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央行:房地產貸款增速持續下降
人民銀行統計,2021年二季度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85.5萬億元,同比增長12.3%;上半年增加12.76萬億元,同比多增6677億元。貸款投向呈現以下特點。
一、企事業單位中長期貸款增長加快
2021年二季度末,本外幣企事業單位貸款余額119.11萬億元,同比增長10.8%,增速比上年末低1.6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8.58萬億元,同比少增5809億元。
分期限看,短期貸款及票據融資余額43.21萬億元,同比增長1.7%,增速比上年末低6.5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1.65萬億元,同比少增2.43萬億元。中長期貸款余額72.69萬億元,同比增長16.8%,增速比上年末高1.5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6.62萬億元,同比多增1.68萬億元。
分用途看,固定資產貸款余額51.08萬億元,同比增長11.4%,增速比上年末低0.2個百分點;經營性貸款余額49.22萬億元,同比增長11.4%,增速比上年末低1.5個百分點。
二、工業中長期貸款增速繼續提升
2021年二季度末,本外幣工業中長期貸款余額12.59萬億元,同比增長25.8%,增速比上年末高5.8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1.59萬億元,同比多增7507億元。其中,重工業中長期貸款余額10.85萬億元,同比增長24.4%,增速比上年末高5.9個百分點;輕工業中長期貸款余額1.74萬億元,同比增長35.2%,增速比上年末高4.5個百分點。
2021年二季度末,本外幣服務業中長期貸款余額48.91萬億元,同比增長14.5%,增速比上年末高0.2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3.85萬億元,同比多增5680億元。房地產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3.2%,增速比上年末低4.6個百分點。
三、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保持較快增長
2021年二季度末,人民幣普惠金融領域貸款1余額24.76萬億元,同比增長25.5%,比上年末高1.3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3.26萬億元,同比多增8324億元。
2021年二季度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17.74萬億元,同比增長31%,增速比上年末高0.7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2.65萬億元,同比多增6734億元。農戶生產經營貸款余額6.59萬億元,同比增長13.6%;創業擔保貸款余額2293億元,同比增長32.9%;助學貸款余額1238億元,同比增長11.2%。
2021年二季度末,原建檔立卡人口存量貸款余額1221億元;全國脫貧人口2貸款余額8556億元。
四、綠色貸款增長速度加快
2021年二季度末,本外幣綠色貸款3余額13.92萬億元,同比增長26.5%,比一季度末高1.9個百分點,高於各項貸款增速14.6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1.87萬億元。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間接碳減排效益項目的貸款分別為6.79和2.58萬億元,合計占綠色貸款的67.3%。
分用途看,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產業和清潔能源產業貸款余額分別為6.68和3.58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6.5%和19.9%。分行業看,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綠色貸款余額3.98萬億元,同比增長16.4%,上半年增加3295億元;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綠色貸款余額3.88萬億元,同比增長20.2%,上半年增加3554億元。
五、涉農貸款增速小幅回落
2021年二季度末,本外幣涉農貸款余額41.66萬億元,同比增長10.1%,增速比上年末低0.6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3.03萬億元,同比多增2072億元。
2021年二季度末,農村(縣及縣以下)貸款余額34.74萬億元,同比增長11.5%,增速比上年末低0.4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2.74萬億元,同比多增2823億元。農戶貸款余額12.86萬億元,同比增長15.1%,增速比上年末高0.9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1.07萬億元,同比多增1980億元。農業貸款余額4.53萬億元,同比增長5.9%,增速比一季度末和上年末分別低2.1和1.6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2676億元,同比少增727億元。
六、房地產貸款增速持續下降
2021年二季度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50.78萬億元,同比增長9.5%,低於各項貸款增速2.8個百分點,比上年末增速低2.2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2.42萬億元,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18.9%,比上年全年水平低6.5個百分點。
2021年二季度末,房地產開發貸款余額12.3萬億元,同比增長2.8%,增速比上年末低3.3個百分點。其中,保障性住房開發貸款余額4.65萬億元,同比減少1.5%,增速比上年末低2.5個百分點。個人住房貸款余額36.58萬億元,同比增長13%,增速比上年末低1.6個百分點。
七、住戶經營性貸款加速增長
2021年二季度末,本外幣住戶貸款余額67.77萬億元,同比增長15.1%,增速比上年末高0.9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4.58萬億元,同比多增1.03萬億元。
