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美債已突破28.5萬億美元,如此之高,為何美國未出現債務危機呢
前幾個月,美國國債才剛剛突破27萬億美元。但到了7月份,就又達到了28.5萬億美元,再創新高。即便如此,美聯儲依然承諾「每月購買12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直到經濟復甦取得實質性進展。
美元,不是阿根廷自己的貨幣。阿根廷只能通過擴大出口,或是利用優惠條件出售資產等獲得美元。一旦債務到期,阿根廷又沒有掙到足夠的美元,只能繼續「借新債,還舊債」。如果借不到,那債務危機就出現了。所以說,不能僅看債務總額,還需要看債務類型。
總之,只要美元還是「搶手貨」,只要美元繼續在全球大宗商品交易上擁有最強的定價、結算、支付地位,只要美國的金融優勢地位保持下去,那美債可以繼續創新高,美國也不會出現債務危機。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
Ⅱ 美國家庭債務創歷史最高紀錄,債務增量主要來自哪裡
主要來自貸款抵押產生的余額,也是因為疫情的影響,再加上通貨膨脹的原因導致的,才會導致家庭債務,人們壓力特別大。
Ⅲ 國內外住房貸款制度比較
1、國家建立個人住房貸款制度,其目的是引導城鎮居民家庭住房消費、實現住房貸款由開發性向消費性的轉移、以此促進住宅業的發展並推進住房制度改革,這也是當前我國住房金融發展的核心內容。
從目前我國住房金融發展的實際來看,個人住房貸款業務主要有兩種,即政策性個人住房貸款和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現在,部分商業銀行還相繼推出了由政策性個人住房貸款和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所組成的個人住房組合貸款。
2、美國模式 :抵押貸款證券作為20世紀最主要的金融創新之一起源於美國。早在1938年,美國就成立了聯邦國民抵押協會,開始探索和培育住房抵押二級市場,以改善住宅信貸機構的資產負債結構,提高資金的流動性。
3、貸款法律制度是各種旨在調節貸款關系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的總稱。貸款法律制度通過規定貸款主體、貸款流程和監管機構等有關方面進行一系列的成文規定,以達到調節信貸關系、增進經濟交往和最終促進經濟活動有序發展之目的。
Ⅳ 什麼叫美國次級住房抵押貸款危機
席捲全球金融市場的是「次貸危機」(次級抵押貸款、次級按揭貸款)又叫「次按危機」。
危機的作用機理,簡單的說:在房地產高漲時期,商業銀行大量的發放住房抵押貸款,並通過資產證券化手段,把這些貸款打包成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資產支持證券(ABS)等債券,發行到債券市場。眾多的投資銀行、商業銀行和基金以為證券提供擔保或者直接購買的形式參與到這些證券的發行和交易中。
由於美國房地產市場近期的低迷,大批的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和資產支持證券(ABS)價格大幅下跌,導致那些提供擔保和購買了上述證券的金融機構大幅虧損。這種情況下,各大金融機構紛紛收縮資金,造成市場流動性不足,更加劇了市場的動盪。
由於美國金融市場的國際化程度較高,各國的金融機構都參與到美國金融市場的交易中,所以這種在美國金融市場的動盪蔓延、延伸到了世界各主要經濟體。
美國的次級信貸危機波及了全世界,各國央行緊急拿出9-11來最大的現金投入市場。人們對格林斯潘嚴重質疑,他的利率政策對美國大放寬放房貸有著重大的責任。然而,中國的房貸放得更寬更松,是否會帶來更大的問題呢?德國之聲記者綜合報導如下。
波及全球的危機和格林斯潘的誤導
美國的次級信貸危機愈演愈烈,美國經濟學界認為,這成了美聯儲新頭伯南克上任以來面臨的第一次嚴峻挑戰。上周,美聯儲在兩天內向金融系統連續投入640億美元。同時,雖然美聯儲說美國的指導利率將保持在5.25%的高度不變。但專家們認為,在9月18日之前,甚至就在最近幾天內,美國的指導利率不得不調低。
美國自己的救火行動已經如此激烈,但它引發的世界反響更大,這幾天,它已經「強迫」全世界央行,總共投入了3000億美元的現金,創造了9-11以來最大的現金投入量。其中歐洲中央銀行(EZB)行動最大:上周四投了950億歐元,周五「追加」了610億歐元,周一還加了476億。就此,德卡銀行(DekaBank)總經濟師烏爾利希.卡特爾對德國之聲德語網記者說:假如存在對現金的高需求,以滿足市場,那麼拿出現金救市就是央行們的自然義務。
央行們救市是必須的,但央行首腦們以前的行為卻遭到了人們空前的質疑,尤其是現年81歲的美聯儲前首腦格林斯潘。這位人們認為將以「利率教皇」、「金融巨擘」名義載入史冊的人物,現在人們認為,他過於隨便的利率政策是導致當前金融危機的主要原因之一。卡特爾先生說:「我們現在對這種利率政策的毀滅性破壞看得更清楚了:市場參與者們的風險意識被低息這劑葯物過分地麻醉了。」
尤其是幾百萬美國人,根據格林斯潘的建議,他們吸納了可變利息抵押貸款。一開始,利息很低,條件極好。但正如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史蒂格利茲質問的:「難道格林斯潘真的認為利息會一直停留在百分之一這個實際負利率的基礎上嗎?」
現在的事實是:合計數額高達1萬億美元的美國抵押貸款局部面臨大幅度的利息提高,這個趨勢至少將持續到2008年末。這意味著,許多用那種靈活利息貸款抵押買了房的美國人將付不起銀行費用;同時,許多銀行、對沖和投資基金將深陷無法出售的次貸證券上,無法動彈,直到破產。
一個危機還沒有過去,新的危機灶又在招手了。比如遠東的所謂Carry Trades。許多投資商利用世界范圍內的利率差,投資到低息的貨幣中去,比如日元,換得的錢投入房地產。然而,一旦日本央行提高利率,這些日元Carry-Trades里的錢就將集體抽出。到那時,全世界的央行就將被迫再次大規模地拿出現金來了。
美國危機已經給中國的銀行帶來很大直接損失
港台一些報刊如明報、聯合新聞報等都報導道,美國的次貸危機今年將給中國6家上市銀行帶來49億元人民幣的直接損失。其中中國銀行的將高達38.5億元,佔全年稅前利潤的4.5%。
美國CZB報告顯示,有幾家中國的銀行購買了美國的次級房貸債券,中行是最大買家。「另據消息人士指出」,到去年年底為止,中行持有價值901億美元的美國債券,聯合新聞報說,有金融業者認為,中行對次級房貸債券的投資比例佔三分之一,即大約300億美元。同樣據美國CZB數據,到2006年6月止的一年內,中國金融機構投資美國房地產抵押貸款證券的金額已達1075億美元。
據估計,到今年底,中國建設銀行將因此而損失人民幣5.67億,工商銀行損失1.2億,交通銀行2.5億,招商銀行1.03億,中信銀行1900萬,合中國銀行的,共計49億人民幣損失。
