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是什么意思
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指某一时点金融机构存款金额与金融机构贷款金额。其中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非银行信贷机构和保险公司。
金融机构贷款是指:企业向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借入的资金。其中商业银行是国家金融市场的主体,资金雄厚可向企业提供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因此商业银行贷款是企业负债经营时采用的主要筹资方式。
2. 什么是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
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就是指月末银行的存款和贷款数据。
金融机构贷款是指:企业向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借入的资金。其中商业银行是国家金融市场的主体,资金雄厚可向企业提供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因此商业银行贷款是企业负债经营时采用的主要筹资方式。
存、贷款是金融市场组织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的最重要的来源和方式。一般认为,金融市场组织的基本功能就在于积聚存款、投放贷款,以优化资金配置,积极动员各经济部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参与贡献。存款积聚不足即为资本供给不足,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障碍;而储蓄充足时,要促进经济发展,还须以储蓄能够充分有效地转化成投资为前提。
3.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是多少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需要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上半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9.03万亿元,这些贷款都投向了哪些领域?
在投向实体企业的贷款中,上半年工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明显提高,同比多增1069亿元;服务业中长期贷款平稳较快增长,占全部产业中长期贷款增量的近八成;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保持较高水平,6月末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1%。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随着金融去杠杆和监管政策持续推进,表外融资渠道将继续收紧,企业对信贷融资需求会进一步增加。未来,定向调控政策将围绕增强信贷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展开,企业整体信贷融资仍将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
在企业信贷融资稳中有增的同时,普惠金融信贷投放质量有所提高。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多次发布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将新增信贷资金更多地投向小微企业。从政策落地情况看,这些精准聚焦的措施已经开始取得成效。
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人民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5.4万亿元,同比增长12.2%,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业贷款增速分别高1.2个和2.5个百分点。上半年小微企业贷款增加1.07万亿元,增量占同期企业贷款增加额的20.9%。
不过,同样是普惠金融领域,农村和农业贷款增速却有所减缓。数据显示,上半年本外币涉农贷款增加1.71万亿元,同比少增3864亿元。6月末,本外币农村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9%,增速比上季末低0.7个百分点;农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6%,增速比上季末低1个百分点。
在房地产市场严格调控的背景下,房地产贷款增速持续回落。6月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35.78万亿元,同比增长20.4%,增速比上年末回落0.5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3.54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比重较2017年占比水平低1.9个百分点。
连平表示,在各项融资渠道都明显收紧的形势下,房地产行业作为去杠杆的重点领域,银行信贷也在不断收紧,房地产贷款增速多个季度持续回落。未来,随着棚改续建项目的不断加快,国家重点支持的各项政策性住房建设的力度加大,在房地产贷款稳中有降的同时,开发贷款仍将保持低增长态势。
来自新华社
4. 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说明什么求高手解答
1.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指的是人民币贷款余额和外币贷款余额,一般可说明金融机构对社会的信贷投放规模,但近年来,由于银行业绩考核的压力,许多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了完成存款指标,做了大量的内保外贷、外保内贷等产品,即存贷款同时增加,所以有一定的水分。
2.贷款余额指至某一节点日期位置,借款人尚未归还放款人的贷款总额。亦指到会计期末尚未偿还的贷款,尚未偿还的贷款余额等于贷款总额扣除已偿还的银行贷款。
3.贷款余额不是贷款数额,贷款数额是指合同数额,是一个不变的数额。贷款余额是指截止到某一日以前商业银行已经发放的贷款总和。银行的考核指标中有存贷比,即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之比不能超过75%,否则就会违规,并存在很大风险,存款余额为负债指标,贷款余额为资产指标。
拓展资料:
一、什么是贷款总额和贷款余额
贷款总额是指企业在会计期末其贷方发生额的合计数,它表示企业向银行举债或融资的总额,而贷款余额是指到会计期末尚未偿还的贷款,尚未偿还的贷款余额等于贷款总额扣除已偿还的银行贷款。
即短缺贷款或长期贷款科目的贷款余额=前期贷款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融资增加数)-借方发生额(偿还贷款数)。
二、资金的影响
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反映一个城市对资金的吸附能力。我们知道,资金是经济运行的动力,也是结果。一个城市能汇聚多少资金,显示出这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
资金是经营工商业的本钱,同时也是国家用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物资或货币。资金是以货币表现,用来进行周转,满足创造社会物质财富需要的价值,它体现着以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资金是垫支于社会再生产过程,用于创造新价值,并增加社会剩余产品价值的媒介价值,也是指资金管理,意思是说在任何一次交易中,只使你的一小部分资金承担风险。
5. 2008-2014年四大行不良贷款环比,同比的比较,看趋势情况越来越好,还是越来越差
银监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6461亿元,较年初增加541亿元,不良贷款率1.04%,较年初上升0.04个百分点,达到近三年来最高水平。
这一比例下半年或还将上升。业内人士认为,在2009年大规模的信贷投放之后,目前已进入第五年还本付息期。此前累积的地方平台和地产风险或逐步显现,钢贸等过剩行业的贷款风险还未完全暴露,经济下行压力亦将波及银行资产质量。
部分地区和行业不良贷款增长快
相较于银监会披露的1.04%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均值,银行一季报显示,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已有两家超过均值,农行和交行一季度不良贷款率分别达到1.22%和1.09%;建行一季度不良贷款猛增55亿元,1.02%的不良贷款率已逼近均值。
