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消费金融公司向个人发放消费贷款的余额不得超过5倍,超过五倍是不是违规
消费金融公司是指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及一般用途个人消费贷款等。由于消费金融公司发放的贷款是无担保、无抵押贷款,风险相对较高,银监会因而设立了严格的监管标准对于一次到底能贷多少钱,此前出台的相关办法规定,消费金融公司
向个人发放消费贷款的余额不得超过借款人月收入的5倍。按照2008年北京市职工月均工资3726元来计算的话,一次最多只能贷18630元。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公司目前尚未对贷款上限做出明确规定,但应该暂时不会超过汽车类贷款的下限,差不多3万元左右。
对于即将开展的这项新业务,该人士表示出充足的信心。他指出,过去一年买房的人群规模庞大,估计今年在家装消费贷款这一块公司应该大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消费者在享受便捷的同时,也要为付费做好准备。
为了防止过度消费,银监会此前公布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对于此类贷款的利率做了规定。即每笔贷款将由消费金融公司按借款人的风险等级进行定价,但最高不得超过央行同期贷款利率的4倍,超过一毫一厘即成为法律界定的高利贷。
目前,央行规定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5.31%,六个月为4.86%,一至三年则为5.4%。据上述人士介绍,一般而言,消费类贷款的还款期限最长为两年。如果按照一年还完款来计算,借消费贷款买一部价值3000元的手机,您为此付给银行的利息最高可能达到637.2元。
❷ 招联金融怎么提前还部分分期
10月22日,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关于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的通报》显示,为促进银行保险机构依法合规经营,现将检查中发现的招联金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通报如下:
一、营销宣传存在夸大、误导。招联金融在相关宣传页面、营销话术中,未明确说明展示利率为日利率、月利率还是年利率,“超低利率”“0门槛申请”“全民都可借”“随借随还”“想还款可以提前还款”等宣传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存在夸大、误导情况。
开甲财经注意到,截至发稿前,招联金融APP已充分披露借款日利率0.04%、年化利率14.6%,借款1000元总利息80.84元。不过,招联金融虽然支持提前还款,但依然会向用户收取违约金,收费标准为还款本金的1%,如还款本金1000元,提前还款违约金为10元。
二、未向客户提供实质性服务而不当收取费用。招联及金融018年以来与银行、信托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开展联合贷款业务,向借款人收取贷款本金1.5%的平台服务费,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共收取相关费用7943.23万元。在联合贷款申请及贷后管理中,该公司未向联合贷客户提供有别于单独放贷客户的额外实质性服务。
开甲财经注意到,据黑猫投诉网友发帖反馈,截至2020年9月28日,招联金融还在向借款用户收取“平台服务费”。根据网友上传的截图,借款本金14900元,平台服务费223.5元。据此计算,招联金融向用户收取的平台服务费刚好是借款本金的1.5%。
三、对合作商管控不力。招联金融对合作第三方商户管控的制度不完善、机制不健全,管控不到位。一是准入审核不严格,未深入分析合作公司经营管理情况、财务状况、行业特点、产品和市场占有情况等。二是合作规模控制不严,2016年12月至2019年8月,该公司对上海某公司的分期业务合作规模限额为3000万元,但2019年8月末的实际分期业务合作规模为6000万元。2019年9月27日,该公司在每日预警报告中给合作公司设置了最高级别的红色预警,但第二日即将合作公司的分期业务合作规模限额从3000万元上调到7440万元。三是对风险事件预警分级不审慎,该公司在前述上海某公司状况未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调低预警级别。
四、催收管理不到位。招联金融存在不当催收行为。如对已明确还款日期的逾期客户胡某,仍继续拨出催收电话,对客户造成骚扰;向客户刘某工作单位拨打电话,告知其同事关于刘某的逾期信息。
