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現在40歲的人拿出100萬現金是不是很容易
每個人大概是21 22歲大學畢業,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工資更高的比例遠大於普通人,所以就以大學生為例40歲工作20年算,那就是240個月,100萬平均下來每個月得4167元。
現在的40歲很難啊,90後已經開始步入社會,00後10後有更好的教育,更先進的技術。80後在工作中的優勢微乎其微,就拿IT科技行業來說,重要崗位和高深技術基本都是90後了。40歲能拿出100萬還得是現金,這意思就是不能包括房子車子這些,你還覺得容易么!
B. 我怎麼選擇
你總共寫了367個字詞,看起來非常有文采,表達的也十分清晰明了,一看就是一個才華橫溢的未來之星。
關於你的情況,如果你考上的理想大學很有名氣的話,建議你想辦法克服經濟困難,把學業完成。
但是一定要有自己的主心骨,要好好學習科學知識,物理化學數學,英語日語德語義大利語。
都要學習認真好好學習好。
如果你那個朋友真心幫你,你也可以去經商,經商的同時也是可以學習很多知識的,有的是大學里學不到的。
你的朋友如果關系確實很親密,那我建議你去經商學習比較好。
C. 我被堂姐騙去考察人際網路營銷能賺錢嗎投資2900出局有290萬嗎是不是傳=銷
是傳銷沒錯,但是自己要有自己的觀點和大腦思考問題的,每個行業都有每個行業的發展前景遇到的負面,改革開放初期,國家投放那麼多暴富性的行業人們不也是說騙人的么,像早期的無息貸款,下海經商一樣,自己要有自己的看法,別一聽說什麼就是什麼
D. 80年代的個體戶能無期無息貸款
為了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國家每年都要劃撥一定數額的無息貸款,旨在加大對農村的投資力度。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剛剛起步,那一時期的無息,低息貸款。為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積極而重要的作用。
E. 有人置疑80 90後的說一代不一代你怎麼看
社會在發展、人也隨著社會在改變、沒有哪代不如哪代的說法、生活好才是硬道理
F. 方秋潮的人物經歷
方秋潮原是潮陽臚崗中學一名高中化學教師,在臚崗任教10年。1979年,改革開放的大潮席捲全國,潮汕地區正處在祖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在改革開放大潮的沖擊下,方秋潮於1985年辭去公職,毅然下海經商。第一年,跑山東、廣西推銷潮汕產品,一年下來,收獲頗豐。第二年,經廣西稅務學校校長朱琪民介紹,方秋潮來到廣西南寧郊區上堯位子淥村,幫助當地村民創辦東風塑料製品廠。由於體制等方面原因,1987年該廠即瀕臨倒閉。
在這種情況下,當地農民的意見是:把機器設備當破爛賣掉,工廠不辦了!而方秋潮的意見是:工廠是可以辦好的,工廠不應該賣掉,村民的投資不能白白丟掉。方秋潮認為,過去辦不起來的原因是工廠的體制問題(村政辦廠,農民管理),只要轉變經營體制和機制,工廠是可以救活的。根據方秋潮的建議,當時該廠便向社會招商承包,但因工廠太小,條件太差(只有幾台舊設備、幾間牛欄改造成的舊廠房,總資產19萬元),半年下來,無人承包。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救活該廠,挽回村民的投資,也為了改變農民不會經商辦企業的觀念,方秋潮提出按原定條件由他承包。在郊區政府、上堯鄉政府的支持下,方秋潮承包了東風塑料廠。
當時,方秋潮可以說是一無所有,承包該廠後,廠里也已沒有任何流動資金。無錢,咋辦?方秋潮靈機一動,回老家賒購編織袋來賣!主意一定,即坐車回潮汕。憑人熟地熟,賒購了一批又一批編織袋片(半成品)回到南寧,加工印刷成成品,賣到廣西各地廠礦。一年下來,便實現產值530萬元,稅後純利50餘萬元。
東風廠救活了,第一步也算成功了!在此情況下,方秋潮覺得長期販賣畢竟不是長遠之計。便於1989年初制訂了買進新設備、淘汰舊設備、擴建廠房的技改計劃,這一計劃得到郊區政府、上堯位子淥村村委會的大力支持。村委會新增投資40萬元,銀行貸款50萬元,企業拿出40萬元,引進了一整套新型設備。但當時一是經驗不足,引進的設備技術不成熟,導致1989年整年生產不正常;再加上1989年又處在國家實施宏觀調控的初期,市場全面滑坡,工業不景氣;而且,1989年3月29日到東北錦州購買材料時,27萬元貨款又被騙走。1989這一年,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破船遇上頂頭風!這一年,工廠虧損170萬元。在人生創業的第二年,遭遇如此大的災難,方秋潮此時幾乎是身臨絕境。
一個教師匠,一個窮書生,在20世紀80年代末,如此虧損,能有回天之力嗎?