部分中小商业银行一季度的不良贷款增长更快。一季度业绩增幅最高的平安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81.05亿元,增幅7.47%;兴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14.52亿元,比年初增长10.85%。
去年以来,部分地区、行业领域的不良贷款增长堪称触目惊心。以民营经济、出口加工及国内外贸易为特色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成为“不良”爆发的“高危地带”。
一位商业银行人士告诉,据内部同业估算,某股份制商业银行去年在浙江地区的不良损失已覆盖其从2003年进入浙江省后十年以来的利润总额。
“目前看来,今年的情况更加不容乐观”,银行人士表示。
以不良重灾区之一钢贸行业的相关贷款为例,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此前表示,2014年将是钢贸风险大面积爆发的一年。钢贸类贷款的情况跟其他行业有很大不同,其损失率非常高,若短期内全部暴露,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会急剧上升,对上市银行来说难以接受。所以,银行采取各种措施,体现在不良率上应该说有一定程度保留,2013年并没有完全暴露,而损失状况最终可能在2014年基本暴露出来。
银行不良贷款小幅上升或是趋势
2008年至2009年,为应对金融危机,金融机构进行了大规模信贷投放,大部分贷款为5年期,到今年进入了集中还本付息期。
“一家银行支行行长告诉我,他在2009年的时候给地方政府贷了一笔款,有一个项目,是一个县级平台,他当时贷出1.5亿,这个项目当时评估是3亿左右,怎么审查都是合格的。到了今年要还钱了,肯定还不了,这谁都知道。那怎么办?需要重新做一个项目,这个项目做8亿,贷3亿。这3个亿就有问题了,这3个亿是怎么做的?其中1.5亿是还本,就是2009年那笔贷款的还本,还有5千万是还息,真正投入到这个项目里面的就只有1个亿。”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对于融资数额大、回本期限长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而言,“借新还旧”是维持资金链的一个常用手段,保证企业融资链不断裂也部分符合银行利益,但也暴露了部分平台陷入资金紧缺、存在还本付息困难的窘境。下半年,随着这部分贷款大规模进入还本付息期,银行资产质量将面临大考。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认为,下半年银行不良贷款有可能延续,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房地产贷款、地方融资平台以及一些产能过剩行业比如重化工业、钢铁、水泥等,“毕竟未来房地产要调整、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依靠高投资模式要转变,相关的这些行业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会带来行业内的洗牌,因为产能过剩是总量过剩,有一些经营能力差的企业,有可能会出问题,但并不是全行业都不行了。”郭田勇表示。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下半年银行不良贷款会小幅上升,现在产能过剩调整还没有完成,还有一部分潜在的风险有暴露的可能性。在宏观经济运行的态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的情况下,银行不良贷款小幅上升会是一个趋势,目前看还在安全定义之内。”
他认为,不良贷款将主要集中在产能过剩行业、周期性行业以及小微企业,行业和地区分布的特征还会延续。
暂未施压业绩 核销或加快
曾刚认为,目前尽管不良贷款在上升,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水平仍在可控范围之内,继续小幅上升也不会超过银行风险承受能力,目前还没对银行形成太大考验。
“一季度发布的上市银行年报显示,看起来尽管不良资产规模在上升,但他们的利润情况还可以,一些银行利润增速降低,另一些其实在快速增长。最快的平安银行增速超过40%。整体来看银行业利润保持不错的增长速度。有盈利意味着有风险抵御能力,利润可以用来弥补风险。随着结构调整的深入,资产质量还存在潜在的风险,从银行的角度来讲,在今年要管控好风险,尽量对一些不良资产加快处置速度。”曾刚表示。
“目前拨备率还很充裕,上市银行基本在200%以上,短期内还不会影响到当期利润水平。增长速度可能会有影响,但增长速度不完全取决于资产质量。银行的资产规模增长速度也在下降,受利率市场化加速,银行利差收入在收窄,这也是导致利润收窄的重要因素。资产质量还没有恶化到冲减当期利润的地步。”曾刚表示。
“银行业绩以前增速较快,现在下降也是很自然的。银行在整个国家并不是高增长类的行业,盈利情况大致跟GDP相当或者比GDP高一点,未来可能还会下降。”郭田勇表示,“未来贷款增速如果加快,就要增加拨备,业绩当然就会受影响,这种情况下对银行的业绩影响就会比较大。”
6. 中国从2000年到2010年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余额分别是多少
中国从2000年到2010年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余额:
2010年5.73万亿元,2009年4.4万亿元,2008年3.01万亿元,2006年2万亿元,2004年1.59万亿元,2003年1.2万亿元,
个人房屋抵押贷款是指:
(1)借款人以本人名下的房产抵押,向贷款人申请用于个人合法合规用途的人民币担保贷款,用途包括个人购房、购车、消费、经营及其他合规合法等多种用途。
(2)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据此相应调整。
7.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是什么意思
金融机构发放的各项贷款的期末合计数 ,如年末数、季度末数和月末数等
8. 国家统计局发布2008上半年经济数据中广义货币M2和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有什么关系
我国现阶段也是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其含义分别是:
M0:流通中现金,即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
M1:狭义货币供应量,即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
M2:广义货币供应量,即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
9. 关于【2008年国民经济也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探讨。
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09年2月26日 2008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努力克服历史罕见的特大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增长9.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3%,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6%,上升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1%,下降0.3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4.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8.9%。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7%,生活资料价格上涨4.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5%。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4.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0.3%。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6.5%,其中新建住宅价格上涨7.1%,二手住宅价格上涨6.2%;房屋租赁价格上涨1.4%。