其價值和風險均難以判斷。不少金融機構為滿足有關資本充足率和風險控制方面的要求,開始拋售資產,停止發放貸款和儲備資金。一時間,銀行系統惜貸氣氛濃厚,全球主要金融市場出現了嚴重的流動性短缺,這種現象又被稱為"信貸緊縮"和"信貸危機"。
2007年8月6日,美國住房抵押貸款公司宣布破產。8月16日,美國第一大商業抵押貸款供應商全國金融公司瀕臨破產邊緣,此後該公司從銀行集團獲得110億美元緊急貸款後逃脫一劫。9月14日,英國諾森北克銀行發生儲戶擠兌事件。
以上事件只是信貸危機中眾多金融機構境遇的一個簡單寫照。在此期間,隨著美國房價下跌,房貸違約率上升,房貸支持的證券價值縮水,眾多金融機構宣布遭受巨額損失,有的宣布破產或被收購。
2007年9月17日,格林斯潘首次承認,美國房市存在泡沫,並警告說美國房價有可能超出大多數人預料,出現兩位數的降幅。
為應對金融動盪,美聯儲等西方央行開始採取聯手行動,向金融市場投放資金,以緩解流動性不足,增強投資者信心。
從2007年9月到2008年4月,美聯儲連續7次降息,將基準利率由5.25%大幅削至2%。除此之外,美聯儲還宣布降低直接面向商業貸款的貼現率,並通過向投資銀行開放貼現窗口、拍賣貸款等方式,持續向金融市場投放資金。
盡管如此,次貸危機開始向美國經濟基本面擴散:失業上升、消費下降。2007年四季度美國經濟下降了0.2%,為2001年三季度以來最糟糕表現。 雙"高危期:華爾街五大投行巨頭"慘遭"歷史巨變
全球金融市場在動盪中迎來了2008年,這註定又將是華爾街的一個"多事之秋"。從年初到現在,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動盪大致經歷了兩個高危期。
在第一個高危期中,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陷入困境,最終被摩根大通銀行收購。
3月14日,美聯儲宣布,對陷入困境的貝爾斯登提供緊急貸款。但貝爾斯登最終沒能"挺"下去。兩天後,即3月16日,在美聯儲極力撮合下,貝爾斯登以每股2美元的"跳樓價"將自己賣給了摩根大通銀行。美聯儲則為這筆並購案提供了大約300億美元的擔保。
對於這起並購案,許多媒體均以"槍口下的婚姻"來形容,意指貝爾斯登雖萬般無奈,但飽受資金短缺之苦最後只能委身於摩根大通。
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和財長保爾森事後說,之所以對貝爾斯登採取斷然措施,並提供政府擔保,主要當時市場對貝爾斯登破產沒有任何精神准備,而貝爾斯登與其他金融機構有千絲萬縷聯系,其一旦破產,將對整個金融體系造成無法預料的打擊。
盡管從救助貝爾斯登開始,美國輿論對用納稅人的錢救助華爾街投行提出了質疑。但從效果來看,美聯儲的舉動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市場的憂慮。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月里,次貸危機一度緩和,紐約股市也出現回穩跡象。4月份紐約股市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上漲4.5%,標准普爾500種股票指數上漲4.8%,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5.9%。當月美國花旗銀行、高盛和德國德意志銀行的負責人均表示,美國次貸危機最嚴重的時期可能已經過去。
不過,接下來事態的發展明顯超出了外界的預料,也證明西方主要金融機構負責人對當時金融形勢的判斷過於樂觀。
進入2008年7月份,美國金融市場再度緊張起來:投資者開始擔心美國住房抵押貸款市場巨頭房利美和房地美有可能陷入困境。
"兩房"是私有企業,但又作為"政府授權企業"享有各種優惠。次貸危機爆發後,有政府擔保背景的"兩房"地位更加突出。同時,為謀求更大市場,"兩房"也大舉擴張,發放了更具風險性的貸款種類,這導致虧損不斷擴大並形成影響全球金融市場的危機。
在過去一年中,"兩房"虧損達到了140億美元。"兩房"股價也暴跌了約90%。9月7日,美國政府再度出手,出資2000億美元接管"兩房"。
保爾森的解釋是,考慮到"兩房"的龐大規模和對金融體系的重要性,"兩房"中任何一家企業垮台,"都會使美國和全球金融市場產生巨大動盪",因此,接管兩公司是當前保護市場和納稅人的"最佳手段"。