但不幸中恰有萬幸!當年到錦州采購材料時,農行有一種操作方式叫做「跟蹤貸款」,當時那筆27萬元貸款是市農行郊辦貸給的,由農行郊辦的一位領導和一位信貸員帶著匯票前往錦州辦理,方秋潮的工廠並沒有人同去。到錦州後,不出幾天,那筆款被騙了。後來方秋潮配合郊區公安局,追了半年,把騙子抓到了,但錢不但是追不回來,還貼進去不少經費。
1989年6月22日,農行郊辦討論此事該如何處理。按公安部門及律師的意見:錢是農行的,也是農行的人丟的,責任應由農行負責;但方秋潮卻表示願意承擔全部責任和全部損失。方秋潮的這一表態,感動了銀行領導。第二天,農行郊辦領導打來電話,說是從此以最低利息貸款給東風塑料廠,而且隨時用錢隨時來貸。這真是應了古人的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也應了潮汕人的古訓:識人則發,識錢則死;虧人是禍,虧己是福。
因為有銀行的大力支持,加上方秋潮一貫視信譽為生命的經營准則,准時還本還息,銀企密切配合,又使企業起死回生。1990年,企業實現銷售760萬元,利潤150萬元,填平了1989年的虧損。到1993年,東風廠的年銷售收入已達3000萬元,年純利在600萬元左右。當年,企業已從1988年的19萬元資產增長為2000多萬元。至此,方秋潮成了南寧市的一個名氣較大的新聞人物。在上堯鄉,1992年就有四句話這樣評價方秋潮:引進一個人,救活一個廠,富了一條村,帶動一個鄉!
方秋潮成了名人之後,來參觀的、學習的、談合作的人絡繹不絕。
1990年,方秋潮與廣西河池電廠合作,到河池辦分廠;1993年又到欽州辦分廠,同年又與廣西電力學校合作,租其場地辦分廠;1994年與廣西醫科大學合作辦葯廠;1995年與朋友合作創辦三友配件經營公司;1996年收購醫療器械廠,同年又到南非創辦大西洋包裝廠;1998年收購毛紡廠。至1998年,方秋潮總共經營著8家公司。
跨行業、跨地域、跨國界的多元化經營,方秋潮能經營得過來嗎?
最終,在「大本營」南寧的兩家企業:東風塑料廠和醫科大學制葯廠還算成功。簡單一句話,南寧賺錢、外地虧損。由於經驗不足,資力不厚,缺乏人才,方秋潮企業幾乎所有的分支機構都瀕臨倒閉。
到了1998年,方秋潮悟出一個道理:一個人,一輩子不可能做很多事。一輩子,能學精一門知識,能幹好一項事業就不錯了。哪能一人管八廠呢?現在想起來,方秋潮說:過去真是有點幼稚可笑!
明白道理之後,方秋潮即於1998年進行初步的產業結構調整:砍掉6家外地分廠和本地效益不好的分廠,將效益較好的3家企業:醫科大學制葯廠、東風塑料廠和醫療器械廠合並,組建廣西秋潮集團。
組建企業集團,方秋潮以後的路就好走了嗎?
