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计算贷款浮动利率,要准确的计算公式。
基准利率*(1+浮动系数)
通常将市场上信誉最好企业的借款利率或商业票据利率定为基本利率,并在此基础上加0.5至2个百分点作为浮动利率。到期按面值还本,平时按规定的付息期的浮动利率付息。
浮动利率是指在借贷期限内利率随物价或其他因素变化相应调整的利率。借贷双方可以在签订借款协议时就规定利率可以随物价或其他市场利率等因素进行调整。浮动利率可避免固定利率的某些弊端,但计算依据多样,手续繁杂。
(1)浮动利率贷款计算公式扩展阅读:
固定利率贷款的优势在于可以回避利率上升的风险,但当利率走稳或者下调的时候,贷款人又将被锁定在一个较高的利率水平上,白白多付利息,所以,浮动利率和固定利率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
在市场普遍存在加息预期,利率风险骤然增加的背景下,固定利率贷款成了规避风险的良好工具,但对于借款人而言,需要对宏观经济特别是利率走势作出正确判断。因为,一旦签署固定利率贷款合同,想修改合同或者提前还贷,就要向银行付出一定数量的违约金。
2. 房贷中的浮动利率,是如何计算的
房贷的浮动利率贷款应在合同中约定以一定的时间周期,按相应期限LPR加减某一确定的点差计算具体利率水平,利率随参考的LPR变动而浮动的,这个是有一定的计算公式。在当今社会几乎每个年轻人的身上都会背负着房贷这个东西,房子是年轻人气息生存的地方,而房贷就是一个不断的鞭策人们进步的东西。
房贷在我们看来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因为一个房子就需要自己花费很多的时间来还房贷,可能这不仅仅是一代人的事情,可能演变出来的是两代人的事情,这都是需要我们去努力工作来完成的事情。无论这个怎么计算都是在规则的范围内,所以这件事情我们并不需要去很担心。
3. 浮动利率的贷款利息该如何计算(具体有题,帮忙计算)
五月18日放款,按季浮动,从5月18日到8月18日之间应该均以6.31%计算,又以月支付利息,7月7日调整的利息为6.56%,7月21-8月21日利息应该有3天是按6.56%计算的.七月为大月,共31天,也就是从7月21日到8月18日共有28天按6.31%,这样利息为:30000000*[6.31%*28/(12*30)+6.56%*3/(12*30)]=163633.33元
4. 浮动利率计算公式
第一年利率6%:
等额本息法:贷款总额100000假定当时年利率6.000%贷款年限3 年 : 每月月供还款本息额是: 3042.19元、总还款金额是: 109518.84元、共应还利息: 9518.84元。
首月还利息是:500、首月还本金是:2542.19;第2个月还利息是:487.29、第2个月还本金是:2554.9;此后每月还利息金额递减、还本金递增。(未考虑中途利率调整)
已还月数是12个月;共还利息5146.99、共还本金31359.29 应还剩余本金68640.71、最后一期利息343.21(未考虑中途利率调整因素)///现在还清还需要付出:¥68983.92。
(4)浮动利率贷款计算公式扩展阅读:
在西方国家,基准利率是风险最小,流动性最大的贷款所采用的利率。在最高和最低浮动利率范围内,各银行利率的加码幅度高低不一。在中国,中国人民银行授权某一级行、处或专业银行在法定利率水平上和规定幅度内根据不同情况上下浮动,目的是充分发挥利率的经济杠杆作用。
以便把正常的资金需要和不正常的资金占用区别开来,把利率杠杆作用与“区别对待,择优扶持”的信贷原则结合起来。1987年,流动资金贷款利率在20%的幅度内浮动,1988年又扩大到30%,流动资金及固定资产几乎全部项目的贷款利率都可以上浮。
1990年2月规定只有流动资金贷款利率可以上浮20%。同年3月21日起,流动资金贷款利率不仅可以上浮20%,而且可以下浮10%,并经当地中国人民银行审批后即可执行。浮动利率大体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根据国务院授权,在一定幅度内拥有的利率浮动权。
5. 我的房贷利率是5.63选择浮动后如何计算
选择LPR浮动后,重新确定的利率还是5.63%,要到下一个定价日才会变动。
两种方式选择,原来还款方式是按照“基准利率+浮动比例”计算,基准利率是可变的,浮动比例是不变的;新的方式是按照“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加浮动点数”计算,LPR是可变的,浮动的点是不变的。根据人民银行〔2019〕30号公告,个人房贷转换前后利率水平保持不变。按新的选择利率应该表达为:LPR+浮动点。原来5.63%,按2019年12月LPR4.8%转换后为LPR4.8%+0.83%=5.63%,到第一个重定价日前,房贷利率与原来相同;从第一个重定价日起,房贷利率就会变成“当时最新的5年期以上LPR+浮动点”;以后每个重定价日都以此类推。
