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办理房贷夫妻中只有一人有银行流水记录行吗
银行流水账单俗称银行卡存取款交易对账单,也称银行账户交易对账单。指的是客户在一段时间内与银行发生的存取款业务交易清单。 私人账户流水指的是客户自己本人名下的银行卡(借记卡)或者银行活期存折,在一段时间内与银行发生存取款业务交易清
2. 夫妻贷款老公每个月银行卡流水有10000还需要查妻子的流水吗
要看贷款人是谁了, 以及贷款额度,比如月供6000,需要月流水达到12000
这种情况下,需要别人担保,或者做为共同还款人,比如妻子
如果月供低于5000,月流水满足贷款条件的,不需要担保了
3. 贷款银行要求打印流水账,可否用夫妻双方的银行卡
贷款银行要求打印流水账,可以用夫妻双方的银行卡,还需要提供其他房贷材料如下:
1、一手房按揭贷款
贷款手续需要:贷款人夫妻双方的身份证明、户口本、结婚证、房权证(买卖合同)、土地证(或复印件)、无房证明、单位收入证明、担保公司的担保证明。
2、二手房按揭贷款
贷款手续需要:买卖夫妻双方身份证明、户口本、结婚证、房权证、土地证(或复印件)、买卖合同、契税票、评估报告、买方夫妻收入证明和无房证明。
4. 丈夫办房贷需要妻子的银行卡流水男方家里口头说他们还妻子有义务还款吗因为妻子不想贷款所以丈夫就要离婚
只要你们是夫妻,不管哪一方办贷款,另一方都有还款义务
而且看你说的,老公是没有工资收入吗?
那还款的银行卡肯定是绑定你的,要是将来他家里反悔不还的话,银行只会向你追缴
如果你们违约不还款的话,信用受损,会变成老赖也是你
将来你坐火车,高铁,飞机,孩子上大学都会有问题。
一定要慎重!!
5. 求助:一人贷款需要夫妻两个人的流水和征信记录吗
查询个人信用记录:
不良的信誉记录,一般会保存7年无法抹掉7年之内无再出现类似情况,将会自动消除掉;
有一种对不良记录补救方法,那就是不良记录发生后在一年之内,持卡人写一份未按时还款的说明,同时还及时把相关欠款及时还清,然后把该事项交给信贷机构,然后让帮忙申请消除不良记录。
6. 夫妻一方可以查另一方的银行卡流水吗
不可以。
隐私就是私事,个人信息等个人生活领域内的事情不为他人知悉,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禁止他人干涉的纯个人私事。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
(6)夫妻贷款银行卡流水属于隐私扩展阅读
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侵扰他人私生活、公开他人隐私的行为,既是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
监视、窥视他人私生活,以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手段千方百计刺探他人的秘密,都属于侵害隐私权的行为。当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执法机关依法调查和公开当事人的有关信息,则不属于侵权行为。
尊重他人隐私,就要树立隐私意识。明确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破除我国传统文化中 “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这类宣扬人格依附的陈旧观念;不干涉他人私人空间,不搬弄是非、揭人短处、扰人安宁;不因好奇而热衷于打听别人私事、传播别人的秘密。我们要矫正不尊重他人隐私的若干陋习。
尊重他人隐私,需要强化责任和荣誉意识。个人隐私权里无不包含着两种最忠实的守护——责任和荣誉。亲人、朋友之间常常会分享一些个人秘密,这是基于彼此信任。
此时,要承担起对这份隐私的责任和信誉,这不但能保护自己的隐私,也是对他人隐私的保护和尊重。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尊重彼此的隐私。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是道德的呼唤,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7. 已婚人士贷款买房必须要两个人的银行流水吗
如果你是已婚人士,并且双方都上班,银行往往会要求提供申请人及其配偶的收入证明和最近半年的银行流水帐单。如果一方无工作,则不需要提供银行流水。
8. 夫妻一方公司上市要提供夫妻双方银行流水是否侵犯另一方的个人隐私可以拒绝吗
可以拒绝,你可以拒绝,人家也可以拒绝你上市,银行贷款还要捎带上配偶呢,更何况上市以后会关系到很多人的资金安全,当然可以要求查看配偶的相关资料
9. 已婚人士贷款买房必须要两个人的银行流水吗
已婚人士贷款买房银行大多要求提供夫妻双方的银行流水,来证明家庭的资产和还款能力,但若其中一方无工作,则不需要提供流水。银行流水是证明个人或公司收入情况的一种证明材料,是向银行申请贷款所必须的材料。
已婚人士贷款买房属于家庭性质,按银行按揭贷款的规定,是必须提交申请人和配偶的身份证、银行流水、家庭收入证明等相关资产证明,其中也包括银行流水、银行存单等。
(9)夫妻贷款银行卡流水属于隐私扩展阅读
银行按揭贷款买房借款人所需条件
1、年龄在18-60岁的自然人(港澳台及外籍亦可)。
2、具有稳定职业、稳定收入,按期偿付贷款本息的能力。
3、借款人的实际年龄加贷款申请期限不应超过70岁。
4、有所购(大修)住房全部价款20%以上的自筹资金,并保证用于支付所购(大修)住房的首付款。
5、有贷款行认可的资产进行抵押或质押,或(和)有足够代偿能力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或自然人作为保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