2021年二季度末,本外幣住戶經營性貸款余額15.42萬億元,同比增長22.8%,增速比上年末高2.8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1.8萬億元,同比多增5924億元。住戶消費性貸款余額52.35萬億元,同比增加13%,增速比上年末高0.3個百分點;二季度增加2.78萬億元,同比多增4331億元。
注1:依據《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對普惠金融實施定向降準的通知》(銀發﹝2017﹞222號)和《中國人民銀行關於調整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有關考核標準的通知》(銀發﹝2018﹞351號),普惠金融領域貸款包括單戶授信小於1000萬元的小微型企業貸款、個體工商戶經營性貸款、小微企業主經營性貸款、農戶生產經營貸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消費貸款、創業擔保貸款和助學貸款。
注2:脫貧人口包括原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已脫貧人口。由於國務院扶貧辦提供的貧困人口基礎信息中區分了已脫貧享受政策和已脫貧不享受政策的人員信息,根據金融扶貧政策要求,從2019年起,已脫貧人口貸款中不再包括對已脫貧不享受政策的貧困人口發放的貸款。
注3:綠色貸款是指金融機構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等經濟活動,發放給企(事)業法人、國家規定可以作為借款人的其他組織或個人,用於投向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綠色升級和綠色服務等領域的貸款。
㈡ 央行:12月M2同比增8.1% 全年住戶部門貸款增7.36萬億
觀點地產網訊:1月15日,央行發布2018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
報告指出,12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82.67萬億元,同比增長8.1%,增速比上月末高0.1個百分點,與上年同期持平;狹義貨幣(M1)余額55.17萬億元,同比增長1.5%,增速與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10.3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余額7.32萬億元,同比增長3.6%。全年凈投放現金2563億元。
貸款方面,12月末,本外幣貸款余額141.75萬億元,同比增長12.9%。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136.3萬億元,同比增長13.5%,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4個和0.8個百分點。
全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6.17萬億元,同比多增2.64萬億元。分部門看,住戶部門貸款增加7.36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2.41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4.95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加8.31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4982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5.6萬億元,票據融資增加1.89萬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增加4401億元。12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08萬億元,同比多增4995億元。
12月末,外幣貸款余額7948億美元,同比下降5.2%。全年外幣貸款減少431億美元,同比多減953億美元。12月份,外幣貸款減少110億美元,同比多減158億美元。
存款方面,12月末,外幣存款余額182.52萬億元,同比增長7.8%。月末人民幣存款余額177.52萬億元,同比增長8.2%,增速比上月末高0.6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0.8個百分點。
全年,人民幣存款增加13.4萬億元,同比少增1071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7.2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2.16萬億元,財政性存款減少596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1.96萬億元。12月份,人民幣存款增加916億元,同比多增8845億元。
12月末,外幣存款余額7275億美元,同比下降8%。全年外幣存款減少634億美元,同比多減1413億美元。12月份,外幣存款減少39億美元,同比多減104億美元。
另外,2018年銀行間人民幣市場以拆借、現券和回購方式合計成交1012.71萬億元,日均成交4.02萬億元,日均成交比上年同期增長26.4%。其中,同業拆借日均成交同比增長75.7%,現券日均成交同比增長46%,質押式回購日均成交同比增長20%。
12月份同業拆借加權平均利率為2.57%,比上月末高0.08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0.34個百分點;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為2.68%,比上月末高0.22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0.43個百分點。
數據中還顯示,2018年,以人民幣進行結算的跨境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及其他經常項目、對外直接投資、外商直接投資分別發生3.66萬億元、1.45萬億元、8048.1億元、1.86萬億元。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3.07萬億美元。12月末,人民幣匯率為1美元兌6.8632元人民幣。
㈢ 央行:11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2.13萬億 期末存量為283.25萬億
12月9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20年11月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及增量統計數據報告。
