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农行贷款的合同利率变更是这么写的,应该怎么理解就是利率应该怎么执行
三个月调整一次贷款利率,浮动幅度一样。
也就是说利率调整以三个月为一个周期,自贷款放下来起,三个月内如国家调整利率,从第四个月借款对应日起就执行新的利率和同样的浮动比例。 贷款期内国家没有调整的利率的话就一直按照合同利率执行。
② 借款合同为何没写利率多少
在民间借贷中,由于借款人大多是熟人,所以一般欠款合同不会写利息。但是在还款的时候,有的借款人要求欠款人支付借款利息,这时候应该怎么处理呢?今天,律师365小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一、原则上,欠款人不需要支付利息
《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条: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五条:借贷双方没有约定利息,出借人主张支付借期内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自然人之间借贷对利息约定不明,出借人主张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除自然人之间借贷的外,借贷双方对借贷利息约定不明,出借人主张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民间借贷合同的内容,并根据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
按照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这里的“不支付利息”是指在约定期限内或无约定期限时,借款权利人催告并主张利息前,借款不支付利息。
二、逾期还款的,欠款人应支付逾期利息
民间借贷中未约定利息,也不是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能主张利息的。如果借款人超过借条中约定的还款期限仍然未偿还借款的,应当自逾期之日起支付利息,即逾期利息。
逾期仍然没有偿还借款包括两种情形:一是双方对还款期限有约定的,而借款人没有按期还款;二是双方当时虽未约定还款期限,但出借人催告了(即要求借款人还钱),而借款人仍不偿还的。所以,出现这两种情形的,出借人可以要求借款人自逾期之日起支付逾期利息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07条规定: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九条:公民之间的定期无息借贷,出借人要求借款人偿付逾期利息,或者不定期无息借贷经催告不还,出借人要求偿付催告后利息的,可参照银行同类贷款的利率计息。
按照上述规定,定期无息贷款逾期还款出借人没有主张利息,或不定期无息借贷虽已催告但未要求借款人支付逾期利息,借款人可以不支付利息,反之,则应支付逾期还款利息。
所以,欠款合同没写利息的,视为没约定利息,欠款人不应支付利息。但是如果欠款逾期还款的,需要支付逾期利息,参照银行同期利率。
③ 贷款合同贷款月利率
你好
你用的是“贷款计算器”计算的吗?那个 5.875%是月利率,要转化成年利率计算的,那就是
5.875*12=7.05%
这样算出来就是每月2607.79元。
现在每个月还 2477.90,是因为2012年7月6日之后降低了贷款利率,年利率为6.55%,那么要再2013年1月份,
你的贷款合同利率才会跟着变,所以是2477.9元。
我已经用“贷款计算器”帮你算过了,和你说的数据吻合
对了,贷款计算器,那个利率是 年 利率,你要记得转化。
希望你采纳,谢谢
④ 贷款的实际利率与合同利率有什么不同
合同利率一般是名义利率。
实际利率是从表面的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的数字,即公式为:名义利率 - 通胀率(可用CPI增长率来代替)。
一般银行存款及债券等固定收益产品的利率都是按名义利率支付利息,但如果在通货膨胀环境下,储户或投资者收到的利息回报就会被通胀侵蚀。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存在着下述关系:
1、当计息周期为一年时,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相等,计息周期短于一年时,实际利率大于名义利率。
2、名义利率不能是完全反映资金时间价值,实际利率才真实地反映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3、以i表示实际利率,r表示名义利率,p表示价格指数,那么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之间的关系为,当通货膨胀率较低时,可以简化为。
4、名义利率越大,周期越短,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的差值就越大。
例如,假设一年期存款的名义利率为3%,而CPI通胀率为2%,则储户实际拿到的利息回报率只有1%。由于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很容易引发较高的通胀,而名义利率的提升在多数时间都慢于通胀率的增长,因此时常处于实际利率为负的状态。也就是说,如果考虑通胀因素,储户将钱存入银行最终得到的负回报-亏损,既负利率。负利率环境将诱使储蓄从银行体系流出,刺激投资和消费,很容易引起资产价格的泡沫并有可能进一步推升通胀,央行一般都会通过持续加息的方式来改变经济体的负利率运行状态,抑制通胀,资产市场的泡沫也会逐步消退。所以,股票投资者在实际利率为负的初期还可以继续加码,但如果负利率持续时间过长,有宏观调控引发的风险就会加大,需要随时考虑退场。
⑤ 借款合同没有写明利息和年利率是多少,法律上有什么解释
如果是自然人之间的民间借贷,合同中没有写明利息和年利率,出借人主张利息的不予支持。其他主体之间的借款合同没有约定的利息的,出借人主张利息的,会依照市场的利息进行确定,一般是银行同期贷款利息。
