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想在上海老公房产证加名字的话有什么要求吗
如果原先房子只有你老公一个人的名字,要加你的名字的话,需要结婚,身份以及户籍证明,到公证处去办理一个房屋产权公证。然后拿着公证书和房产证去房产局或者现在的不动产管理局去加上你的名字。
B. 上海房产证加名办理流程及需交费用一览
费用:住房类80元/不动产单元,非住房类550元/不动产单元。
不动产登记程序一般包括:
(一)申请;
申请人应当提交下列材料,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1)登记申请书;
(2)申请人、代理人身份证明材料、授权委托书;
(3)相关的不动产权属来源证明材料、登记原因证明文件、不动产权属证书;
(4)不动产界址、空间界限、面积等材料;
(5)与他人利害关系的说明材料;
(6)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的其他材料。
(二)受理;
不动产登记机构收到不动产登记申请材料,应当分别按照下列情况办理:
(1)属于登记职责范围,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2)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当场更正,申请人当场更正后,应当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3)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书面告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4)申请登记的不动产不属于本机构登记范围的,应当当场书面告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告知申请人向有登记权的机构申请。
(三)审核;
不动产登记机构受理不动产登记申请的,应当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查验:
(1)不动产界址、空间界限、面积等材料与申请登记的不动产状况是否一致;
(2)有关证明材料、文件与申请登记的内容是否一致;
(3)登记申请是否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
(四)核准;
对可能存在权属争议,或者可能涉及他人利害关系的登记申请,不动产登记机构可以向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单位进行调查。
不动产登记机构进行实地查看或者调查时,申请人、被调查人应当予以配合。
(五)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
登记事项自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时完成登记。
(六)缮证;
(七)发证;
不动产登记机构完成登记,应当依法向申请人核发不动产权属证书或者登记证明。
(八)立卷归档。
(2)上海有贷款房子加名扩展阅读:
申请人的义务:
1、申请人向市登记中心、各登记机构提出不动产登记申请,应当按照该不动产登记事项的法定条件和市登记中心、各登记机构关于申请文本的规范性要求,如实向市登记中心、各登记机构提交全部申请材料并反映真实情况,申请人应当对其提交的申请材料反映情况的真实性负责;
2、当事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二十八条至第三十条规定享有不动产权利但未及时申请登记,导致不动产登记机构仍依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内容办理登记,造成其损害的,由当事人承担;
3、当事人提交错误、虚假材料,或者唆使他人冒充权利人申请登记,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4、当事人伪造不动产权证书的,由市登记中心、各登记机构依法没收伪造的不动产权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C. 上海关于房产证上加名字的问题
房产证加名字所需的证件材料和注意事项:
1、所需证件:房产证、户口本、身份证、婚姻证明(结婚证或单身证明),未成年子女需提供户口本或出生证明。除了带足证件,还需准备好各类证本的复印件。
2、注意事项:在到当地交易办理加名字时,房屋的产权人和加产权人都要到场。
房产证加名分类有哪些?
1、 原有名字的改变
因权利人自身改名的,单方申请变更名称即可;如果是买卖或者赠与而要改变成对方的名称,双方办理过户更名即可;如果是遗产继承更名的,经公证机关公证后申请过户即可。
2、 房产证名字减少
原来为多人共有的房产,现在要减少,则通过买卖或者赠与给现有产权人,产权人就相应的减少。
3、 房产证增加名字
这种情况就比较多一些。常见的是原产权人将房产的部分产权买卖或者赠与给其他人,交易完成新权利人的名字加进房产证。
4、 买卖合同备案后或者还处于按揭期间的房产如何办理名字的变动
商品房买卖合同备案、银行抵押按揭期间,如果想要增加或者减少名字,实际是增加或者减少合同的当事人,实际是变更合同的主体,必须经过原有各方当事人的同意。所以,通常买卖合同备案后、产权证办出前,或者按揭贷款付清前,除非对方同意,否则不能办理名字的变更。
D. 贷款买房,想更名,需要什么手续
一、无房贷款更名
1.准备证件(结婚证、身份证、房产证)正本及复印件。
2.去房屋所在地区的房地产交易中心,先向房产交易中心工作人员告知是来办理房产证增加配偶姓名事宜的,填写夫妻房产《约定》,窗口工作人员会审核提交的材料,如果材料齐全就给你们一个号码,然后凭号码去相关窗口办理。
