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西安的經濟狀況概況 最好300字以上
西安市200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西安市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西安調查隊
2008年3月5日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諧西安」的戰略目標,按照「加快科學發展、實現率先發展」的總體要求,轉變發展方式,挖掘增長潛力,全面推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宏觀經濟在高平台上實現了新的突破,主要指標達到多年來最好水平。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實現生產總值(GDP)1737.10億元,比上年(下同)增長14.6%,增速創11年來新高。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3.17億元,增長6.7%;第二產業增加值762.51億元,增長16.0%;第三產業增加值891.42億元,增長14.2%。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4.8%、43.9%和51.3%。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生產總值21017元,增長13.0%。
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4.7%,商品零售價格上漲3.7%,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1.9%,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6.2%,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3.5%,房屋銷售價格上漲6.4%。
表1:2007年西安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比上年漲跌幅度
單位:%
指 標
2006年
2007年
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
1.6
4.7
食品
2.2
12.6
其中:糧食
3.0
8.7
煙酒及用品
2.4
0.5
衣著
5.7
1.4
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
1.2
4.4
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
1.3
2.9
交通和通訊
-3.0
-4.8
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
0.2
-0.8
居住
3.2
3.6
二、農業
全年實現農林牧漁及服務業總產值134.1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 9%。
全年糧食播種面積422.69千公頃,比上年減少0.86千公頃;油料播種面積5.68千公頃,減少0.46千公頃;蔬菜播種面積60.71千公頃,增加2.69千公頃;水果種植面積40.57千公頃,增加2.12千公頃。
全年糧食產量213.87萬噸,比上年增加1.02萬噸,增長0.5%;蔬菜產量225.21萬噸,增加16.82萬噸,增長8.1%;水果產量60.51萬噸,增加5.16萬噸,增長9.3%;肉類產量20.68萬噸,增長5.2%;奶類產量52.80萬噸,增長12.0%;水產品產量1.04萬噸,增加0.06萬噸,增長6.6%。
表2:2007年西安市農業主要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計量單位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糧食
萬噸
213.87
0.5
油料
萬噸
1.08
-6.8
蔬菜
萬噸
225.21
8.1
水果
萬噸
60.51
9.3
肉類
萬噸
20.68
5.2
奶類
萬噸
52.80
12.0
禽蛋
萬噸
12.75
2.0
水產品
萬噸
1.04
6.6
大牲畜年末存欄數
萬頭
33.72
4.4
豬年末存欄數
萬頭
152.00
1.3
羊年末存欄數
萬只
51.98
2.0
家禽年末存欄數
萬只
1470.00
4.7
全市農用機械總動力234.89萬千瓦,比上年增長3.1 %;農田有效灌溉面積 184.18千公頃;全年農用化肥施用量(實物量)76.24萬噸,增長0.3 %。
三、工業和建築業
全市完成工業增加值586.60億元,比上年增長16.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461.73億元,比上年增長19.3%。規模以上裝備製造業完成增加值257.17億元,增長26.7%。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590.64億元,增長28.6%(按現價計算,下同)。工業產品銷售率96.99%。
表3:2007年西安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情況
單位:億元
指 標
總產值
比上年增長(%)
規模以上工業
1590.64
28.6
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
1013.43
27.1
其中:集體企業
25.76
26.6
股份制企業
888.00
34.3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
235.17
23.3
其中:輕工業
337.44
21.5
重工業
1253.20
30.4
其中:新產品產值
360.42
23.1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76.83,比上年提高22.5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159.42億元,增長33.9%;實現利潤102.27億元,增長36.7%;實現稅金57.15億元,增長29.2%。
表4:2007年西安市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計量單位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發電量
億千瓦小時
71.03
6.3
原油加工量
萬噸
85.30
3.5
精製食用植物油
萬噸
19.44
31.5
乳製品
萬噸
3.69
8.9
軟飲料
萬噸
138.09
11.6
啤酒
萬千升
34.93
11.4
紗
萬噸
6.99
5.4
機制紙及紙板
萬噸
42.65
32.5
縫紉機
萬架
73.46
19.4
配混合飼料
萬噸
27.40
23.9
合成洗滌劑
萬噸
8.92
-19.2
中成葯
噸
3945.58
10.0
水泥
萬噸
263.13
70.2
鋼材
萬噸
78.73
10.1
氫氧化納(燒鹼)
萬噸
9.54
10.9
工業鍋爐
蒸發量噸
723.00
-6.8
汽車
萬輛
17.06
64.9
交流電動機
萬千瓦
810.96
56.6
變壓器
萬千伏安
7029.87
25.4
電力電纜
千米
3714.11
129.9
通信及電子網路用電纜
對千米
3718.00
-17.2
彩色顯象管
萬只
1099.81
-1.8
程式控制交換機
萬線
6.42
-80.4
