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不良貸款的現狀分析
不良貸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貸款協議按時償還商業銀行的貸款本息,或者已有跡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原定的貸款協議按時償還商業銀行的貸款本息而形成的貸款。
我國曾經將不良貸款定義為呆賬貸款、呆滯貸款和逾期貸款(即一逾兩呆)的總和。我國自2002年全面實行貸款五級分類制度,該制度按照貸款的風險程度,將銀行信貸資產分為五類: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不良貸款主要指次級、可疑和損失類貸款。 三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4788億元,不良貸款率為0.95%,較二季度的4564億元和0.94%均有小幅上升。
分機構來看,2012年前三季度不良貸款數據顯示,除大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保持下降外,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商行、農商行和外資行在這三個季度內的不良貸款率均保持上升。而包括大型商業銀行在內的所有類別的銀行機構不良貸款余額均保持上升。
具體分類來看,大型商業銀行三季度不良貸款余額為3070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股份制商業銀行三季度不良貸款余額為743億元,不良貸款率為0.7%,城市商業銀行三季度不良貸款余額為424億元,不良貸款率為0.85%,農村商業銀行三季度不良貸款余額為487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65%,外資銀行三季度不良貸款余額為63億元,不良貸款率為0.62%。
不良貸款出現反彈等原因,導致撥備覆蓋率有所降低。三季度撥備覆蓋率由二季度的290.18%微降至289.97%。
㈡ 國內商業銀行各項貸款余額,不良貸款比率,個人貸款總額,不良貸款比例。2011年,2010年的都行,多謝啦
2010年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情況表單位:億元、%
2010年
一季度末
二季度末
三季度末
四季度末
余額
佔全部貸款比例
余額
佔全部貸款比例
余額
佔全部貸款比例
余額
佔全部貸款比例
不良貸款
4701.2
1.40%
4549.1
1.30%
4354.2
1.20%
4293.0
1.14%
其中:次級類貸款
1786.6
0.53%
1673.3
0.48%
1562.6
0.43%
1591.6
0.42%
可疑類貸款
2288.8
0.68%
2226.7
0.64%
2120.7
0.59%
2042.7
0.54%
損失類貸款
625.8
0.19%
649.1
0.19%
670.9
0.19%
658.7
0.18%
不良貸款分機構
主要商業銀行
4009.6
1.41%
3839.8
1.30%
3674.1
1.20%
3646.1
1.15%
大型商業銀行
3400.0
1.59%
3247.7
1.46%
3087.3
1.35%
3081.0
1.31%
股份制商業銀行
609.6
0.86%
592.1
0.80%
586.7
0.76%
565.1
0.70%
城市商業銀行
365.9
1.19%
360.7
1.11%
339.1
1.00%
325.6
0.91%
農村商業銀行
265.8
2.47%
288.2
2.34%
284.4
2.16%
272.7
1.95%
外資銀行
59.8
0.74%
60.4
0.72%
56.6
0.65%
48.6
0.53%
註: 商業銀行包括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和外資銀行;主要商業銀行包括大型商業銀行和股份制
商業銀行;大型商業銀行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包括中信銀行、
光大銀行、華夏銀行、廣東發展銀行、深圳發展銀行、招商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興業銀行、中國民生銀行、恆豐銀行、浙商銀
行、渤海銀行。
㈢ 壞賬逼近紅線,銀行今年受到的打擊有多大
今年是一個特殊的一年,各行各業都有著自己的苦衷,包括一向被人們認為虧不了錢的銀行都在債務警戒線上面徘徊了。7月份的時候,有關部門就已經發出了風險提示,並表示不良貸款,雖然沒有充分暴露,但是必須要做好大幅反彈的准備,這話才說沒多久,銀行這一邊的呆賬就明顯開始飆升不良資產比例暴增。面對席捲而來的壞賬潮,銀行這邊也正在做好應對的准備。
不過有一個行業卻在這個時候是非常火熱的,那就是催收行業,催收行業是幫銀行處理這個不良資產的先鋒軍,不過像今年這樣的一個行情的話,可能會比往常要麻煩和往常不同的是,平時的催收是在經濟情況較好的情況下來進行催收,大部分人手裡還是有那麼一點錢或者是有收入來源的,可是現在情況不一樣了,即使是催收加大力度,這樣的貸款人家可能還不上,就是還不上了。
㈣ 2014-2018年中國中小商業銀行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研究報告