從中獲悉,增量方面,初步統計,2020年11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2.1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406億元。
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53萬億元,同比多增1676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摺合人民幣減少447億元,同比多減198億元;委託貸款減少31億元,同比少減928億元;信託貸款減少1387億元,同比多減714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減少626億元,同比多減1196億元;企業債券凈融資862億元,同比少2468億元;政府債券凈融資4000億元,同比多2284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771億元,同比多247億元。
存量方面,初步統計,11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283.25萬億元,同比增長13.6%。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余額為170.45萬億元,同比增長13.3%;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摺合人民幣余額為2.21萬億元,同比增長3.1%;委託貸款余額為11.11萬億元,同比下降4%;信託貸款余額為6.81萬億元,同比下降9.9%;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余額為3.73萬億元,同比增長15.2%;企業債券余額為27.6萬億元,同比增長19.3%;政府債券余額為45.35萬億元,同比增長21.4%;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余額為8.14萬億元,同比增長11.3%。
從結構看,11月末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余額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的60.2%,同比低0.2個百分點;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摺合人民幣余額佔比0.8%,同比低0.1個百分點;委託貸款余額佔比3.9%,同比低0.7個百分點;信託貸款余額佔比2.4%,同比低0.6個百分點;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余額佔比1.3%,與上年同期持平;企業債券余額佔比9.7%,同比高0.4個百分點;政府債券余額佔比16%,同比高1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余額佔比2.9%,與上年同期持平。
㈣ 央行重磅!2021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公布,涉及房地產等
5月11日,央行發布2021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
報告中值得關注的有以下要點:
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
2021 年第一季度,人民銀行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精準、合理適度,綜合運用再貸款、再貼現、中期借貸便利(MLF)、公開市場操作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投放流動性,及時熨平春節前後現金投放、財政稅收、季末等多種短期波動因素,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春節前不緊,春節後不松,維護市場預期穩定和貨幣市場利率平穩運行。
同時,通過多種方式加強與公眾溝通,進一步提高貨幣政策操作的精準性和有效性,引導貨幣市場短期利率圍繞公開市場 7 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在合理區間波動,政策利率的中樞作用進一步增強。3月末,金融機構超額准備金率為1.5%,比上年同期低0.6個百分點。
貨幣信貸合理增長
隨著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深入推進,貨幣政策傳導效率顯著提升,信貸投放保持較快增長,有力支持了經濟恢復、穩中加固、穩中向好。3月末,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為186.4萬億元,同比增長12.3%,比年初增加8.0萬億元,同多增 6734 億元。人民幣貸款余額為180.4萬億元,同比增長12.6%,比年初增加7.7萬億元,同比多增5741億元。金融機構信貸投放節奏把握適度,保持了支持實體經濟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增強了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後勁。
推動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有序落地
2020 年末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出台後,人民銀行會同銀保監會指導省級分支機構合理確定地方法人銀行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要求,督促集中度超出上限的商業銀行制定過渡期調整方案。目前,信貸結構優化有序推進,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進入常態化政策執行和實施階段。
房地產行業數據
2021年第一季度,全國房價總體穩定。受上年低基數影響,商品房銷售和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出現明顯增長。3月,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同比分別上漲4.4%和3.3%,漲幅較上年末分別高0.7個和1.2個百分點。一季度,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長63.8%,兩年平均增長9.9%;銷售額同比增長88.5%,兩年平均增長19.1%。一季度,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25.6%,兩年平均增長7.6%;其中,住宅開發投資同比增長28.8%,兩年平均增長9.3%,占房地產開發投資的比重為74.8%。