但"兩房"問題只是第二個高危期的一個序曲,隨後不到一個月時間內,美國多家重量級金融機構陷入困境,局勢演變成一場全面的金融危機。
9月15日,美國第四大投銀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產。同日,美國第三大投行美林公司被美國銀行收購。9月17日,美國政府被迫對陷入困境的保險業巨頭美國國際集團(AIG)提供高達850億美元的緊急貸款。9月20日,美國政府向國會提交了高達7000億美元的金融救助計劃。21日,美聯儲宣布批准美國第一大投行高盛和第二大投行摩根士丹利實施業務轉型,轉為銀行控股公司,即普通商業銀行。25日,美國監管機構接手美最大儲蓄銀行華盛頓互惠銀行,並將其部分業務出售給摩根大通銀行。

❽ 簡述美國次級貸款證券化機制

次貸證券化是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金融創新過程中普遍展開的一種金融市場現象,它是將缺乏流動性但未來有著穩定凈現金流的資產,通過真實銷售、破產隔離、信用增級和有限追索等機制,在資本市場上發行資產支持債券的金融行為。

美國的次貸危機,並非次級住房抵押貸款危機,也非次級債危機,它的全稱應當是「次級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危機」,僅從字面上就可看到,理解這場危機的關鍵不僅在於「次貸」,而且在於「證券化」。

擴展知識:

資產證券化自上世紀90年代起,在美國飛速發展的同時,也運用到了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注意,「次級」(sub-prime)指的是借款人信用,低於「主級」(prime),也就是FICO信用評分不足640的借款人。

資產證券化運作是一種杠桿操作,通常實施資產證券化的金融機構(從抵押貸款公司到投資銀行及其他相關金融機構)都有著較高的杠桿率(總資產/凈資產),特別是發行抵押債務債券和信用違約掉期的金融機構,通過這些來達到以小博大的目的。

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的設計和定價存在著嚴重缺陷。機構在對次級抵押貸款實施資產證券化的過程中,因為技術難度、市場和人文因素,造就出了沒人看得懂的、晦澀、不透明的衍生品「怪胎」。

危機爆發後,當時的美聯儲紐約聯儲主席蓋特納說,「Nobody knows who owes whom what」(沒人知道誰到底欠了誰多少錢)。

❾ 美國次貸危機的報道

只限提供資料:次貸危機(subprime mortgage crisis)又稱次級房貸危機,也譯為次債危機。它是指一場發生在美國,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盪引起的金融風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場出現流動性不足危機。美國「次貸危機」是從2006年春季開始逐步顯現的。2007年8月開始席捲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次貸危機目前目前,許多投資銀行為了賺取暴利,採用20-30倍杠桿操作,假設一個銀行A自身資產為30億,30倍杠桿就是900億。也就是說,這個銀行A以30億資產為抵押去借900億的資金用於投資,假如投資盈利5%,那麼A就獲得45億的盈利,相對於A自身資產而言,這是150%的暴利。反過來,假如投資虧損5%,那麼銀行A賠光了自己的全部資產還欠15億。
二、 CDS合同:
由於杠桿操作高風險,所以按照正常的規定,銀行不進行這樣的冒險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個辦法,把杠桿投資拿去做「保險」。這種保險就叫CDS。比如,銀行A為了逃避杠桿風險就找到了機構B。機構B可能是另一家銀行,也可能是保險公司,諸如此類。A對B說,你幫我的貸款做違約保險怎麼樣,我每年付你保險費5千萬,連續10年,總共5億,假如我的投資沒有違約,那麼這筆保險費你就白拿了,假如違約,你要為我賠償。A想,如果不違約,我可以賺45億,這裡面拿出5億用來做保險,我還能凈賺40億。如果有違約,反正有保險來賠。所以對A而言這是一筆只賺不賠的生意。B是一個精明的人,沒有立即答應A的邀請,而是回去做了一個統計分析,發現違約的情況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總計可以拿到500億的保險金,如果其中一家違約,賠償額最多不過50億,即使兩家違約,還能賺400億。A,B雙方都認為這筆買賣對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歡喜。
