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的援非計劃
第一,倡議建立中非應對氣候變化夥伴關系,不定期舉行高官磋商。在衛星氣象監測、新能源開發利用、沙漠化防治、城市環境保護等領域加強合作。中方決定為非洲援建太陽能、沼氣、小水電等一百個清潔能源項目。
第二,加強科技合作。倡議啟動中非科技夥伴計劃。實施一百個中非聯合科技研究示範項目,接受一百名非洲博士後來華進行科研工作,並為其回國服務提供資助。
第三,增加非洲融資的能力。向非洲國家提供一百億美元優惠性質貸款。支持中國金融機構設立非洲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貸款,金額十億美元。對非洲與中國建交的重債國和最不發達國家,免除截至二00九年底對華到期未還的政府無息貸款債務。
第四,擴大對非產品開放市場。逐步給予非洲與中國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百分之九十五的產品免關稅待遇,二0一0年年內首先對百分之六十的產品實施免關稅。
第五,進一步加強農業合作。為非洲國家援建的農業示範中心增加到二十個,向非洲派遣五十個農業技術組,為非洲國家培訓兩千名農業技術人員,提高非洲實現糧食安全的能力。
第六,深化醫療衛生合作。為援非三十所醫院和三十個瘧疾防治中心,提供價值五億元人民幣的醫療設備和抗瘧物資。為非洲培訓三千名醫護人員。
第七,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和教育合作。為非洲國家援助五十所中非友好學校,培訓一千五百名校長和教師,到二0一二年向非洲提供的中國政府獎學金名額將增至五千五百名。今後三年為非洲培訓各類人才總計兩萬名。
第八,擴大人文交流。倡議實施中非聯合研究交流計劃,促進學者、智庫交往合作,交流發展經驗,並為雙方出台更好合作政策提供智力支持。
2. 中國對非洲的幾項援非政策具體是什麼
(一)擴大對非洲援助規模,到2009年使中國對非洲國家的援助規模比2006年增加1倍;
(二)今後3年內向非洲國家提供30億美元的優惠貸款和20億美元的優惠出口買方信貸;
(三)為鼓勵和支持中國企業到非洲投資,設立中非發展基金,基金總額逐步達到50億美元;
(四)為支持非洲國家聯合自強和一體化進程,援助建設非洲聯盟會議中心;
(五)免除同中國有外交關系的所有非洲重債窮國和最不發達國家截至2005年底到期的政府無息貸款債務;
(六)進一步向非洲開放市場,把同中國有外交關系的非洲最不發達國家輸華商品零關稅待遇受惠商品由190個稅目擴大到440多個;
(七)今後3年內在非洲國家建立3至5個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
(八)今後3年內為非洲培訓培養15000名各類人才;向非洲派遣100名高級農業技術專家;在非洲建立10個有特色的農業技術示範中心;為非洲援助30所醫院,並提供3億元人民幣無償援款幫助非洲防治瘧疾,用於提供青蒿素葯品及設立30個抗瘧中心;向非洲派遣300名青年志願者;為非洲援助100所農村學校;在2009年之前,向非洲留學生提供中國政府獎學金名額由目前的每年2000人次增加到4000人次。
3. 中國政府援助非洲第一個項目是什麼
坦贊鐵路不應該是中國援建非洲的第一個項目,原因如下:
坦贊鐵路是1970年開始動工的,而中國援建非洲的計劃是從1955年萬隆會議之後開始的。按照中國當時的一貫做法,對一個國家的援建,一般是在與該國建交之前幾個月開始,而埃及是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非洲國家,建交時間是1956年。
所以坦贊鐵路不應該是中國援建非洲的第一個項目,而是最著名的一個項目。
50多年來,中國在非洲的援建項目多達900多項!
