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银行贷款 >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6-02 03:54:31

1. 急急急,金融学案例分析题,利率市场化对金融机构的影响是什么谢谢!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有什么影响?

1、触动商业银行的“核心利益”
“工商银行作为我国最大的银行,他们就和我们说,利率千万不能放开,放开我们就会受不了。”近日,央行某厅局级官员在上海一个内部讨论会上表示,“过早地放开利率是我最担心的问题,特别是在配套措施还没有安排好的情况下就放开。”
他补充说,“因为我国的金融机构自律性比较差,一放开就会搞利率战、价格战,如果明的不行就来暗的,给你买米买油,给你送保姆。”
通常所说的利率市场化,就是将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放开,由银行自己决定。时至今日,银行仍然没有权限在央行设定的存款基准利率基础上提高利率。
2010年以来,市场资金面日趋紧张,央行通过存准和利率这两大货币工具回收了银行间的资金,以期缓解因为巨额货币存量及乘数效应刺激通货膨胀的局面。这客观上使得各家银行的存贷比逼近75%的监管上限。
而银行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一方面通过各种“高息揽存”的手段吸纳存款,另一方面通过以信贷证券化等方式推出理财产品,成为“影子银行”,规避监管。
上海某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相比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吸纳存款的方式方法更多,而这也就是为什么工、农、中、建会反对利率市场化的最根本原因,它们担心存款利率一旦放开,国有银行的存款份额会被蚕食。”
此前,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对工、农、中、建四大行测算,结果显示,如果利率市场化完全实现,四大行整体的利息净收入可能会比2010年下降近一半。

2、利率市场化几乎确定性的挤压了银行存贷差的利润空间。

原来因为国家的政策,老百姓只能苦逼的按规定的很低的利率水平将自己的资金借给银行,很多时候连通货膨胀的收益率也达不到。而由于社保体系的不完备,国人缺乏安全感,因此大量的将自己辛苦挣来的资金以很低的利率水平借给银行,银行吸纳大量低成本资金后又以高于基准利率的水平房贷出去,中间的价差空间非常大,而且关键是银行承担的风险很低。 这几年信托等其他金融机构开始发展起来。信托公司一方面帮助一些企业的融资成本高达10%-15%左右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做到很低的风险水平(信托公司极少有投资失败的项目),这侧面更说明银行在制度的保护下的日子是多么的甜蜜了。 而去年利率市场化卖出重要的可以最高上浮10%之后,应该说银行业的存贷利差空间几乎确定被挤压了:贷款利率和原来变化不大,而吸纳资金的成本却提升了。 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银行股一直处在非常低的估值水平的重要原因:市场担心银行的美好年代即将逝去,能否维持和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存在不确定性。

3、利率市场化推动银行业务转型和升级。

银行是逐利的。原先的主营业务利润空间被压缩后,银行不会坐视过去告诉的业绩增速下滑,而是试图利用自己已经积累起来的优势,发展和深挖其他业务,比如中间业务,具体的如基金代销等。

4、利率市场化推动了银行之间更大程度的竞争,有利于银行差异化的出现。

现在国内的银行普遍业务模式比较简单,主要收入还是依赖于存贷差。利率市场化后,这么多银行不天可能还是就靠这一块吃饭,需要拓宽思路,争夺更细分的市场。 当银行逐步走向特色化之路后,对于消费者无疑是好消息,能够获得更好的服务和体验。

