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银行贷款 > 改革开放初期对农村贷款政策

改革开放初期对农村贷款政策

发布时间:2021-06-23 06:37:22

『壹』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采取什么政策,有什么作用

第一 伟大转折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思想冰封的解冻 改革开放的酝酿 改革元年的标志
第二 石破天惊 农村改革之船艰难起航 农村改革的先行者 农民的伟大创举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第三 国门渐开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 蛇口,对外开放从这里启动 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实验场 对外开放的全新格局
第四 格局初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改革向城市进军 浓墨重彩的一笔 万紫千红才是春
第五 东方风来迎来改革开放的第二个春天 思想的交锋 在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第六 硕果累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 理论上的重大突破 化为一篇精彩的大文章 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第七 世纪号角 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 为新世纪奠基 辉煌新篇章 中国战略发展
第八 征帆启航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 科学发展谱新篇 一切发展为了人民 伟大的旗帜附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事记 的30年,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和理论创新,深化对于实践的认识,不断改革不合时宜的旧观念、旧思想,从而持续推动改革和发展。

每一次的思想解放或理论创新都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
大历史关头所发生的,并且所解决的都是关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转折的问题。改革开放初期的思想解放,解决了拨乱反正问题,并最终选择了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道路。进入新世纪以来,改革发展进程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如何正确理解发展的内涵,如何创新发展模式以及如何深化改革开放等问题亟待解决。在此背景下的理论创新,明确指出了要树立什么样的发展观、如何进一步发展,并确立了继续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和观点。

30年思想解放或理论创新的主要经验,就是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重大思想和方法。正是在这些重大思想方法的引导下,逐步产生和形成了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必将成为人类发展史上最宝贵的经验之一。

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发展生产力

我国30年的高速发展,得益于30年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通过对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农村经济体制、国有经济体制、城市管理体制、金融体制、教育体制、就业体制、外贸体制、收入分配体制、社会保障体制等十大方面的重大改革和调整,城乡经济迅速发展,资源配置效率逐步提高,国有企业发展逐渐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金融发展也正在步入国际化和全球化,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总的来说,经过30年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我国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解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得以完善,社会经济系统的活力和效率不断提升。

更为显著的是,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也让经济社会生活面貌、国人的物质和精神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具体来说,一是在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过程中,减贫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功。1978年我国的绝对贫困人口为2.5亿,到1985年时这个数字下降了一半,1990年则下降到8500万,到2000年更下降到3200万。目前,我国贫困人口数进一步下降为2375万。二是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明显得到提高和改善。30年来,我国人均收入增加了10倍,到2006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9元。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城镇居民家庭则为35.8%。

中国不断发展的另外几个重要因素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发展得益于市场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所产生的激励和效率。市场化导向的改革以及中央和地方机制的理顺,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内在动力;经济系统引入内在激励机制,使得经济效率大大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动力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我国的发展也得益于对外开放进程中的学习模仿效应。对外开放不仅大量引进了外来投资,直接弥补了我国资金不足的问题;更为中国经济融入全球体系,学习全球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以及理念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机会。

我国的发展同样得益于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政府作为改革的发动者,不仅制定改革发展的规划和实施计划,还是经济社会资源的积极动员者,能有效避免单一市场调节所带来的无序等问题。同时,在参与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过程中,政府能充分重视和吸收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以及一切先进的国际经验,从而推动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有效减少了失误。

我国的发展还得益于资源禀赋结构所产生的丰富劳动力资源和人口红利优势。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及其人口红利,很好地支持了30年来我国低成本的经济增长。

当然,我国的发展也得益于较高的资本形成率。中国人民历来拥有勤俭节约的习惯,再加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长时期内拥有较高的储蓄率和资本形成率,从而使得我国经济能够保持持续、大规模的投资高增长。

最后必须指出的是,我国的发展也得益于渐进式改革所产生的稳定社会效应。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使得改革没有引起大的经济破坏和社会震荡,从而为改革顺利推进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贰』 农村贷款政策是怎样的