三、CDS市場:
B做了這筆保險生意之後,C在旁邊眼紅了。C就跑到B那邊說,你把這100個CDS賣給我怎麼樣,每個合同給你2億,總共200億。B想,我的400億要10年才能拿到,現在一轉手就有200億,而且沒有風險,何樂而不為,因此B和C馬上就成交了。 這樣一來,CDS就像股票一樣流到了金融市場之上,可以交易和買賣。實際上C拿到這批CDS之後,並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億,而是把它掛牌出售,標價220億;D看到這個產品,算了一下,400億減去220億,還有180億可賺,這是「原始股」,不算貴,立即買了下來。一轉手,C賺了20億。從此以後,這些CDS就在市場上反復的抄,現在CDS的市場總值已經抄到了62萬億美元。
四、次貸:
上面A,B,C,D,E,F....都在賺大錢,那麼這些錢到底從那裡冒出來的呢?從根本上說,這些錢來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資人的盈利。而他們的盈利大半來自美國的次級貸款。人們說次貸危機是由於把錢借給了窮人。筆者對這個說法不以為然。筆者以為,次貸主要是給了普通的美國房產投資人。這些人的經濟實力本來只夠買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價快速上漲,動起了房產投機的主意。他們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貸款買投資房。這類貸款利息要在8%-9%以上,憑他們自己的收入很難對付,不過他們可以繼續把房子抵押給銀行,借錢付利息,空手套白狼。此時A很高興,他的投資在為他賺錢;B也很高興,市場違約率很低,保險生意可以繼續做;後面的C,D,E,F等等都跟著賺錢。
五、次貸危機:
房價漲到一定的程度就漲不上去了,後面沒人接盤。此時房產投機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房子賣不出去,高額利息要不停的付,終於到了走頭無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給了銀行。此時違約就發生了。此時A感到一絲遺憾,大錢賺不著了,不過也虧不到那裡,反正有B做保險。B也不擔心,反正保險已經賣給了C。那麼現在這份CDS保險在那裡呢,在G手裡。G剛從F手裡花了300億買下了100個CDS,還沒來得及轉手,突然接到消息,這批CDS被降級,其中有20個違約,大大超出原先估計的1%到2%的違約率。每個違約要支付50億的保險金,總共支出達1000億。加上300億CDS收購費,G的虧損總計達1300億。雖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機構,也經不起如此巨大的虧損。因此G瀕臨倒閉。
六、金融危機:
如果G倒閉,那麼A花費5億美元買的保險就泡了湯,更糟糕的是,由於A採用了杠桿原理投資,根據前面的分析,A賠光全部資產也不夠還債。因此A立即面臨破產的危險。除了A之外,還有A2,A3,...,A20,統統要准備倒閉。因此G,A,A2,...,A20一起來到美國財政部長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游說,G萬萬不能倒閉,它一倒閉大家都完了。財政部長心一軟,就把G給國有化了,此後A,...,A20的保險金總計1000億美元全部由美國納稅人支付。
七、美元危機:
上面講到的100個CDS的市場價是300億。而CDS市場總值是62萬億,假設其中有10%的違約,那麼就有6萬億的違約CDS。這個數字是300億的200倍。如果說美國go-vern-ment收購價值300億的CDS之後要賠出1000億。那麼對於剩下的那些違約CDS,美國go-vern-ment就要賠出20萬億。如果不賠,就要看著A20,A21,A22等等一個接一個倒閉。無論採取什麼措施,美元大貶值已經不可避免。以上計算所用的假設和數字同實際情況會有出入,但美國金融危機的嚴重性無法低估。