2014年,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繼續快速增長。雖然商業銀行持續加大了不良貸款核銷和處置的力度,但季度不良余額增長仍持續創近年來的新高,前三季度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共增長1749億元至7669億元,單季不良貸款率增長也由原先的平均每季3-4個基點上升至三季度的8個基點。值得關注的是,反映商業銀行潛在風險的關注類貸款余額也有較大幅度上升,三季度末關注類貸款的行業佔比已達2.79%,明顯高於年初水平。
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
2015-2020年 中國農村商業銀行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2015-2020年城市商業銀行市場前瞻與發展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2015-2020年 中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與行業授信策略分析報告
㈤ 2017年第三季度信貸資產的不良率是多少
據報道,近日銀監會發布了2017年三季度主要監管指標數據,數據顯示,三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67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346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74%,與上季末持平。
隨著中國社會整體信用風險水平趨穩,在經濟平穩增長、市場化債轉股進程加快及不良資產證券化實施的情況下,四季度銀行業資產質量將繼續改善。
㈥ 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到底有多嚴重
中國銀監會公布的2015年底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比率為1.67%。
已經公布了2015年度財務報告的中國前六大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合計接近8000億元人民幣,他們貢獻了中國全部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的62.22%。
這六大商業銀行是指國有的工、農、中、建、交以及股份制的招商銀行。六家商業銀行從資產規模來看位居中國商業銀行前列,他們提供的貸款約佔全部商業銀行貸款余額的超過六成。
截至2015年末,前六大商業銀行信貸資產的余額為47萬億,其中,不良貸款余額7929億元,不良貸款比率1.69%。2月份公布的全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比率為1.67%,其中,大型商業銀行1.66%,股份制銀行為1.53%。實際結果表明商業銀行信貸資產的惡化情況要比中國銀監會公布的數據更為嚴重。
還有一個數據顯示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面臨的情況非常嚴峻。包括工農中建交以及招商銀行在內的這前六大銀行關注類貸款余額超過了1.6萬億,這是其列報不良貸款余額的兩倍還多。
銀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末,全國商業銀行關注類貸款余額2.9萬億。很明顯,風險壓力就在眼前。
不良貸款余額攀升,將對商業銀行的撥備覆蓋率和盈利能力產生重大影響。依靠不斷降低的撥備覆蓋率,國有的四大商業銀行艱難實現了利潤正增長。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以及建設銀行這四大國有銀行的凈利潤增速分別為0.52%、0.70%、1.25%和0.28%。與之相對應的是撥備覆蓋率大幅下滑。除了農業銀行以外,另外三家的撥備覆蓋率僅略超過150%的監管要求,但是農業銀行卻有著最高的不良貸款余額(2128億元)。
㈦ 銀行三季度資產質量保持穩定嗎
作為「順周期」行業,商業銀行的資產質量指標一直備受市場關注。除了此次上市銀行三季報顯示出的向好跡象,銀監會發布的監管數據也顯示,今年以來,銀行業資產質量保持穩定,截至9月末,不良貸款率比年初下降0.04個百分點。
其中,興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新增不良貸款、逾期率實現「三降」。具體來看,該行今年前3季度新增不良貸款213億元,僅為去年同期的45%左右,截至9月末不良貸款率1.60%,較年初下降0.05個百分點,逾期率1.96%,較年初下降0.19個百分點。
「我們正在加大風險資產處置力度,向風險管理要效益。」興業銀行相關負責人說,該行今年前9個月累計處置不良貸款183.39億元,其中清收重組75.24億元,佔比41.03%,同比上升9.03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銀監會監管數據顯示,商業銀行的風險抵補能力仍保持較好水平。截至9月末,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為13.3%,撥備覆蓋率為179.5%,流動性比例為48.3%。
㈧ 上半年商業銀行業績如何
2018年8月13日,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了2018年二季度銀行業主要監管指標數據。數據顯示,上半年商業銀行利潤增長基本穩定,累計實現凈利潤10322億元,同比增長6.37%,增速較去年同期下降1.55個百分點。