开甲财经注意到,截至2020年10月23日,招联金融在聚投诉平台共有16462件投诉,投诉内容以暴力催收为主。近日,抖音号“佳明晟法律咨询”发布短视频贴图显示,招联金融催收人员冒充公检法人员,以威胁、恐吓等形式向借款人发送“最后通牒”、“刑事报案”文件。
针对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的通报,招联金融回复媒体称,对于此次监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公司深度反思,第一时间成立专项整改工作小组,全面开启自查和整改工作。截至目前,公司已基本完成整改工作,并不断将整改向深入推进。目前公司经营一切正常,业务稳定,发展状况良好。此外,公司将把此次检查作为强化提升消保工作的新起点,不断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制度及流程,重视每一位用户的合法权益与服务体验,将消保和合规工作置于首位,切实落实在经营管理的每个环节,继续为用户提供安全、便捷、优质的消费金融服务。
中国联通2020年半年报披露,截至报告期末,招联金融营业收入约60.23亿元,同比2019年同期的46.06亿元,上涨30.76%;净利润5.78亿元,同比2019年同期的7.10亿元,减少18.55%。招商银行半年报披露,招联金融上半年总资产920.76亿元,净资产99.38亿元;截至报告期末,招联金融贷款规模在持牌消费金融同业中排名第一,资产质量优于同业平均值。
遗憾的是,招商银行并未披露招联金融的详细贷款余额数据。开甲财经注意到,3月31日,招联金融披露的《2020年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金融债券偿债计划及保障措施专项报告》显示:截至 2019 年 6 月末,公司已经获得 165 家金融机构授信,授信总额度为 1803.69 亿元,其中股东招商银行给予招联金融270 亿元的同业授信;公司各项贷款余额 765.93 亿元,贷款规模在消费金融公司中位居前列。
截至2016年末、2017年末、2018年末、2019年6月末,招联金融营业收入分别为11.91 亿元、41.63 亿元、69.56 亿元和45.87 亿元;净利润分别为 3.36 亿元、11.89 亿元、12.53 亿元 及 7.10 亿元;不良贷款率分别为0.82%、1.24%、1.93%、2.08%,呈连续上涨趋势;与此同时,招联金融资产利润率(ROA)分别为3.56%、3.63%、2.06%、1.91%,呈连续下降趋势。
❸ 捷信公司是哪个国家的公司
一家平均年化借款利率达31.3%的荷兰“放贷”公司,于7月15日下午在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中国是其开展业务的主阵地,截至2019年一季度,来自中国用户的贷款贡献比例超过六成。
这家公司名为捷信集团,注册地在荷兰,由捷克人皮特·凯尔纳于1997年在捷克创立,主要在包括中国、东南亚以及中东欧在内的9个国家提供销售点贷款(在线下销售门店提供贷款服务)、现金贷以及循环贷款等产品。它于2007年进入中国,2010年成立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是中国首批获得消费金融牌照的四家消费金融公司之一,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的外商独资持牌机构。
左为皮特·凯尔纳,捷信集团创始人和大股东;右为依西·施梅兹,捷信集团CEO
9年间,捷信在中国积累了5030万名客户,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8%。2018年,捷信业务收入达39.52亿欧元,净利润为4.98亿欧元。在中国的总贷款为124.47亿欧元,折合人民币960.68亿元;经营收入达25.4亿欧元,折合人民币196亿元。
高收入、高利润的背后,是高达上万起投诉的“黑历史”。
尽管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是一家持牌机构,但捷信的贷款利息居高不下,通过收取利息、手续费、佣金等,其贷款利率一度超过36%。聚投诉平台显示,截至目前其投诉量累计高达10328起,被投诉的主要问题是高利息、暴力催收等,甚至有人将其称为“典型高利贷”。在其招股书中,也明确称“过往,我们曾对贷款产品收取超过36%限制的利率”。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近年来捷信的不良贷款率也逐年上升。招股书显示,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其不良贷款率依次为6.1% 、6.9%、8.4%,而同样持牌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一般不超过2%。
未来,伴随着越来越强的法律监管,怎样解决高利率带来的高坏账,是捷信需要面对的问题。
1、高收入:放贷1500亿收入305亿
