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银行信贷员明知客户资料造假还给予上报,致使贷款拒签,信贷员应承担什么责任
一般是贷款出现风险后银行才追究责任。银行没有造成损失,在实际操作中信贷员一般没什么大的责任。要追究的话,也是银行内部处理。
㈡ 公司为了贷款,让做假的银行流水,违法吗
如果提供银行流水给客户经理做申请银行贷款,一旦被发现银行流水是造假的话,你的印象分大打折扣,如果是很谨慎的银行客户经理,他就不会直接给你做贷款,会退回你的申请,因为你在银行流水这方面欺骗他,说明你的银行实际的流水情况,不是特别理想,不足以支撑这笔贷款。为了风险,所以他不会对你进行下一步的动作,直接退回你的资料。
㈢ 资料被伪造、签名被冒充,六旬老人“被贷款”150万,如何警惕此类事件
日常应该对自己的个人信息,进行一个保护,不要让其他人有机会接触到,个人信息的泄露,就有可能出现类似的现象。根据媒体报道,事情发生在北京,一位银行工作人员只利用老人的房产证就放出了150万的贷款,而贷款其他的信息都是伪造的,放贷之后,这笔贷款很快就被划到其他人的户头上,老人没有收到钱,却莫名其妙背了一身的债。不过还好,最后法院判定该事件,是银行全部的责任,与老人无关银行自行承担损失。
㈣ 怎样做好信贷员 领导要求发展业务,但是管理部要求控制风险,我很为难哎
在政策和流程范围内办理业务。如要适当突破信贷政策,须向分管领导汇报,经行长协调后,经有权签批人(一般为行长)决策是否发放。至于什么可以突破什么不可以,要经验积累了。行长还是会主要把握实际商业风险的,当然,信贷员要发放这笔贷款,赢得奖励,的确是要承担一些尽职调查风险的。即有时候后台部门、行长不得不提一些难度较高的补充调查要求,并要求你对真实性负责,而你做不到,但又想做该笔业务,那么只能根据你自己的经验选择是否承担风险。一般贷款损失,如无操作上的重大瑕疵,责任认定也仅为扣钱。
㈤ 申请银行贷款时材料造假有哪些后果
一、银行办理贷款时会核实贷款人的贷款资料的真实性,包括结婚证、收入证明、无法证明等资料的真假性,使用假资料申请贷款的属于经济诈骗行为,是违法的。
二、申请银行贷款的条件及资料:
1. 夫妻双方身份证、户口本/外地人需暂住证和户口本
2.结婚证/离婚证或法院判决书/单身证明2份
3.收入证明(银行指定格式)
4.所在单位的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加盖公章)
5.资信证明:包括学历证,其他房产,银行流水,大额存单等
6.如果借款人为企业法人的还必须提供经年检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企业章程、财务报表。
㈥ 没还贷款银行将资料交给法务风险管理部门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你的贷款的逾期了,会上征信,还会面临催收!
㈦ 贷款材料可以造假吗
请您提供真实材料,以便核验;审核是否能够通过,是结合您申请的业务品种、个人偿付能力、信用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定的,需要经办网点审批后才能确定。建议您提供相关申请材料,联系当地招行网点的个贷部门进一步核实。
㈧ 银行职员伪造证据补齐贷款手续会承担什么风险
银行资源伪造证据,补齐贷款手续会承担什么风险?我觉得银行职员伪造证据,补齐贷款手续,应该按照国家规定的法律文件承担一定的刑事责任。
㈨ 银行营业部主任让信贷员帮助编造假手续,取得贷款自己经营用了,营业部主任和信贷员定什么罪
这个要看具体情节,还有相应的岗位职责,按你简述的情况,以下第三个罪名,比较符合,你可进行参考:
一、职务侵占罪: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本罪强调的是职务之便,所有权的转移。
二、贷款诈骗罪: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或者以其他方法,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本罪重点强调的是非法占有。司法实践中,行为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其行为属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
(1)贷款后携带贷款潜逃的;
(2)未将贷款按用途使用而是挥霍致使贷款无法偿还的;
(3)使用贷款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致使贷款无法偿还的;
(4)改变贷款用途将贷款用于高风险的经济活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致使贷款无法偿还的; (5)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改变贷款用途,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致使贷款无法偿还的;
(6)提供虚假的担保申请贷款,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致使贷款无法偿还的,等等情形。
挪用资金罪(刑法第272条),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三|、挪用资金罪(刑法第272条),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