房地產貸款增速總體保持平穩。3月末,全國主要金融機構(含外資)房地產貸款余額 50.0萬億元,同比增長10.9%,增速較上年末低 0.6個百分點。其中,個人住房貸款余額 35.7萬億元,同比增長14.5%,增速較上年末低0.1個百分點;住房開發貸款余額 9.5萬億元,同比增長5.8%,增速較上年末低2.4個百分點。
完善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框架
人民銀行會同銀保監會起草《系統重要性銀行附加監管規定(試行)(徵求意見稿)》,於4月2日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附加監管規定》從附加監管指標體系、恢復與處置計劃、審慎監管措施等方面對系統重要性銀行提出附加監管要求,是系統重要性銀行附加監管的一般性框架。
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監管制度
2021 年以來,人民銀行積極做好金融控股公司行政許可相關工作,於3月31日發布《金融控股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任職備案管理暫行規定》(中國人民銀行令〔2021〕第2號),明確由人民銀行對金融控股公司董監高實行備案管理,規定人員任職條件和備案程序,並加強任職管理,防控關鍵崗位人員風險,規范兼職、代為履職、公示人員信息等行為。
深入推進金融支持穩企業保就業
召開全國主要銀行信貸結構調整座談會,加強政策指導,推動銀行持續改善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促進小微企業融資「增量、降價、提質、擴面」。加大製造業中長期貸款投放力度,助力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切實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主要金融幫扶政策總體穩定,繼續發揮再貸款的精準滴灌和正向激勵作用,降低「三農」融資成本。做好脫貧人口小額信貸工作。繼續落實好創業擔保貸款、助學貸款等政策。做好易地搬遷後續金融服務,研究加大對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金融資源傾斜。
著力加大對鄉村振興領域資源投入
做好春耕備耕、糧食安全、種業發展、高標准農田建設等重點領域的金融服務,支持開展農機具、大棚設施、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等抵質押貸款業務。鼓勵金融機構發行「三農」專項金融債券,拓寬低成本資金來源。
有序推進中小金融機構風險處置和改革重組
努力克服疫情影響,推動高風險中小金融機構處置取得關鍵進展和重要階段性成果。恆豐銀行改革重組方案順利實施,錦州銀行風險處置和改革重組工作基本完成,確保了關鍵敏感時期金融體系的平穩運行,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加強外匯市場管理
加強非現場監督能力建設,繼續嚴厲打擊地下錢庄、跨境賭博等非法金融活動,重點查處虛假欺騙性交易,有力維護外匯市場良性秩序。第一季度,共查處外匯違規案件661起,罰沒款2.16億元。
主要經濟體超寬松宏觀政策的後續影響和貨幣政策轉向的風險需密切關注
2021年一季度末,美聯儲、歐央行、日本央行資產負債表分別較 2019年末擴張85%、60%、25%,主要是購買政府債券,2020年美國新增國債中超過一半由美聯儲購買。發達經濟體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緊密結合,規模巨大,推動全球資產價格上漲,與實體經濟相脫離,金融風險隱患不斷增加,未來是否會通過主權債務風險、高通脹、匯率利率波動、股市債市估值調整等造成風險轉移,需要密切關注。一季度美國長端利率上行引發全球金融市場震盪加劇,一些基本面脆弱的新興經濟體資本外流和匯率貶值壓力上升。加拿大央行已在4月削減資產購買規模,未來若主要發達經濟體釋放明確的貨幣政策轉向信號,可能產生外溢效應,進一步放大全球跨境資本流動的波動。
全球通脹水平可能繼續升溫
全球經濟回暖拉動大宗商品和原材料需求走高,加上流動性環境極度寬裕,國際大宗商品如鐵礦石、銅、原油、大豆等產品價格上漲較快。疊加去年低基數效應,未來一段時間全球通脹指標的同比讀數可能會普遍趨於抬升,進一步推升通脹預期。
中國宏觀經濟展望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呈現穩定恢復態勢,穩中加固、穩中向好。第一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18.3%,兩年平均增長5.0%,經濟運行開局良好,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十四五」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我國經濟發展動力不斷增強,經濟運行中的積極因素增多。
也要看到,外部環境依然復雜嚴峻,我國經濟恢復不均衡、基礎不穩固,經濟社會發展仍面臨不少風險挑戰。
物價走勢總體穩定,不存在長期通脹或通縮的基礎。
下一階段主要政策思路
一是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
二是落實和發揮好再貸款、再貼現和直達實體經濟貨幣政策工具的牽引帶動作用。
三是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
四是深化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
五是加強金融市場基礎制度建設,服務實體經濟,防範市場風險。
六是進一步推進金融機構改革,不斷完善公司治理,優化金融供給。
七是健全金融風險預防、預警、處置、問責制度體系,構建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長效機制。
㈤ 一月央行擴表1456億 釋放了哪些信號
央行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1月末央行資產總規模為38.9萬億,相比去年末小幅擴張1456億。分析來看,主要是央行資產端「其他資產」擴張所致。下文對重要科目變化進行分析。
資產端:其他資產擴張
外匯占款:央行資產負債表國外資產包括外匯、貨幣黃金、其他國外資產,是央行持有的佔比最高的資產類別。數據顯示,1月央行外匯占款余額21.1萬億,環比增加92億。
從2002年開始,中國加入WTO以後,出口大量增加,企業手中獲得了大量外匯。在當初強制結售匯的背景下,央行吸收了絕大多數外匯,並投放相應的人民幣,形成了外匯占款。再加上人民幣強烈的升值預期,大量熱錢的湧入,進一步快速增加了央行持有的外匯資產。
