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人被上海银行亚联财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起诉过的吗
如果你在这个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贷款有逾期未还的情况,他们是会向法院起诉的,所以建议你及时还款,避免征信上出现不良记录。
㈡ 宝能姚振华下落不明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公告
日前,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一则关于广州宝时物流有限公司、姚振华、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的公告中称:
“姚振华:本院受理原告广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区支行与被告广州宝时物流有限公司、姚振华、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因你下落不明,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五条的规定,向你公告送达(2021) 粤01民初1750号民事起诉状副本、证据材料、应诉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告知合议庭成员通知书、裁判文书上网须知、廉政监督卡。”
法院送达公告显示,此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涉及借款本金7亿元及利息、罚息、复利(暂计至2021年9月29日止,利息1429万元、罚息0元、复利0元)。
目前,宝能集团回应表示,姚振华此前还在宝能汽车视察工作,宝能方面也在关注这一消息的来源。
按照宝能集团2021年10月份的披露,在出售的8个重点专项资产方面,宝能集团正启动总部深圳宝能中心、旧改项目、
前海优质项目、物流园资产包项目等位于上海、深圳、广州的资产项目出售。上述项目涉及商业物业、土地、商业综合体、旧改及优质金融公司股权等,评估价值超1000亿元。宝能集团预计在3-4个月内,回款约200亿元,宝能集团在公告中称,有某项目已经签约;其他项目正在签约阶段、
密切洽谈或寻找意向方。
㈢ 历来是埋葬枭雄的地方 只是这一次死的会不会是潮汕
从汕头市领导带潮汕商帮集体为姚振华造势的时候,万科股权大战就从撕破脸走向了不可控。
潮汕人以前从不会做这种事。送钱用不着这样。这是明目张胆、敲锣打鼓地站台亮肌肉。
恒大、融创这两天也来了。但焦点其实没变,还是宝万华三雄争霸。
许家印除非脑子烧糊涂了,才会这时候想来当大股东。大概率是其中某方的利益相关方。还有转移视线的作用。
不掺立场客观地说:这时候希望大资本进场的,只有姚振华。先把二级市场的险情解了,场外对价,好说。
但是啊但是,戏飙到这个程度,哪还有完美收场的可能。捅出去的刀子,收回来也是流血的。
所以下个断语,既然都已破了底线,唯一的方向就是继续突破底线。各方都在磨刀,准备捅向更致命的部位。
反正这个监管空窗期不出刀,秋后也会被算账。
中国股市,从来是埋葬枭雄的地方。
埋骨何须桑梓地,A股处处是青山。
在土地、交通、基建市场上,很多东西可以私底下解决。股市不太可能。即使一级市场留下案底,都会彪炳史册,抹之不去,G点永存,随时会被别人捅。洗不白,擦不去。
但是股市是流动性最强的地方,资本变现能力也强。其它出口不畅的时候,资本总会被诱引到二级市场。
一旦来到这个市场,不理性的不止是股民,也包括各个资本族系。再强大,总有机会被捅刀。没上万科的时候,谁关心姚振华的钱怎么来的。
其实中国资本市场25年历史里的折戟枭雄,大多的路数都是如此。成也资本运作,败也物壮则老。大多都离不开乱花迷眼的高杠杆和关联交易。
最具参考价值的,还是唐万新。
“德隆系”的创始人,中国第一代产融结合的拓荒者,唐万新曾导演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最大神话:一个资产一度超过1200亿元,横跨数十个行业、下属二百多家企业。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财技”,曾与时髦的“产业整合”、“混业经营”理念一起为人所津津乐道。但这种“杠杆”式资本运作模式,成为放大产业、金融风险的祸首。
德隆正式控股的上市公司一度达到6家,与其密切合作的上市公司有40余家。这些上市公司被德隆占用的资金总额共计超过40亿元。与此同时,德隆还将相当多的流通股进行质押以获得资金。
德隆获得银行贷款的方式是:先由上市公司贷出用于下一步并购所需资金,并购完成后,再由下一级被并购企业向银行贷款,反过来由上市公司担保。德隆通过层层控股,对这些资金拥有绝对的支配权。这种“以小搏大”的资金运作手法,固然发挥了资本的最大效应,但给整个集团带来了极大的风险——一旦资金链断裂,整个系统就会迅速崩溃。