Ⅳ 請問 關於 美國次貸危機 事件
美國的次級貸款業務本身是一件挺好的事,其出發點是為那些信用等級較低或收入不高的人提供貸款,讓他們可以實現擁有自己住房的夢想。在1994年~2006年間,超過900萬戶美國家庭購買了新住房,其中大約20%的家庭藉助於次級貸款。但是,就在這個過程中,一些負面因素逐漸浮現,最終導致危機爆發。
其一,是過度證券化。幾乎與次級貸款業務並行發展的,就是美國經濟的證券化,比如,人們把一些一時還不清的債務,轉化為證券後再賣給投資者。換句話說,凡是有風險的,都可以搖身一變為證券。所以,次級貸款的放貸機構也不閑著,他們把手中超過六千億美元的次級貸款債權轉化為證券後,賣給各國的投資者。那麼,富有投資經驗的銀行看不出這其中的高風險?次級貸款的放貸機構花錢供養了許多信用評定機構,從而可以輕松地拿到最高為「AAA」的信用評級,泛濫成災的「AAA」證書使銀行失去了對風險的敏感性。
其二,是通貨膨脹。隨著這張「大餅」越做越大,富人們因為手裡擁有越來越多的紙面資產,而放肆地揮霍;窮人們因看到自己的房子每天都在升值,也開始購買平時捨不得買的東西。最後,美聯儲不得不提高利率,藉以壓抑通貨膨脹。可是,利率提高後,那些本來就缺錢的窮人就變得還不起貸款了,這導致次貸市場還貸拖欠比例迅速上升。至此,美國經濟一下子墜落入貨幣流動性很低的狀態。經濟發展進入低速徘徊狀態,窮人就更難還清那些堆積如山的次級貸款債務。
我們能從美國次級貸款危機中得到什麼啟示呢?可能有人會說,根本學不到什麼,因為中國根本就沒有次級貸款市場。但是,仔細看看,我們會發現,中國經濟中也有類似於美國次級貸款的成分,如果我們不加以注意,中國經濟也有被拖入惡性循環的可能性。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國房地產的金融創新項目。許多中國人希望通過投資房地產去獲得財富,所以,銀行幫助人們去實現這個願望是一件好事。全國各地的銀行都想出各種吸引人們借貸款買房的「高招」。比如,深圳的銀行在2006年就推出了「雙周供」業務,它允許以「雙周」而不是以「月」為單位進行還款。這樣,借貸人不僅能縮短還款期,而且還能少交利息,所以特別受「炒房戶」歡迎。再比如,「循環貸」業務,它允許人們將商品住房抵押給銀行而獲得一定的貸款額度。這樣,借貸人買越多的房產,就能獲得越多的貸款額度,所以更受「炒房戶」的追捧。在這些金融創新項目的幫助下,深圳的房地產價格在去年以驚人的速度不斷攀升。據國家發改委統計,深圳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月均漲幅高達13.5%,其中60%以上的借貸買房人的目的不是自住需求,而是投資需求。到去年年底,深圳銀行房貸規模已達到700億元。雖說目前還未出現大規模的貸款違約現象,但是,不斷上揚的通貨膨脹率就有可能迫使央行提高利率;不斷提高利率,又會導致許多「炒房戶」因交不起利息而違約。那時候,在沒有次級貸款市場的深圳市,會不會重蹈美國式的次級貸款危機——銀行不敢再做房地產貸款;也沒有留下多少錢借貸給其它的產業;一切經濟活動因為缺少現金而停滯了。
令人欣慰的是,去年下半年,中央政府果斷實施「房貸新政」,其目的就在於打壓房地產投機需求,遏制房價上升勢頭,保障中國的金融安全。然而,「新政」剛推行不久,各種反對的聲音便開始出現,這些人的目的不外乎就是希望「房貸新政」再次成為「空調」,以便自己能在最後的房地產瘋狂中再大撈一把。實際上,中國經濟穩步發展,才是每個中國人最大的福祉。親民獨訊為中國中小企業安度經濟危機提供最及時最實用的參考消息。
Ⅵ 次貸危機後,美國的貨幣政策是什麼
2010年11月4日實行第二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向市場注資6000億美元。下面是復制的
美國政府在次貸危機中的干預措施
2007年3月份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危機爆發以來,從信用危機到市場震盪,從金融體系而實體經濟,從美國本土波及歐洲乃至亞洲,至今仍未出現整體向好的形勢。為應對次貸危機這一重大挑戰,美聯儲、財政部等美國政府部門相繼採取了眼花繚亂的應對措施,包括傳統的政策手段、創新的流動性管理工具、經濟刺激方案、金融監管體系改革、出台《住房和經濟恢復法案》等。9月7日,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宣布接管美國兩大房屋貸款融資機構房利美和房地美,並將由美國國會新創建的機構聯邦住房金融署負責管理這兩家機構。下一步的行動預計將包括注資、收購優先股、債券擔保等具體救助措施。次貸危機給全世界上了生動的一課。盡管這一課仍未結束,但其中美國政府部門廣泛出動,全面干預的實踐,已經成為包括美國在內各國認真研究的鮮活案例。
從2007年3月份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危機爆發以來,到現在已一年半的時間。次貸危機從信用危機到市場震盪,從金融體系而實體經濟,從美國本土波及歐洲乃至亞洲,至今仍未出現整體向好的形勢。為應對次貸危機這一重大挑戰,美聯儲、財政部等美國政府部門相繼採取了眼花繚亂的應對措施。研判政府在次貸危機中的不同階段所相應採取的各類政府幹預措施的經驗和做法,具有重要意義。
危機之初的政府幹預:傳統政策手段
盡管在次貸危機爆發之前,美國有關部門和機構已注意到次級抵押貸款寬松的貸款標准、掠奪性貸款等蘊含的市場風險,但並沒有採取相應的應對措施。直到2007年3月份次級抵押貸款公司新世紀金融公司宣布破產,次貸危機問題開始引發廣泛關注。
在2007年7月份之後,房地產抵押貸款市場危機急劇惡化,大批房屋所有者難以支付購房款,面臨著喪失房屋贖回權的風險。為了幫助屋主應對喪失房屋贖回權問題,總統布希等行政部門相繼推出了多項措施。2007年8月FHA推出的再貸款計劃(FHA?Secure Program),為陷入困境的房主提供FHA擔保的融資。2007年10月份重組了由貸款公司、投資者等機構參與的希望聯盟(HOPE NOW Alliance),尋求通過各方的協調、條款修正等方式增加抵押貸款融資。盡管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未能根本上扭轉次貸市場日益惡化的局勢。
隨著次貸風險加速暴露和違約率的上升,直接沖擊到發放次級貸款的金融機構,波及持有次貸債券的對沖基金、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市場恐慌快速蔓延,並引發資本市場、外匯市場等劇烈波動。金融市場信心受到嚴重打擊,大量投資者拋出高風險債券,轉向低風險國債市場進行避險,造成債市和股市資金供應緊張,次級債券市場更是大幅下跌。
這一時期,美聯儲悉數使用了傳統的貨幣政策工具,以及相應的政策手段,對金融市場進行了全面的干預。