全年建築業實現增加值175.91億元,比上年增長15.3%。全市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築業實現總產值613.76億元,增長47.4%(按現價計算)。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867.82萬平方米,竣工面積959.37萬平方米,分別增長34.0% 和61.0%。按建築業總產值計算,全員勞動生產率 17.2萬元/人,施工工程竣工率40.02%。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35.33億元,比上年增長37.1%。其中,城鎮投資1340.59億元,增長37.9%。
在城鎮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10.20億元,增長1.7%;第二產業投資297.53億元,增長39.4%。其中工業投資286.61億元,增長38.8%;第三產業投資1032.86億元,增長38.0%。
全年非公有制單位投資713.23億元,比上年增長33.1%,占城鎮投資的53.2%;國有單位投資515.02億元,增長28.4%。
全年房地產完成投資387.33億元,增長35.6%;商品房銷售面積832.53萬平方米,增長34.0%;商品房銷售額282.11億元,增長36.9%。
全年「四區兩基地」完成投資378.94億元,比上年增長30.9%,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26.4%。其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完成投資163.60億元,增長19.5%;經濟技術開發區完成投資102.60億元,增長25.2%;曲江新區完成投資82.80億元,增長60.4%;滻灞生態區完成投資18.29億元,增長43%;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完成投資8.24億元,增長34%;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完成投資3.41億元。
全年新增固定資產661.02億元,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49.5%。各類房屋竣工面積1672.16萬平方米,竣工率29.0%。共有920個城鎮建設項目建成投產,項目建成投產率50.5%。
五、國內貿易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21.58億元,比上年增長18.7%。分城鄉看,城市消費品零售額 832.38億元,增長18.8%;縣及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89.20 億元,增長17.7%。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815.68億元,增長18.9%;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87.92億元,增長18.9%;其他行業實現零售額17.98億元,增長12.5%。
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中,汽車類銷售額比上年增長28.7%,金銀珠寶類增長32.7%,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12.9%,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5.9%,日用品類增長31.1%,食品、飲料、煙酒類增長19.9%,服裝類增長26.3%,通訊器材類下降39.4%。
六、對外貿易
全年海關進出口總額53.6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9.1%。其中出口34.71億美元,增長27.2%;進口18.90億美元,增長32.6%。實現貿易順差15.81億美元。在進出口總額中,一般貿易進出口42.52億美元,增長25.0%;加工貿易進出口9.21億美元,增長65.8%。
全年新批外資項目135個,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4.40億美元,比上年下降21.1%;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1.16億美元,增長35.3%。
七、交通、郵電和旅遊
全年完成客貨運輸周轉量313.29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0.8%。其中,鐵路189.06億噸公里,增長8.9%;公路114.61億噸公里,增長16.1%;民航9.62億噸公里,下降7.8%。
全年鐵路旅客發送量252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0.8%,貨物發送量548萬噸,增長10.4%;公路客運量8466萬人次,增長4.2%,貨運量11276萬噸,增長42.1%;民航旅客吞吐量1137萬人次,增長21.4%,貨物吞吐量11.20萬噸,增長12.7%。
全年郵電業務總收入80.01億元,比上年增長16.4%。其中,郵政業務收入6.43億元,增長17.6%;電信業務收入73.58 億元,增長 16.3%。
全年共接待海內外遊客3118.0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3.8%,其中海外遊客100.01萬人次,增長15.3%。在海外遊客中,外國遊客增長15.9%,台灣遊客增長12.6%,香港遊客增長11.2%,澳門遊客增長11.3%。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237.20億元,增長16.1%,其中外匯收入5.43億美元,增長16.3%。
八、財政、金融、證券和保險
全市地方財政收入125.33億元,比上年可比增長31.3 %。一般預算收入112.92億元,增長31.5%,其中營業稅、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城建稅和個人所得稅分別增長31.5%、20.9%、69.7%、26.0%和27.8%。全年地方財政支出174.16億元,比上年增長29.3%,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30.40億元,增長21.1%;教育支出25.73億元,增長31.1%;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2.04億元,增長31.6%;城鄉社區事務支出19.01億元,增長17.3%;農林水事務支出8.55億元,增長36.2%;環境保護支出2.13億元,增長69.6%。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4560.31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2.4%,其中,企業存款余額1684.58億元,增長25.7 %。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2649.41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3.2%,其中,短期貸款881.07億元,增長9.7%;中長期貸款1561.26億元,增長18.9%。全年金融機構累計現金收入7893.16億元,比上年增長11.4%;累計現金支出7654.48億元,比上年增長11.0%;累計貨幣凈回籠238.69億元,比上年增長24.2%。
全年證券市場證券交易總量12100.10億元,代理期貨交易額2800.8億元。年末全市有上市公司18家,上市總股本44.66億元。