而從2014年開始,人民幣開始出現貶值預期,資本開始出現外流,央行持有的外匯資產開始明顯減少,到了2017年以後基本穩定。去年以來我國率先控制住疫情,產能的快速恢復使得全年外貿情況明顯轉好,資本與金融項也呈流入態勢,但外匯占款並未大幅增長。中信證券分析認為,其原因在於有較大量的外匯流入我國銀行體系後並未形成人民幣資產,而是再度投資至海外。
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表示央行將錢借給銀行後,形成對銀行的債權。該項目主要由逆回購、MLF(中期借貸便利)、PSL(抵押補充貸款)、再貸款等貨幣政策工具操作形成。
1月該科目余額為13.2萬億,環比減少1283億,主要原因在於逆回購余額減少了約1800億。
其他資產:1月末「其他資產」余額1.93萬億,環比增加2720億。市場人士推斷,其他資產可能主要包括固定資產以及對金融機構的股權投資。
2019年1月「其他資產」的變動也引起市場分析人士廣泛關注和猜測。對此,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在央行金融統計數據解讀吹風會上表示,央行資產負債表中的「其他資產」,是未單獨列示的資產科目集合,主要是一些雜項資產項目和應收暫付項目。年底時,這些項目中有不少會有季節性變動的特點。待年末時點過去後,這些季節性變動會減弱或消除。
負債端:政府存款增長
儲備貨幣:儲備貨幣也就是基礎貨幣,包括「貨幣發行」、「金融性公司存款」、「非金融機構存款」。1月末儲備貨幣余額為31.68萬億,相比去年末減少1.36萬億,主要是「金融性公司存款」余額減少。
金融性公司存款包括銀行的法定存款准備金和超額存款准備金。1月臨近春節,取現需求增加,導致銀行超額存款准備金有所下降。
政府存款:央行資產負債表下的政府存款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徵。每年的季初1月、4月、7月、10月會出現明顯增長,季末3月、6月、9月、12月減少。這種季節性特徵主要是因為季初企業繳稅和季末財政支出集中的影響。1月末政府存款余額5.35萬億,環比增加約1.5萬億。
總體看,央行在保持資產負債表基本穩定的同時,實現了貨幣信貸的有效增長。1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176.32萬億元,同比增長12.7%,增速比上月末低0.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0.6個百分點。
央行行長易綱去年6月表示,2018年以來,央行10次降准,釋放流動性約8萬億元,平均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從15%降至目前的9%左右,商業銀行可使用的錢相應增加了,貨幣乘數上升了。降准一方面表現為央行資產負債表的縮表,另一方面體現為商業銀行通過發放更多貸款形成貨幣擴張效應,同時央行通過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又相應進行了擴表。所以,央行的降准和增加再貸款都是擴張的貨幣政策,但反映在央行資產負債表上,前者是縮表,後者是擴表。
「這幾年,央行擴表和縮表在金額上大體相當,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基本穩定在36萬億左右,這與目前國際主要經濟體央行資產負債表大幅擴表的機理不同。但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表現為持續合理擴張,貸款保持較高增長,這也表現出貨幣政策傳導效率不斷提高,市場機制的運行良好。」易綱稱。
㈥ 央行營管部:穩健開展房地產貸款業務 保持房地產信貸有序投放
10月28日,據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微信公眾號顯示,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日前召開2021年前三季度北京地區貨幣信貸工作通報會,傳達人民銀行、北京市有關會議精神,分析當前經濟金融形勢,部署下一階段貨幣信貸工作。
會上,人行營業管理部黨委書記、主任楊偉中表示,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嚴峻的經濟金融形勢,在京金融管理部門與轄內各金融機構一道,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認真落實人民銀行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主動擔當、積極作為,為首都經濟恢復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撐。
努力服務實體經濟,強化政策引領,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科創、文化、高精尖製造業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持,聯合12個部門出台《進一步完善北京民營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體制機制行動方案(2021-2023年)》,持續深化政策服務體系;聯合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印發《北京試點銀行創業擔保貸款業務操作指引》,將經辦銀行由1家擴圍至14家,助推創業擔保貸款增量擴面;會同北京銀保監局等8部門聯合出台《關於金融支持北京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加快推動首都綠色金融體系建設;聯合北京市經信局,指導北京銀行創新推出專門支持高精尖中小微企業的「高精尖」雙益貸產品,實現貨幣政策工具、政府性資金、信貸資金三者的高效聯動,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在轄內各機構的共同努力下,金融支持首都實體經濟和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
9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8.6萬億元,同比增長8.8%,兩年平均增長9.5%,其中普惠小微貸款同比增長27.1%,比各項貸款增速高18.3個百分點;人民幣存款余額19.6萬億元,同比增長6.8%,兩年平均增長9.1%。9月,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利率為4.59%,創歷史新低。1-9月,通過各項貨幣政策工具累計投放資金922.3億元,同比增長17%,支持市場主體5.1萬戶,同比增長59.4%。