捷信招股书显示,其消费金融产品主要包括:销售点贷款、现金贷款及循环贷款。现金贷款是捷信最大的业务,2016年底该业务占贷款总额的比例为50.9%,截至2019年3月31日,上升至70.5%;其次是销售点贷款,截至2019年3月31日占总额的比例为24.1%。
在经营业绩方面,2018年捷信客户贷款总额为196.7亿欧元,折合人民币1509亿元。其中,现金贷款和售点贷款各占比69%和25.5%。其经营收入高达39.52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为305亿元,比上年增长27%;净利润为4.98亿欧元,比上年增长81%。2019年一季度,其经营收入为10.23亿欧元,净利润为1.54亿欧元。
捷信提到,经营收入及利润增长主要由于公司经营所处各国家的未偿还贷款余额(尤其是现金贷款)增加;而经营业绩影响最大的项目是净利息收入。招股书中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捷信净利息收入在2019年一季度、2018年、2017年、2016年占年度经营收入比例分别是88.0%、81.4%、77.4%及76.6%。
从2016年至今,中国是捷信开展业务的主阵地。与其他地域相比,贷款贡献比例一直处于首位(超过50%)且连年走高,截至2019年一季度该占比已上升至63.9%。
2007年,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成立,2010年成为中国首批获得消费金融牌照的四家消费金融公司之一。
2009年8月13日,原银监会正式发布了启动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审批工作,捷信当初与中银消费金融等借此时机获得首批颁发的消费金融试点牌照。彼时,捷信中国公司所在地天津滨海新区的管委会主任何树山曾表示,捷信消费金融公司的建立,标志着滨海新区金融改革试点取得又一重大成果,使天津成为继北京、上海和成都之后的第四座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城市。
截至目前,国内已有27家机构拿到消费金融牌照,其中24家已经开始营业,捷信是到目前为止唯一的外商独资持牌机构。在这些已开业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20家有银行背景,其中城商行背景的有15家,国有大行控股的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背景的2家,台资银行背景的1家。
网贷之家研究院院长张叶霞称,尽管捷信属于外资机构,但根据现有规定,外资不是消费金融牌照颁发的门槛,而且目前也没有明确不对外资机构颁发消费金融牌照,实际上,后来成立的消费金融公司也有一些有外资股东。
捷信在中国以线下渠道模式而闻名,在华有超过23.9万个销售点,覆盖逾300个城市,雇员人数约5.8万人。截至2019年3月末,捷信在中国有5030万名客户,未偿还贷款134亿欧元。主要集中于销售点贷款及现金贷款(包括消费贷款),并开始推出循环贷款。
目前其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为28%,在24家中国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销售点贷款未归还余额排名第一。这也意味着其在新增贷款业务方面颇具优势。
招股书显示,2018年其在中国的总贷款为124.47亿欧元,折合人民币960.68亿;经营收入达25.4亿欧元,折合人民币196亿元;收入净额为1.79亿欧元,折合人民币13.82亿元。
此前监管对现金贷业务整顿,对捷信在中国区的业务也产生了影响。捷信表示,在中国的总贷款及经营收入于2016-2018年增长,收入净额于2017年下跌,2018年上半年产生亏损,是因实施多项法律及法规后市场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以及为应对市场扰动所采取的审慎措施所致。
2、高利率:年化利率超30%,仅手续费年入64亿
捷信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银行及金融机构贷款、客户存款、债券及资产支持证券,以及联合贷款安排、资产出售及经纪等轻资本融资模式。从2016年12月31日至2019年3月31日,捷信有借款或承诺信用额度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数量由35家增加到140多家。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样的资金来源成本较高。
较高的资金成本,必然抬升其贷款利息。根据招股书信息,过往,其曾对贷款产品收取超过36%限制的利率。但在中国监管文件之后,其下调有关利息低于36%。自2018年5月30日起,捷信已将其所有产品类型的年化实际利率(包括可选服务费)调整至符合36%上限范围。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其平均年化实际利率下降至31.3%。