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8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9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0210万人,净增加860万人,新增加111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比上年末上升0.2个百分点。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19460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178亿美元。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8346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6.9%。 全年税收收入57862亿元(不包括关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比上年增加8413亿元,增长17.0%。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67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06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576万公顷,减少17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271万公顷,增加139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93万公顷,增加13万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52850万吨,比上年增加2690万吨,增产5.4%。其中,夏粮产量12041万吨,增产2.6%;早稻产量3158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秋粮产量37651万吨,增产6.7%。 全年棉花产量750万吨,比上年减产1.6%。油料产量2950万吨,增产14.8%。糖料产量13000万吨,增产6.7%。烤烟产量260万吨,增产19.6%。茶叶产量124万吨,增产6.4%。 全年肉类总产量7269万吨,比上年增长5.9%。其中,猪肉产量4615万吨,增长7.6%;牛肉产量610万吨,下降0.5%;羊肉产量376万吨,下降1.8%。生猪年末存栏46264万头,增长5.2%;生猪出栏60960万头,增长7.9%。牛奶产量3651万吨,增长3.6%;禽蛋产量2638万吨,增长4.3%。 全年水产品产量4895万吨,增长3.1%。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3426万吨,增长4.5%;捕捞水产品产量1469万吨,与上年持平。 全年木材产量7894万立方米,增长13.2%。 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17.9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9.0万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29112亿元,比上年增长9.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9.1%;集体企业增长8.1%,股份制企业增长15.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9.9%;私营企业增长20.4%。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2.3%,重工业增长13.2%。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9.1%,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6.1%,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增长18.2%,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6.8%,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5.0%,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6.9%,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5.2%,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2.0%,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18.1%,化学纤维制造业增长2.2%。6大高耗能行业比上年增长10.0%,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6.9%,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8.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0.0%,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2.3%,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6%,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长4.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0%。 1—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2406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9%。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7071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全国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1756亿元,增长12.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509亿元,增长21.8%;上缴税金2058亿元,增长20.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771亿元,增长24.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291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分城乡看,城镇投资148167亿元,增长26.1%;农村投资24124亿元,增长21.5%。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87412亿元,比上年增长20.9%;中部地区投资45384亿元,增长32.6%;西部地区投资35839亿元,增长26.9%。 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256亿元,比上年增长54.5%;第二产业投资65036亿元,增长28.0%;第三产业投资80875亿元,增长24.1%。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0580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其中,东部地区18325亿元,增长17.1%;中部地区6287亿元,增长31.7%;西部地区5967亿元,增长22.7%。按工程用途分,商品住宅投资22081亿元,增长22.6%;办公楼投资1112亿元,增长7.4%;商业营业用房投资3200亿元,增长14.9%。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488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分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73735亿元,增长22.1%;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4753亿元,增长20.7%。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91199亿元,增长21.5%;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5404亿元,增长24.7%;其他行业零售额1885亿元,增长3.7%。