[編輯本段]次貸危機定義
次貸即「次級subprime 按揭貸款」(mortgage loan) ,「次」的意思是指:與「高」、「優」相對應的,形容較差的一方,在「次貸危機」一詞中指的是信用低,還債能力低。
次級抵押貸款是一個高風險、高收益的行業,指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與傳統意義上的標准抵押貸款的區別在於,次級抵押貸款對貸款者信用記錄和還款能力要求不高,貸款利率相應地比一般抵押貸款高很多。那些因信用記錄不好或償還能力較弱而被銀行拒絕提供優質抵押貸款的人,會申請次級抵押貸款購買住房。
在房價不斷走高時,次級抵押貸款生意興隆。即使貸款人現金流並不足以償還貸款,他們也可以通過房產增值獲得再貸款來填補缺口。但當房價持平或下跌時,就會出現資金缺口而形成壞賬。
次級按揭貸款是國外住房按揭的一種類型,貸給沒多少收入或個人信用記錄較低的人。之所以貸款給這些人,是因為貸款機構能收取比良好信用等級按揭更高的按揭利息。在房價高漲的時候,由於抵押品價值充足,貸款不會產生問題;但房價下跌時,抵押品價值不再充足,按揭人收入又不高,面臨著貸款違約、房子被銀行收回的處境,進而引起按揭提供方的壞帳增加,按揭提供方的倒閉案增加、金融市場的系統風險增加。
[編輯本段]次貸危機原因
引起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風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國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場持續降溫。利息上升,導致還款壓力增大,很多本來信用不好的用戶感覺還款壓力大,出現違約的可能,對銀行貸款的收回造成影響的危機。
在美國,貸款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從房子到汽車,從信用卡到電話賬單,貸款無處不在。當地人很少全款買房,通常都是長時間貸款。可是我們也知道,在這里失業和再就業是很常見的現象。這些收入並不穩定甚至根本沒有收入的人,他們怎麼買房呢?因為信用等級達不到標准,他們就被定義為次級信用貸款者,簡稱次級貸款者。
由於之前的房價很高,銀行認為盡管貸款給了次級信用借款人,如果借款人無法償還貸款,則可以利用抵押的房屋來還,拍賣或者出售後收回銀行貸款。但是由於房價突然走低,借款人無力償還時,銀行把房屋出售,但卻發現得到的資金不能彌補當時的貸款+利息,甚至都無法彌補貸款額本身,這樣銀行就會在這個貸款上出現虧損。(其實銀行知道你還不了。房價降溫,另一方面升息都是他們一手掌控的)
一個兩個借款人出現這樣的問題還好,但由於分期付款的利息上升,加上這些借款人本身就是次級信用貸款者,這樣就導致了大量的無法還貸的借款人。正如上面所說,銀行收回房屋,卻賣不到高價,大面積虧損,引發了次貸危機。
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通常採用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相結合的還款方式,即:購房者在購房後頭幾年以固定利率償還貸款,其後以浮動利率償還貸款。
在2006年之前的5年裡,由於美國住房市場持續繁榮,加上前幾年美國利率水平較低,美國的次級抵押貸款市場迅速發展。
隨著美國住房市場的降溫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級抵押貸款的還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購房者的還貸負擔大為加重。同時,住房市場的持續降溫也使購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過抵押住房再融資變得困難。這種局面直接導致大批次級抵押貸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償還貸款,進而引發「次貸危機」。
[編輯本段]次貸危機爆發
2007年2月13日美國新世紀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發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預警。