另一方面,相对于德隆这种资本利用率极高的运作手法,其自身的管理资源和管理能力有限,融资成本高昂,不可能管好无限放大的资源。因此,不仅集团外部经济泡沫压缩对系统造成威胁,即使内部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如高管人员挪用资金),也很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危机。
2004年5月,唐万新出走海外,1个多月后回国自首。
2006年,唐万新等人在武汉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涉嫌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被提起公诉。检察机关认为,唐万新及其属下高管利用下属金融机构,采取承诺保底和固定收益率,与不特定社会公众签订委托投资协议的方式,实施变相吸收公众存款450亿元的行为,严重破坏了国家金融管理秩序,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采取连续买卖、自买自卖等手段长期操纵股票交易价格非法获利98.61亿元的行为,严重扰乱了证券市场交易秩序,涉嫌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
最终唐万新因操纵证券交易价格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两罪并罚被判8年。此前,德隆参股或控股的金融机构德恒证券、金新信托、中富证券和恒信证券等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被追究刑事责任。
当时业界即分析金控公司模式导致内部盘根错节并且隐秘的关系,给监管部门带来了很大挑战。希望尽快对混业经营和民间集资等模糊地带明确法律边界,底线列明,释放长久的创造力。
还有一长串被A股消灭的名单,都曾是名震一时的枭雄。
●管金生
1995年,管金生因“3.27”国债期货事件从万国证券辞职,1997年因行贿、滥用公共资金获刑17年。2003年,管金生保外就医。
2015年,在一次论坛上,管金生说“二十年前的327事件,我并不口服心服,但是在行动上绝对尊重和遵守了法律的判决。”
“我个人也有自我检查和自我反省,由于当时市场管理者在我提出合理化的停牌建议之后,采取了不作为的做法,照当时那天情况继续交易的结果,一定是空方券商全部破产,没有任何一家的空方可以幸免于难,几十家的券商破产,一定会发生大规模的股民投资者上街挤兑,到证券公司挤兑,在上海这个地方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这绝对是一场金融风暴。
如果当时我有足够的智慧,完全应当综合采用外交和政治的手段,管理者不作为就向管理者的上级再反映……比起那些始终坚持改革不动摇又能安全交易的那些企业家,我跟他们差的很远,差在智慧上。”
●张海
健力宝原总裁,2005年3月被佛山警方拘捕,后因职务侵占罪与挪用资金罪获刑10年,后相继两次减刑,最终于2011年年初提前出狱。被查实减刑系弄虚作假之后和女友出逃境外。
受此案牵连者24人被查办。其中司法行政、监狱系统11人,看守所系统3人,法院系统1人,律师2人,社会人员7人。
●周正毅
前上海地产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原农凯集团公司董事长,曾被封为“上海首富”。
2007年,因操纵证券交易、行贿、挪用资金等获刑16年
●刘汉
原四川汉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持有境内外上市公司5家(其中国内1家,海外4家),拥有全资及控股企业30多家。
在上世纪80、90年代市场经济初起、价格双轨时,从木材运输和建材等贸易中赚得第一桶金,1994年在期货市场中一战成功,跻身亿元富豪之列。
2014年,因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
●吕梁
证券记者出身,采访了近百位股民,在数十家财经媒体发表了影响深远的《百万股民“炒”深圳》的长篇纪实报道。
后先后操盘康达尔(000048)、中科创业,通过上市公司互保、上市公司通过银行质押贷款、券商融资和个人锁仓等复杂的资金关系,编织成一条耗尽54亿元之巨的资金链。造就了“牛股神话”,吸引大量炒家入场,最终崩盘。
2001年,被公安机关监视居住后“人间蒸发”,至今不知所踪。
●罗成
1982年因“投机倒把罪”被判入狱。出狱之后,将东大集团销售收入做到比TCL、格力还高。然而罗成没有在东大拿到一点股份,愤而二次创业,并最终造就当年的天下第一股——亿安科技。
