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对外援助的基本情况
中国对外援助的宗旨是帮助受援国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切实改善民生,促进受援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对外援助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帮助,遵循平等互利、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的原则。中国对外援助主要集中在工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文教卫生、民生服务等领域,尽量满足受援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急需。援助方式主要包括成套项目建设、提供一般物资、技术合作、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援外医疗队、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援外志愿者和债务减免。援助资金主要包括无偿援助、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截至2011年底,中国政府帮助受援国建成了2200多个与当地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项目,改善了受援国基础设施状况,增加了税收和就业,繁荣了城乡经济,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受援国要求,中国还派遣技术人员赴当地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实施项目建成后的技术援助和单项技术援助。中国还向受援国提供了大批物资和少量现汇援助。中国政府为帮助受援国增强自主发展能力,长期以来一直重视援外培训工作,近年来更加大了工作力度。截至目前,已有14万多名官员及管理和技术人员来华参加了培训和研修。培训内容涵盖经济、外交、农业、医疗卫生、环保等20多个领域。为减轻受援国负担,推动国际社会履行减免发展中国家债务的承诺,中国政府在提供对外援助的同时,还减免了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的对华到期政府债务。截至2011年底,已累计免除50个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到期债务391笔。中国还对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的国家及时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参加了印度洋海啸、马达加斯加飓风、海地地震、巴基斯坦洪灾、非洲之角饥荒等重大国际救灾行动。近5年来,中国对外共提供近200次的人道主义救灾援助。自1963年以来,中国先后向69个发展中国家派遣了援外医疗队,派出医务人员约21,000人次。目前共有60支医疗队约1300多名医务人员在57个发展中国家工作。自2005年起,中国开始对外派遣青年志愿者工作。迄今,已向泰国、埃塞俄比亚、老挝、缅甸、津巴布韦、塞舌尔等19个发展中国家派遣了470多名援外青年志愿者,开展汉语教学、中医治疗、农业科技、体育教学、计算机培训、国际救援等方面的志愿服务。中国对外援助促进了受援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加深了双边友好关系,树立了“南南合作”的典范。
㈡ 中国援助教育的意义
传统上我们认为捐赠就是做好事,道德高尚,但我觉得捐赠的背后其实是捐赠人一种财富观的体现。
我们为什么要把自己的一部分合法财富捐赠给陌生人?从使用我们合法财富的角度来说,捐赠10元与用10元来购买一个雪糕,其实是没有本质区别的,都是一种花钱方式。
但哪种花钱方式才是对我们真正有价值和意义的?能提高我们的愉悦度或者说幸福指数的?
经济学中有一个边际效益递减的理论,我们如果把钱只是花在满足自己的生理或者物质需要上,收获的边际效益也将会越来越低。
记得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实验,发现把钱花到别人身上的比花到自己身上的更容易感到幸福,不论是请别人吃饭还是捐赠出去,都会有更高的幸福指数。
捐赠的意义是什么?
02公益组织账单透明,就能获得信任了吗?
我一直在想:对于中国公益慈善最重要的症结是什么?其实是老百姓不关心,不关注,经常是公益界的负面被大规模的关注到了,最后老百姓留下深刻印象就是公益组织都不值得信任。
经常有观点说,公众之所以不捐款给公益组织,是因为他们不够透明,于是公益组织争相“祼晒”账单。但我认为这可能是乱开药方乱吃药。
公众不捐赠是因为缺乏信任,但如何建立信任?首先要公益组织要和公众建立连接。如果没有建立连接,晒账单也不会有人关注。所以,我认为建立信任关系的核心是首先让公众参与进来,只有参与才能最终改变他们对公益慈善的看法,而不是仅仅去做一份专业的财务报告。
捐赠的意义是什么?