农户小额贷款是指中国农业银行对农户家庭内单个成员发放的小额自然人贷款。每户农户只能由一名家庭成员申请农户小额贷款。
申请农户小额贷款的借款人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年龄在18周岁(含)以上,且申请借款时年龄和借款期限之和不超过65年(含);在农村区域有固定住所或者经营场所,身体健康,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和劳动能力,持有有效身份证件;
二、根据《中国农业银行三农个人贷款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办法》开展评级,客户的信用等级评级结果为一般级及以上;
三、收入来源稳定,具备按期偿还本息的能力;
四、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合法合规,符合国家产业、行业、环保政策,贷款用途合法;
五、品行良好,申请贷款时无逾期未还贷款(经总行或一级分行认定的,因重大自然灾害或政策性原因形成的逾期未还贷款除外);
六、贷款人规定的其他条件。详询当地农行。
如需了解,可登录农行官网查看,网址(http://www.abchina.com/cn/RuralSvc/Indivials/MicroCredit/)

『叁』 改革开放后,我国出台过哪些惠农政策,是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的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民是农村建设的主体,三农问题的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都离不开有知识、懂科技的新型农民的参与。组织农民进行农业技能培训,一方面能够提高农民的技术素质;另一方面,也能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村人才培养和开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保障和智力支持,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它的意义是重大的。
一、稳定、完善和强化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二、坚决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提高耕地质量
三、加强农田水利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发展环境
六、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

『肆』 关于农村贷款

要还。如果你是作为担保人签字的,你需要为还款行为做出保障,贷款人无法还贷的,由担保人承担还贷责任。如果你作为共同还款人签字的,你也是贷款人,有义务还贷。
如果不是以上2种,你弟弟去世,你弟弟的债权债务作为遗产,由你的父母继承,你的父母需要承担还款义务

『伍』 农村贷款政策

目前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两家金融机构对农村生产贷款有一个新的贷款方式,就是农民实行相互担保的贷款。贷款人和担保人凭身份证,且均无不良信用记录,每一户可以在上述金融机构贷款三至五万元的贷款。

『陆』 改革开放初国家发放无息贷款是那一年

1987-1989年通货膨胀的中央调控手段之一。

1987-1989年的通货膨胀是由于1984-1985年中央采取的紧缩政策在尚未完全见到成效的情况下,1986年又开始全面松动,导致需求量的严重膨胀。此期间,1988年的零售物价指数,创造了建国40年以来上涨的最高纪录。

于是1989年11月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用3年或更长一些时间基本完成治理整顿任务,使用大力度的调整措施。

(6)改革开放初期对农村贷款政策扩展阅读:

银行无息贷款的条件 :

年龄18周岁至45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国公民;

有固定住所和营业场所证明。固定住所的证明可以是房产证(父母名字的房产证也可),营业场所的证明应该持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发的营业执照及相关行业的经营许可证,说明正在从事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资金证明。贷款申请人的投资项目要求已经有一定的自有资金。这是银行衡量是否借贷的一个重要条件,因为创业贷款金额要求一般最高不超过贷款人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所需流动资金,以及购置(安装或修理)小型设备及特许连锁经营所需资金总额的70%。

结算账户。贷款申请人必须在所贷款银行开立结算账户,营业收入要经过银行结算。而且贷款用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和本行信贷政策规定,不允许用于股本权益性等其他投机性投资项目。

贷款担保。贷款申请人需要提供一定的担保,包括房产抵押、存单质押以及第三方担保三种形式,另外尽可能提供一些自己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以及贷款投资方面的信息给银行,这样会增加贷款诚信度,以便于顺利地获得贷款。

信誉良好,无不良记录;

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业者如果想申请,可到当地劳动部门咨询。目前,是由个人先付利息,然后财政补贴,还是财政预付利息,相关方案还没有确定,不过财政贴息是肯定的。

每个银行无息贷款的条件是不一样的,不过以上几条是需要满足的,然后手续也会比较多,大家在贷款前资料一定要准备齐全,以免来回跑浪费时间。

『柒』 农村信用贷款最新政策

申请银行贷款业务的条件:
1、年龄在18到65周岁的自然人;
2、借款人的实际年龄加贷款申请期限不应超过70岁;
3、具有稳定职业、稳定收入,按期偿付贷款本息的能力;
4、征信良好,无不良记录,贷款用途合法;
5、符合银行规定的其他条件。
符合以上条件就可以在当地的银行申请办理贷款业务。

『捌』 从改革开放到至今、相关的土地政策有哪些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农村土地政策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创新变革—稳固调整—动态稳定—全面深化”4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 (1978—1992年) :创新变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

改革开放之前, 农村实行的以人民公社为载体的“三级所有, 队为基础”的集体所有制, 在一定程度上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为国家完成工业化原始积累做出了积极贡献。