亿安科技从1999年10月25日到2000年2月17日,股价由26元左右不停歇地上涨到突破百元大关,成为自沪深股票实施拆细后首只市价超过百元的股票。2001年1月10日,证监会宣布查处亿安科技股价操纵案,此后亿安科技连续6个跌停板,庄家在融资人手中的股票被强行斩仓,亿安科技彻底崩盘。
罗成抽资出逃,他曾经发回一份传真,里面只有简短的两句:“关于这次股市操纵的事情,都由我一人负责,和其他人没有关系。另外,我拿走了8000万元,以后由我负责。”
2001年,操纵股价,出逃
●仰融
一手缔造了一个资产规模达200亿元、旗下掌控六家上市公司的华晨帝国。央视将其评为2001年经济界的十大风云人物。他是第一个让社会主义国家的股票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的人,也曾是300亿资产的“主人”。
2002年3月11日,财政部下发了(2002)第五号函,认定华晨所有资产归国家所有,并直接拨给辽宁省政府。基本依据是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属国有(由于海外上市条件制约,华晨汽车上市文件所披露的最终控股股东名单是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该基金会当时由仰融掌握。此后,该基金会被认定为完全国有),这也成为仰融与华晨的产权纠纷之重要因素。
此后,他陆续经历了资产清查、职务解除、出走美国……直至被中国辽宁省政府刑事批捕。
2002年,因涉嫌经济犯罪被批捕后,仰融出走美国。
●朱耀民
网络药业庄家,从券商、银行以1:4甚至更高杠杆融资操盘获利。最终爆仓。
2003年,因金融诈骗判刑14年。出逃两个月后被抓。
●张少鸿
2004年,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获刑10年
●魏东
2008年,自杀
●顾雏军
2008年,因虚报注册资本、挪用资金等罪名获刑12年
●张荣坤
2008年,因操纵证券市场罪获刑19年
●刘军
2009,因行贿官员判刑14年
●严晓群
2010年,因银根收紧债务黑洞被刑拘
●黄光裕
2010年,因内幕交易、单位行贿获刑14年
●宋如华
2013年,因挪用资金获刑9年
●成清波
2014年,因涉非法集资被批捕
●徐翔
2015年,因涉内幕交易、操纵股价被判刑事强制措施。
近期曝出徐翔在东方金钰(600086)的暗仓(找人代持),市场猜测之前徐翔通过“暗仓”操盘了多只股票。
宝万华三方都已难全身而退,只看谁伤得轻,谁伤得重,谁倒在台上。
今天一起回顾下那些曾经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枭雄,对比一下今天的战场。体会一下什么叫退一步海阔天空。
以及,不管一个商帮多么强大,它也要意识到自己姓商,但另两家姓罩。
人的悲剧在于:欲望无止境,能力终归有边界。
二级市场是检验欲望和能力的最好地方。
(作者:悦涛 来源:深圳经济观察)
㈣ 违规涉房贷款被提前收回上海房贷新政“动真格”,后续或加大打击力度
近日,一份归属地为上海的《个人贷款提前收回告知函》(以下简称《告知函》)在网上流传。
《告知函》显示,该笔个人贷款合同签订于今年1月5日,贷款金额为500万元。因贷款人未按约履行借款合同第四条关于“贷款用途”的相关约定,银行宣布该贷款全部提前到期,贷款人须在3月31日前全额归还贷款本息。若未在限定时间内归还,将构成逾期并产生罚息,该行将采取诉讼、财产保全等措施。
“这笔被要求提前收回的贷款,大概率是抵押贷款,也就是经营贷,即把自己房子抵押给银行,贷款用途是公司经营,但是挪用贷款(购房)被查出来了。”一位不愿具名的上海银行业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或是上海年初“严查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新规后的首个实质性处罚警示案例。
上海银保监局官网截图
一方面,对于已流入房市的资金提前收回;另一方面,对还未贷出的资金,银行方面则进一步加大监管。
黄山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目前对短时间内申请了经营贷又申请了个人按揭贷款的借款人,银行正在加紧核查,并已经对一批违规贷款进行了“抽贷”处理。
对此,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分析认为,近日很多城市开始加码整顿经营贷和消费贷违规流入楼市的行为,也有很多措施抑制新批贷款。从实际执行的情况来看,因违规被查处,并要求提前归还贷款的情况可能会在最近增多。
信贷政策“打补丁”,后续或加强打击力度
事实上,早在去年4月底,央行上海总部就严禁银行以消费贷、经营贷款等形式违规向购房者提供资金。今年1月29日上海银保监局印发《通知》要求,将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对象限定为已封顶楼盘,银行也随之加严了对涉房贷款的审批。
为什么此时银行会对信贷政策“打补丁”?