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粮油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2.7%,肉禽蛋类增长22.3%,服装类增长25.9%,汽车类增长25.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9.9%,日用品类增长17.1%,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7.9%,通讯器材类增长1.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4.2%,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12.0%,家具类增长22.6%,化妆品类增长22.1%,金银珠宝类增长38.6%,中西药品类增长14.8%。 六、对外经济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56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货物出口14285亿美元,增长17.2%;货物进口11331亿美元,增长18.5%。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295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28亿美元。 全年非金融领域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27514家,比上年减少27.3%。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924亿美元,增长23.6%。其中,制造业占54.0%;房地产业占20.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5.5%;批发和零售业占4.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3.1%。 全年非金融领域对外直接投资额4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3.6%。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56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9.4%;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81亿美元,增长19.1%。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6590亿元,比上年增长7.6%。 全年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8.7亿吨,比上年增长11.5%,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9.2亿吨,增长7.0%。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2835万标准箱,增长12.2%。 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6467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492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3.5%,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4173万辆,增长18.1%。民用轿车保有量2438万辆,增长24.5%,其中私人轿车1947万辆,增长28.0%。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3841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402亿元,增长15.5%;电信业务总量22440亿元,增长21.0%。全年减少局用交换机156万门,总容量5.1亿门。固定电话年末用户34081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3200万户,农村电话用户10881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9392万户,年末达到64123万户。年末全国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98204万户,比上年末增加6909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74.3部/百人。互联网上网人数3.0亿人,其中宽带上网人数2.7亿人。 全年入境旅游人数13003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4%。其中,外国人2433万人次,下降6.8%;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10570万人次,下降0.1%。在入境旅游者中,过夜旅游者5305万人次,下降3.1%。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08亿美元,下降2.6%。国内居民出境人数达4584万人次,增长11.9%。其中因私出境4013万人次,增长14.9%,占出境人数的87.5%。国内出游人数达17.1亿人次,增长6.3%;国内旅游收入8749亿元,增长12.6%。 八、金融 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7.5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8%;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6.6万亿元,增长9.1%;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3.4万亿元,增长12.7%。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7.8万亿元,增长19.3%;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2.0万亿元,增长17.9%。 全年农村金融合作机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余额3.7万亿元,比年初增加5908亿元。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消费贷款余额3.7万亿元,增加4609亿元。其中个人短期消费贷款余额0.4万亿元,增加1035亿元;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3.3万亿元,增加3575亿元。 全年上市公司通过境内市场累计筹资3396亿元,比上年减少3947亿元。其中,首次公开发行A股75只,筹资1066亿元,减少3487亿元;A股再筹资(包括配股、公开增发、非公开增发、认股权证)筹资1332亿元,减少1046亿元;上市公司通过发行可转债、可分离债、公司债筹资998亿元,增加587亿元。 全年企业共发行债券20520亿元,比上年增加3437亿元。其中,金融债券11797亿元,减少116亿元;企业(公司)债券2655亿元,增加834亿元;短期融资券4332亿元,增加982亿元;中期票据1737亿元,增加1737亿元。 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9784亿元,比上年增长39.1%,其中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6658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789亿元;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337亿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971亿元,其中寿险业务给付1315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款及给付238亿元;财产险业务赔款1418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44.6万人,在学研究生128.3万人,毕业生34.5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607.7万人,在校生2021.0万人,毕业生512.0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810.0万人,在校生2056.3万人,毕业生570.6万人。全国普通高中招生837.0万人,在校生2476.3万人,毕业生836.1万人。全国初中招生1856.2万人,在校生5574.2万人,毕业生1862.9万人。