所以公益组织要考虑的是如何利用社会化媒体和公众互动,让它真正能够关注你在做什么,参与到你的行动中去,最终才能带来他们对公益认识的改变,才能完成社会信任的重建,以及我们财富观和生活方式的重建。
如果没有连接和参与,公益组织再怎么讲如何透明其实作用都不大,因为公益一直以来是缺乏关注,几乎没有人去看你的报表,听到你的声音。
03 捐赠和穿衣吃饭一样,其实都是一种生活方式
我曾经问夏威夷联合劝募的负责人,你们是如何给捐赠人反馈的?他说,上我们的网站看我们的财务报告。我说那普通公众为啥要给你们捐钱?我印象中他被这个问题问住了,停顿了好一会,然后回答说,如果捐赠人自己去找那些公益组织,他们没有那么多时间,也要付出更高的成本。我们是一个专业的公益筹款机构,他们把钱交给我们,我们会最有效率地找到最符合他们捐赠期望的公益组织。当然他们也可以选择不把钱捐给我们,可以捐给其他的组织,但我相信我们的效率是最高的,我们的服务是最好的。
在他的回答中,我认为隐含一个假设,即他们认为,大家捐钱出来做公益是当然之意,需要考虑的只是要捐给哪个公益组织。美国很多家庭在做财务支出计划的时候会做公益捐赠支出计划。这就好比你总要吃饭,不来我的饭店,就会去别的饭店,但不管在哪儿吃饭,你总要付费的,这是天经地义的。
所以,我认为,捐赠的背后本质上是一种财富观,是一种生活方式。
如果我们没有建立正确的财富观,认为财富就是用于满足个人的生理为核心的需求,没有学会如何用我们可以支配的有限的财富去做我们觉得更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我们就会觉得捐赠和花钱吃饭、买衣服不一样,会把捐赠者树立为道德多么高尚、多么无私的人。这样某种意义上实际提升了捐赠者的门槛,把捐赠者绑上了道德的枷锁,其实不利于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
㈢ 中国政府无偿援助是什么行为
中国政府的无偿援助是中国政府对于其他国家对外援助的一种形式,是相对于有偿援助和技术援助而说的。
国家之间的援助可分为3种:有偿援助、无偿援助和技术援助。
其中无偿援助一般针对于相对发达的国家给予相对落后的国家的一定援助,主要是用于用于发展基础建设、医疗卫生、教学、救灾等方面的资金。无偿援助部分是还称为赠款,是不需要偿还的。
(3)无偿援助和无息贷款用于哪个领域扩展阅读
案例:
中国政府无偿援助海地地震灾区的第三批物资于当地时间2010年8日上午11时运抵太子港国际机场。
这批物资由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承运,重约25吨,主要是包括阿莫西林、消毒片、绷带、纱布等在内的1790箱海地灾区目前所急缺的药品。
在机场,中国驻海地贸易发展办事处代表王书平与海地总理府礼宾司高级官员在现场签署了物资交接证书。
此前,中国政府已于1月17日和26日分两批向海地运送了总价值2500万元人民币的救援物资,并及时移交给海地政府。至此,中国承诺的价值3000万人民币的人道主义赈灾物资已全部运抵海地。
中国向遭受地震打击的海地伸出援手,尽显中国人民对海地人民的兄弟之情,两国人民友谊将进一步深化。
㈣ 中国近年来对外资助
2010年至2012年,中国对外援助规模持续增长。其中,成套项目建设和物资援助是主要援助方式,技术合作和人力资源开发合作增长显著。亚洲和非洲是中国对外援助的主要地区。为促进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国对外援助资金更多地投向低收入发展中国家。
(一)援助资金
2010年至2012年,中国对外援助金额为893.4亿元人民币。对外援助资金包括无偿援助、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三种方式。
无偿援助重点用于帮助受援国建设中小型社会福利项目以及实施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技术合作、物资援助和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等。三年中,中国对外提供无偿援助323.2亿元人民币,占对外援助总额的36.2%。
无息贷款主要用于帮助受援国建设社会公共设施和民生项目。三年中,中国对外提供无息贷款72.6亿元人民币,占对外援助总额的8.1%。
优惠贷款主要用于帮助受援国建设有经济社会效益的生产型项目、大中型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较大型成套设备、机电产品等。三年中,中国对外提供优惠贷款497.6亿元人民币,占对外援助总额的55.7%。
援外预算资金由财政部按预决算制统一管理。优惠贷款本金由中国进出口银行通过市场筹措,贷款利率低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由此产生的利息差额由国家财政补贴。(二)援助分布
2010年至2012年,中国共向121个国家提供了援助,其中亚洲地区30国,非洲地区51国,大洋洲地区9国,拉美和加勒比地区19国,欧洲地区12国。此外,中国还向非洲联盟等区域组织提供了援助。
㈤ 中国对外援助从帮助什么开始起步
中国对外援助政策坚持帮助受援国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实践证明,一国的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中国在提供对外援助时,尽力为受援国培养本土人才和技术力量,帮助受援国建设基础设施,开发利用本国资源,打好发展基础,逐步走上自力更生、独立发展的道路。
中国对外援助政策坚持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尊重各受援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模式的权利,相信各国能够探索出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绝不把提供援助作为干涉他国内政、谋求政治特权的手段。