依据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适用法律问题若干规定》第二十五条 借贷双方没有约定利息,出借人主张支付借期内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自然人之间借贷对利息约定不明,出借人主张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除自然人之间借贷的外,借贷双方对借贷利息约定不明,出借人主张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借款合同的内容,并根据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
⑥ 购房贷款合同中利率的约定
贷款合同都是银行的制式合同,上面有详细的约定。简单给你讲一下合同关于利率的约定是这样的:
1、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20%
2、遇利率调整,从次年的一月一日起调整利率,调整的是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上浮幅度不予调整
根据你的问题补充,我补充回答你一下:
1、上浮20%的幅度并不是很大,高利贷要更高的,国家控制家庭二套房的政策是1.1倍利率,这个1.1倍说的是最少1.1倍
2、上浮幅度是由银行自己来定的,这个没办法的
3、房贷现在属于银行不热心的房贷项目,能办下来已经不错了
4、你可以预期明年的上浮比例下调,这个预期现在有的地方比较明显了,那时因为房价调控因素形成的,房价趋于合理,利率趋于下降。
5、在银行与老百姓之间,话语权是不对等的,咱老百姓是弱者
⑦ 个人借款合同的范本怎么写,还有利率怎么算
请按照以下范本编写:
个人向个人借款合同范本
甲方(借款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贷款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双方就下列事宜达成一致意见,签订本合同。
一、乙方贷给甲方人民币(大写)_____________________,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前交付甲方。
二、贷款利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借款期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还款日期和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违约责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本合同自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效。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签字、盖章)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签字、盖章)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同签订日期______________
贷款利息的计算公式是: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具体还要结合还款方式。
⑧ 贷款合同写的利率为+5%是什么意思
是在基准利率的情况下上浮5% 现在国家基准利率1年期的是4.35% 2-5年的是4.75% 5年以上的是4.9% 上浮5%就是基准利率的1.05倍
上浮5%之后,一年期是4.5675% 2-5年是4.9875% 5年以上是5.145%
北京腾辉信德贷款顾问 希望能帮到您
⑨ 借款合同中如何确定利息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24条规定:借款双方因利率发生争议,如果约定不明,又不能证明的,可以比照银行同类贷款利率计息。 借款双方签订借款合同,如果明确约定利息利率的,按照约定计算,但不得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如果借款合同没有明确约定或者约定不明,借款双方又不能证明的,可以比照 银行同类贷款利率计息。 利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利息的数额通借贷资金本金的比率。贷款利率可以分为基准利率、法定利率、浮动利率、优惠利率、差别利率、加息、贴息借贷利率等几种形式。 借款合同双方,如果明确约定利息,按照合同约定计算,但是,不得违反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贷款利率的上下限的强制性规定。《贷款通则》 第十三条:贷款利率的确定:贷款人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贷款利率的上下限,确定每笔贷款利率,并在借款合同中载明。民间借贷的 利率可适当高于银行同类同期的贷款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含利率本数) ,超过部分的利息法律不予保护。 借款合同的出借人不得预扣所约定的利息,若出借人预扣借款利息的,以实际贷款数额作为借款本金计算利息。《合同法》 第二百条: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 借款合同中不得约定重复计算利息。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25条:公民之间的借贷,出借人将利息计入本金计算复利的,不予保护;在借款时将利息扣除的,应当按实际出借款数计息。 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条: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 因此,签订借款合同,最好明确约定利息利率,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