(一)公開市場操作,注入流動性。從8月9日開始的整個8月份,美聯儲頻繁使用了公開市場操作,注入和回收流動性。除通常採用的隔夜回購交易外,根據需要,還多次使用14日回購交易等滿足市場持續流動性需求。8月10日當日注入流動性更高達350億美元,遠遠數十億美元日均交易規模。
(二)降低聯邦基金基準利率。盡管面臨著通脹的壓力,2007年9月18日,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基準利率由5.25%降為4.75%,是2003年6月以來首次降息。此後,聯邦基金利率多次下調,最近已經下調至2%。
(三)降低貼現率。2007年8月17日,美聯儲決定下調貼現率0.5個百分點,從6.25%降至5.75%,並將貼現期限由通常的隔夜暫時延長到30天,還可以根據需要展期。同時,貼現貸款的抵押品包括房屋抵押債券等多種資產。至2008年8月30日已經先後十餘次降低貼現率,貼現貸款余額大幅上升,為銀行業提供了大量流動性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為應對次貸危機的蔓延,各國央行在此次危機處理中都深度介入,形成了對美聯儲流動性操作的「配合」。歐洲央行連續數日大規模公開市場操作,8月9日、10日、13日分別向銀行系統注資948億、610億、476億歐元,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央行也紛紛注資。
美聯儲創新的流動性管理工具
由於採取的一系列措施,暫時性地緩解了金融市場的流動性緊張。但進入2007年底來,陸續披露的主要金融機構的損失超過人們預期,顯示金融機構盈利能力下降。同時,利率政策效應並不明顯,經濟走向衰退的風險進一步就加大。隨著次貸危機又向債券保險領域的擴散,市場信心再度受挫,金融市場形勢進一步惡化。
隨著危機的擴散和升級,美聯儲在2007年12月之後,相繼推出了三種新的流動性管理工具。
(一)期限拍賣融資便利(Term Auction Facility ,TAF),是一種通過招標拍賣方式向合格的存款類金融機構提供貸款融資的政策工具。它融資額度固定,利率由拍賣過程決定,資金期限可長達28天,從而可為金融機構提供較長期限的資金(見表1)。從2007年12月至今,美聯儲每個月都操作2-3次,每次額度約300-800億美元。
(二)一級交易商信貸便利(Primary Dealer Credit Facility ,PDCF),是一種針對投資銀行等市場交易商的隔夜融資機制,旨在緊急狀況下為市場交易商提供援助來拯救瀕臨倒閉的公司。
(三)定期證券借貸工具(Term Securities Lending Facility ,TSLF),是一種通過招標方式向市場交易商賣出高流動性國債而買入其他抵押資產的融資方式,交易商可以提供聯邦機構債、住房抵押貸款支持債券以及其他一些非聯邦機構債券資產。它期限一般為28天,可用於改善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表,從而提高金融市場的流動性,迄今仍被廣泛使用。
此外,美聯儲還加強與歐洲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等合作,緩解各地貨幣市場資金需求,如分別和歐洲中央銀行、瑞士央行合作建立200億美元和40億美元的貨幣互換機制,平抑離岸市場的美元拆借利率。
美聯儲這些非傳統工具的使用,一方面延長了流動性管理的期限,改變了以往美聯儲主要採用隔夜等短期政策工具的慣例,增強了流動性管理的靈活性;另一方面,流動性的操作大量通過國債、機構債、資產抵押債券等交易進行,增強了對市場利率的管理。但與此同時,美聯儲將監管和援助范圍從商業銀行擴展到了投資銀行,也引起了廣泛的爭論。
國會與總統的共識:經濟刺激方案
針對2007年底次貸危機的加深,在美聯儲之外,美國政府各部門又陸續推出抵押貸款市場若干救助措施,並最終促成了總規模150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方案的出台。
2007年12月,美國財政部牽頭提出了市場救援計劃並經總統批准,該計劃通過與貸款公司、投資者等談判,凍結兩年以內發放的浮動利率抵押貸款,以減輕房屋貸款的還貸壓力。12月20日,總統簽署了《抵押貸款債務減免的稅收豁免法案》(Mortgage Forgiveness Debt Relief Act)對房屋所有人住房按揭貸款減免的同時進行稅收豁免援助,增強他們的債務償付能力。
2008年2月美國政府聯合美國銀行、花旗銀行、摩根大通等6家房貸公司推出了「生命線工程」(Project Lifeline),主要針對每月抵押貸款還款逾期90天以上的屋主,規定房主可以向房貸機構申請獲得30天的緩沖期。
經過總統和國會數月的醞釀和討論,應對危機的經濟刺激方案終於達成一致共識。2008年2月14日,總統布希簽署了總額約為1680億美元的法案,擬通過大幅退稅刺激消費和投資,刺激經濟增長,以避免經濟衰退。
法案主要內容包括:年收入在7.5萬美元以下的納稅人將得到600美元的一次性退稅;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納稅的,如果家庭年收入不超過15萬美元,每個家庭將得到1200美元的退稅;有兒童的家庭每個兒童將得到300美元的額外退稅。此外,年收入超過7.5萬美元的納稅人或年收入超過15萬美元的家庭,也將獲得部分退稅。同時,大量中小企業還可獲得總額為500億美元的稅收優惠。此外,方案提高了政府支持企業(GSE)抵押貸款持有的最高限額。
不少經濟學家認為經濟刺激方案將對美國經濟增長將發揮積極效果。美國政府近期頒布的財政經濟刺激方案對美國經濟增長的作用將在今年第三季度明顯顯現。如果沒有總額1,52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方案,美國經濟第三季度將可能僅僅增長2.5%左右;預計經濟刺激方案將在第三季度產生近三個百分點的影響,在相關政策支持下,經濟增長可能達5.25%的增長率。但同時,刺激方案也可能對長期經濟增長產生負面作用。
兩房危機與《住房和經濟恢復法案》的最終出台
2008年7月份以來,美國住房市場持續低迷的形勢仍未有好轉,由於市場對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ie Mac)兩家房貸機構面臨嚴重資金短缺的擔憂,兩家公司股票出現暴跌並觸發股市的大跌,標志著次貸危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為避免局勢進一步惡化,當月13日,美國財政部緊急宣布救助計劃,包括提高房利美和房地美的信用額度,買進兩家公司股票以及改進監管等內容。美聯儲行同日宣布,接受兩家公司的債券為抵押品,以保障公司的充足流動性。