匯豐控股為在美次級房貸業務增加18億美元壞賬准備。
面對來自華爾街174億美元逼債,作為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公司——新世紀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2007年4月2日宣布申請破產保護、裁減54%的員工。
2007年8月2日,德國工業銀行宣布盈利預警,後來更估計出現了82億歐元的虧損,因為旗下的一個規模為127億歐元為「萊茵蘭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銀行本身少量的參與了美國房地產次級抵押貸款市場業務而遭到巨大損失。德國央行召集全國銀行同業商討拯救德國工業銀行的籃子計劃。
美國第十大抵押貸款機構——美國住房抵押貸款投資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成為繼新世紀金融公司之後美國又一家申請破產的大型抵押貸款機構。
2007年8月8日,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宣布旗下兩支基金倒閉,原因同樣是由於次貸風暴。
2007年8月9日,法國第一大銀行巴黎銀行宣布凍結旗下三支基金,同樣是因為投資了美國次貸債券而蒙受巨大損失。此舉導致歐洲股市重挫。
2007年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銀行瑞穗銀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團宣布與美國次貸相關損失為6億日元。日、韓銀行已因美國次級房貸風暴產生損失。據瑞銀證券日本公司的估計,日本九大銀行持有美國次級房貸擔保證券已超過一萬億日元。此外,包括Woori在內的五家韓國銀行總計投資5.65億美元的擔保債權憑證(CDO)。投資者擔心美國次貸問題會對全球金融市場帶來強大沖擊。不過日本分析師深信日本各銀行投資的擔保債權憑證絕大多數為最高信用評等,次貸危機影響有限。
其後花旗集團也宣布,2007年7月份由次貸引起的損失達7億美元,不過對於一個年盈利200億美元的金融集團,這個也只是小數目。
不過目前的花旗集團的股價已由高位時的23美元跌倒了現在的3美元多一點,也就是說目前的花旗集團的身價相當於一家美國地區銀行的水平,根據最新排名花旗已經跌至19名,且市值已經縮水百分之九十,且其財務狀況也不樂觀.
[編輯本段]次貸危機發展
2007年
2007年2月13日
美國抵押貸款風險開始浮出水面
匯豐控股為在美次級房貸業務增18億美元壞賬撥備
美最大次級房貸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減少放貸
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機構New Century Financial發布盈利預警
2007年3月13日
New Century Financial宣布瀕臨破產
美股大跌,道指跌2%、標普跌2.04%、納指跌2.15%
2007年4月4日
裁減半數員工後,New Century Financial申請破產保護
2007年4月24日
美國3月份成屋銷量下降8.4%
2007年6月22日
美股高位回調,道指跌1.37%、標普跌1.29%、納指跌1.07%
2007年7月10日
標普降低次級抵押貸款債券評級,全球金融市場大震盪
2007年7月19日
貝爾斯登旗下對沖基金瀕臨瓦解
2007年8月1日
麥格理銀行聲明旗下兩只高收益基金投資者面臨25%的損失
2007年8月3日
貝爾斯登稱,美國信貸市場呈現20年來最差狀態
歐美股市全線暴跌
2007年8月5日
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總裁沃倫-斯佩克特辭職
2007年8月6日
房地產投資信託公司American Home Mortgage申請破產保護
2007年8月9日
法國最大銀行巴黎銀行宣布捲入美國次級債,全球大部分股指下跌
金屬原油期貨和現貨黃金價格大幅跳水
2007年8月10日
美次級債危機蔓延,歐洲央行出手干預
2007年8月11日
世界各地央行48小時內注資超3262億美元救市
美聯儲一天三次向銀行注資380億美元以穩定股市
