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部分担保人偿还贷款后如何向其他担保人追偿
偿还贷款后,提供偿还贷款的证据,然后按份额向其他未偿还的担保人追,协商不成,持上述证据可以到法院起诉。
② 担保人承担责任后可否向其他担保人追偿
担保人履行义务后,可以直接向其他担保人追偿其他担保人应当承担的责任比例,如果其他担保人拒不承担,可以到法院起诉要求偿还。
本案来说,五名已经履行还款责任的担保人可以向其他十名担保人追偿他们应当偿还的份额,也可以向贷款人追偿。例如:全部贷款数额,平分到每名担保人后,如果某名担保人已经归还的数额超过平分后的数额,可以向其他十名担保人和贷款人追偿。拒不偿还的,可以到法院起诉解决。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③ 担保人垫还了欠款人的钱,怎么起诉欠款人,起诉书怎么写,哪位大神会写,麻烦标题,谢谢
你好,既然你已经作为担保人向债权人支付了款项,那么你作为担保人起诉债务人是追偿权纠纷
起诉状
原 告:
被 告:
诉讼请求:
1.依法判令被告向原告偿付由其垫付的借款本息计人民币 元及逾期付款利息暂计算至一审判
决给付之日止计人民币 元,共计人民币 元;
2.本案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
事实和理由:
原告承担了保证责任后多次向被告追偿,但均未果。为此,原告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依法向贵院提起诉讼,恳请贵院依法判如所请。
此致
**区人民法院
具状人:
年 月 日
④ 民间借款,有担保人,把担保人都列为被告,起诉状格式应该怎么写
把借款人列为“第一被告”,担保人列为“第二被告”,如果有多个担保,均列为第二被告。其余和一般诉状都一样。在内容表述中表明第二被告为担保人的地位。
⑤ 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后可否向其他担保人追偿
工程担保的代偿与追偿-工保网
规范工程担保业务的代偿与追偿,是完善工程担保制度的基础。当然,工程担保制度的设置初衷在于保证工程项目的完工,而不在于出现问题后的代偿与追偿。工程担保主体更应在承接业务后强化保后管理,通过降低代偿几率来保护经济利益,并真正推动建筑业健康发展。
▎本文系工保网原创作品,作者龚保儿。部分内容综合自互联网,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若需转载或引用请后台回复“转载”!
⑥ 连带责任担保人还款后能否向其他担保人追偿
可以。
《最高法院关于担保法的解释》
第二十条连带共同保证的债务人在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届满没有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任何一个保证人承担全部保证责任。
连带共同保证的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向债务人不能追偿的部分,由各连带保证人按其内部约定的比例分担。没有约定的,平均分担。
(6)担保贷款向其他担保人追偿起诉状扩展阅读:
案例:
2015年1月,小周向福鼎市某银行借款10万元,并找来妻子小春和小丽、小华与该银行签订《个人保证借款合同》,约定借款月利率及借款期限,妻子小春和小丽、小华作为该笔借款的担保人,担保包括贷款本金、利息、违约金在内款项的还款义务,约定担保期限为2年。
一个月后,福鼎市某合作社联合会出具担保函,为小周向福鼎市某银行的贷款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保证期限同样为2年。在该银行向发放了10万元贷款后,小周在借款期限届满后没有按时履行还款义务。2016年6月,作为担保方的福鼎市某合作社联合会向福鼎市某银行代偿了共计83157元的借款本息。
随后,福鼎市某合作社联合会行使其追偿权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依法判令小周、小春、小丽和小华共同偿还83157元的借款本息,并支付资金占用期间的利息,同时请求判令小丽、小华在小周、小春夫妻二人无法偿还代偿款项后,对不能受偿的部分分别承担三分之一的偿还责任。
法院最终判决被告小周、小春偿还原告福鼎市某合作社联合会代偿的借款本息83157元,并支付资金占用期间的利息。若被告小周、小春未能偿还代偿款项,由被告小丽、小华分别对不能受偿的余欠代偿款中的四分之一份额承担连带还款责任。
⑦ 银行贷款放弃其中一个担保人的起诉,作为另一个担保人能否向其追偿
如果是连带责任担保,可以。而且银行也不叫放弃,因为这种情况下银行可以要求任一个担保人偿还全部借款。偿还人可向借款人或其他担保人追偿。
⑧ 借款人和担保人同时起诉的诉状如何写
借款人和担保人不能同时进行起诉。
⑨ 为借款人向多个出借人做担保,担保人代偿后追偿是算一个案子还是多个案子呢,起诉状写几份
这种情况下,担保人既可以将几笔担保款一起起诉,也可以分成几个案件起诉,法院都会立案受理的。
一般的选择是合并在一个案件起诉,省事。
⑩ 同时起诉借款人和担保人的诉状怎样写
公民提起民事诉讼的,应该把债务人和担保人列为共同被告。诉状需要根据双方之间发生的争议确定内容,格式如下:
《民事诉讼法》
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一条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
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