2.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有什么影响

1、触动商业银行的“核心利益” “工商银行作为我国最大的银行,他们就和我们说,利率千万不能放开,放开我们就会受不了。”近日,央行某厅局级官员在上海一个内部讨论会上表示,“过早地放开利率是我最担心的问题,特别是在配套措施还没有安排好的情况下就放开。” 他补充说,“因为我国的金融机构自律性比较差,一放开就会搞利率战、价格战,如果明的不行就来暗的,给你买米买油,给你送保姆。” 通常所说的利率市场化,就是将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放开,由银行自己决定。时至今日,银行仍然没有权限在央行设定的存款基准利率基础上提高利率。 2010年以来,市场资金面日趋紧张,央行通过存准和利率这两大货币工具回收了银行间的资金,以期缓解因为巨额货币存量及乘数效应刺激通货膨胀的局面。这客观上使得各家银行的存贷比逼近75%的监管上限。 而银行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一方面通过各种“高息揽存”的手段吸纳存款,另一方面通过以信贷证券化等方式推出理财产品,成为“影子银行”,规避监管。 上海某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相比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吸纳存款的方式方法更多,而这也就是为什么工、农、中、建会反对利率市场化的最根本原因,它们担心存款利率一旦放开,国有银行的存款份额会被蚕食。” 此前,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对工、农、中、建四大行测算,结果显示,如果利率市场化完全实现,四大行整体的利息净收入可能会比2010年下降近一半。 2、利率市场化几乎确定性的挤压了银行存贷差的利润空间。 原来因为国家的政策,老百姓只能苦逼的按规定的很低的利率水平将自己的资金借给银行,很多时候连通货膨胀的收益率也达不到。而由于社保体系的不完备,国人缺乏安全感,因此大量的将自己辛苦挣来的资金以很低的利率水平借给银行,银行吸纳大量低成本资金后又以高于基准利率的水平房贷出去,中间的价差空间非常大,而且关键是银行承担的风险很低。 这几年信托等其他金融机构开始发展起来。信托公司一方面帮助一些企业的融资成本高达10%-15%左右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做到很低的风险水平(信托公司极少有投资失败的项目),这侧面更说明银行在制度的保护下的日子是多么的甜蜜了。 而去年利率市场化卖出重要的可以最高上浮10%之后,应该说银行业的存贷利差空间几乎确定被挤压了:贷款利率和原来变化不大,而吸纳资金的成本却提升了。 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银行股一直处在非常低的估值水平的重要原因:市场担心银行的美好年代即将逝去,能否维持和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存在不确定性。 3、利率市场化推动银行业务转型和升级。 银行是逐利的。原先的主营业务利润空间被压缩后,银行不会坐视过去告诉的业绩增速下滑,而是试图利用自己已经积累起来的优势,发展和深挖其他业务,比如中间业务,具体的如基金代销等。 4、利率市场化推动了银行之间更大程度的竞争,有利于银行差异化的出现。 现在国内的银行普遍业务模式比较简单,主要收入还是依赖于存贷差。利率市场化后,这么多银行不天可能还是就靠这一块吃饭,需要拓宽思路,争夺更细分的市场。

3. 利率市场化给银行带来的影响

要写论文么……利差会缩小

4. 利率市场化如何影响商业银行

贷款利率市场化将会扩大银行贷款的浮动区间,实现信贷市场化,银行可以根据不同客户制定不同的贷款 政策,对大型企业降低贷款利率,对高风险行业提高利率。存款利率市场化,将会扩大银行间对存款的竞争,增加负债成本,但对老百姓有好处,也能够推动 银行竞争力的增强。

5.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有哪些影响

影响不大,反正银行业一早已是寡头垄断,市场化只是减央企、国企利率,转嫁到百姓身上的借口呗!

6. 银行贷款利率下降对商业银行有什么影响

有利于促进银行之间的公平竞争,发挥商业银行经营的自主性。
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银行将被赋予更大的自主定价权,使资金价格能有效地反映资金的供求关系,并通过对各种资金价格、经营成本、目标收益等进行分析核算,从而确定合理的利率水平,有效地引导资金的流向,降低利率风险,提
高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

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筹集存款时,不再通过“送好处费”等不正当手段,而是通过自身的经营管理和综合实力能给出的高利率来吸收存款。在发放贷款时,市场化的利率也使贷款的价格公开,进银行间的公平竞争,提高利于银行和企业的交易效率。

2、有利于推动银行业务转型和结构调整,扩大理财产品创新和中间业务的范围
从国际经验来看,放松利率管制后,利差缩窄冲击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促使
银行经营结构,业务范围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同时,银行获得了自主的定价权,
将大力扩张中小企业和消费者贷款(包括房地产等非生产领域贷款)以获取更高
的回报。理财产品的创新和中间业务的发展也是在这种情况下,资金寻找更高价
格的趋利性所导致的银行经营的主动调整。
3、有助于优化客户结构,提高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
在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中。最主要的盈利收入来源于存贷利差。取消利率管
制后,各商业银行纷纷利用价格战作为吸收公众存款的重要手段,银行通过将内
部的资金转移定价与市场的利率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了商业银行内部绩效考
核与内部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消极影响
1、商业银行间竞争加剧,利润下降。
利率市场化使商业银行存贷利差缩小,盈利能力受到巨大冲击。我国在开展利率市场化之前处于利率管制的环境下,商业银行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一直是传统业务;而在利率市场化之后,商业银行获得了实际的支配存贷利率的权利,商业银行间同业竞争日趋激烈,
银行间的厮杀不仅停留在贷款的数量上,也体现利率市场化引发商业银行间的激烈竞争,增大银行体系的不稳定性。在利率非市场下,商业银行的盈利多基于存贷款业务的利差所得,所以各商业银行的考核也仅限于存贷款的数量上。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后,面对优质户,为了增加自身的竞争力,商业银行能做的只有在存款利率升之又升的同时将贷款利
率一降再降,这种以缩小存贷利差为手段的竞争模式会使得商业银行收益下降,
经营困难,更甚会影响整个银行体系的稳定。

