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個人徵信有個貸後管理是什麼
貸後管理是指從貸款發放或其他信貸業務發生後直到本息收回或信用結束的全過程的信貸管理。
長期以來,貸後管理一直是我國銀行信貸管理的薄弱環節,由於在信貸經營中存在的慣性思維和做法,當前的貸後管理工作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
在《商業銀行授信工作盡職指引》中,已將授信後管理和問題授信處理作為銀行授信業務的重要環節予以強調和規范,充分說明加強貸後管理的重要性。
(1)個人貸款客戶徵信資料保管擴展閱讀:
根據《個人貸款管理暫行辦法》:
第六章 貸後管理
第三十五條
個人貸款支付後,貸款人應採取有效方式對貸款資金使用、借款人的信用及擔保情況變化等進行跟蹤檢查和監控分析,確保貸款資產安全。
第三十六條
貸款人應區分個人貸款的品種、對象、金額等,確定貸款檢查的相應方式、內容和頻度。貸款人內部審計等部門應對貸款檢查職能部門的工作質量進行抽查和評價。
第三十七條
貸款人應定期跟蹤分析評估借款人履行借款合同約定內容的情況,並作為與借款人後續合作的信用評價基礎。
第三十八條
貸款人應當按照法律法規規定和借款合同的約定,對借款人未按合同承諾提供真實、完整信息和未按合同約定用途使用、支付貸款等行為追究違約責任。
第三十九條
經貸款人同意,個人貸款可以展期。
一年以內(含)的個人貸款,展期期限累計不得超過原貸款期限;一年以上的個人貸款,展期期限累計與原貸款期限相加,不得超過該貸款品種規定的最長貸款期限。
第四十條
貸款人應按照借款合同約定,收回貸款本息。
對於未按照借款合同約定償還的貸款,貸款人應採取措施進行清收,或者協議重組。
B. 個人信用記錄到底要保存多久,銀行有沒有一個具體的期限
只要沒有還清,那麼就是永遠有記錄。只有還清了,那麼5年後才會自動清除。
當前有兩種查詢渠道可以查詢清楚一個人所有的信用記錄。
1、央行徵信報告。需要本人攜帶身份證件前往當地的央行網點即可查詢,徵信報告中會顯示出用戶過去5年的借貸平台,借貸金額,借貸期限,負面信息等數據內容。
2、查完徵信報告後,需要查詢網貸資料庫。只需要打開微信首頁,搜索:飛雨快查。點擊查詢,輸入信息即可查詢到自己的徵信數據,該數據源自全國2000多家網貸平台和銀聯中心,用戶可以查詢到自身的大數據與信用情況,可以獲取各類指標,查詢到自己的個人信用情況,網黑指數分,黑名單情況,網貸申請記錄,申請平台類型,是否逾期,逾期金額,信用卡與網貸授信預估額度等重要數據信息等。"
C. 個人徵信系統依法採集和保存的全國銀行信貸信用信息,主要包括( )。
正確答案為:A,B,D,E選項
答案解析:[解析]在我國的全國個人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系統中,依法採集和保存的全國銀行信貸信用信息主要包括個人在商業銀行的借款、抵押、擔保數據及身份驗證信息,在此基礎上,將逐步擴大到保險、證券、公式等領域,從而形成覆蓋全國的基礎信用信息服務網路。
D. 銀行個人徵信有貸後管理是什麼意思
1、個人徵信的貸後管理是指從貸款發放或其他信貸業務發生後直到本息收回或信用結束的全過程的信貸管理。
2、貸後管理的意義:
(1)貸後管理是信貸管理的最終環節,對於確保銀行貸款安全和案件防控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貸後管理是控制風險、防止不良貸款發生的重要一環。客戶的經營財務狀況是不斷變化的。可能在審批授信時客戶經營財務狀況良好,但由於行業政策的影響、客戶投資失誤的影響,上下游的影響(負面影響表現在原材料漲價和產品降價或需求減少等)會引起客戶的經營財務狀況發生較大不利變化。
(2)貸後管理就是要跟蹤客戶所屬行業、客戶的上下游和客戶本身經營財務狀況包括其商業信用的變化,及時發現可能不利於貸款按時歸還的問題,並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
E. 為什麼個人徵信報告顯示多個貸後管理查詢記錄
如果在銀行有貸款或者信用卡業務,銀行就會定期查詢客戶的信用情況,在徵信上顯示的就是貸後管理字樣。
根據《個人貸款管理暫行辦法》第三十五條規定:
個人貸款支付後,貸款人應採取有效方式對貸款資金使用、借款人的信用及擔保情況變化等進行跟蹤檢查和監控分析,確保貸款資產安全。
貸款人應區分個人貸款的品種、對象、金額等,確定貸款檢查的相應方式、內容和頻度。貸款人內部審計等部門應對貸款檢查職能部門的工作質量進行抽查和評價。
根據《個人貸款管理暫行辦法》第三十七條規定:
貸款人應當按照法律法規規定和借款合同的約定,對借款人未按合同承諾提供真實、完整信息和未按合同約定用途使用、支付貸款等行為追究違約責任。
一年以內(含)的個人貸款,展期期限累計不得超過原貸款期限;一年以上的個人貸款,展期期限累計與原貸款期限相加,不得超過該貸款品種規定的最長貸款期限。
F. 關於徵信上貸款記錄需要多長時間才會被消除
根據人民銀行規定,各發卡銀行都需將客戶的消費及還款記錄定期上傳,不可篡改。
根據《徵信業管理條例》:
第十六條
徵信機構對個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為或者事件終止之日起為5年;超過5年的,應當予以刪除。
在不良信息保存期限內,信息主體可以對不良信息作出說明,徵信機構應當予以記載。
第十七條
信息主體可以向徵信機構查詢自身信息。個人信息主體有權每年兩次免費獲取本人的信用報告。
第十八條
向徵信機構查詢個人信息的,應當取得信息主體本人的書面同意並約定用途。但是,法律規定可以不經同意查詢的除外。
徵信機構不得違反前款規定提供個人信息。
(6)個人貸款客戶徵信資料保管擴展閱讀:
根據《徵信業管理條例》:
第二十七條
國家設立金融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為防範金融風險、促進金融業發展提供相關信息服務。
金融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由專業運行機構建設、運行和維護。該運行機構不以營利為目的,由國務院徵信業監督管理部門監督管理。
第二十八條
金融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接收從事信貸業務的機構按照規定提供的信貸信息。
金融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為信息主體和取得信息主體本人書面同意的信息使用者提供查詢服務。國家機關可以依法查詢金融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的信息。
第二十九條
從事信貸業務的機構應當按照規定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提供信貸信息。
從事信貸業務的機構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或者其他主體提供信貸信息,應當事先取得信息主體的書面同意,並適用本條例關於信息提供者的規定。
第三十條
不從事信貸業務的金融機構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提供、查詢信用信息以及金融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接收其提供的信用信息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徵信業監督管理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金融監督管理機構依法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