(5)无偿援助和无息贷款用于哪个领域扩展阅读
中国对外援助主要集中在工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文教卫生、民生服务等领域,尽量满足受援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急需。援助方式主要包括成套项目建设、提供一般物资、技术合作、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援外医疗队、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援外志愿者和债务减免。援助资金主要包括无偿援助、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
为减轻受援国负担,推动国际社会履行减免发展中国家债务的承诺,中国政府在提供对外援助的同时,还减免了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的对华到期政府债务。
㈥ 什么是无偿贷款
一、无偿贷款只是不收利息,本金还是要还的贷款,确切地说是无息贷款。无息贷款(interest-free loan)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按一定利率和必须归还等条件出借货币资金的一种信用活动形式,其中利率在约定条件下或由银行免费,或由政府或相对应的机构买单。
二、还有一种是无偿援助无偿资金援助的对象是收益性较差,难以利用日元贷款解决的人民生活,环保和人才培养等领域,是以受援国不承担还款义务的赠款形式提供资金的一种援助方法。利民工程无偿援助也是无偿资金援助的一个组成部分。
㈦ 中日建交后,日本国历年来对中国的无偿援助和无息贷款
1979年12月5日,大平正芳首相访华,承诺向我提供第一批政府贷款。从这年起,日本政府开始向中国提供日元贷款。
日本向我国提供的政府贷款约占我同国外官方资金合作的40%以上,居首位。自1979年起日本共向我提供四批日元贷款,合计25809亿日元。第一批日元贷款(1979-1983年)3309亿日元;第二批日元贷款(1984-1990年)4700亿日元;
第三批日元贷款(1990-1995年)8100亿日元;第四批日元贷款分为批(1996-1998年)5800亿日元、(1999- 2000年)3900亿日元。
此外,1979年至1995年日本向我国提供三批能源贷款,合计17000亿日元。第一批能源贷款4200亿日元;第二批能源贷款5800亿日元;第三批能源贷款7000亿日元。
自1979年至2000年3月,日本政府对我国提供无偿援助共计1153.56亿日元。2002年3月,日本政府决定大幅削减对华日元贷款,2001年度的对华日元贷款数量削减为1,600亿日元,与上年相比减少25%。
2006年日本向中国提供623亿日元贷款.2007年为463亿日元.许多年份的资料都查不到了,只查到至2004年,日本一共向中国提供了大约35000亿日圆的贷款.再加上2006 2007的和无法查到的2005年的(参考2006 2007也可以知道2005大约700-800)。
37000亿日圆.折合人民币3000亿。但是汇率我是按今天的算的,1979年跟现在的汇率肯定不一样,这笔贷款放到今天,应该值7000-10000亿人民币。
(7)无偿援助和无息贷款用于哪个领域扩展阅读:
中日两国尽管社会制度不同,应该而且可以建立和平友好关系。两国邦交正常化,发展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是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的,也是对缓和亚洲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贡献。
(一)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
(二)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国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并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场。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决定自一九七二年九月二十九日起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决定,按照国际法和国际惯例,在各自的首都为对方大使馆的建立和履行职务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并尽快互换大使。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同意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各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
根据上述原则和联合国宪章的原则,两国政府确认,在相互关系中,用和平手段解决一切争端,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
(七)中日邦交正常化,不是针对第三国的。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为了巩固和发展两国间的和平友好关系,同意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为目的的谈判。