2007年8月14日
沃爾瑪和家得寶等數十家公司公布因次級債危機蒙受巨大損失
美股很快應聲大跌至數月來的低點
2007年8月14日
美國歐洲和日本三大央行再度注入超過720億美元救市
亞太央行再向銀行系統注資
各經濟體或推遲加息
2007年8月16日
全美最大商業抵押貸款公司股價暴跌,面臨破產
美次級債危機惡化,亞太股市遭遇911以來最嚴重下跌
2007年8月17日
美聯儲降低窗口貼現利率50個基點至5.75%
2007年8月20日
日本央行再向銀行系統注資1萬億日元
歐洲央行擬加大救市力度
2007年8月21日
日本央行再向銀行系統注資8000億日元
澳聯儲向金融系統注入35.7億澳元
2007年8月22日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37.5億美元
歐洲央行追加400億歐元再融資操作
2007年8月23日
英央行向商業銀行貸出3.14億英鎊應對危機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70億美元
2007年8月28日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95億美元
2007年8月29日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52.5億美元
2007年8月30日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100億美元
2007年8月31日
伯南克表示美聯儲將努力避免信貸危機損害經濟發展
布希承諾政府將採取一攬子計劃挽救次級房貸危機
2007年9月1日
英國銀行遭遇現金飢渴
2007年9月4日
國際清算銀行與標普對次級債危機嚴重程度產生分歧
2007年9月18日
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利率下調50個基點至4.75%
2007年9月21日
英國諾森羅克銀行擠兌風波導致央行行長金恩和財政大臣達林站上了辯護席
2007年9月25日
IMF指出美國次貸風暴影響深遠,但該機構同時認為各國政府不應過度監管
2007年10月8日
歐盟召開為期兩天的財長會議,主要討論美國經濟減速和美元貶值問題
2007年10月12日
美國財政部本著解決次貸危機的宗旨,開始廣開言路 改善監管結構
2007年10月13日
美國財政部幫助各大金融機構成立一支價值1000億美元的基金(超級基金),用以購買陷入困境的抵押證券
2007年10月23日
美國破產協會公布9月申請破產的消費者人數同比增加了23%,接近6.9萬人
2007年10月24日
受次貸危機影響,全球頂級券商美林公布07年第三季度虧損79億美元,此前的一天日本最大的券商野村證券也宣布當季虧損6.2億美元
2007年10月30日
歐洲資產規模最大的瑞士銀行宣布,因次貸相關資產虧損,第三季度出現近5年首次季度虧損達到8.3億瑞郎
2007年11月9日
歷時近兩個月後,美國銀行、花旗銀行和摩根士丹利三大行達成一致,同意拿出至少750億美元幫助市場走出次貸危機
2007年11月26日
美國銀行開始帶領花旗、摩根大通為超級基金籌資800億美元
2007年11月28日
美國樓市指標全面惡化
美國全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聲稱10月成屋銷售連續第八個月下滑,年率為497萬戶,房屋庫存增加1.9% 至445萬戶
第三季標普/希勒全美房價指數季率下跌1.7%,為該指數21年歷史上的最大單季跌幅
2007年12月4日
投資巨頭巴菲特開始購入21億美元得克薩斯公用事業公司TXU發行的垃圾債券
2007年12月6日
美國抵押銀行家協會公布,第三季止贖率攀升0.78%
2007年12月7日
美國總統布希決定在未來五年凍結部分抵押貸款利率
2007年12月12日
美國、加拿大、歐洲、英國和瑞士五大央行宣布聯手救市,包括短期標售、互換外匯等
2007年12月14日
為避免賤價甩賣,花旗集團將SIV並入帳內資產
2007年12月17日
歐洲央行保證以固定利率向歐元區金融機構提供資金
2007年12月18日
美聯儲提交針對次貸風暴的一攬子改革措施
歐洲央行宣布額外向歐元區銀行體系提供5000億美元左右的兩周貸款
2007年12月19日
美聯儲定期招標工具向市場注入28天期200億美元資金