全市有各類保險公司27家,保險機構365家;保險專業中介機構92家。全年保費收入72.33億元,比上年增長37.8%。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7.85億元,增長34.0%;人身險保費收入54.48億元,增長39.0%。全年各類保險賠款給付支出20.3億元,比上年增長69.9%;其中財產險、人身險分別為8.55億元和11.75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3.3%和112.3%。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
全市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41.77萬人。全年共實施市級科技計劃項目 424項,投入市級科研經費6400萬元,其中實施重點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項目64項,扶持科技發展平台12個,支持建設農業科技示範園10家,實施區縣科技指導項目15個。組織申報並列入國家科技部、省科技廳各類科技計劃和重大專項208項,爭取國家、省資金1.97億元。全年技術市場交易額14.8億元。全市專利申請量6768件,專利授權量2529件。全年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95家,年末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 1440家。
全年招收研究生2.06萬人,在學研究生6.41萬人,分別比上年增長5.1%、9.8%。普通高等學校48所,招收普通本專科學生16.96萬人,在校學生56.03萬人,畢業生14.33萬人,分別比上年增長11.9%、9.0%、22.0%。職業高中86所,招生2.44萬人,在校學生5.60萬人;普通中學453所,招生17.96萬人,在校學生54.68萬人;小學1872所,招生8.67萬人,在校學生56.83萬人;小學、初中入學率分別為99.94%和99.42%。民辦高校及其他高等教育機構32所,民辦普通中學64所、小學30 所,民辦職業高中40所。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全市有藝術表演團體11個,公共圖書館14個,文化館14個,文化站182個;電視台、廣播電台、中短波廣播發射台和轉播台各1座,電視人口覆蓋率98.33%,廣播人口覆蓋率99.37%。
全市有各級各類衛生機構5337個,其中醫院、衛生院461 個;專業衛生技術人員 4.37萬人,其中執業醫師 1.51萬人;衛生機構床位3.36萬張。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的農民人數達349.21萬人,實際參合率90.8%,覆蓋面為100%。
全市擁有全國和全省城市體育先進社區27個,全國農村體育先進示範站45個。全市已有社會體育指導員4299 名,公共使用全民健身廣場 380個。參加第六屆全國城市運動會,奪得3枚金牌、3枚銀牌、3枚銅牌,團體總分151分,位居西北五省第一。
十一、城市建設、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
全年完成城市基礎設施投資224.37億元,比上年增長23.3%。翻建改建道路60條、背街小巷65條,新建公交港灣100處、人行天橋10座,新建道路面積101萬平方米,新增93個小型休閑綠地廣場、60座公廁、63座小型垃圾壓縮站。全年城市供水2.90億立方米,水質綜合合格率達到了99.9%。天然氣總供氣量6.74億立方米。全年完成供熱量1429 萬吉焦,集中供熱面積2747.25萬平方米,新增面積381萬平方米。全年城市污水二級處理量9938.1萬立方米。出租汽車擁有量1.15萬輛。
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全年好於國家二級標准(良好)以上的天數294天,占當年總天數的80.5%,創歷史最好水平。環境空氣中二氧化硫年均值較上年下降3.64%、二氧化氮年均值與上年持平。全市飲用水源地的水質達標率為100%。區域環境雜訊等效聲級均值為55.5分貝,道路交通雜訊等效聲級均值為67.9分貝。
全年生產安全事故死亡679人。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39人。全市安全生產四項指標全面下降,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受傷人數和經濟損失分別下降6.9%、8.6%、4.6%和22.8%。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常住人口830.54萬人,其中男性人口429.32萬人,佔51.7%;女性人口401.22萬人,佔48.3%,性別比為107(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全年出生人口7.81萬人,出生率為10‰;死亡人口3.50萬人,死亡率為5.48‰;全年凈增人口8.02萬人,自然增長率為4.52‰。城鎮人口548.99萬人,佔66.1%,鄉村人口281.55萬人,佔33.9%。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764.25萬人,比上年增長1.5%。
全市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25012元,比上年增長22.2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62元,增加 1757元,增長16.1%;農民人均純收入4399元,增加590元,增長15.5%。年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997.56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7%。城鎮居民人均現住房總建築面積23.63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積42.92平方米。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14.35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6.14萬人,其中「4050」人員再就業2.45萬人,勞務輸出50.34萬人,其中有組織的輸出27.88萬人。體制轉軌遺留的下崗失業問題基本解決,零就業家庭現象基本消除。城鎮登記失業率4.3%,與上年持平,低於4.5%的年度控制目標。
全市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67.57萬人,醫療保險基金征繳率95.0%;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02.23萬人,離退休人員42.94萬人,養老保險社區管理服務率79.6%;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24.11萬人,失業保險社會化發放率98.0%;工傷保險參保人數90.3萬人,職工生育保險參保人數56.12萬人。
全市福利企業135家。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9.367億元。
注釋:
1、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本公報中增加值為現價,除註明外,增加值增長速度均按可比價格計算。
② 央行公布2011年人民幣貸款余額54.79萬億元,貸款增加7.47萬億元,而2010年人民幣貸款余額47.92,
哥們兒你真細!我查了央行以往披露的數據,還真是差了6000億。
我查的是2011年1月11日公布的《2010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確實是47.92.