到底哪個項目是第一個,從現在能查到的資料很難確定。
坦贊鐵路小常識:
坦贊鐵路是非洲第一個現代化工程。
坦贊鐵路全長1860.5公里,起點是坦尚尼亞的達累斯薩拉姆,終點是尚比亞的卡皮里,是貫通東非和中南非的大動脈。
該工程1970年10月動工,1975年6月建成通車。中國投資了約9億人民幣。先後派出工程技術和管理人員5.6萬人次,共有65位中國專家、技術人員和工人為該工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4. 中國援助非洲用的是美元還是人民幣
中國援助非洲用的是人民幣。
中國對外援助資金主要有3種類型:無償援助、無息貸款和優惠貸款。其中,無償援助和無息貸款資金在國家財政項下支出,優惠貸款由中國政府指定中國進出口銀行對外提供。
截至2009年底,中國累計對外提供援助金額達2562.9億元人民幣,其中無償援助1062億元,無息貸款765.4億元,優惠貸款735.5億元。
對外援助支出是國家財政支出的一部分。援外預算資金由財政部按預決算制統一管理。商務部及國務院其他參與對外援助管理的部門,根據職責分工具體管理本部門的援外資金。
對外援助政策
1、堅持幫助受援國提高自主發展能力。
實踐證明,一國的發展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中國在提供對外援助時,為受援國培養本土人才和技術力量,幫助受援國建設基礎設施,開發利用本國資源,打好發展基礎,逐步走上自力更生、獨立發展的道路。
2、堅持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
中國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尊重各受援國自主選擇發展道路和模式的權利,相信各國能夠探索出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不把提供援助作為干涉他國內政、謀求政治特權的手段。
3、堅持平等互利、共同發展。
中國堅持把對外援助視為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相互幫助,注意實際效果,照顧對方利益,通過開展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技術合作,促進雙邊友好關系和互利共贏。
4、堅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
在援助規模和方式上,中國從自身國情出發,依據國力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注重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結合受援國的實際需要。
5. 中國為什麼免除非洲國家到期債務
主要就是出於利益需求,因為天底下永遠沒有免費的午餐。
總的來說,中國上世紀非常貧困的時候還對外援助,主要是在政治上獲得一定的國際支持,畢竟當年我們被西方國家封鎖,連聯合國都加入不了。
我們通過幫助很多貧窮的亞非洲國家發展經濟,自然這些國家在國際立場上都會站到中國這一邊,這即是利益的驅使,也是也是道義所在。
投融資合作是中非經貿合作的重要組成
受疫情影響,各國經濟均面臨下行壓力,中國對非貸款也不可避免被波及,金額下降在情理之中。這種下降絕不是不可逆的,隨著全球疫情緩解,中國對非貸款和投資還將保持增長。但另一方面,今年中國對非投資規模保持穩定,直接投資約30億美元,可以說是難能可貴。
2020年6月,中方企業以PPP模式投資10多億美元的奈及利亞萊基深水港項目順利開工,全面提升西非航運輻射面和競爭力,為當地創造了大量就業。中方企業以BOT模式投資6.8億美元建設肯亞內羅畢機場快速路項目,克服疫情影響推進工程建設,有望提前於2021年完工。
上述項目是中非投融資合作的新模式,帶動中非合作向高質量、新型化方向發展。面對疫情,中方在G20框架內同14個非洲國家簽署緩債協議,決定免除15個非洲國家截至2020年底到期無息貸款,是G20成員中落實緩債金額最多的國家。
以上內容參考環球網-王澤非:疫情之下中非合作依然動能十足
6. 中國為什麼要花那麼多錢援助非洲
,中國有很多企業在非洲發展。
為了開發非洲市場。
中國作為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援助非洲是我們的國際責任、國際義務和國際公德。
援助非洲是一種政治投資。
7. 想問一下,中國的外援非洲項目是不是都是無息貸款給非洲國家還是直接送給非洲國家還是有兩種援助方式
世界各國援非的貸款,不管什麼方式,最後都會變成無償援助。因為根本還不了,每過幾年就會免一大批債務。
8. 中國以前為非洲做了什麼好事
50年來,中國為非洲援建了近900個經濟和社會發展項目;向非洲47個國家派出了1.5萬多人次「白衣天使」,在非洲大陸救死扶傷;為非洲50個國家提供政府獎學金;共3000多名中國官兵先後前往非洲執行聯合國維和任務,成為非洲和平的「守護使者」。50年來,文化交流使中非關系更為豐富多彩,也增進了人民之間情感的交流與溝通。到2005年底,中國與非洲各國共簽訂了65個文化協定,已執行文化交流計劃151個。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向非洲提供援助的主要形式包括項目建設、提供實物以及派遣專家等。自1978年起中國開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非洲國家也開始進行經濟結構調整,根據中非雙方各自情況出現的新變化,中國對非洲援助方式和項目形式開始出現多樣化,內容更加豐富,效果更加顯著。無償贈送、無息貸款、貼息貸款、技術援助、項目建設、直接建廠、專家指導、勞務服務、人員培養、技術培訓等逐漸成為援助或合作的方式。項目援助主體和操作方式逐步分離,有實力、有信譽的企業成為項目實施的重要角色。中非雙方更加重視援助的經濟效益、援助在加強雙方經貿聯系中的作用,從而進一步推動實現援助綜合目標和保障機制不斷完善和鞏固。尤其突出的是,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對非洲的援助注重在技術管理指導、優惠貸款提供、投資貿易促進中心建設、重債窮國債務減免、經貿官員培訓、自然災害緊急救助等方面拓展內容和加大力度。
9. 中國把錢拿去援助非洲是不是再造一筆錢補回來
援助出去的錢就是用掉的錢,怎麼會再造一筆補回來呢?
現在對外援助主要有以下三種方式:無償援助、無息貸款、優惠貸款。
這些援助其實都有一個共同點,主要由中國企業負責執行,幫助外國修建各種設施,國家把錢支付給中國企業(主要是人民幣),中國企業用錢在中國采購好物資以後運到受援助的國家實施當地的建設。 你說這種情況怎麼造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