普通小学招生1695.7万人,在校生10331.5万人,毕业生1865.0万人。特殊教育招生6.2万人,在校生41.7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475.0万人。 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4570亿元,比上年增长23.2%,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2%,其中基础研究经费200亿元。全年国家安排了922项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205项“863”计划课题。新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7个,国家工程实验室51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7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4886家。全年受理国内外专利申请82.8万件,其中国内申请71.7万件,占86.6%。受理国内外发明专利申请29.0万件,其中国内申请19.5万件,占67.1%。全年授予专利权41.2万件,其中国内授权35.2万件,占85.5%。授予发明专利权9.4万件,其中国内授权4.7万件,占49.7%。截至2008年底,有效专利119.5万件,其中国内有效专利92.5万件,占77.4%;有效发明专利33.7万件,其中国内有效发明专利12.8万件,占37.9%。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22.6万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2665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全年成功发射卫星11次,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年末全国共有产品检测实验室24300个,其中国家检测中心376个。全国现有产品质量、体系认证机构170个,已累计完成对3.8万个企业的产品认证。全国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3701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4190万台(件)。全年制定、修订国家标准6373项,其中新制定2714项。全国共有地震台站1314个,地震遥测台网31个。全国共有海洋观测站67个、海洋监测站位9200多个。测绘部门公开出版地图1834种,测绘图书309种。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国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575个,文化馆3171个,公共图书馆2825个,博物馆1798个。广播电台257座,电视台277座,广播电视台2069座,教育台45个。有线电视用户16342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4503万户。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6.0%;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0%。全年生产故事影片406部,科教、纪录、动画和特种影片73部。出版各类报纸445亿份,各类期刊30亿册,图书69亿册(张)。年末全国共有档案馆3987个,已开放各类档案7267万卷(件)。 年末全国共有卫生机构30.0万个,其中医院、卫生院6.0万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8万个,妇幼保健院(所、站)3020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34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3560个,卫生监督所(中心)2591个。卫生技术人员492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05万人,注册护士162万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369万张。乡镇卫生院3.9万个,床位8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87.4万人。全年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人数354.1万例,报告死亡12433人;报告传染病发病率268.01/10万,死亡率0.94/10万。 全年运动健儿在24个项目中共获得了120个世界冠军,11人2队16次创16项世界纪录。在北京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共获得51枚金牌,21枚银牌,28枚铜牌,奖牌总数100枚,位列奥运会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二。在北京残奥会上,我国运动员共获得89枚金牌,70枚银牌,52枚铜牌,蝉联金牌榜和奖牌榜的第一位。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开展。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8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7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08万人,出生率为12.14%。;死亡人口935万人,死亡率为7.06%。;自然增长率为5.08%。。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0.56。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8.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实际增长8.4%。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3.7%,城镇居民家庭为37.9%。按2008年农村贫困标准1196元测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4007万人。 年末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189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53万人。其中参保职工16597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5293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31698万人,增加9387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0048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1650万人。参加城镇医疗保险的农民工4249万人,增加111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12400万人,增加75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13810万人,增加1637万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农民工4976万人,增加996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9181万人,增加1406万人。2729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1.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累计支出总额为429亿元,累积受益3.7亿人次。全年城市医疗救助51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0%。农村医疗救助936万人次,增长148.0%。民政部门资助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2780万人次。 年末全国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261万人。全年2334万城市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比上年增加62万人;4291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增加725万人。 