而且這6000億的差距絕對不是小數點舍入的問題,我覺得,應該是2010年的數據,後來又有了修正,而今年的計算是建立在修正數據的基礎上的。只是猜測。
建議再篩查一下央行後續披露的一些報告和數據,核對47.92這個數字。
③ 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是多少
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需要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上半年,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9.03萬億元,這些貸款都投向了哪些領域?
在投向實體企業的貸款中,上半年工業中長期貸款增速明顯提高,同比多增1069億元;服務業中長期貸款平穩較快增長,佔全部產業中長期貸款增量的近八成;高技術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速保持較高水平,6月末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3.1%。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未來一段時間內,隨著金融去杠桿和監管政策持續推進,表外融資渠道將繼續收緊,企業對信貸融資需求會進一步增加。未來,定向調控政策將圍繞增強信貸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展開,企業整體信貸融資仍將保持較為穩定的增長。
在企業信貸融資穩中有增的同時,普惠金融信貸投放質量有所提高。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多次發布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將新增信貸資金更多地投向小微企業。從政策落地情況看,這些精準聚焦的措施已經開始取得成效。
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人民幣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5.4萬億元,同比增長12.2%,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業貸款增速分別高1.2個和2.5個百分點。上半年小微企業貸款增加1.07萬億元,增量占同期企業貸款增加額的20.9%。
不過,同樣是普惠金融領域,農村和農業貸款增速卻有所減緩。數據顯示,上半年本外幣涉農貸款增加1.71萬億元,同比少增3864億元。6月末,本外幣農村貸款余額同比增長6.9%,增速比上季末低0.7個百分點;農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3.6%,增速比上季末低1個百分點。
在房地產市場嚴格調控的背景下,房地產貸款增速持續回落。6月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35.78萬億元,同比增長20.4%,增速比上年末回落0.5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3.54萬億元,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比重較2017年佔比水平低1.9個百分點。
連平表示,在各項融資渠道都明顯收緊的形勢下,房地產行業作為去杠桿的重點領域,銀行信貸也在不斷收緊,房地產貸款增速多個季度持續回落。未來,隨著棚改續建項目的不斷加快,國家重點支持的各項政策性住房建設的力度加大,在房地產貸款穩中有降的同時,開發貸款仍將保持低增長態勢。
來自新華社
④ 銀行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余額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銀行對生產銷售等現實存在的企業(而不是網上的虛擬企業)截至目前發放的貸款實際總數額,稱為「余額」。例如,截止今年8月底,某省工商銀行,共給本省的汽車廠、電子廠和其他所有在工商局登記的合法企業共發放各種貸款余額900億元。或者說,這些所有的企業加起來,總共欠著省工行900億貸款。
⑤ 你好,2013年3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約是2011年同期的多少倍
最後的答案要加1是將增長率換成倍數。
⑥ 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說明什麼求高手解答
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指的是人民幣貸款余額和外幣貸款余額,一般可說明金融機構對社會的信貸投放規模,但近年來,由於銀行業績考核的壓力,許多銀行業金融機構為了完成存款指標,做了大量的內保外貸、外保內貸等產品,即存貸款同時增加,所以有一定的水分。
⑦ 人民幣存貸款余額如何計入GDP核算
人民幣存款余額如何計入GDP核算?一般情況下,余額計入GDP的核算的話,它是有一個核算職的,也就是我們說的一個匯率的問題
⑧ 貸款余額怎麼算的
貸款種類分為流動資金貸款和項目貸款,流動資金貸款根據期限長短,一年以內的稱為短期貸款,一至三年的稱為中期貸款,三年以上的稱為長期貸款,所以不等,未包含項目貸款。
⑨ 歷年人民幣貸款余額多少或者告訴我每個月的,或同比增長多少,急,,,,
什麼叫 貸款余額 ?現在銀行的額度都不夠用,沒有餘額。
一級城市一個支行能拿到幾千萬算好的,真貸的話,幾個億都不成問題。
2011年3月全國增長12.4% 主要是生產型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