3、利率市场化可能会带来新的金融腐败。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前,中国人民银行享有利率水平的决定权,商业银行作
为利率政策的执行者,没有自行制定贷款利率的权利,只有“贷”或“不贷”的
权利。而在利率市场化之后,商业银行则同时享有这两项权利。这两项权利归于
一身,这使得很多商业银行不再按其应寻的原则制定存贷款利率水平,这会形成
一种不是人人平等的利率价格,这对其它贷款人和各大银行的利益带来了极大的损害,
对社会的稳定性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同时,因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并未
发展健全,银行风险内控经验和利率定价经验还远远不足,金融腐败现象发生的
几率就会增大。

7.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的收入影响有多大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为: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顺序进行。
2004年10月29日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限(城乡信用社除外)和存款利率下限,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顺利实现了“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阶段性目标。这项政策构建了现阶段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框架。今后,利率市场化改革将以落实这项政策为中心继续推进,不断完善金融机构治理结构与内控机制,逐步提高利率定价和风险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体系建设。
利率市场化是把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的过程。一直呼吁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易宪容教授指出,利率市场化并不是主张放弃政府的金融调控,正如市场经济并不排斥政府的宏观调控一样。但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政府(或中央银行)对金融的调控只能依靠间接手段,例如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影响资金供求格局,从而间接影响利率水平;或者通过调整基准利率影响商业银行资金成本,从而改变市场利率水平。
“中国利率市场化,目前其实已走到了最后一步。”易宪容这样指出。
易宪容说,如果按照市场化的程度,国内利率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被严格管制的利率;二类是正在市场化的利率,主要是银行的贷款利率和企业债券的发行利率;三类是已经基本市场化的利率。也就是说,目前中国利率市场化最大的任务就是银行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特别是居民存款利率的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能顺利实现吗?在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中国研究部主管陈昌华看来,利率作用的传导若能顺利实现,一个重要条件是众多经营性金融机构和一般企业对利率变动必须灵敏反映,并迅速作出调整政策,这要求微观基础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从我国看,利率市场化微观基础的构造重点是国有银行商业化和一般企业的真正企业化,由于目前未实现完全的银企企业化,利率完全市场化缺乏相应的基础;若强行推进利率市场化,则银行和企业因产权不明晰、用别人的财产去冒险而不顾利率水平高低,将导致恶劣后果。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张兴胜博士认为,利率市场化是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由之路,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完全市场化也不是什么遥远的事情,如何来培养起国有银行的风险定价能力,才是利率市场化的关键。
一句话,如果国有银行改革卓有成效,那么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就会进展较快;反之,将会面对诸多困难和障碍。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老百姓能享受到什么好处呢?
有专家指出,利率市场化后,不同的银行同一币种和档期将会执行不同的利率,同一银行相同的币种、相同的档期可因存款金额的大小有几种存款利率档次。如此,实力强、信用度高、服务优及电子化程度高的银行存款利率可能略低一些,而实力较弱的商业银行则可能用高利率吸引储户。普通市民既可以选择高利率银行以期获得高息,也可为保险起见选择利息不高但有实力、风险小的银行。
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对个人的消费贷款利率也将实行市场化。不同的人,从银行获取贷款的利息也将不同,个人信用程度记录将在消费信贷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银行完全按照贷款人的信用状况及职业、学历等综合情况决定每个人的贷款利率,如没有不良信用记录、有固定职业的消费者不但可以轻易地从银行贷到款且利率可能很低,信用良好者将受到市场更多的青睐。
从国外实行利率市场化的经验来看,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存款利率一般会提高,贷款利率则会下降,老百姓将会得到更多的实惠。
可以预见,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全面推进,它将对我国所有的以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行业产生全面深远的影响。对于主要以资金为运作对象的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以及更多依赖金融服务的房地产业和汽车制造业,这种影响尤为突出和重大,需要密切关注。
银行业不同性质银行受冲击程度不同
中国的银行业一直是被作为经济改革的外部环境或工具来看待的。这一历史的定位,决定了银行业各项改革进展相对缓慢,其中以银行存贷利率市场化为核心内容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至今未有大的进展。在利率受到管制的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及其竞争无法也没有动力围绕利率这一价格因素展开,普遍缺乏利率风险管理经验和措施,银行内部管理层次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也使其对利率变动不敏感。利率市场化将使围绕利率的价格竞争全面展开。商业银行之间必将为争夺优良客户在利率上打起价格战,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加大。目前,国内银行的收入主要依赖于存贷款的利差,利率市场化以后,价格战将进一步缩小存贷款的利差,降低银行利用存贷款的利差赢利的空间。