此外,會議分析了當前經濟金融形勢,對下一階段貨幣信貸工作做出部署。會議要求轄內各銀行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主動擔當作為,堅持把服務實體經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確保信貸投放同經濟增速相匹配。
繼續做好金融支持穩企業保就業工作,用好央行各項貨幣政策工具,加大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等市場主體的支持力度。准確把握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政策要求,穩健開展房地產貸款業務,保持房地產信貸平穩有序投放。積極支持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國家文化與金融示範區建設,在金融服務綠色低碳發展上做好「加法」,更好發揮金融對能源安全保供和綠色低碳轉型的作用。因地制宜探索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新模式。
㈦ 央行重磅!最新貨幣政策報告:疫情防控最重要、地產貸款增速回落
2月19日晚,央行公布《2019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
中國人民銀行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要求,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逆周期調節,在多重目標中尋求動態平衡,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推動信貸結構持續優化,以改革的辦法疏通貨幣政策傳導,千方百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為實現「六穩」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了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報告由央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發布,從貨幣信貸概括、貨幣政策操作、貨幣市場運行、宏觀經濟分析、貨幣政策趨勢等五個方面總結了人民銀行過去一年的重要舉措與政策動態,並對下一階段的工作部署加以展望。
基金君根據報告全文,總結出以下十大要點內容,供大家參考。
1.2019年普惠小微貸款新增2.1萬億元
總體來看,金融機構貸款增長較快,普惠小微貸款快速增長。
根據報告,2019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為158.6萬億元,同比增長11.9%,比年初增加16.8萬億元,同比多增6987億元。人民幣貸款余額為153.1萬億元,同比增長12.3%。
其中,信貸結構進一步優化,普惠小微貸款快速增長。2019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普惠小微貸款的投放,效果明顯。
具體來看,2019年普惠小微貸款新增2.1萬億元,是上年增量的1.7倍,年末余額增速為23.1%,比上年末提高7.9個百分點。住戶貸款增速放緩,2019年末為15.5%,比上年末低2.7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同比多增。中長期貸款比年初增加11.3萬億元,同比多增7986億元,占同期貸款增量的67.3%,較上年提高2.3個百分點。
2.2019年股市日均成交5222億元,同比增長四成
2019年,金融市場整體運行平穩,其中成交量和籌資額同比增加。
具體來看,2019年滬、深股市累計成交127.4萬億元,日均成交5222億元,同比增長40.7%。股票市場籌資額同比增加。2019年A股籌資6148億元,同比增加11.2%。
此外,股票市場指數上升。2019年末,上證綜合指數收於3050點,比上年末上漲22.3%;深證成份指數收於10431點,比上年末上漲44.1%。
3.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2019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與銷售額增速有所放緩,房價上漲區域明顯減少,漲幅有所下降。房地產開發投資穩中微升,房地產貸款增速繼續平穩回落。
具體來看,2019年12月末,全國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分別同比上漲6.8%和3.7%,漲幅較上年同期分別下降3.7個和4個百分點。全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基本持平,銷售額同比增長6.5%,增速較上年末下降5.7個百分點。
房地產增速方面,2019年末,全國主要金融機構(含外資)房地產貸款余額44.41萬億元,同比增長14.8%,增速較上年末回落5.2個百分點。房地產貸款余額占各項貸款余額的29%。
其中,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為30.2萬億元,同比增長16.7%,增速較上年末回落1.1個百分點;住房開發貸款余額為8.4萬億元,同比增長14.6%,增速較上年末回落17.3個百分點;地產開發貸款余額為1.28萬億元,同比下降7.1%,增速較上年末回落11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報告稱,下一階段將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則,加快建立房地產金融長效管理機制,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4.加大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貨幣信貸支持
報告稱,將疫情防控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加大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貨幣信貸支持。
一是專項再貸款定向支持疫情防控重點領域和重點企業;二是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實施好逆周期調節;三是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疫情防控的信貸投放力度。
報告稱,下一步,仍要將疫情防控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加大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貨幣信貸支持。
