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額貸款為什麼總失敗 你可能踩了這些地雷
很多貸款失敗的人都覺得很奇怪,自己明明具備足夠的還款能力,但是申請小額貸款總失敗。其實貸款失敗除了還款能力的原因,還和自己過去的個人徵信記錄有關。除此之外,貸款資料的真實性、負債率也影響貸款成功與否。下面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小額貸款為什麼總失敗。② 眾安小貸是不是快倒閉了
銀監會開始對小額貸款進行了整頓,很多的小額貸款公司都面臨的倒閉,眾安小貸是由重慶眾安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推出的信貸產品,並已經獲得互聯網小貸牌照,不過眾安小貸在運營的過程存在很多的問題。
眾安小貸小額貸款的用戶年齡需要22-55周歲,個人信用情況良好。辦理的方式同很多的小額貸款公司方式相同,都可以通過手機端APP就可以完成。該產品授信額度范圍在3000-20萬之間。不過要獲取較大額度的貸款難度還是很大的,不光要信用良好以外,還需要沒有房子按揭記錄,就業的單位良好,收入也比較穩定。該產品的貸款期限為6-12個月。
眾安小貸的利息還是比較高的,最低的利息可以達到一萬元2.5元一天,最高的利息可以達到一萬元8元一天。也就是說如果貸款一萬元,一個月的最低利息為75元,最高為240元。
最低利息並不是所有的用戶都可以申請到,而且有這個條件可以申請低利息的優質條件客戶都不會申請眾安小貸,都直接去銀行進行貸款了,所以這種小額的利息只是貸款公司吸引客戶的手段。如果仔細分析一下眾安小貸的最高月利息2.4%,年利率為28%。根據我國的法律規定,年利率超過15.4%的民間借貸利率,是不會收到法律的保護,也是說超出的部分可以不進行償還。
眾安小貸的拍照是小額貸款,所以個人徵信報告上面顯示的是小額貸款,小額貸款會限制自己在銀行的貸款業務。如果小額貸款發生了逾期,他們會利用各種方式進行催債,而且可能存在泄露個人信息的風險。所以互聯網小額貸款會迎來大的清洗,只會保留一部分比較大的互聯網小額貸款公司。
③ 我申請小額貸款老是失敗,除了支付寶和百度有錢花,已經有6個平台拒絕我了,什麼情況搞不懂。
您好,如果您在有錢花借款失敗,那麼本次申請暫時沒有達到有錢花的審核標准,建議您後續保持良好的個人信用記錄、還款習慣,系統將不定期地更新您的個人評級。有錢花申請額度和每次借款都需要分別進行審核,借款審核會更為嚴格。如您在提現時頁面提示綜合評估未通過,說明您暫時沒有達到有錢花的審核標准,暫時無法借款;建議您後期保持一個良好的個人信用記錄,借貸習慣,並且在平時保護好您的賬號及個人隱私;系統也會不定期更新您的個人情況。
有錢花貸款安全靠譜,值得信賴。「有錢花」是度小滿金融(原網路金融)旗下的信貸服務品牌(原名:網路有錢花,2018年6月更名為「有錢花」) 。點擊測額最高可借20萬。大品牌靠譜利率低值得信賴。有錢花-滿易貸,日息低至0.02%起,具有申請簡便、利率低放款快、借還靈活、息費透明、安全性強等特點。有錢花提供面向大眾的個人消費信貸服務,打造創新消費信貸模式,延承網路的技術基因,有錢花運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風控技術,為用戶帶來方便、快捷、安心的互聯網信貸服務。
此條答案由有錢花提供,請根據需要合理借貸,具體產品相關信息以有錢花官方APP實際頁面為准。希望這個回答對您有幫助,手機端點擊下方,立即測額!最高可借額度20萬。
④ 北京亞聯財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倒閉了么
沒有。截止到2022年9月12日,根據對北京亞聯財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相關信息的查詢得知,該公司沒有倒閉,處於正常運營的狀態。北京亞聯財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亞聯財成員,位於北京市,是一家以從事貨幣金融服務為主的企業。
⑤ 平安銀行小額貸款陷阱大揭秘
現在,不僅銀行有小額貸款業務,許多小貸公司、互聯網金融平台也都相繼開辦了小額貸款,但是大部分人的資金需求得到滿足的同時,也有不少人遇到了貸款騙局,不僅錢沒貸到,反而倒貼了錢進去。所以,為了讓大家不再上當受騙,蒙受損失,下面來介紹一些平安銀行小額貸款陷阱。⑥ 花唄接入央行徵信系統背後,金融數科巨頭夢難圓
據華夏時報報道,花唄近期以服務升級的模式,接入央行徵信。支付寶的客服表示目前已有部分用戶群接入了央行徵信,用戶可以通過電話或在支付寶中查詢是否接入。
雖然支付寶客服稱,只有用戶勾選「同意」選項才會接入央行徵信,但依然有不少用戶反饋:我沒有主動勾選,依然被接入央行徵信。有媒體調查後猜測,這可能是用戶在進行「花唄提額」或者「花唄服務升級」後,不小心勾選了同意接受更新後的產品協議。
央行徵信,即由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出具的記載個人信用信息的記錄。這個資料庫建於1997年,大約十年後實現全網聯網查詢。目前,中國已有全國規模最大的徵信系統。新版個人徵信報告上線後,拖欠水費也可能影響個人信用。
很多消費者看到新聞後,第一反應是:小額貸款逾期,會影響房貸、車貸嗎?