年末全国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235万张,收养各类人员189万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0.9万个,社区服务中心9871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604亿元,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211亿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款482亿元。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建设占用耕地19.16万公顷。灾毁耕地2.48万公顷。生态退耕0.76万公顷。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2.49万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22.96万公顷。当年净减少耕地1.93万公顷。 全年水资源总量27127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7.4%;人均水资源2048立方米,增加6.9%。全年平均降水量659毫米,增加8.0%。年末全国大型水库蓄水总量1962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多蓄水93亿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584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0.4%。其中,生活用水增长0.6%,工业用水增长1.8%,农业用水减少0.2%,生态补水减少0.7%。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231.8立方米,比上年下降7.9%。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30.3立方米,下降7.0%。人均用水量440.9立方米,下降0.1%。 国土资源调查及地质勘查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209处,其中,能源矿产地38处,金属矿产地90处,非金属矿产地79处,水气矿产地2处。有57种矿产新增查明资源储量,其中,石油13.4亿吨,天然气6472亿立方米,原煤231.1亿吨。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77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329万公顷。林业重点工程完成造林面积312万公顷,占全部造林面积的65.4%。全民义务植树23.1亿株。截至2008年底,自然保护区达到253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3个。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7万平方公里,新增实施水土流失地区封育保护面积2.6万平方公里。 初步测算,全年能源消费总量28.5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4.0%。煤炭消费量27.4亿吨,增长3.0%;原油消费量3.6亿吨,增长5.1%;天然气消费量807亿立方米,增长10.1%;电力消费量34502亿千瓦小时,增长5.6%。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59%。主要原材料消费中,钢材消费量5.4亿吨,增长4.2%;精炼铜消费量538万吨,增长6.9%;电解铝消费量1260万吨,增长4.3%;乙烯消费量998万吨,下降2.9%;水泥消费量13.7亿吨,增长3.5%。 七大水系的409个水质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占55.0%,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占20.8%,比上年下降2.8个百分点。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上持续好转,部分流域污染仍然严重。 近岸海域301个海水水质监测点中,达到国家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监测点占70.4%,比上年上升7.6个百分点;三类海水占11.3%,下降0.5个百分点;四类、劣四类海水占18.3%,下降7.0个百分点。全国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13.7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减少0.8万平方公里,其中,严重污染海域面积为2.5万平方公里。渤海严重污染海域面积0.3万平方公里。 在监测的519个城市中,有399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含二级)标准,占监测城市数的76.9%;有113个城市为三级,占21.8%;有7个城市为劣三级,占1.3%。在监测的392个城市中,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好的城市占7.9%,较好的占63.8%,轻度污染的占27.0%,中度污染的占1.3%。 全年平均气温为9.6℃,比上年低0.5℃。全年共有10个台风在我国登陆,增加2个。 年末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8295万立方米,比上年末增长16.1%;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5.3%,提高2.4个百分点;集中供热面积32.1亿平方米,增长6.6%;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1.6%,提高0.3个百分点。 全年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752亿元,比上年增加4.0倍。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3999万公顷,下降18.4%。其中,绝收403万公顷,下降29.8%。全年共发生森林火灾1.3万起,上升45.2%。全年因洪涝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35亿元,下降23.1%;死亡686人,下降41.3%。全年因旱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7亿元,下降60.9%。全年因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6亿元,增加1.3倍。全年累计发生赤潮面积13738平方公里,增加18.3%。全年低温冷冻和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95亿元,死亡162人。全年实际发生各类地质灾害2.7万起,直接经济损失183.7亿元,死亡656人。全年大陆地区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87次,成灾17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523亿元,死亡近7万人。其中,四川汶川地震震级达8.0级,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91172人,比上年下降10.2%。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312人,下降24.5%;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2.82人,下降7.5%;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1.182人,下降20.4%。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6.5万起,造成7.3万人死亡,30.5万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0.1亿元;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4.3人,减少0.8人。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各项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3.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4.