在不容樂觀的形勢面前,歷經波折的《住房和經濟恢復法案》(The Housing and Economic Recovery Act of 2008)最終終獲通過。並於7月30日經總統簽署發布。法案一方面宣布撥款3000億美元在聯邦住宅管理局(FHA)管理下建立專項基金,為40萬個逾期未還按揭貸款的家庭提供擔保;另一方面授權美國財政部可以「無限度」提高房利美和房地美的貸款信用額度,並承諾在必要時刻美國政府將出資購買這兩家機構的股票。此外,還計劃向地方政府提供應急基金,用於購買空置、喪失抵押品贖回權的房產,出租或低價出售給低收入家庭。
《住房和經濟恢復法案》的最終通過,在提供住房抵押貸款直接救助措施的同時,對解決次貸危機中的一些深層因素也提供了解決方案,因而對於穩定市場信心將發揮積極作用。同時,房利美和房地美兩家機構長期積累下的諸多問題的處理,又涉及諸多結構性問題,勢必會是一個長期和艱難的改革和調整過程。
次貸危機:政府仍在行動
目前,美國政府針對次貸危機的干預措施仍在陸續推出。9月7日,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宣布接管美國兩大房屋貸款融資機構房利美和房地美,並將由美國國會新創建的機構聯邦住房金融署負責管理這兩家機構。下一步的行動預計將包括注資、收購優先股、債券擔保等具體救助措施。
盡管各界普遍認為,次貸危機尚未過去,危機進一步可能發展仍有待觀察,美國之外也陸續出現危機新的發展。但最近一段時間公布的美國經濟數據,則開始出現經濟回調的跡象。美國房地產市場開始出現觸底跡象,6月新屋開工止跌回升0.9%,美國可口可樂、花旗集團、美國銀行一批上市公司陸續公布了第二季業績,普遍優於預期,或許危機已經度過了最嚴重之時。
次貸危機給全世界上了生動的一課。盡管這一課仍未結束,但其中美國政府部門廣泛出動,全面干預的實踐,已經成為包括美國在內各國認真研究的鮮活案例。
(作者系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任職單位:全國人大財經委)
Ⅶ 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的意義
2005年3月,央行批准建行作為資產證券化的試點單位,這意味著作為國內新的金融實踐,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已獲得准生證。據悉,目前建行准備以建行上海分行為核心,打包100億元住房抵押貸款進行證券化
,該方案業已提交國際知名投行進行評估,一旦通過即開始運作,中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的首個新生兒也將誕生。然而,在建行大力推行證券化的背後,仍有許多問題值得我們思考:此新生兒是足月而順產的寶寶呢,還是一個被催生的早生嬰兒?它出生後能否健康地成長下去,在此我們不妨作些探討。
發達國家住房抵押貸款市場的共同特點
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在世界范圍內並不是新事物,其歷史可上溯至19世紀的歐洲,當時的證券化形式主要是通過抵押銀行發行抵押貸款債券。真正現代意義上的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起源在美國。20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為了解決高通脹波動期儲蓄機構的流動性風險與利率風險,美國設立了三大(准)政府機構來推動住房抵押貸款二級市場的發展,從而建立起世界上最發達的抵押貸款證券化市場。目前在美國公開流通的債券市場上,抵押貸款證券已超過國債成為第一大債券。
2002年美國抵押貸款余額達到4.7萬億美元,其中住房抵押貸款證券達到3.91萬億美元,同時美國歷年的住房抵押貸款的證券化比例,即被證券化的抵押貸款余額占總抵押貸款余額的比例,也保持了相當高的水平,2002年美國住房抵押證券化比例高達56.2%。
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在解決銀行信貸資產的流動性、提高銀行的資本利用率、降低銀行風險、維持銀行體系的穩定性、促進活躍房地產市場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因此這一金融創新在加拿大、德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中國香港等國家與地區得到大力推廣與發展。研究這些住房抵押證券化相對比較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可以發現,住房抵押貸款一級市場及經濟環境都存在以下幾個共同特點:
一是抵押貸款產品種類豐富。在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抵押貸款一級市場上,抵押貸款產品品種都具有多層次性,存在著固定和浮動利率抵押貸款、貸款期限、貸款條件靈活,而且其償還方式多種多樣,可滿足不同借款人的需求,能充分挖掘住房需求。美國住房抵押貸款等除國內常見的本金償還、等額償還方式,還有其他各類方式多樣的抵押貸款,如根據預期通貨膨脹率和貸款利率,設計出年限不同、遞增比率不同的多級支付方案的抵押貸款,本金攤還開始較小,最後幾次較大的抵押貸款,兼具固定/可調整利率特點的組合型抵押貸款,兩步型抵押貸款,權益增長型抵押貸款,二次抵押貸款等等多種方式。
二是抵押貸款要達到相當的規模。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抵押貸款規模大多達到GDP的40%~60%。只有住房抵押貸款積累到一定程度,貸款機構證券化的動力機制才能形成,而且足夠規模的分布廣泛的抵押貸款才能更大限度地降低資產池的風險,提高抵押支撐證券的信用等級。
三是抵押貸款機構的多元化。這種多元化加強了貸款機構之間的競爭,而競爭則會使貸款機構提高LTV(貸款成數),並適當延長貸款期限,提高服務質量。更為重要的是,貸款機構的多元化,也降低了單個貸款機構在證券化體系中的博弈力量,便於政府規范與引導。
四是完善與嚴格的信用體系。抵押支撐證券的質量決定於抵押貸款資產池的質量,而這完全取決於借款人能否按時還本付息及對提前償還風險的控制,所以對借款人信用的考核是保證投資者利益的重要一環。
五是分工明確、運作有序的強大的中介機構體系。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過程中,有大量的中介機構共同參與,並且專業分工,各自發揮作用,又相互協作,以保障證券化的順利進行,這些機構主要有對抵押貸款提供保險的保險公司,提供擔保的擔保機構,充當SPV的信託機構,對打包資產進行管理的受託機構,管理回收本息的服務商、信用評級機構、證券的承銷商以及購買證券的機構投資者等等。
利潤吸引和風險壓力是我國抵押貸款證券化主要動力
