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本人不知情的情況下就被銀行告知是擔保人,我現在貸款也貸不了,該怎麼辦,對方是誰我也不知道
一,在為他人擔保的時候,擔保人和借款人也是一種關系,擔保人有連帶責任,當借款人把貸款還清之後,擔保人就不需要承擔責任了。如果借款人沒有還清貸款,要看擔保人簽訂的是一般保證還是連帶責任保證,如果是一般保證則要到借款人確實不能償還之時才能要求擔保人代為還款;如果是連帶責任保證,則貸款機構可以直接在貸款逾期後要求擔保人代還借款,在擔保人代為償還借款後,可以取得代位追償權,取得後可以要求借款人償還自己的代償債務。
二,如果是想要解除擔保,則要看擔保人和借款人以及貸款機構在簽訂貸款合同時的相關規定。通常來說,在合同規定的擔保期間,擔保人和借款人的連帶關系都是存在的,如果是貸款合同上擔保規定的擔保期限到期,那麼擔保關系在到期後就自動解除。另外,在執行擔保的過程中,必須是借貸和擔保三方共同約定解除擔保,才可以在擔保執行的過程中解除擔保關系。
對於你這種情況,先和銀行溝通給誰做的貸款擔保,再聯系對方或者由銀行聯系。
更多了解可以字母後面薇
Ⅱ 擔保人沒見過主貸人,卻放了貸款,可以起訴銀行嘛
擔保人沒見過主貸人,卻放了貸款,不能起訴銀行,因為銀行是按照貸款合同發放貸款。
至於擔保人沒有見過貸款人,與銀行發放貸款無關。
擔保人與銀行是擔保合同關系,銀行不會考慮擔保人與貸款人是什麼關系的。
Ⅲ 主貸人證信不良,銀行還放款,擔保人不知情的情況下但責任嗎
擔責任。
根據擔保法規定,第三人和債權人約定,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保證人按照約定履行債務或者承擔責任,這里的第三人即擔保人,包括具有代為清償債務能力的法人、其他組織或者公民。
Ⅳ 我給人擔保但銀行未告訴我就發放貸款,我要承擔責任嗎
擔保的意思就是,在對方沒有能力去償還次款時,藉助身邊有能力償還人從而取得貸款.當借款人在期限內能夠還掉所貸的錢和利息,與你擔保人就沒有什麼關系,若在期限內沒有能力還,那隻有擔保人來還了.如果還不確定你可以咨詢律師的.
Ⅳ 在擔保人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銀行工作人員修改為貸款人,擔保人負有什麼責任
如果有足夠的證據,證明是銀行工作人員私自修改的貸款合同,那麼一旦被查實,他就起碼該承擔「偽造合同」罪,承擔法律責任,至於他偽造文件中的貸款人,不知情,不需要承擔責任。
做了別人銀行貸款的「擔保人」,就應該知道自己不是貸款人,但是也可以被銀行追究連帶責任,要還款。銀行不需要「修改」合同,憑你在擔保人的簽字確認,就可以要你替別人還錢!
Ⅵ 銀行在2005年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以我的名義給別人做擔保貸款,我該怎麼辦
別人以你的名義貸款,區分以下情況進行處理:
1、你同意用你的名義貸款,而且在貸款合同上簽字的,法律上視為你的個人貸款,你應當按貸款合同的約定償還貸款本息。別人與銀行沒有法律關系。如果別人拒不還款,責任由你自己承擔。在你承擔還款責任後,可以向實際使用人追償。
2、你不知道別人以你的名義貸款的,你沒有簽訂任何貸款合同的,可以向銀行提出異議,並可以到法院起訴,要求確認該貸款合同無效。這種情況下,你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
Ⅶ 銀行在2005年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以我的名義給別人做擔保貸款,我該怎麼辦
那你可以起訴銀行了,因為非本人意願情況下擔保,本人沒有簽字是無效的
Ⅷ 銀行違規貸款擔保人有責任嗎
法律分析:銀行違規放貸,擔保人如果在做擔保之前明知是違規的,那麼就要承擔相應的擔保責任。但如果是主合同當事人雙方串通,騙取保證人提供保證的,或者主合同債權人採取欺詐、脅迫等手段,使保證人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提供保證的,擔保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條 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四十九條 第三人實施欺詐行為,使一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方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欺詐行為的,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Ⅸ 擔保人不知情沒到場人行就給放貸款合法嗎
確定你是擔保人不是聯系人?如果確是擔保人,銀行此行為肯定不合規。因為正常擔保人是需要到場簽字確認的。
Ⅹ 銀行貸款擔保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有責任嗎
法律分析: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成為借款保證人時,要不要承擔責任要依據具體情況而定,如果是因重大誤解簽訂了擔保合同的,申請撤銷後擔保後,可以不承擔擔保責任。如果存在欺詐等情形的,不承擔擔保責任。一般保證責任指保證人僅對債務人不履行還款責任時,負補充責任的保證。一般保證的保證人在主合同糾紛未經審判或者仲裁,並就債務人財產依法強制執行仍不能履行債務前,對債務人可以拒絕承擔保證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七條 基於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行為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五十四條 行為人與相對人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