但實際上,比起車貸房貸,此次花唄接入央行徵信系統,是監管層對互聯網金融行業一個懸而未決的根本問題給出了最終答案:
消費者的金融數據,是 社會 大數據基礎設施的一部分,理應歸給全民共同所有,而不是一家金融 科技 企業的變現資產。
2016年開始,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和一些東亞國家,相繼推出金融數據共享戰略。雖然各國法規不同,但都有一個核心的理念:通過金融數據共享,推動傳統銀行和金融 科技 公司更深層次地協作和競爭,最終追求用戶利益最大化。
這背後的潛台詞是,消費者個人產生的金融數據,首先應當屬於用戶個人。其次,消費者的金融大數據,則應當是 社會 公共基礎設施的一部分。
如果按照部分極端烏托邦主義者的想法,數據只能為用戶所有卻沒有數據共享,後果也很嚴重:央行沒有徵信系統,銀行就沒有貸款依據,壞賬多了銀行會破產;不能用AI等新技術識別金融風險,賭博、洗錢等犯罪現象會越來越多。
而一旦銀行遭受擠兌,金融犯罪愈發隱蔽,最終利益受損的還是消費者。因此,很多國家都提倡金融數據在全 社會 實現共享。
銀行獲取的金融數據,應該部分開放給 科技 公司。同樣, 科技 公司獲取的金融數據,也理應開放給銀行。這樣互通有無,消費者和公眾利益才能得到保障。
而從具體操作層面看,無論是具體的銀行還是個別互聯網金融巨頭,都不具備建立數據共享機制的能力和地位。唯有從更高層面來協調和敲定,才能建立和完善金融大數據共享的基礎設施。
事實上,從基礎的商業邏輯來看,用戶在不同支付通道、金融機構上沉澱下來的數據,也理應屬於用戶,而從實際操作層面,理應屬於公眾利益的代理人,而不是各個企業。
這也正是此次花唄接入央行徵信背後的深意。這一變化或許意味著,從監管層面確定了用戶的金融數據歸屬權:一部分屬於用戶,另一部分也屬於全 社會 大數據基礎設施的一部分。這些數據理應由央行、銀聯等公共職能部門所牽頭,在全 社會 進行共享。
只不過,這一從公眾和全行業利益角度看來的好消息,卻未必是大大小小互聯網金融巨頭及創業公司的好消息。
互聯網金融企業從誕生之初,就在監管、公共利益和商業利益之間周旋。
據前重慶市長此前在一次演講中透露,2013年,馬雲曾到重慶,向黃奇帆透露,「想搞個貸款公司」有困難。黃奇帆表示,「只要不搞P2P,三天就能幫你全部辦完」。
在重慶建立的兩個小貸公司,正是後來螞蟻金服利潤的最大來源之一。據黃奇帆透露,螞蟻金服100億的利潤,45億來自重慶的兩個小貸公司。
在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第一階段,很多互聯網金融企業都推出了消費貸產品,消費貸也成為了這些企業的核心盈利模式。2012年開始,螞蟻金服、網路金融、京東金融等公司都在重慶注冊了小額貸款公司。三年時間,全國出現了將近9000家小額貸款公司,不少評論認為小貸公司「迎來春天」。
這一「放貸就能數錢」的黃金時代,卻在趣店上市後迎來了滑鐵盧。
到了2016年,中國人民大學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長貝多廣指出:「中國小貸公司曾經非常火爆,但是現在至少1/3已經停業,剩下的也大多慘淡經營。坦率地說,整個中國的小貸公司行業是一個商業模式的失敗,深刻一點來說也是我們政府引導的失敗。」
事實上,包括現金貸、消費貸在內的這些小貸企業,正是利用了市場與監管的時間差。對一個行業的監管需要時間,也需要謹慎的方案,而在這一過程中,就出現了大量互聯網金融企業走擦邊球。
2017年,多項針對小貸的監管政策開始落地,帶來的直接影響是,2017年上半年,網路小貸虧損4000萬。
監管入場後,這些互聯網金融企業紛紛尋求轉型。2014年,京東推出消費貸產品「白條」,第二年,京東就開始提出「金融 科技 」的定位,京東金融也轉為「京東數科」,言下之意,是通過大數據、AI技術在金融風控中落地,向金融機構提供數字化服務。