这意味着,尽管捷信作为一家持牌正规消费金融机构,但其贷款利率仍然高于现行法律保护的范畴。按照规定,年利率小于24%的借贷属于国家司法保护范畴。年利率超过36%的借贷利息,超出部分无效。
实际上,除了利息之外,其收入构成中还包括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招股书中称,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主要产生自客户随发放贷款一同购买的客户保障计划及其他服务等附加产品所专区的佣金,以及较小程度上产生自预期贷款的滞纳金。
张叶霞称,这是行业比较常见的收费方式,目前行业绝大部分的贷款类公司收入来源基本可分为利息收入、服务费以及逾期罚金等。在这种收费情况下,名义借款利率确实不能真实反映实际综合借款利率,需要借款人自行计算。
在2018年其39.52亿欧元的经营收入中,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就达到8.36亿欧元,折合人民币64.5亿元。在这其中,客户保障费用收入占大头,超过5.5亿欧元。
而根据捷信用户的说法,这些客户保障费用在放款时以“砍头息”的方式被扣除,这也是其被用户诟病的地方之一。
3、高投诉:投诉上万起,中国贷款不良率达9.7%
2017年,捷信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依西·施梅兹在接受采访时称,捷信集团70%的客户都是从未向银行贷款的首次借款人,捷信中国客户的平均单笔贷款额度为2500元左右,线上申请的平均额度为1500元左右。而对于之前合作过、信用记录良好的客户,通过交叉销售,平均额度可达到1.2-1.4万元。
伴随着业务的扩张,捷信面临的投诉也不少。
聚投诉平台显示,截至目前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的投诉量累计高达10328起,问题集中在高利息、暴力催收等,甚至有人称其为“变相高利贷”。
高利率必然伴随着高坏账,捷信也不例外。根据捷信的招股书,其在中国境内的不良贷款率从2016年的4.3%上升至2018年时达到9.7%。
张叶霞表示,根据此前捷信消费金融公司披露的2018年年报来看,其2018年末不良贷款率为3.98%,与其招股书披露的不良贷款率有差异,可能是因为统计口径的问题。
“持牌系消费金融公司中公布2018年末不良贷款率的公司较少,仅有中银消费金融公司和捷信消费金融公司两家公布相关数据,与中银消费金融公司(3.15%)相比,捷信消费金融的不良贷款率处于略高的水平。”她称。
实际上,这一不良率远高于同期商业银行的水平。就在今年7月初,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在发布会上称,当前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稳定在2%左右。两相比较,凸显捷信的“用高利率覆盖高风险”的策略。
招股书中也对该坏账的变化做出解释。捷信表示,这些坏账增加主要由于2017年第二季度及第三季度产生的现金贷款账龄的增长,该等贷款受市场发展导致贷款批次风险增加所影响。此外,还有2018年组合增长速度下跌。
张叶霞认为,相较于其他的消费金融公司,尽管捷信一直在布局线上业务,但其线下业务相对较强,尤其是线下现金贷业务,其拥有诸多装修、3C等领域的场景。这部分不良率相对较高,捷信所准备的风险计提(即不良贷款覆盖率)也相对较多。
捷信不良贷款率上升也不仅仅是在中国市场。招股书显示,其2016年至2018年总体不良贷款比率分别为6.1%、6.9%、 8.4%,2019年一季度不良贷款率为7.8%。
尽管如此,国内消费金融市场的蛋糕已是有目共睹。根据测算,中国消费金融贷款的未偿还结余总额预期由2018年12月31日的12550亿欧元增加至2023年12月31日的29550亿欧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9%;预期消费金融贷款渗透率于同期由11%增至17%。
但在日趋严格的国内金融市场上,捷信的“用高利率覆盖高风险”还能支撑多久?这是其要面临的一大问题。
❹ 消费金融市场的现状是什么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已超9万亿元,预计2019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将超过37万亿元。国内有630家银行,2500家左右的P2P,近9000家小贷公司,近20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以及蚂蚁金服、网络金融等互联网巨头。
❺ 持牌网络小贷有哪些
一、招联好期贷