秋潮集團成立後,1999年開始對塑料廠進行大規模的投資擴建:收購南毛廠、擴建廠房、引進彩條布生產線,總投資4500萬元,生產線上馬後,因市場調研不夠,整個彩條布市場非常不景氣,一直虧損。無奈之下,整條生產線於2003年搬往上海。目前該生產線在上海運作還算順利,市場前景不錯。
如今,方秋潮回憶創業歷程至今仍心有餘悸。他對自己是這樣評價的:在危境之中,還算能及時調整經營策略:在整個集團中,能抓住盈利性強的項目,集中資金和人力,開足馬力生產銷售,盈利性差和暫時未有資金啟動或人力管理跟不上的項目,暫時關停。這一策略,使公司有了轉機,現在企業效益還算可以,至2003年已全部還清外債,企業又開始走上良性發展道路。
談及今後的打算,方秋潮說,由於過去可說是處在幼稚期,犯了太多的錯誤,走了太多的彎路。所以,很多事情必須重新思考,事業方向必須重新定位。他說,總體方針是穩定完善原有工業配套,把現有兩家塑料廠做穩做好,在3年內把兩家塑料廠產值、銷售做到1.6億元左右;結合國家和社會形勢,拓展房地產業,而且作為集團今後的重點產業。形成以房地產業為主,工業企業為輔的發展格局。
方秋潮的遠景規劃是:到2010年,轉向對教育、金融方面的投資,最終形成以創辦特色大學教育產業為主,金融、房地產業為輔、工業為實驗基地的多元化經營格局。
G. 身在江北嘴,力帆不知天命
2003年,江北嘴隔著嘉陵江還未能與重慶傳統幾大CBD連成一片、形成互補,重慶市政府想要把江北嘴規劃打造成三橋兩軌無縫交通網路,城市核心商圈。也是從那一年開始,從重慶北站下車,沿著渝魯大道抵達解放碑,可以在途徑黃花園大橋時看到一幢幢摩天大樓在這個曾經毫不起眼的北濱路旁拔地而起。
二十年前的江北嘴,絕對不會想到之後會成為重慶——這座日益金貴的城市中,最為寶貴的2.26平方公里,其中由兩棟約150米的超高雙塔組成的力帆中心,更成為了兩江時代的全新坐標。
像歷史和現實交替一樣通過。當洪崖洞與邊上全長720米的千廝門大橋橫垮嘉陵江與江北嘴相連接,氣勢宏偉展現著重慶的全新一面時,這邊是江水滾滾向東流,寫不盡別離情狀,回首又成惆悵。
文/曹旻希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H. 投資,理財,關於這些你懂多少
一一問:媽咪,為什麼總是聽到你們說投資啊,那什麼是投資啊?
一一問:媽咪,怎麼做理財啊,我只要理了是不是就有財啦?
一一問:媽咪,我投資賺錢啦,我是不是就擁有財富啦?
一一媽逐個解答一一小寶貝的問題。
何謂投資
就拿房子來舉例吧,如你買了一套房,家裡自己住,這個嘛叫消費,如果中間有個閑置房間出租出去了,那這個租出去的動作租就叫投資哦~ 所有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實際上都無形的在做一些投資的動作。
投資是否一定就能獲利?非也,租金一年合計下來沒有你還銀行的利息高,那就是虧欠的咯,有投資就有對應的風險,不是投資越大,風險越小。現在很多人買房買商鋪,想靠租金獲得長期利益,但仔細算來,此舉收益很一般。拿一套價值100萬的商鋪來計算,如果年租金6萬元計算。首先減去你平均每年的房產折扣率(100萬÷40年=2.5萬折扣率)。收益率也不過3.5%,和銀行存款一樣。如果計算每年的通貨膨脹率,收益率基本是虧損的。
懂投資的人比比皆是。但懂理財的人卻很少。很多人把投資當做理財的觀念是不正確的哦。投資不等於理財,投資利潤雖高,但有風險,投資可以投機。理財卻不可以投機。
何謂理財