截至二季度末,商業銀行(不含外國銀行分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65%,較上季末下降0.06個百分點;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20%,較上季末下降0.07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為13.57%,較上季末下降0.07個百分點。
在整體流動性合理充裕的背景之下,商業銀行的流動性水平有所上升。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商業銀行流動性比例為52.42%,較上季末上升1.02個百分點;人民幣超額備付金率2.19%,較上季末上升0.67個百分點;存貸款比例(人民幣境內口徑)為72.30%,較上季末上升1.13個百分點。
數據還顯示,銀行業資產和負債規模穩步增長。截至二季度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260萬億元,同比增長7.0%。其中,大型商業銀行本外幣資產96萬億元,佔比37.0%,資產總額同比增長5.8%;股份制商業銀行本外幣資產46萬億元,佔比17.7%,資產總額同比增長4.5%。
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負債240萬億元,同比增長6.6%。其中,大型商業銀行本外幣負債89萬億元,佔比37.0%,負債總額同比增長5.4%;股份制商業銀行本外幣負債43萬億元,佔比17.8%,負債總額同比增長4.0%。
㈨ 二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率環比上升幾個百分點
2018年8月13日,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2018年二季度銀行業主要監管指標數據。
一、銀行業資產和負債規模穩步增長
2018年二季度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260萬億元,同比增長7.0%。其中,大型商業銀行本外幣資產96萬億元,佔比37.0%,資產總額同比增長5.8%;股份制商業銀行本外幣資產46萬億元,佔比17.7%,資產總額同比增長4.5%。
四、利潤增長基本穩定
2018年上半年,商業銀行累計實現凈利潤10322億元,同比增長6.37%,增速較去年同期下降1.55個百分點。商業銀行平均資產利潤率為1.03%,較上季末下降0.02個百分點;平均資本利潤率13.70%,較上季末下降0.30個百分點。
五、風險抵補能力較為充足
2018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貸款損失准備余額為3.50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1036億元;撥備覆蓋率為178.70%,較上季末下降12.58個百分點;貸款撥備率為3.33%,較上季末下降0.01個百分點。
2018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不含外國銀行分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65%,較上季末下降0.06個百分點;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20%,較上季末下降0.07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為13.57%,較上季末下降0.07個百分點。
六、流動性水平保持穩健
2018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流動性比例為52.42%,較上季末上升1.02個百分點;人民幣超額備付金率2.19%,較上季末上升0.67個百分點;存貸款比例(人民幣境內口徑)為72.30%,較上季末上升1.13個百分點。
[1]按照監管規定,商業銀行應按照風險程度將貸款劃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和損失五類,前兩類為正常貸款,後三類合稱為不良貸款。正常貸款中,關注類貸款指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償還貸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對償還產生不利影響因素的貸款。
㈩ 2018年開始運用大數據進行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企業有哪些
你好朋友,隨著時代的發展這樣的企業只有好多的。數據觀微信速遞
隨著金融科技的深入發展和多方面應用,以大數據等科技手段提收增效成為金融行業核心訴求。數據觀微信小編獲悉,3月12日,網路金融攜手愛分析聯合發布了《2018年中國大數據風控調研報告》,對能夠有效降低金融風險管理成本的大數據風控技術和市場進行了研究分析。
2017年中國大數據風控市場規模達140億人民幣,發展潛力巨大,互聯網巨頭、產業類公司、創新類公司和IT類公司四類公司紛紛入場。隨著開源類技術迅猛發展、行業趨於合規化,以及百行徵信的成立,大數據分析市場越來越趨於集中,技術、數據、場景理解、客群和獲客成為了大數據風控公司五大核心競爭力,其中,互聯網巨頭更占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