不同性质的商业银行的冲击程度不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比重较大,因而也更多地依赖于存贷款的利差收入,利率管制是其维持垄断地位获得生存的最后屏障,它们在未来的价格战争中将疲于应付。各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
都有着较高的资产质量、资产综合收益率和较低的管理成本,船小好掉头,利率市场化对其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发展壮大的机会。价格竞争将迫使商业银行转换经营机制,寻找新的赢利模式。利率市场化改革,将迫使商业银行增加中间
业务收入占比,减少对传统的存贷利差收入的过分依赖,而中间业务将有会很大的发展空间。
保险业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面临挑战
利率的变化对保险公司的影响非常巨大。当利率下降时,作为保险公司重要收入来源的投资收入增长将放缓,但同时资产的相对价值会增长,因为保险资产大部分是有固定回报的有价证券。利率的变化对保险产品的定价也会产生
重要影响,当利率下降时,保险产品价格上升;利率上升时,保险产品价格下降。由于保险业特别是寿险业已更多地向投资连结产品方面发展,保险业必须与其它金融机构(如银行和券商)竞争,利率的变化对其经营和财务状况的影
响会更大。
利率市场化将凸显保险公司的历史遗留问题。1996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八次调低利率,而保险公司都程度不同地售出过高预定利率的保单,由于缺乏相应的避险工具来规避这一风险,随着存款和国债的收益率的不断下降,保险公司整体资产的收益率也随之下滑,利率倒挂给各保险公司均造成较为严重的利差损,也给寿险业务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利率市场化挑战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保险公司的投资渠道长期以来较为单一,使保险公司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由此造成的收益率低下一定程度上使保险公司面临新的系统风险。利率市场化客观上要求资金运用的渠道要自由
化,让保险公司通过直接和间接进入资本市场消化和规避利率风险。
利率市场化将迫使保险业开发新的产品。利率市场化使得传统中以固定利率为基础的利率型险种日益萎缩,而兼具保障和投资功能的非利率型保险产品会大行其道。这一新产品的开发使保险公司可以根据客户的偏好设计不同的风险及回报组合的产品,丰富了保险公司的产品种类,同时也对传统的投资工具如存款、国债起了一个很好的补充作用,这同样需要资本市场对保险公司的开放。在西方发达国家,投资型险种是保险市场的主打产品,北美国家80%以上寿险产品具有分红功能,德国则高达85%。新产品的开发要求保险公司注重培养投资管理能力。
证券业风险与机遇并存
证券业利率水平是决定证券价格的关键因素,其波动必将引起证券市场价格水平的波动,而这必将影响以证券承销和交易为主的证券业的整体业绩。利率市场化初期,利率水平可能会出现一个价值复归的过程,被抑制的利率复归上扬,这会从证券市场吸引走部分资金,从而导致证券市场“失血”和趋弱。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债券市场的发展壮大。
利率市场化将会对个股产生不同的影响,对金融类股票的先期冲击比较大,对于密切依靠金融服务的一些行业也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房地产以及汽车行业。今后,商业银行会根据企业不同资信状况和风险程度,制订不同利率水平,上市公司资金使用上的“马太效应”就会很明显,加剧上市公司的两极分化。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拓展券商和基金的融资渠道,克服资金不足问题。债市的扩大有利于券商增加债券承销机会。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利率风险促使金融机构开拓金融创新业务,通过衍生性金融工具达到避险目的等。目前这些衍生产品仍是市场的空缺,加大金融工具创新的研究和实践无疑将给券商和基金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房地产业和汽车业影响通过银行表现
由于房地产业和汽车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相对其他行业,利率变化这种影响更大些,它对房地产和汽车金融服务企业也有影响,这种影响又反作用于房地产开发和汽车制造。我国目前这种金融服务企业还处于萌芽或者起步阶
段,因此利率市场化对它的影响实际上是通过银行表现出来的。
以房地产为例。房地产贷款尽管拥有抵押担保,但它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因为它面临着信用和利率这两大风险。房地产抵押贷款的利率风险是由住房抵押贷款业务“存短贷长”的资本结构所决定的。只要利率发生波动,无论跌涨,商业银行都会遭受损失。如果利率上涨,商业银行会因为原来签订的低利息率合同而加大机会成本;而如果利率下降,借款人又有可能从当前资本市场中进行再融资而提前还款,从而使银行过去预期的高利息收入无法实现。提前还款已被美国、日本列成一种风险。我国目前的商业银行集抵押贷款的所有信用风险与利率风险于一身,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是危险的。可以肯定的是,在完全市场化之前,央行将主要运用行政手段降低这类风险。可能的措施包括实行差别利率,提高首付款比例,缩短贷款期限,区分贷款房的类别等。这些措施,针对某类开发商,意在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但影响波及整个房地产开发和销售。
从长远看,利率完全放开后,由于国内商业银行竞争的同质性,盈利模式的趋同性,以及产品的可模拟性较强,业内价格战难以避免,将对银行业绩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从国际经验来看,有一些国家在利率市场化后出现了银行倒闭增加的情况.例如美国的情况最为典型,美国从1982年开始到1986年3月,大约用了5年的时间完成了利率市场化,在这一过程中及其之后,美国遇到的最严重的问题是银行倒闭数量的增加.在利率市场化的初期,美国每年倒闭的银行达两位数,1985年达到了三位数,此后则急剧增加,在1987—1991年每年平均倒闭200家,最多的一年竟然有250家银行倒闭.
在有的国家如阿根廷,智利,乌拉圭,墨西哥等国,利率市场化却引发了异常的高利率,究其原因,与这些国家的宏观经济与价格水平极不稳定是密不可分的.当宏观经济与价格水平极不稳定时,伴随着通胀率和名义利率的上升,事后方可实现的实际利率则变得难以确定,从而诱发银行产生严重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激发他们将利率定在更高,更具风险的水平上,异常高的名义利率也就难免,进而诱发银行危机和金融危机.阿根廷在1977至1978年取消最高利率管制,年均实际利率由1982年的5.1%上升至1980年的31.2%,1981至1983年通胀率平均每年以250%的速度上升;1982年被迫停止市场开放措施,对存款利率进行了管制;1987年再度实施私有化和放松管制措施,而1990年的通胀率高达2314%(多布森,雅凯,2000).智利则是在对财政保持适度控制的基础上实施宏观经济稳定和自由化进程,1974年初取消了最高利率规定,并在次年放松了对商业银行的控制,通胀率由1973年底的600%降至1976年的170%,再降至1981年10%以下,随后再度上升,比索实际存款月利率由1976年的8.6%上升至1982年22.4%.