但随着国家初步工业化目标的实现和原始工业积累的完成, 这种土地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显现, 主要表现为“政社合一”体制下, 片面强调“一大二公”和“一平二调”, 逾越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为改善这种局面, 1978年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人民公社工作条例 (试行) 》, 首次从法律制度层面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做出了认定。

二、第二阶段 (1993—2007年) :稳固调整——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探索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 国家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针, 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掀起了新浪潮。

随着市场化改革和城市化的推进, 部分农户开始出现兼业化和非农化行为, 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加快, 农地利用率开始下降。同时, 另一部分农户逐渐建立起规模经营意识, 专业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渐涌现, 由此催生出了土地流转需求。

为适应农地市场化经营需求并提升农村土地利用效率,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3年11月5日发布了《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提倡在稳固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 实行“增人不增地, 减人不减地”, 允许土地使用权依法有偿转让。

三、第三阶段 (2008—2013年) :动态稳定——土地确权下的还权赋能

2008年10月9日,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 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提出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 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经营权”, 由此拉开了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序幕。

一直到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5年内完成全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这一阶段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均放在土地确权上。

“土地确权”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 为适应农村土地市场资源要素的规范化流动需求, 由国家层面开展的以农地产权清晰化处置为主要目的实质性措施, 成为当时解决农村人地矛盾和发展问题的重要手段。

四、第四阶段 (2013年至今) :全面深化——“新土改”

2013年, 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任务, 强调“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 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重点放在“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上。

随后,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专门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题阐述了土地制度改革的具体内容, 包括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引导和规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和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

同年11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提出将实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三权分置”。

2015年, 中央进一步提出开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 即农村土地制度“三项改革” (多被统称为“三块地”改革)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又专门对宅基地制度改革做出了新的部署, 开始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

可以发现, 以农地“三权分置”、农村土地制度“三项改革”、宅基地“三权分置”等为核心内容的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序幕已经悄然拉开, 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崭新时期。

(8)改革开放初期对农村贷款政策扩展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启示:

一、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还权于农”到“新土改”的“三权分置”, 从土地流转到建立农村土地市场的探索, 农地产权结构逐渐由两权分化到三权, 土地要素配置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土地的功能得以充分拓展和诠释, 一方面提高了土地要素的流通效率,

另一方面也通过这种流通创造了更多的溢出价值, 对农业农村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比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不仅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 更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又如,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全面而深入地实施, 为农村土地的多元化经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极大地满足了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从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历史经验来看, 无论是土地要素与劳动力要素的优化配置, 还是土地功能与价值的显化, 最终都是为了解决农业农村发展的现实矛盾。

可以认为, 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实现土地要素与劳动力要素的优化配置, 充分发挥并显化土地功能与价值, 是解决农业农村发展的现实矛盾的两条基本途径。

因此,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应以解决农业农村发展的现实矛盾为目标导向, 以农村人地配置关系调整和土地功能发挥为依据, 充分释放土地权益与效能, 最大限度实现“还权于民、还权于农”。

此外, 未来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应当立足中国“三农问题”长期性的基本国情, 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地位, 在此基础之上加以创新。

虽然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一定弊端显现, 但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短期内不会改变, 因此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 以家庭经营为主的生产经营方式仍将延续。

我们既要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确保农户的权益不受损失, 又要对这一制度进行创新, 进一步激活并释放土地权能, 发挥好土地效能, 提升农村发展动能。

『玖』 谈谈你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政策沿革的认识

改革政策非常好。就是让地方,级层腐败苍蝇给害苦了!啥还不打苍蝇呀?

阅读全文

与改革开放初期对农村贷款政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夫妻贷款放款前没有签字 浏览:678
网上办理银行抵押贷款 浏览:479
第二套房公积金贷款算法 浏览:938
年轻人贷款消费占比 浏览:910
小额贷款公司专项整治工作小结 浏览:596
怎样在手机里贷款 浏览:583
朋友借小额贷款让我帮她 浏览:662
用手机查询个人贷款信息 浏览:847
农村信用社有商业贷款项目吗 浏览:937
融资担保贷款靠谱吗 浏览:419
邮政储蓄8年消费贷款 浏览:618
大学生网上贷款作文结尾 浏览:55
贷款流水只有4个月的 浏览:802
小额贷款公司计提盈余公积文件 浏览:180
贷款开公司好吗 浏览:528
信用社小额贷款营销办法 浏览:198
农行商贷贷款进度查询 浏览:339
澳门消费贷款骗局 浏览:885
捷信手机上贷款可以不 浏览:616
商业银行担保贷款费率 浏览: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