(九)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为进一步发展两国间的关系和扩大人员往来,根据需要并考虑到已有的民间协定,同意进行以缔结贸易、航海、航空、渔业等协定为目的的谈判。
㈧ 中国近代援助外国的资金
根据《中国的对外援助(2014)》白皮书的统计,截至2009年底,中国累计对外提供援助金额达2562.9亿元人民币,其中无偿援助1062亿元,无息贷款765.4亿元,优惠贷款735.5亿元。
1950年,中国开始向朝鲜和越南两国提供物资援助,从此开启了中国对外援助的序幕。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04年以来,中国对外援助资金保持快速增长,2004年至2009年平均年增长率为29.4%。
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中国对外援助资金保持快速增长,2004年至2009年平均年增长率为29.4%。与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和大洋洲50个国家签署免债议定书,免除到期债务380笔,金额达255.8亿元。
(8)无偿援助和无息贷款用于哪个领域扩展阅读:
中国对外援助资金主要有3种类型:无偿援助、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其中,无偿援助和无息贷款资金在国家财政项下支出,优惠贷款由中国政府指定中国进出口银行对外提供。
中国对外援助主要对象是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亚洲和非洲接受了我国80%左右的援助。中国对外援助项目主要分布在农业、工业、经济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重点帮助受援国提高工农业生产能力,增强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改善基础教育和医疗状况。
近年,应对气候变化成为中国对外援助的新领域。
㈨ 中国对外援助到底有多少
中国对外提供援助是为了帮助受援国发展民族经济,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独立,促进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和经贸合作。
一、中国对外援助的基本情况
中国对外援助始于1950年。截至2003年底,接受中国援助的国家已达146个。50多年来,中国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建成了1740个项目,涉及农业、水利、纺织、造纸、化工等多种领域,累计派出援外工程技术人员约55万人次。
除上述成套项目援助外,中国还在援款项下,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物资援助和各类技术援助。自1983年以来,中国向100多个国家和10多个国际及区域组织提供了技术援助。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264多期,培训技术人员6500多人,涉及农业、畜牧业、渔业、小水电、机械、能源、医疗卫生、环保、气象、沙漠治理、粮食加工等几十个专业。此外,自1998年至2003年底,中国政府还为发展中国家举办"经济管理官员研修班"35期,共有来自106个国家的751名经济管理官员参加研修活动。
二、中国对外提供援助的主要方式
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无偿援助、无息贷款、优惠贷款。
1、无偿援助方式
无偿援助主要用于帮助受援国建设中、小型社会福利性项目,如医院、学校、低造价住房、打井供水等。此外,无偿援助还用于提供物资援助、人道主义紧急救灾援助及人才培训等。
2、无息贷款方式
无息贷款主要用于帮助受援国建设一些基础设施和民用设施项目。在过去50多年里,中国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了一大批公共民用设施。今后,为满足受援国的迫切需要,中国政府还将保留适当比例的无息贷款,用于帮助受援国建设这类项目。
3、优惠贷款方式
优惠贷款是中国政府指定的金融机构对外提供的具有政府援助性质的中、长期低息贷款。优惠利率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之间的利息差额由中国政府进行补贴。
优惠贷款主要用于中国企业与受援国企业合资合作建设、经营当地需要、又有经济效益的生产性项目,或提供中国生产的成套设备和机电产品等。
中国与受援国合资企业、受援国企业或经受援国同意的中国企业都可申请使用优惠贷款,但项目必须经过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受援国借贷机构进行评估认为可行后才能放贷。优惠贷款是具有援助性质的贷款,因此主要向经济困难的发展中国家提供。
除以上三种主要援外方式外,中国政府还面向非洲国家设立了"投资专项资金" 和"非洲人力资源开发基金"。前者用于支持和鼓励有实力、有信誉的中国企业到非洲国家投资,开展互利合作;后者用于帮助非洲国家培训各类管理和技术人才等。
http://www.bjyouth.gov.cn/special/200508zyz/5/58895.shtml
具体的内容请看下面这个网站(我担心我要粘贴过来系统会给我删除掉)
http://www.gzbgy.com/bbs/dispbbs.asp?boardid=5&ID=4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