反觀我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對於大家已經討論很多的證券化模式及相關障礙等細節姑且不論,僅與上面所述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發達國家相比較,我國證券化的特殊動力機制及我國住房抵押貸款一級市場的特點,就已決定了我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註定是一個被催生的早生兒。
從一般意義上講,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的動力主要是用來解決提高資產的流動性,實現資產負債期限相匹配,降低風險,從資本市場融資等,然而我國的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卻有其獨特的動力機制。我國的住房抵押貸款機構是商業銀行,作為商業機構,最大化地謀求商業利益是其目的。由於目前住房抵押貸款被銀行視為優質資產,各大商業銀行都在積極擴大抵押貸款的規模。要使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成為貸款銀行的主動性行為,要麼被利潤吸引,要麼自身存在著相當壓力。
利潤吸引是指貸款機構能否從證券化過程中獲得額外的利潤。抵押貸款證券化的過程實際是將抵押貸款的利息收入在服務商、SPV、信用增級手段提供者及投資者等諸多證券化參與者之間分享,雖然貸款銀行可以作為服務商享受服務費,但這比貸款機構自己享有所有抵押貸款利息獲得的收益要低得多,因此銀行並不會出於追求更多額外利潤為動力進行證券化的。
壓力是指貸款銀行是否為了分散風險、提高資產的流動性等壓力而必須進行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首先從總體上看我國住房抵押貸款規模相對較小,至2004年底我國住房抵押貸款余額僅佔GDP的11.6%,遠低於證券化發達國家的40%~60%,而從作為貸款機構的各商業銀行來看,住房抵押貸款所產生的壓力亦相對比較小,即使抵押貸款規模最大的中國工商銀行,2003年抵押貸款余額也僅占其機構存款總額的7.23%,建行也只有10%。而作為資金供應重要來源的居民儲蓄則持續增長,雖然住房抵押貸款占金融機構吸收儲蓄存款余額比例從1998年的1.3%已逐漸上升至2004年的13.3%,但仍是占很小的比例,這說明商業銀行的資金供給是充沛的。從儲蓄存款結構上看,由於我國居民喜歡儲蓄以備購房、養老、子女教育之用,因此居民儲蓄中長期的定期存款比重較大,由此看來,我國的商業銀行並不擔心流動性。目前,我國住房抵押貸款的違約率都很低,平均水平在1%左右,具有較高的收益率與安全性,各商業銀行因此將抵押貸款視做優質資產,積極擴大所發放與持有的抵押貸款規模。商業所擔心的並不是流動性等風險,而是如何更有效地使用資金。
由此看來,無論從利潤吸引還是所承壓力,貸款銀行都沒有證券化的動力,然而實際情況卻是,中國建設銀行與工商銀行都在積極地提出各種證券化方案,且先後多次向央行申報要求開展。是何原因呢?某銀行一內部員工給出了真實的答案:商業銀行真正證券化的動力是將證券化作為他們的市場營銷策略,即樹立自己不斷創新的社會形象,以增加銀行的競爭能力。國內貸款機構的這種扭曲的證券動力機制決定了其證券化的誕生並不是因勢而生,而是一個地地道道地被催生的早產兒。
貸款機構單一和信用體系的不完善
從我國住房抵押貸款的一級市場及證券化環境看,時機也並不那麼成熟。我國住房抵押貸款機構是商業銀行,尤其是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在住房抵押貸款市場上佔有絕對的主導地位,截至2002年,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占我國所有金融機構的住房抵押貸款余額的比例從未低於87%,我國的住房抵押貸款市場的貸款機構呈現單一化的特點,這意味著對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來說,它們在中國金融市場上具有絕對強勢的博弈力量,這顯然會對如何在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過程中保護好投資者的利益帶來一定的挑戰。
而且,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作為一項金融工程,其良好的運作體系是依賴於一個高度發達,運作有序的中介機構體系及信用體系,而這兩者目前在中國的狀況都不能令人非常滿意。尤其作為核心SPV的信託機構,由於其管理制度不健全,非常容易孳生漏洞,一直是金融治理整頓的焦點。所有這一切似乎都表明,目前我國經濟發展尚未為這個早生嬰兒營造出一個適宜其成長的環境。
當然,對我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的開展,我們並不會抱著否定的態度,相反,對此我們將積極加以肯定,無論如何,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是大勢所趨,這次早產的抵押貸款證券化不妨當做我國證券化實踐的一次探索。但是,對於證券化的各相關參與者,我們還是要提個醒,既然我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是一個早生兒,那父母(政府)是否應該給它一個更健康的成長環境,醫生(監管機構)是否加強對它的體檢觀測,而對於各投資者來講,則尤其要關注其投資風險。
Ⅷ 美國次貸危機的發生發展及其對演變成國際金融危機的原因
暈,這個寫起來長的很啊~~~
才5分:(
美國次貸危機的發生早在07年春季就開始了,最早初露端倪的是美國房貸機構。
列舉一個時間表的一部分:
2007年2月13日
美國抵押貸款風險開始浮出水面
匯豐控股為在美次級房貸業務增18億美元壞賬撥備
美最大次級房貸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減少放貸
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機構New Century Financial發布盈利預警
2007年3月13日
New Century Financial宣布瀕臨破產
美股大跌,道指跌2%、標普跌2.04%、納指跌2.15%
(下略)
這次美國次級貸款危機之前,美國表面上一片歌舞昇平的繁榮景象.其實主要是由房地產市場虛假繁榮帶動的,美國的房地產交易投機過度.其現象可以用我們方便理解的一個比方來形容:
都說股票賺錢,我們全民去炒股票,錢都投進去了還不過癮,還想借錢生錢,就把手上的股票抵押了融資繼續買入股票,而有的銀行連你的抵押都不要就給你融資.