理財呢就是把你投資得到的租金,或存在銀行暫時不用的閑錢,放置一個合理的地方,使我們現有的資金,通過穩健安全、合理的運作,達到保值增值的目的,使是我們的錢生錢,利滾利,小錢變大錢,大錢變富翁的一種方法和渠道。玩過大富翁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我們要跳出老鼠跑到到達富人跑到,所謂富人跑到就是我們錢生的錢已經大於我們工作投資掙的錢啦。
這里一一爸就問啦,「我為什麼要做理財呢?」「我這么多年沒做過理財,不是過得很好嘛?」磚家們也早就說啦:人不理財,財不理人。所有一一媽提醒媽蜜們啦,讓荷包滿滿的,就開始理財吧。
理財從三個方面入手。
1、增源:在現有的收入上,通過加強投資渠道。增加我們的家庭資產。
2、節流:管住自己的錢包,省錢就是賺錢,能到集貿市場去的,盡量不去超市裡。很多媽蜜不知道是不是跟一一媽一樣,超市之前,只需要買一支牙刷,但出超市時,手裡卻拎著大包小包。信用卡透支時心底要有個量尺,辣媽們在購物刷透支卡的時候,總有種錯覺,感覺那是花別人的錢,刷起卡來「喜刷刷喜刷刷」,等到月底還款的時候才發現,花費早已超過家庭預算范圍。等還款後,再次消費時,這種錯覺感就又來了。建議媽蜜們月頭做預算,控制開銷。
3、生財:農民的智慧是種地,富人的智慧是種錢。利用現有的資金,通過合理的方式理財,使我們有限的資金迅速裂變,達到保值增值的目的。
三、何來財富
相信每個人家庭都期望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如何才能成為富人,過上富裕的生活呢?窮人與富人之間的區別到底在哪裡?富人的腦袋裡比窮人腦袋裡多長點東西嗎?如果富人的腦袋裡比窮人的腦袋裡真的多長了點東西的話,那一定是腫瘤。不是什麼好東西。窮富之分表面在口袋,實質決定窮富的只有六個字:觀念、機遇、行動。
1、首先說談談觀念
一一媽也在努力學習中,和媽蜜們共同成長哦。
曾經看過做過一項問卷調研,問題是:如果你有一百萬,你有兩個孩子。你將怎樣把這一百萬分配給二個孩子?80%的答復是把財產一分為二,各自五十萬。我們稱贊這種父母是無私的,是偉大的。但這種百萬富翁的父母,把自己變成了身無分文的窮光蛋。然後再期望二個孩子為自己養老送終,最後《牆頭記》在中國的很多角落裡不停的上演。
有近20%的人答復的是三三三分。多少還給自己留了點年老的尊嚴。
瑞士人是很善於理財,帶著同樣的問題,我在瑞士也做個同樣的問題調研,而瑞士人給我的調研問卷大多是:「如果我有一百萬,我會留給自己九十萬。然後給我的兩個兒子每人留一百萬。」
開始,我以為他們聽錯了或我沒有表達清楚,再次表達了我的問題:「我說的是,如果你有一百萬怎麼分配,不是二百九十萬怎麼分配?」他們說:「我回答的就是一百萬的分配方式啊,不是二百九十萬的分配方式!」我好奇的問道:「請問你們是怎麼把一百萬分配成二百九十萬的?」
瑞士的朋友們向我解釋說:「如果我有一百萬,我必須留出九十萬歸自己頤養天年,不能把養老的問題留給兒子。只有年老時不伸手去給孩子要錢,才能保住自己年老的尊嚴。再說現在孩子在社會上的生活壓力也很大,我們做父母應該給孩子減輕負擔,而不是給孩子加壓。我把十萬投入保險,十萬保險費可擁有二百萬的保額。然後一份為二,給二個孩子每人留一百萬。而且還可以免稅。」
不得不感嘆,人得觀念是多麼的重要。錢還是一樣的錢,但觀念一變,財產就可以翻翻。既可以降低自己年老時失去尊嚴的風險,又能增加孩子的收益。我相信天下所有的孩子,都會喜歡這樣的父母。
觀念一變,資產翻翻。
2、其次是機遇
在我們的一生中,每個人都碰到過無數機遇,其實人的一生也不需要把握多少機遇,有時候,一個機遇就足可以讓我們享用一生了。