2007年12月21日
超級基金經理人BlackRock宣布不需要再成立超級基金
2007年12月24日
華爾街投行美林宣布了三個出售協議,以緩解資金困局
2007年12月28日
華爾街投行高盛預測花旗、摩根大通和美林可能再沖減340億美元次貸有價證券
2008年
2008年1月4日
美國銀行業協會數據顯示,消費者信貸違約現象加劇,逾期還款率升至2001年以來最高
2008年1月16日
評級公司穆迪預測SIV債券持有者損失了47%資產
2008年1月17日
次貸虧損嚴重,標普評級公司開始對債券保險商實施新的評估方法
布希政府有意放鬆對房地美和房利美的監管
美國去年12月新屋開工數量下降14.2%,年率為100.6萬戶,為16年最低
2008年1月21日
英國財政部要求有意收購諾森羅克銀行的私營企業在2月4日前提交詳細提案
2008年1月22日
美聯儲緊急降息75個基點,至3.50%,這是美聯儲自1980年代以來降息幅度最大的一次。
2008年1月24日
美國紐約保險監管層力圖為債券保險商提供150億美元的資金援助
2008年1月30日
美聯儲降息50個基點
2008年2月1日
美國1月非農就業人數減少1.8萬,為超過4年來首次減少
2008年2月9日
七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聲明指出,次貸危機影響加大
2008年2月12日
美國六大抵押貸款銀行為防範止贖的發生,宣布「救生索」計劃
巴菲特願意為800億美元美國市政債券提供再保險
2008年2月14日
美國第四大債券保險商FGIC宣布願意分拆業務
2008年2月18日
英國決定將諾森羅克銀行收歸國有
2008年2月19日
美聯儲推出一項預防高風險抵押貸款新規定的提案,也是次貸危機爆發以來所採取的最全面的補救措施
2008年2月20日
德國宣布州立銀行陷入次貸危機
2008年2月21日
英國議會批准國有化諾森羅克銀行
2008年2月28日
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聲稱即使通脹加速也要降息
2008年3月5日
美國2月ADP就業人數減2萬多,美元兌歐元刷新歷史新低
2008年3月7日
美聯儲宣布兩項新的增加流動性措施,一是定期招標工具,二是決定開始一系列定期回購交易
2008年3月11日
美聯儲再次聯合其它四大央行宣布繼續為市場注入流動性,緩解全球貨幣市場壓力
2008年3月13日
美國財長保爾森和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等監管官員將提議對銀行資本實行更嚴格的監管
美國官方首次預測經濟衰退
2008年3月14日
美國投行貝爾斯登向摩根大通和紐約聯儲尋求緊急融資,市場對美國銀行業健康程度的擔憂加深
2008年3月17日
美聯儲意外宣布調低窗口貼現率25個基點,到3.25%
摩根大通同意以2.4億美元左右收購貝爾斯登
2008年3月19日
美聯儲宣布降息75個基點,並暗示將繼續降息
2008年3月20日
英國央行會見五大投行高級管理人員,首次表態將為國內銀行提供更多資金援助
2008年3月24日
美國聯邦住房金融委員會允許美國聯邦住房貸款銀行系統增持超過1000億美元房地美和房利美發行的MBS
2008年3月27日
歐洲貨幣市場流動性再度告急,英國央行和瑞士央行聯袂注資
美聯儲透過定期證券借貸工具向一級交易商提供了750億美元公債
英國首相布朗和法國總統薩科齊舉行會晤,討論如何提高金融市場透明度和敦促國際主要金融機構改革
2008年3月31日
美國財長保爾森將向國會提交一項改革議案,加強混業監管
美國總統布希和英國首相布朗同意加強合作,應對金融市場動盪
2008年4月8日
IMF稱全球次貸虧損一萬億美元
2008年4月9日
國際金融協會代表全球銀行業巨頭首次公開承認在此次信貸危機中負有責任
2008年4月10日
高盛再次宣布裁員,瑞銀集團預測華爾街企業可能不得不裁減最多達35%的員工
美國參議院通過價值超過41億美元的一攬子房屋市場拯救計劃
高盛CEO稱此次信貸危機可能已接近尾聲
2008年4月11日
日本瑞穗金融集團預估瑞穗證券2007會計年度次級抵押貸款相關的交易損失達4000億日元(摺合39億美元)
2008年4月12-13日
七國集團(G7)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召開為期兩天的會議,表達了對當前金融市場震盪的擔心之情,並要求加強金融監管