如此一來,風險就大量的積累下來了.
一旦哪一天,瘋狂的炒股熱潮有了退燒的跡象,股票也跌了,很多人也因還不上借款而割肉離場,又有很多人因還不上錢,抵押的財產被銀行收了去,還有很多銀行因為沒有留取足夠的抵押品,在貸款人無力還債的時候只好認賠.連鎖反應下來,個人破產,信貸機構破產,經濟蕭條,通貨膨脹.
再舉一例:
(某次知道問題上的回答)
比如,你只有100塊錢,你把這100塊借給甲同學,利息是8%,沒有要他抵押品(所以利率高),你覺得有風險,想轉嫁風險,另外想讓手裡多點兒錢花。於是,你就向乙同學發行100元的債券,給他5%的利息,你給他的抵押就是那前一筆甲同學的100元貸款。意思就是說,要是你還不上這100元債券的債,至少甲同學還那100元貸款的時候就可以用來幫你還乙同學這筆債的。似乎乙同學是有保障的。而你呢,手上又有了100元,你又可以往外貸款了。每一個回合你賺3%的利息差,你貸了再借,借了再貸,做幾個回合,你就賺了若干個3%。那麼,同學,你就是一個狡詐的銀行家了!
你借給甲的貸款就是「次貸」,你發行給乙同學的就是「次貸衍生債」。
危機就是這么積累起來了。
到某一天,甲同學告訴你:我買的東西不但沒賺到錢,還跌了很多價,賣不出去了,還不上貸款了,就算割肉賣了,也不夠還你的!
你傻眼了,乙同學也跟著傻眼了。
像你們三個這三種人多了,全世界都鬧危機了!
美國政府是想抑制一下過於旺盛的投資,壓縮信貸規模,以及控制被拉高了的物價,所以採取了緊縮銀根的政策,其中升息是一條(1年多升息17次,從1%到5.5%),其他的還有提高銀行存款准備金、發行票據吸納貨幣市場上的資金等等。
美國政治界經濟界其實都是一幫政客,他們對管理國家經濟的能力實在不敢恭維,他們對自己國家的病患一點都不察覺,採取的快速連續升息政策其實正是這次危機的導火索,此措施使得大量的貸款無法歸還,引發連鎖的壞帳反應,使美國不少金融公司以多米諾骨牌狀的倒下,引發了金融危機。
美國企業界不光是金融業,包括福特汽車等工業也是一幫唯利是圖、沒有遠見的傢伙。
其實早在幾年前,福特汽車等美國汽車公司的日子就不好過了,由於美國汽車長期以來主要發展的是大型汽車,而對經濟型汽車、雙能源汽車的研發根本看不上眼,所以在日本汽車的競爭下逐漸的落於下風。
本來由於油價的逐步高升,日本汽車在與美國汽車的競爭中就已經大大得分,而最近的金融危機更是嚴重的打擊了大排量、高耗油汽車的銷量。消費者在金融危機下偏向於消費保守,購買意願降低,即使要買,也是買日本車,那麼福特怎麼能好過?更由於金融危機下,金融業的貸款更吝嗇和苛刻,據說近日福特曾向銀行申請貸款度日,而銀行的答復是:福特的貸款信用額度為「0」!