5.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報告稱,下一階段,科學穩健把握逆周期調節力度,守正創新,勇於擔當,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加強逆周期調節、結構調整和改革的力度,保持物價水平基本穩定。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具體而言:
1)要實施好穩健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促進貨幣信貸、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同經濟發展相適應;
2)靈活運用好定向降准、再貸款、再貼現、宏觀審慎評估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以適度的貨幣增長支持高質量發展,有效支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3)增強調控前瞻性、精準性、主動性和有效性,根據經濟增長和價格形勢變化及時預調微調,精準把握好調控的度,加強預期引導,維護我國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少數實行正常貨幣政策國家的地位。
4)健全可持續的資本補充體制機制,推動銀行通過發行永續債等方式多渠道補充資本,拓寬永續債投資主體,分散風險;
5)重點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提升銀行服務實體經濟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能力,防範社會信用收縮風險。
6.完善LPR傳導機制堅決打破貸款利率隱性下限
2019年8月17日,人民銀行宣布完善LPR形成機制,推出新的LPR報價原則、形成方式、期限品種、報價銀行、報價頻率和運用要求。提高銀行貸款定價的自主權,推動銀行改進經營行為,堅決打破貸款利率隱性下限,疏通市場化利率傳導渠道。
2019年末,新發放貸款中運用LPR的佔比已達到90%。2019年12月28日人民銀行發布了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轉換的公告,遵循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推動存量貸款定價基準由原來的貸款基準利率轉換為LPR或固定利率。
事實上,LPR改革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作用已經顯現。2019年年初至7月,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一直在5.3%附近波動,市場利率下行向企業貸款利率傳導不足。8月份以來,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已6次發布新機制下的LPR,1年期LPR較同期限基準利率下降了20個基點。隨著LPR報價穩中有降,企業貸款利率顯著下降。
報告稱,下一階段,將進一步深化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
具體而言,將健全基準利率和市場化利率體系,完善LPR傳導機制,推進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轉換,促進銀行積極有序運用LPR定價,轉變傳統定價思維。
同時,發揮好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製作用,維護公平定價秩序,嚴格落實明示貸款年化利率的要求,切實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穩步深化匯率市場化改革,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保持人民幣匯率彈性,發揮匯率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的作用。
7.支持鋼鐵行業通過直接融資「去杠桿、降成本」
2019年以來,在國家逆周期調控政策下,鋼鐵行業平穩運行,持續推進對標挖潛、降本增效。
一是鋼鐵產量保持增長。2019年,我國生鐵、粗鋼、鋼材產量分別同比增長5.3%、8.3%、9.8%。二是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增長。2019年,全國黑色冶煉及壓延業和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同比增長26.0%和2.5%。三是鋼材價格四季度回升企穩,原材料價格趨於穩定。四是超低排放正式實施,綠色發展持續推進。
但在當前全球經濟增長持續放緩、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我國鋼鐵行業仍面臨諸多挑戰。一是受成本上升擠壓,行業利潤同比有所下降。二是受國際市場貿易摩擦和貿易保護等影響,鋼鐵產品進出口總量有所下降。三是環保壓力仍然較大,超低排放具體實施中還存在技術難題,亟待行業內外協作攻關。
報告稱,下一步應堅持差異化信貸政策,支持優勢企業技術改造、結構調整、綠色發展。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在鋼鐵企業兼並重組中的作用,支持鋼鐵行業通過直接融資「去杠桿、降成本」,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8.國內外經濟都處於調整期,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
報告稱,中國發展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暫時的,中國經濟長期向好、高質量增長的基本面沒有變化。
當前,世界經濟增長持續放緩,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外部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我國經濟正在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影響持續深化。
經濟增長保持了韌性,但下行壓力仍然較大。企業投資增長仍顯乏力。在信用風險加快暴露情況下,部分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偏好下降。新冠肺炎疫情對短期內的經濟增長會有影響,主要體現在消費減少、企業復工較晚等方面。對此要客觀認識、理性看待,堅定信心、保持定力,做好充分准備,認真辦好自己的事,推動消費穩定增長,切實增加有效投資,釋放國內市場需求潛力。
9.引導資金投向先進製造、民生建設、基礎設施短板等領域