上述上海银行业人士表示,去年小微贷款利率的大幅优惠,使得不少借款人利用经营贷(尤其是房屋抵押贷)进入房地产市场。年初房贷新政之下,银行开始投入人力物力全面严查。但由于此类资金往往经过多个渠道多次流转,所以银行检查起来难度不小。
张波则认为,对于这一现象,市场要认识到国家对于金融侧的调控力度是明显加强的。房地产交易各方都需要警钟长鸣,此次强化查处力度并非是“微风习习”,从倒查时间就能充分体现出决心和力度。当下如果还想通过违规方式获得购房资金的人,只会面临更为严厉的处罚。
“在经营贷和消费贷违规流入楼市过程中,部分中介或金融机构起到了一定的助力作用。如部分机构提供违法服务,部分金融机构则存在审核不严等情况。”张波表示,后续监管部门和银行对涉房贷款的打击力度会不断增强,同时也需要对前期违法违规机构给予更大的惩处。
㈤ 上海银行在北京贷款的负责人
陈力平。
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成立于2009年11月26日,注册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丙12号1层、8层、9层、10层,法定代表人为陈力平。经营范围包括办理人民币存款、贷款、结算业务;办理票据贴现;代理发行、代理兑付、销售政府债券;提供担保;代理收付款项;提供保管箱业务。外汇存款;外汇贷款;外汇汇款;国际结算;外汇票据的承兑和贴现;总行授权的外汇担保;资信调查、咨询和见证业务。
总行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业务范围内授权的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
㈥ 违规涉房贷款被提前收回,上海房贷新政“动真格”,具体出了什么政策
上海市政府要求银行对当地所有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进行审核,一旦发现资金违规流行楼市,立即要求企业退贷。这段时间,一份从上海流出的《贷款提前收回告知函》引起了大家的讨论,据悉,是贷款企业没有履行相应的贷款用途约定,也就是说违规使用贷款资金,所以银行要求企业短时间内,退还所有贷款和利息。该告知函也被称为,楼市调控后的第一次退贷处罚。不少银行工作人员也表示,上海的银行贷款资金确实出现紧缩。
㈦ 上海一银行行长受贿1.36亿,东窗事发后被判无期,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
上海一银行行长受贿1.36亿,东窗事发之后被判无期徒刑。这件事件的经过主要是该行长在担任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的行长职务时接受了他人的贿赂,并且利用职务之便为相关的单位或个人办理融资贷款、项目配资、承担工程等一系列的事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谋取利益,共收受贿赂大概1.36亿元,所以说就被判无期徒刑。
在哪一个位置上就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不是去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所以通过对相关人员的处罚也能够起到很强的警示作用。
㈧ 为什么会收到上海银行通过和包用户签约的贷款短信
这类短信一般是银行挑选了很多客户,然后用软件群发的,毕竟银行业务压力也很大,需要完成月度、季度、年度KPI指标,所以为了让更多符合条件的客户来贷款、办卡,会通过发短信的形式邀请用户,所以大家收到这类邀请短信不用特别在意,如果真的有需要的话就去办理业务,不需要的话就无需理会。
只要你在任何一个平台提交了贷款资料,都可能会泄露个人信息,因为很多第三方平台,都会互相买卖客户信息,所以银行也会通过一些渠道知道你的信息,如果你是潜在的客户,那么自然就会给你发短信。
银行不定期也会进行贷后管理,如果你的征信、金融信息有变化,银行第一时间会获取到,然后就会匹配合适的贷款产品再推送给你。
㈨ 我收到了上海银行95594的短信说我进行了消费,我并没有办理过这个银行的相关业务,这是怎么回事
不用管,应该是骗子,这种诈骗的短信很多,有一些诈骗集团可以更改电话的名称和电话的。冒充一些银行国家机关的电话号码,如果实在不放心可以拨打上海银行的官方电话进行客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