美國華爾街是世界金融中心,美國經濟是世界最大經濟體,它出了重大問題,世界都要受連累。別的國家先不說,先說比如中國。
以下是中國受美國危機影響的金融業的損失(僅金融業的部分數據,不是全部,也沒列舉其他行業):
民生銀行:
截止08年6月30日,持有的「兩房」債券總規模為2.2695億美元。截至9月22日,本公司未持有美國雷曼兄弟公司債券。
招商銀行:
截至08年6月末,公司持有的涉及房利美、房貸美的債券總計2.55億美元,市值評估浮盈83萬美元。截至9月17日,本公司持有美國雷曼兄弟公司發行的債券敞口共計7000萬美元,其中,高級債券6000萬美元,次級債券1000萬美元。
興業銀行:
截至9月18日,公司與美國雷曼兄弟公司相關的投資與交易產生的風險敞口總計摺合約3360萬美元。
交通銀行:
截至08年6月30日,本行持有「兩房」債面值0.27億美元,本行積極應對美國兩房危機影響,及時處置了相關債券投資,未造成任何損失,較好的規避了「兩房」風險。9月19日公告,08年9月15日,美國雷曼兄弟控股公司正式申請破產保護,截至本公告日,本行共持有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及其子公司發行的債券7002萬美元。
工商銀行:
2008年中報披露,截至報告期末,持有與美國房地產按揭機構房地美和房利美有關的債券面值合計27.16億美元,其中房地美和房利美發行債券4.65億美元,信用評級均為AAA1;房地美和房利美擔保抵押債券22.51億美元,該類債券目前還本付息正常;持有Alt-A住房貸款支持債券面值合計6.51億美元;持有美國次級住房貸款支持債券面值合計12.14億美元;持有結構化投資工具面值合計0.55億美元,上述債券投資面值合計19.20億美元。9月19日公告,截至本公告日,本行及其控股機構持有與美國雷曼兄弟公司相關的債券約為1.518億美元,其中,本行境內外機構直接持有美國雷曼兄弟公司發行的債券約1.39億美元,全部為高級債券;本行控股子公司—澳門誠興銀行持有一筆與美國雷曼兄弟信用相掛鉤的債券,面值1億港幣(約合1,281萬美元)。
建設銀行:
截止08年6月30日,持有美國次級按揭貸款支持債券賬面價值2.73億美元(摺合人民幣18.73億元);持有美國房利美公司和國房地美公司相關債券賬面價值32.5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222.79億元)。9月20日公告,截至本公告日,本行及所屬子公司持有美國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相關債券共計1.914億美元,其中高級債券1.414億美元,次級債
券0.5億美元。
中國銀行:
08年6月30日,集團持有美國Non-Agency住房貸款抵押債券的賬面價值為50.77億美元。
08年6月30日,集團持有美國房地美和房利美發行債券的賬面價值為106.37億美元,「兩房」擔保住房貸款抵押債券的賬面價值為66.49億美元;截至8月25日,集團持有的「兩房」發行的債券減少到75.00億美元,「兩房」擔保的住房貸款抵押債券減少到51.74億美元。
9月18日公告,截至本公告日,中國銀行集團共持有雷曼兄弟控股及其子公司發行債券7562萬美元。其中,中國銀行(香港)公司共持有上述債券6921萬美元。此外,中國銀行紐約分行對雷曼兄弟控股公司貸款余額5000萬美元,對其子公司貸款余額320萬美元。
中信銀行:
截至2008年6月末,本集團未持有美國次級房貸支持債券,本集團持有外幣住房抵押債券共計12.53億美元;本行持有房利美和房地美擔保的住房抵押債券分別為3.84億美元和7.97億美元,本行持有房利美和房地美發行的機構債分別為2.32億美元和1.71億美元。9月22日公告,經統計,截至本公告日公司與美國雷曼兄弟公司相關的投資與交易產生的風險敞口總計摺合約7600萬美元,公司未持有該公司的次級債券。
中國平安:
10月18日公告,本集團對富通集團股票的總投資成本為人民幣238.74億元。按審慎原則和相關會計政策,本集團在2008年第三季度財務報告中對富通集團股票投資進行減值准備的會計處理,把在本集團08年9月30日凈資產中體現的約人民幣157億元的市價變動損失,轉入利潤表中反映,受此影響,本集團08年前三個季度的凈利潤(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預計將出現虧損!(上年同期業績:凈利潤116.79億元、每股收益1.65元)。
已經很長了,不多寫了,世界各國的損失數以萬億計。
Ⅸ 2007年美國反向抵押貸款業務已經突破了十萬分嗎
是的。
目前,美國主要有5種反向抵押貸款產品。其中有兩種產品是政府機構和公司開發設計的。另外三種產品是一家私營機構設計並提供的。
a、 房產價值轉換抵押貸款(HECM)。
HECM是國會授權的一種反向抵押貸款產品,其運行接受國會的監督。HECM保險項目得到美國住房與城市發展部(HUD)聯邦住房管理局(FHA)的支持。HECM保險項目得到聯邦政府的保險,意味著借款人可以得到事先向其承諾的所有資金,這些資金可以用於任何用途。FHA也保證貸款的回收額會超過住房價值並負責貸款意外受損時的賠償。HUD負責保險項目的設計與改進,FHA負責授權貸款提供人、收取抵押貸款保險金和管理保險基金。
應當注意的是,HUD與FHA並不直接提供反向抵押貸款。HECM的提供者主要是銀行、抵押貸款公司和其他私營金融機構,但這些公司實際上把所有發放的貸款全部出售給聯邦全國低壓貸款聯合會(Fannie Mae )Fannie Mae 不僅在HECM項目的運作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HECM二級市場上的唯一購買者;而且在改善HECM貸款示範項目運行方面也有特殊作用;負責制訂項目運行中的一些原則與標准。例如,Fannie Mae 禁止使用過橋貸款為超出項目允許的費用進行融資;要求曾經拖欠財產稅或保險費的借款人預留部分貸款資金,以防其再次拖欠財產稅與保險費;開發電話咨詢系統為借款人提供更高質量的咨詢服務。
HECM為老年房主提供一種提前貼現其住房余值來養老的金融機制,使得老年住戶獲得養老資金的同時不必搬出或出售住房的。這種貸款的領取方式比較靈活,可以採取終生按月領取、一定時間按月發放、在一定限額內自由支取或者是最後一種方式和前兩種方式的結合。目前,採用最多的方式是一定限額內自由領取。
HECM是美國反向抵押貸款市場上規模最大的一種產品,在每一州都能申請到這種貸款。目前,HECM占所有發放的反向抵押貸款的90%以上。近年來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在美國,凡是年齡在62歲以上的老年人家庭,不論其家庭財產或收入狀況如何,都可以用獨立擁有產權的住房申請反向抵押貸款。從實際運作上來看,借款人的年齡平均在75歲左右。
b、住房持有者貸款(the Home -keeper Program)。