利率市场化不会直接影响进出口贸易,而是会通过影响汇率、改变企业融资成本等方式间接影响进出口贸易。利率市场化对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有较大影响,由于金融企业竞争加剧,贷款利率肯定下降,全社会各行各业总体融资成本也相应下降,降低企业和个人的利息支出,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当然也包括进出口贸易。
但在中国,国家对经济的稳定发展十分重视,利率市场化并不是主张放弃政府对市场的金融调控,基准利率的决定权永远操控在央行手中,因此,利率波动幅度早已被限制住了。目前中国企业普遍利润率偏低,市场接受不了高利率,央行只能采取低利率政策以维持经济增长。且目前中国银行业坏账高企,坏账率十倍于欧美同行(美国0.97%,中国〉10%),国有银行内部改革拖泥带水(靠剥离不良资产而不是靠内部管理改革等于剜肉补疮,真不知要糟蹋多少老百姓的存款,银行业才能引入市场自由竞争机制,全面对民营资金开放),导致银行业的成本居高不下。也就是说,虽然贷款利率并不低,但利率下降空间极小。所以利率市场化后,虽有利于经济发展,但对经济发展包括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不大。
影响进出口贸易的最大因素永远是汇率。且人民币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不会自由兑换,汇率由央行控制,所以也不会对汇率有太大影响。因此利率市场化后,对进出口贸易总体影响不大。

阅读全文

与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的影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贷款买房月供上限 浏览:542
大车贷款担保人需要接电话吗 浏览:188
小额贷款哪个好些 浏览:648
身份证贷款在手机号码 浏览:235
贷款用流水自己存款算么 浏览:1000
夫妻买房一方有公积金贷款吗 浏览:622
抵押贷款银行看多久的流水 浏览:169
长治我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10万元 浏览:196
哪个银行有网上贷款啊 浏览:260
车被贷款公司偷走了違法嗎 浏览:351
小额贷款集资款如何处理 浏览:123
房贷逾期贷款余额 浏览:355
网上小额贷款叫什么 浏览:89
网上贷款能还信用卡怎么办 浏览:297
网上贷款逾期还离婚贴吧 浏览:929
上海搜房贷款QQ放款 浏览:18
厦门民生房屋抵押贷款 浏览:650
融360贷款手机认证失败 浏览:229
银行pos机流水怎么申请贷款 浏览:857
小额速贷贷款口子 浏览: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