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5.6大高耗能行业分别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6.钢材产量及消费量数据中均含部分使用钢材加工成其他钢材的重复计算因素。 7.固定资产投资按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计算的合计数据小于全国数据,是因为有部分跨地区的投资未计算在地区数据中。 8.房地产业投资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外,还包括建设单位自建房屋以及物业管理、中介服务和其他房地产投资。 9.原保险保费收入是指保险企业确认的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 10.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包括参保职工和参保退休人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对象是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的城镇非从业人员。 11.农村贫困人口是根据新修订的农村贫困标准统计的,与历史数据不完全可比。 12.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按2005年不变价格计算,邮电业务总量按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引引
10. 宏观经济指标的指标解读
GDP是最受关注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GDP增速越快表明经济发展越快,增速越慢表明经济发展越慢,GDP负增长表明经济陷入衰退。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反映国内消费支出情况,对判断国民经济现状和前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提升,表明消费支出增加,经济情况较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表明经济景气趋缓或不佳。
对外贸易占中国GDP比重达到60%以上,对中国经济影响巨大。欧美日经济危机持续时间越长,对中国实体经济出口量的冲击越大。
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在消费、出口受经济危机影响较大的情况下,加大投资成为重要的政策选择。2008年11月中央政府出台了四万亿投资计划以刺激经济,并于2009年3月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实施总额4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
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变动的综合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与货币供应量等其他指标数据相结合,能够更准确的判断通货膨胀或紧缩状况。
PPI主要用于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况,与CPI一样,是观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PPI对CPI具有一定的传导作用。
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反映工业企业从物资交易市场和能源、原材料生产企业购买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产品时所支付价格水平的变动趋势和程度。该指标对PPI具有一定的传导作用。
宏观经济出现较大波动时,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备受关注。2008年10月起广义货币(M2)供应量增长较快,2009年3月末已达53.1万亿元,表明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已连续实施。
利率体现了信用关系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资金借用报酬。利率的变化,直接反映出市场中资金供求关系的变化。在市场繁荣之时,资金供不应求,利率上升;市场疲软之时,资金供过于求,利率下降。从另一个角度看,利率上升,抑制资金需求,经济发展降温;利率下降,刺激资金需求,经济发展回暖。利率的变化反作用于资金供求,从而作用于经济发展,因此成为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7.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2008年以来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逐月稳步增加,进入2009年后新增贷款增长较快,第一季度三个月分别新增贷款1.6万亿,1.04万亿、1.92万亿。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本外币信贷收支表》,2008年以来各项存款余额合计数逐月提高,2009年3月已达53.6万亿,其中储蓄存款余额增至24.7万亿。储蓄存款余额占各项存款余额合计数的比例由2008年5月的43.8%增至2009年1月的47.9%,2009年2月、3月分别下降至47.2%、46%。
储蓄率指个人可支配收入总额中储蓄所占的百分比,是分析居民储蓄的另一个角度。我国储蓄率在全球排名第一,一直维持较高水平。高储蓄率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同时也导致了内需不足、银行系统性风险增加等问题。造成我国高储蓄率的主要原因是养老、医疗、住房、教育等社会保障和福利不到位,以及居民对未来风险和收入不确定性的担忧。随着2009年3月两会确定的各项社会保障改革措施逐步落实,高储蓄率将逐步回落,但这可能需要较长时期。
汇率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是一种货币用另一种货币表示出来的价格。
汇率变动受到经济、政治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的经济因素集中到一点,就是国家的经济实力。如果国内经济结构合理,财政收支状况良好,物价稳定,经济实力强,商品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力,出口贸易增长,其货币汇率坚挺;反之,则货币汇率疲软,面临贬值压力。汇率的变动也会对经济、政治等多方面产生重大影响。本币贬值,可以刺激出口,抑制进口,也会导致资金外流,影响一国国际收支平衡。
采购经理指数是一套综合性指标体系,因所选指标具有先导性,成为经济运行监测的先行指标。
制造业PMI体系包括PMI综合指数和其他扩散指数,PMI综合指数由生产、新订单、产成品库存、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等五个主要扩散指数加权而成,其他扩散指数包括采购量、积压订单、新出口订单、进口、购进价格、原材料库存等。PMI综合指数高于50%表示比上月增长,低于50%表示比上月下降,与50%的距离表示增长或下降的程度。
非制造业PMI由商务活动、新订单、新出口订单、积压订单、存货、中间投入价格、收费价格、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业务活动预期十项扩散指数构成。由于没有合成指数,国际上通常用商务活动指数来反映非制造业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一般来说该指数达到50%以上反映非制造业经济上升或增长;低于50%反映非制造业经济下降或回落。
全社会货运量从货物运输层面反映经济运行情况。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消费者信心指数由2008年7月的94.5连续下降至2009年3月的86.0,该指数未见反弹,显示出消费信心不足。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宏观经济景气指数预警指数由10个指标构成,包括工业生产指数、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财政收入、工业企业利润、居民可支配收入、金融机构各项贷款、货币供应M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预警指数把经济运行状态分为5个级别,100为理想水平,“红灯”表示经济过热,“黄灯”表示经济偏热,“绿灯”表示经济运行正常,“浅蓝灯”表示经济偏冷,“蓝灯”表示经济过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