1995年Fannie Mae 推出了自己的反向抵押貸款產品——Home-keeper。這種產品與HECM非常相似,不同的是貸款領取方式較少,借款人只能選擇按月領取、一定限額內自由領取或者兩者的組合。Home-keeper 貸款與大部分HECM貸款一樣,採用按月浮動利率的方式計息。Home-keeper 貸款的一個主要優點是擁有較高價值房產的住戶可以接到更高數額的資金,這是因為Home-keeper 不受HECM借款最大數額的限制。Home-keeper 還允許借款人在房產未來升值時享受房產增值的部分好處,他們傾向於選擇HECM,這是由於HECM的貸款條件更為優惠。具有較高房產價值的借款人傾向於選擇Home-keeper 貸款。與HECM相比,目前Home-keeper 貸款規模還較小。
c、財務自由(Financial Freedom)貸款。
Financial Freedom貸款是由老年人財務自由基金公司提供的(Financial Freedom Senior Funding Corporation)。目前,該公司是美國市場上唯一一家自行設計、提供反向抵押貸款產品的私營公司。貸款的最大限額是700,000美元,又被稱為「大額貸款」(Jumbo Loan)。這種貸款的結構與HECM和Home-keeper 有很大的不同。借款人在簽訂借款合同後可以一次性得到一大筆資金,可以用這筆資金購買Hartford人壽保險公司的年金從而把房產價值轉換為按月支付的年金。這種方式的一個好處就是即使住房出售以後也能按月得到固定收入。財務自由貸款還有一個房產價值分享條款,借款人可以保留一定比例的房產(最高可以達到房產價值的80%),後代可以繼承這部分房產。
老年人財務自由基金公司在2001年和2003年又分別設計了兩種新的產品:標准現金賬戶(stander Cash Account)和零點現金賬戶(the Zero Point Cash Account)。其中零點現金賬戶是第一個無貸款費用的反向抵押貸款產品。
私營公司提供的反向抵押貸款產品沒有聯邦政府的保險,這是與公有部門反向抵押貸款產品最大不同之處。
Ⅹ 美國的金融危機會給他們國家和我們國家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范圍將有多廣?這是目前世界經濟界和金融界密切關注的問題。
從其直接影響來看:
首先,受到沖擊的是眾多收入不高的購房者。由於無力償還貸款,他們將面臨住房被銀行收回的困難局面。
其次,今後會有更多的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由於收不回貸款遭受嚴重損失,甚至被迫申請破產保護。
最後,由於美國和歐洲的許多投資基金買入了大量由次級抵押貸款衍生出來的證券投資產品,它們也將受到重創。
這場危機無疑給國內金融業帶來了不少啟示。在金融創新、房貸市場發展和金融監管等方面———美國次貸風波爆發以來,無論從全球資本市場的波動還是美國實體經濟的變化來看,次貸之殤在美國乃至全球范圍內都不容小覷。對於中國來說,這場風波為我們敲響了居安思危的警鍾。
美國次貸風波中首當其沖遭遇打擊的就是銀行業,重視住房抵押貸款背後隱藏的風險是當前中國商業銀行特別應該關注的問題。在房地產市場整體上升的時期,住房抵押貸款對商業銀行而言是優質資產,貸款收益率相對較高、違約率較低、一旦出現違約還可以通過拍賣抵押房地產獲得補償。目前房地產抵押貸款在中國商業銀行的資產中佔有相當大比重,也是貸款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根據新巴塞爾資本協議,商業銀行為房地產抵押貸款計提的風險撥備是較低的。然而一旦房地產市場價格普遍下降和抵押貸款利率上升的局面同時出現,購房者還款違約率將會大幅上升,拍賣後的房地產價值可能低於抵押貸款的本息總額甚至本金,這將導致商業銀行的壞賬比率顯著上升,對商業銀行的盈利性和資本充足率造成沖擊。然中國房地產市場近期內出現價格普遍下降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從長遠看銀行系統抵押貸款發放風險亦不可忽視,必須在現階段實施嚴格的貸款條件和貸款審核制度。
事實上,本次美國次貸危機的源頭就是美國房地產金融機構在市場繁榮時期放鬆了貸款條件,推出了前松後緊的貸款產品。中國商業銀行應該充分重視美國次貸危機的教訓,第一應該嚴格保證首付政策的執行,適度提高貸款首付的比率,杜絕出現零首付的現象;第二應該採取嚴格的貸前信用審核,避免出現虛假按揭的現象。
在次貸風波爆發之前,美國經濟已經在高增長率、低通脹率和低失業率的平台上運行了5年多,有關美國房市「高燒不退」的話題更是持續數年。中國與美國房市降溫前的經濟圖景存在一定相似性。
本次美國次貸危機的最大警示在於,要警惕為應對經濟周期而制訂的宏觀調控政策對某個特定市場造成的沖擊。導致美國次貸危機的根本原因在於美聯儲加息導致房地產市場下滑。當前中國面臨著通貨膨脹加速的情況,如果央行為了遏制通脹壓力而採取大幅提高人民幣貸款利率的對策,那麼就應該警惕兩方面影響:第一是貸款收緊對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影響,這可能造成開發商資金斷裂;第二是還款壓力提高對抵押貸款申請者的影響,可能造成抵押貸款違約率上升。而這兩方面的影響都最終會匯集到商業銀行系統,造成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上升、作為抵押品的房地產價值下降,最終影響到商業銀行的盈利性甚至生存能力。
人們需要認識中國和美國經濟周期以及房市周期的差異性。美國是一個處於全球體系之下的有著悠久市場經濟歷史的國家,周期性很強,目前正處於本輪經濟周期的繁榮後期。
中國則還沒有經歷過一個完整的經濟周期,即使從改革開放算起到現在也只有30年的歷程,從1992、1993年提出市場經濟到現在更是只有15年歷史。處於這一階段,中國經濟的關鍵詞是供需不平衡,固定投資需求大。這是區別於美國經濟接近10年一個周期的重點所在;此外,中美房市的周期也有所不同。中國實施房改後,結束了此前多年無住房市場的局面,需求大幅飆升。雖然中國房市也存在投機因素的推動,但需求大而供給有限是促使房價走高的最重要原因。而且,對於中國房市,政府有調控餘地。
本次美國次貸危機也給中國宏觀調控(Macro-economic Control)提出了啟示。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有必要把資產價格納入中央銀行實施貨幣政策時的監測對象。因為一旦資產價格通過財富效應或者其他渠道最終影響到總需求或總供給,就會對通貨膨脹率產生影響。即使是實施通貨膨脹目標制的中央銀行,也很有必要把資產價格的漲落作為制訂貨幣政策的重要參考;
第二,進行宏觀調控時必須綜合考慮調控政策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例如美聯儲連續加息時,可能對房地產市場因此而承擔的壓力重視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