在網路小貸巨額虧損後,網路又拆分出了「度小滿」。和京東金融、螞蟻金服等一樣,度小滿也明確將自己定位為金融 科技 公司,主打的是金融 科技 服務。
而落到現實中,這一金融數字 科技 服務業務的實質,其實是利用自身沉澱的用戶數據來做二次變現。如把消費者的消費信息、徵信系統進行數據化處理,再將相關數據服務出售給需要的銀行等金融機構。
資本市場對於這一業務模式一直持將信將疑的態度。其根本原因在於,轉型做數據 科技 服務,其業務相當於在用戶數據上蓋一個自家的收費站。但從歐美等國家的經驗來看,用戶的徵信信息、消費數據等信息,顯然不可能長期被各家企業壟斷。
2018年,京東金融曾對外表示,京東白條、金融、京農貸等業務已啟動徵信介入工作。當時,騰訊微粒貸、蘇寧任性付已經上徵信,阿里螞蟻借唄部分上徵信,花唄則暫時沒有上徵信。
而潮水變化的標志,是京東金融在接入央行徵信系統後,將名字改為了「京東數科」,在對外的公開介紹中,京東數科表示,自己的宗旨是「從數據中來,到實體中去」。
金融數據 科技 服務,拆解來看是「數據」與「 科技 」兩項服務。但落到現實中,其實數據才是根本, 科技 只是工具。對於潛在的客戶來說,他們需要的並不是「 科技 」和「AI」,而是數據。
2017年,一家媒體在調查消費貸亂象時發現,各家銀行的CRM客戶信息管理系統、信貸管理系統沒有聯網,導致了消費貸亂象叢生。這些報道也引發了監管層面的注意,繼而啟動了央行徵信系統的加速建設和完善。
而事實證明,將各家金融數科公司的數據放入央行的共享系統中,這些金融 科技 才算實現了「讓世界更美好」的使命。
不久前,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公布的政策顯示,2020年3月至6月,央行共減免了934家金融機構徵信查詢費用合計3.7億元。其中,消費金融公司減免約1.3億元、民營銀行減免約1.1億元,小額貸款公司減免約7000萬元,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農村合作銀行減免約4000萬元。
換一個層面看,這些「查詢費用」事實上正是一些金融數科企業所講述的「數據服務收費」的商業模式一部分。而如果徵信數據處在各個巨頭的收費站之後,在疫情期間,減免費用以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作用也會大打折扣,只能依賴各家企業的 社會 責任自覺。
這無疑進一步證明了徵信數據共享系統的 社會 價值所在,也進一步證明了用戶的消費數據理應是 社會 基礎數據服務的一部分,唯有成為公共基礎設施,數據才能實現金融普惠。讓老百姓的數據屬於老百姓,這也是花唄接入央行徵信系統的深層原因。
只是,對於剛剛完成第二次轉型的金融數據服務巨頭來說,或許要在這一新的現實面前再次尋找第三次轉型。而比起改名字,更重要的是,金融數科企業不能一直利用監管的時間差來收過路費,而應該認真考慮,如何才能創造獨特價值。
⑦ 小額貸款的最大貸款額度
個人最大額度5萬元,企業最大額度200萬元
⑧ 為什麼如此多全國性的網路小貸公司注冊地都選在重慶
根據我們的一個研究觀察發現全國上下這么多的小額貸款公司,他們的一個公司的注冊地點全部都是選在重慶的,很多人就好奇了,為什麼會都選擇重慶呢?重慶到底是有什麼樣的魔力才讓這么多公司全部選擇他們?
總而言之,像這種貸款公司,其實對我們並沒有多大的好處,反而會把我們拉入一個更深的陷阱裡面,所以除非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大家能不用就不要用這種貸款,公司還是要腳踏實地的自己掙錢。畢竟依靠這種公司不是一個長久之計,還是不能夠指望天上掉餡餅,天上也不會掉餡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