2019年,中國人民銀行引導資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數效應的先進製造、民生建設、基礎設施短板等領域,促進產業和消費「雙升級」。
一是深入開展金融精準扶貧。二是持續加大鄉村振興金融服務投入。三是不斷提升小微、民營企業金融服務水平。四是積極做好金融支持就業創業。五是繼續加強產業轉型升級的金融支持,持續完善區域發展金融政策引導。六是全力以赴做好防疫的各項金融服務工作,加強對生產、運輸和銷售重要醫用物資和重要生活物資的骨幹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全力滿足其合理融資需求。
10.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
2019年7月20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宣布11條關於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有關舉措,重點是大幅放寬銀行、證券、保險業的市場准入,提前至2020年不再設股比限制,並大幅擴大業務范圍;進一步便利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等。
2019年4月及9月,中國債券先後被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摩根大通全球新興市場多元化指數等國際主要債券指數。
證監會於5月正式批准中日ETF互通中方產品申請。證監會與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於6月17日發布聯合公告,正式啟動上海證券交易所和倫敦證券交易所互聯互通存托憑證(GDR)業務。
下一階段,將進一步推進金融機構改革,繼續推動全面落實開發性金融機構、政策性銀行改革方案,完善治理體系,持續深化大型商業銀行和其他大型金融企業改革,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
㈧ 央行發布一季度金融報告 人民幣貸款增加7.1萬億元
4月10日下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2020年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報告。
報告指出,期內廣義貨幣增長10.1%,狹義貨幣增長5%。3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08.09萬億元,同比增長10.1%,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3個和1.5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57.51萬億元,同比增長5%,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個和0.4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余額8.3萬億元,同比增長10.8%。一季度凈投放現金5833億元。
期內,人民幣貸款增加7.1萬億元,外幣貸款增加255億美元。3月末,本外幣貸款余額165.97萬億元,同比增長12.3%。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160.21萬億元,同比增長12.7%,增速比上月末高0.6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1個百分點。
一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7.1萬億元,同比多增1.29萬億元。分部門看,住戶部門貸款增加1.21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509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26萬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6.04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2.3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3.04萬億元,票據融資增加6305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減少1729億元。3月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2.85萬億元,同比多增1.16萬億元。
3月末,外幣貸款余額8124億美元,同比下降3.4%。一季度外幣貸款增加255億美元,同比少增206億美元。3月當月外幣貸款減少33億美元,同比多減95億美元。
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到,一季度人民幣存款增加8.07萬億元,外幣存款增加76億美元,同比多增1.76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6.47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1.86萬億元,財政性存款減少3143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減少3713億元。3月當月人民幣存款增加4.16萬億元,同比多增2.44萬億元。
3月末,外幣存款余額7654億美元,同比下降0.5%。一季度外幣存款增加76億美元,同比少增337億美元。3月當月外幣存款減少223億美元,同比多減248億美元。
據悉,3月份同業拆借加權平均利率為1.4%,分別比上月和上年同期低0.43個和1.02個百分點;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為1.44%,分別比上月和上年同期低0.37 個和1.03個百分點。
一季度,銀行間人民幣市場以拆借、現券和回購方式合計成交283.42萬億元,日均成交4.8萬億元,日均成交同比增長2.6%。其中,同業拆借日均成交同比下降19.7%,現券日均成交同比增長14.6%,質押式回購日均成交同比增長5%。
另外,3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3.06萬億美元,人民幣匯率為1美元兌7.0851元人民幣。一季度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發生1.46萬億元,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業務發生0.78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