80後的我,80,90年代的事情自然是沒什麼印象的,聽一一媽的媽咪說當時銀行的利率還是很客觀的,大家都喜歡存錢,買房都會用全款,經商也都是用自己的資金做,其實,在回頭看看當時國家銀行的發展,改革開放伊始,國家為了鼓勵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鼓勵人去下海經商,國家開始鼓勵人們去貸款,很多人不敢貸款,怕自己變成了資本階級,讓誰貸誰都不貸。為此還在每個農村和社區,招了大量的信貸員,很多人在當時都不願意做信貸工作。現在再想到銀行工作,恐怕就很難了。銀行當時發放一種貸款,叫無息貸款。
無息貸款,絕對的賺
後來,當大家都知道這是機遇的時候,存款利率不斷下調,而且銀行還變著法的收我們各種稅費了。貸款不但不無息,反而利率很高了。銀行也提高了招工門檻。
90年代,國家開始發行股票,最初發行的時候。大家都記得,當時在各大銀行發行的時候,讓誰買誰不買,銀行啟動了很多工作人員作為股票銷售工作。很多人又都不願意做股票銷售員。現在再想到證劵公司工作,也不是一般人能進去的了。當時發行的股票都是原始股,讓誰買誰不買,那時候,股票升值的非常迅速,而且當時是保本保利、保值增值。最高的時候,一年升值四五十倍,也就是投入資金後,睡上一年,十萬變成了四五百萬。
這個機遇,你把握住了嗎?
後來,當大家都知道買股票收益高的時候,證劵公司招工的門檻也提高了,股票也不再保本保利,當現在大家都去買股票的時候,股票也有漲有落了。
進入20000年,銀行開始發行基金,當時發行的基金是保本保利、保值增值的保本型基金。基金公司招收了大量工作人員在銀行櫃面銷售基金。很多人都不願意做基金銷售工作。現在再想進入基金公司工作就難了。1999年底大盤收盤1366點,僅僅時隔半年,大盤上漲幅度達40%以上。而且一發而不可收,到了2007年底,大盤上漲到了6300點。可謂是牛市中的牛市。
在這個時期,又有多少人睡了幾年就又造成了一代富人!而這個機遇又有多少人把握住了?
現在互聯網金融火了,網貸之路,是否有是我們的機遇呢,媽蜜們,擦亮眼睛,拭目以待吧。
「機遇」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機遇就是當來臨的時候,人們對它到來時的「可怕」和過後的「追悔」。機遇就是當大眾都知道這是個「機遇」的時候,那「機遇」就變成了「遭遇」。人們總是感嘆過去的機遇。總是在:「如果能抓住當年的機遇,我現在就---怎麼怎麼著---。」其實我們身邊從來就沒有缺少過機遇,只是我們缺少了一雙發現機遇的眼睛。
3、最後就是行動力
為什麼有很多人的觀念也很超前,也能發現機遇,談起話來頭頭是道,但就是富不了。原因就是行動力不夠哦。能夠成功的人,不僅要有腦子、有膽子,更要靠行動力,才會創造出多多的票子。這就是「掙錢」與「賺錢」的關系。
「掙錢」靠的是「手」去「爭」去搶。無論從工,從農、從政、從商。只要你是在「掙」錢,那一定會「掙」得很辛苦。掙錢的人每天都在追著錢跑,就變成了錢的奴隸。「掙」得辛苦勞累。
媽蜜們想到就去做吧,在現代的社會里,很多機會都是做出來的,一塊加油哦~
「賺錢」靠讓錢追著人跑,人變成錢的主人。錢才會賺的輕松。
只有改變一下觀念,把握一個機遇,放開膽子,去加快自己的行動力,成功和財富就會屬於你!
網路問咖入駐大咖:汪凡
金融狗,兩個熊孩子的媽媽,和寶寶一塊萌翻生活,理財理生活,等你和我分享你的心情理財故事
堅持原創的一一媽媽,金牛座,金融狗,若你喜歡我的文字,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和微博,轉載請聯系作者本人獲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