持牌消费金融招联金融纯信用网络小贷,最高有20万元的额度,最长能借3年。有借过的老哥表示,好期贷的门槛非常低,只要年满18周岁,芝麻分600以上,就有机会申请,信用良好,还贷能力强的,在线提交申请系统自动审批放款,当天借钱当天就能到账的。
二、360借条
持牌消费金融360金融旗下的互联网纯信用小额贷款,最高有20万元的额度,也是属于比较好下款的网络小贷,现在了360分对用户进行评估,分值高的,信用好,还贷能力强的,直接可以由系统审批放款,都不用人工审核的,做到当天申请当天拿钱基本没问题。
三、安逸花
持牌金融机构马上消费金融公司一款循环额度的网络小贷,最高额度5万,无担保免抵押,全程线上申请,流程简单,三分钟可完成审批和放款,非常灵活方便,适合年轻人资金周转,不过需要抢到额度才能提现,并且比较看重信用。
四、中邮消费钱包
持牌机构中邮消费金融网络小贷产品,年满20~60周岁,有稳定工作,信用良好的借款人可以在线提交申请,最高可获得5万元的授信额度,审批速度非常快,一般当天就能出结果,资信条件越好,还贷能力越强,越容易通过审核。
【拓展资料】
网贷,外文名是Internet lending,p2p网贷是网络贷款的简称,包括个体网络借贷和商业网络借贷。P2P网贷是指个体和个体之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的直接借贷。它是互联网金融(ITFIN)行业中的子类。网贷平台数量在2012年在国内迅速增长,迄今比较活跃的有350家左右,而总量截止到2015年4月底已有3054家。
2019年9月,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发布《关于加强P2P网贷领域征信体系建设的通知》,支持在营P2P网贷机构接入征信系统。
❻ 被樱花日语骗了,在中银消费金融公司贷款了3万多,不还款怎么样会不会被抓起来关起来俺打工的没钱还
我也没还,我已经两年了,说是有律师执行单什么的,我没看到,法院强制执行?你以为地方法院是他家开的,管个屁,派出所抓人?拜托,这是民事案件,不是刑事案件,派出所才懒得管.我就纳闷了,我没去银行,没工作,没提供任何资料,只提供了身份证复印件,打电话说贷款就贷上了,而且钱打到培训机构,我连一毛钱都没看到,请问,这合理合法吗?他们是骗子,中银金融消费和培训机构合伙骗钱,所谓的贷款其实是假的,都是内部操作,上不得台面,本身违法
❼ 持牌消费金融是什么意思
持牌消费金融是指经营互联网消费借款的公司或者机构拥有相应的牌照,属于合法经营,借款人在这样的平台借款后必须按时还款,不能出现逾期还款的情况,因为逾期还款后会产生罚息,时间越长产生的罚息越多,后续归还的负担会加重。
用户的借款逾期归还后,平台会进行催收,常见的催收方法就是拨打借款人电话,会一直催收到用户归还。需要注意的是,借款逾期后会被平台上传至征信中心,个人正西变不良以后影响各种贷款的办理,比如车贷或者房贷。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法律出版社《法律生活常识全知道系列丛书》
❽ 海尔消费金融靠谱吗
靠谱。海尔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是由海尔集团创立的消费金融公司,是经银监会批准开业的正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是国家扩大消费金融试点范围后首批获准成立的产融结合消费金融公司。所以说是非常可靠的。海尔消费金融由海尔集团、海尔财务、红星美凯龙、绿城电商及中国创新支付大型企业集团共同发起成立,拥有消费金融的牌照,是合法正规的持牌金融机构。换句话说,海尔金融不仅有海尔集团、绿城集团等大型商业巨头公司支撑,而且还会受到银监会的监管,所以从平台实力来看,海尔金融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注册资本为5亿元人民币。海尔消费金融依托海尔产业,截至目前海尔消费金融贷款余额破12亿,服务超过10万用户。
海尔是世界知名品牌,这个金融消费贷的注册公司如果真的是海尔集团,是可以信任的。海尔金融目前可以为大家提供三种贷款产品,分别是嗨付、够花和场景分期。它们的情况如下:嗨付可以取现、可以贷款等;够花主要为年轻白领提供现金贷款,额度可以达到20万元;场景分期支持大家分期购买家具、家电、数码产品等。
目前海尔消费金融开放最高可申请额度是20万,使用周期最长可分12个月,申请的时候提供个人身份认证和人脸识别,然后其余提供好个人基础信息资料就可以的,开放申请的年龄范围是18-60周岁;其实本身海尔消费金融也是属于老产品,所以还是值得信赖的。
拓展资料
海尔消费的产品好不好
海尔消费金融目前旗下有嗨付、够花两大产品。嗨付可以为18周岁至60周岁之间的人群提供贷款,可以取现,也可以用于商品分期。嗨付额度可以达到20万元,支持循环使用,日利率0.03%起。够花主要为18周岁至40周岁的年轻白领用户提供现金贷款,额度可以达到20万元,支持循环使用,日利率低至万分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