2008年4月14日
德意志銀行計劃向私人股本公司最多出售200億美元的杠桿相關債務
2008年4月15日
英國3月RICS房價指數跌至30年最低-78.5,低於-67.5的預期值
摩根大通分析師指出,此次全球信貸危機,很可能會在未來10年時間里繼續影響市場
新加坡投資局有意參與瑞銀150億瑞郎的融資計劃
花旗集團副總裁William Rhodes聲稱,美國經濟正接近風暴中心,可能正處於衰退中
OECD預測全球次貸損失3500-4200億美元
RealtyTrac Inc.報告美國3月房屋止贖率上升57%
英國銀行業敦促政府幹預市場,防止較小金融機構倒閉,確保新貸款來源
2008年4月16日
布朗出訪美國,為信貸危機等問題尋求國際解決
美國3月新屋開工數量急劇下降11.9%,降至17年最低水平
美聯儲褐皮書指出各個地區的貸款標准,貸款需求下降
摩根大通季度報告好於預期,宣稱次級貸將結束,並計劃籌集60億美元資本金
2008年4月17日
美林公司第一季凈虧損達19.6億美元,虧損大於預期,且為連續第三季虧損。該公司第一季度資產減記總額超過了65億美元,並將再裁員3000人,預期未來數月的形勢將「更加艱難」
已經成為國際上的一個熱點問題。
中美採取措施
當前,面對通貨膨脹和經濟增長趨緩的雙重壓力,我國應採取靈活從緊的貨幣政策,避免經濟的「硬著陸」。同時,應借鑒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經驗,採取較為積極的財政政策,通過減免稅、增加政府投資和支出、提高社會福利保障水平、加快醫療體制改革等措施刺激經濟的增長,使經濟仍然能夠維持一個較高的增速,以緩解就業壓力。
A.靈活從緊的貨幣政策。在貨幣政策上仍然保持緊縮態勢,但要根據經濟運行的實際狀況靈活調整,防止過度緊縮,可實行謹慎加息。當前的信貸控制在實質上已經提高了企業的資金成本,進一步提高利率對經濟面的打擊可能會很大。 這一點已被打破,目前在不到百日內我國已連續降息五次,也幾次降低了存款准備金率,我們現在一段時間都將採用寬松的貨幣政策,這是國務院的最新政策。
B.積極的財政政策。
(1)擴大政府投資。根據以往的經驗,出口的下降對國內的投資增速將造成一定的拖累,需要採用擴大政府投資的方式來對沖這部分的影響。投資的重點領域是受雪災、地震影響較大的基礎設施以及農業基礎設施。
(2) 增加政府支出與補貼。繼續擴大社保和醫保的覆蓋面,體現教育的公平性;加大農業直補的方式鼓勵農業生產,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消費水平。
(3)減免稅收。減稅可以提高企業的利潤,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從而有利於企業增加投資、擴大供給,有利於居民增加消費,擴大內需。包括取消利息稅、進一步提高所得稅的免徵基數、進一步提高低收入群體的補貼等。
C.抓住時機進行產業結構調整。調整出口產業結構。我們應該抓住有利時機,逐步降低加工貿易和低附加值產品的出口比重,逐步提高一般貿易和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比重。同時要繼續堅持不懈促進節能減排。

閱讀全文

與美國第一單汽車貸款擔保證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銀行貸款利率怎麼改劃算 瀏覽:795
股東個人貸款用於公司股東會決議 瀏覽:639
農行小額貸款多少時間放款 瀏覽:445
貸款金額跟銀行余額 瀏覽:800
蘇州工業園區公積金貸款擔保公司在哪裡 瀏覽:570
一年十五萬創業貸款 瀏覽:329
湛江銀行抵押貸款 瀏覽:673
27萬貸款十年每月應 瀏覽:908
哪種貸款可以一年後還款方式 瀏覽:800
貸款買車10萬月供多少 瀏覽:222
銀行辦理貸款買房需要什麼資料 瀏覽:921
公積金貸款公積金余額能用嗎 瀏覽:458
我用捷信分期買手機可以馬上貸款 瀏覽:821
存貸款金融利率 瀏覽:425
上海住房公積金代提取公積金貸款嗎 瀏覽:466
小額扶貧貸款思想意識 瀏覽:174
商業貸款第一年還款 瀏覽:353
如何更好農行申請貸款卡號 瀏覽:334
東莞長安鎮小額貸款 瀏覽:99
貸款月供多交了一筆怎麼辦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