3.办理房产证上加名字费用:登记费80元/套,配图费20元/证,如顺利20天后可拿到新房产证。
4.新房产证可以设定密码,房地产交易中心会告知你一个初始密码,之后可自行更改。
二、有房贷款更名
1.先去银行办理*押变更手续,征得银行同意加名。
2.办理房产证上加名字所需费用:除支付上述手续费外,部分银行会收取加名手续费,如果贷款是纯公积金的,还需另外支付100元;如果贷款是组合形式的
(公积金+商业贷款),还需另外支付200元。房产证加名部分贷款银行将提高收费标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微信:上海搜房经纪人。
3.其他步骤同“无房贷款”。
三、房产证加名字流程——加子女名字
如果是按照赠与的手续来办理的话,可以参照上文中对于房屋赠与的手续来进行办理,不过不同的是,如果产权证上已经有夫妻双方的名字,把子女的名字加入产权证,假定子女的受益额为房屋评估价值的三分之一,其中所需要的公证费用、契税都相应按照评估价值的三分之一来计算。
E. 上海,婚前买的房产,有贷款,婚后加上老婆的名字,该如何操作加名字后是否会影响房屋的所有权吗
带身份证、结婚证到房产交易中心办理,产权证上有名字的人都享有该房屋的产权,至于每人的份额各占多少,可以在房产证中注明。
F. 上海房产证加名字条件
法律分析:一、全款房加名
1、带好三证(结婚证、身份证、房产证)正本及复印件。
2、去房屋所在地区的房地产交易中心,先在预检窗口告知是来办理房产证增加配偶姓名事宜的,窗口工作人员会审核提交的材料,如果材料齐全就给你们一个号码,然后凭号码去相关窗口办理。
3、办理房产证上加名字所需费用:110元手续费,明细如下:80元工本费、25元地籍图费、5元贴花费,如顺利20天后可拿到新的房产证。
4、新房产证可以设定密码,房地产交易中心会告知你一个初始密码,之后可自行更改。
二、按揭房加名
1、先去银行办理抵押变更手续(具体事宜请咨询各银行)。
2、办理房产证上加名字所需费用:除支付上述110元手续费外,如贷款是纯公积金的,还需另外支付100元;如贷款是组合形式的(公积金+商业贷款),还需另外支付200元。
3、其他步骤和全款房加名一样。
三、没有结婚或者没有直系血源关系的加名
没有结婚或者没有血缘关系需要在房产证上加名字,情况会复杂很多,因为那将视为房屋买卖,需要交如下费用。
1、每平方米2.5元交易费。
2、不满5年,5.5%的营业税加1%个调税,满5年则不需要。
3、万分之5的印花税。
4、4本合同,每本约5元。
5、男方转让50%,所有的税按市场价格计算,如果100万的房子记税值就是50万。
6、产证上有几人转让的,产证权益按平均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三条 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
(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G. 上海房产证上加名字需要多少钱
法律分析:1、无贷房子房产证上加夫妻名字。如果是夫妻间加名字,那么只需要准备好结婚证等一些相关证件就可以了 ,然后直接到当地房地产交易核心,然后那边会有一个产权变更窗口就可以进行办理了,大概费用在150元左右,主要是工本费等。
2、无贷房子房产证上加子女的名字。如果房产证本来就有夫妻两个人的名字,这个时候想加上子女名字时,那么这个时候应该要到房地产交易核心对房子先进行价格评估才行,因为这样做也是相当于对这个房屋进行一个买卖的形式。在办理加名字时,这个时候也是根据房屋评估的价格,同时还需要交相应的契税。具体的算法是,评估价剩以契税税率,然后再把它除以3就是应该要交的税费,一般来像估价100万左右的房子,那么它的税费大概在200元左右。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第六十一条 以出让或者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登记,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核实,由同级人民政府颁发土地使用权证书。在依法取得的房地产开发用地上建成房屋的,应当凭土地使用权证书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产管理部门申请登记,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产管理部门核实并颁发房屋所有权证书。房地产转让或者变更时,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产管理部门申请房产变更登记,并凭变更后的房屋所有权证书向同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经同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核实,由同级人民政府更换或者更改土地使用权证书。
H. 上海房产证上加名字需要什么手续
法律分析:房产证加名分三种情况:1、无房贷加直系亲属名字的,业主到房屋交易中心办理;2、有贷款加直系亲属名字的,业主先去银行办理抵押手续变更,再去房屋交易中心办理;3、房产证加非直系亲属名字的,则按照房屋买卖流程操作。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一十条
不动产登记,由不动产所在地的登记机构办理。
国家对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制度。统一登记的范围、登记机构和登记办法,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