LPR是个变动数,对比上述方式,因为转换是以2019年12月基准利率4.8%(五年期以上)为基础的,很明显,判断未来5年期以上LPR比4.8%高,就可选择原来的还款方式;反之,如果判断未来LPR比4.8%低,就可选择转换成LPR。
6. 房贷利率的计算公式
1、等额本息计算公式计算原则:银行从每月月供款中,先收剩余本金利息,后收本金。利息在月供款中的比例中随剩余本金的减少而降低,本金在月供款中的比例因增加而升高,但月供总额保持不变。各地城市公积金贷款高额度要结合当地具体来看。
2、等额本金计算公式,每月还款额=每月本金+每月本息;每月本金=本金/还款月;每月本息=(本金-累计还款总额)X月利率。计算原则:每月归还的本金额始终不变,利息会随剩余本金的减少而减少。
银行可采用积数计息法和逐笔计息法计算利息。
1.积数计息法按实际天数每日累计账户余额,以累计积数乘以日利率计算利息。计息公式为:利息=累计计息积数×日利率,其中累计计息积数=每日余额合计数。
2.逐笔计息法按预先确定的计息公式利息=本金×利率×贷款期限逐笔计算利息,具体有三:计息期为整年(月)的,计息公式为:
①利息=本金×年(月)数×年(月)利率;计息期有整年(月)又有零头天数的,计息公式为:
②利息=本金×年(月)数×年(月)利率+本金×零头天数×日利率;同时,银行可选择将计息期全部化为实际天数计算利息,即每年为365天(闰年366天),每月为当月公历实际天数,计息公式为:
③利息=本金×实际天数×日利率;
7. 银行贷款利率计算
这里还应当说明还款年限和还款方式
假设还款年限是30年,即360期
分别按“等额本息”、“等额本金”两种还款方式测算
年利率=6.72%,月利率=年利率/12=0.56%
一、“等额本息”还款方式
【公式】月还款额=贷款额*月利率/[1-(1+月利率)^-还款月数]
月还款额=1000000*0.56%/[1-(1+0.56%)^-240]
月还款额=7,585.81元
还款总额=1,820,595.51元
利息总额=820,595.51元
二、“等额本金”还款方式
(1)、计算首期还款额
【公式】首期还款额=贷款额*[(1/总月数)+月利率)]
首期还款额=1000000*[(1/240)+0.56%)]
首期还款额=9,766.67元
(2)、计算月递减额
【公式】月递减额=贷款额/总月数*月利率
月递减额=1000000/240*0.56%
月递减额=23.33元
(3)、计算利息总额、还款总额
【公式】利息总额=1/2*贷款额*月利率*(1+总月数)
利息总额=1/2*1000000*0.56%*(1+240)
利息总额=674,800.00元
还款总额=1,674,800.00元
结果:
在假设条件下,“等额本息”方式,每月还款7,585.81元,还款总额1,820,595.51元。
“等额本金”方式,首期还款额9,766.67元,以后逐月递减23.33元;还款总额1,674,800.00元。
“等额本金”比“等额本息”方式要节省利息145,795.51元。
8. 银行的利率上浮怎么计算
银行的利率上浮计算方式为:假定当前年利率为5.65%,银行审批时利率上浮50%,则实际执行年利率为:5.65%*(1+50%)=8.475%。
利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按年计算则称为年利率。其计算公式是:利息率= 利息量/本金x时间×100%。
浮动范围
2004年,央行放开了银行贷款利率浮动范围,对银行贷款利率上限不再做限定,下限为0.9倍基准利率。不过对信用社贷款利率仍有上限限制,要求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不得高于2.3倍基准利率。
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其中涉及到的贷款利率下限、票据贴现利率限制、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等限制一律取消。
2015年,银行已经利率更改为一年期基准利率4.35%。
(8)浮动利率贷款计算公式扩展阅读:
浮动依据
1、有利于突出中国银行的信贷政策和业务特点。对效益好的外贸企业、三资企业、外事企业和大中型出口生产企业、高科技生产企业在利率上给予优惠。
2、有利于促进中国银行相关业务的共同发展。对我行的基本客户的贷款、存大于贷的客户临时性贷款及在我行办理进出口结算业务、中间性业务的客户贷款,在利率标准上,可以给予适当照顾。
3、有利于信贷资金的成本核算,改善资产负债比例及其成本结构。贷款利率上下浮动的幅度要参照银行综合资金成本的承受能力,低成本来源总量制约利率实行下浮的贷款总量,高成本来源总量确定利率实行上浮的贷款总量。资金来源的利率结构要与资金运用的利率结构相适应。
4、有利于信贷资产的风险管理。原则上低风险贷款实行低利率,高风险贷款实行高利率。对自有资金达不到合理比例,或未按规定补足自有资金、信誉等级低下的企业,要通过利率手段促进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