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被騙在網上貸款了怎麼辦
1、保存好相關的被騙的整個對話的截圖,匯款的憑證等相關證據。
2、然後向當地的公安機關報警。公安機關將視具體情形按程序實施受理、立案、偵查。
⑵ 如果網上貸款還不上怎麼辦
存在的後果如下:
1、一般情況下,逾期期間貸利息可能會更高,或者還有違約金。
貸款不還,首先遭遇到的就是高額罰息,一些金融機構在罰息的基礎上,還需要你支付一筆違約金,這些費用加起來,可是一筆不菲的開支。
2、信用受損
借了銀行的錢,逾期不還,你的個人信用報告就會留上污點,以後再想申請銀行卡、申請貸款,就是難上加難。
3、被各種手段催收
無論是銀行還是小貸公司,都有自己的催收體系。初級的會給你發簡訊、電話轟炸你的通訊錄好友,包括你的家人親戚朋友,程度嚴重一些的,甚至會有催收人員24小時貼身緊逼,嚴重擾亂你的工作、生活。
4、被起訴,資產可能被查封
金融機構也會用法律武裝自己。欠款不還,金額比較大的,就會被起訴。
5、如果是借銀行的不還,就可以涉及到欺詐罪,嚴重的是要坐牢的,借錢不還雖然是民事糾紛,不會上升到刑事案件,
但如果借款人堅決不還錢,法院會追究貸款人的刑事責任,甚至是坐牢。
拓展資料:
網貸,外文名是Internet lending,p2p網貸是網路貸款的簡稱,包括個體網路借貸和商業網路借貸。P2P網貸是指個體和個體之間通過互聯網平台實現的直接借貸。它是互聯網金融(ITFIN)行業中的子類。
網貸平台數量在2012年在國內迅速增長,迄今比較活躍的有350家左右,而總量截止到2015年4月底已有3054家。
互聯網金融本質仍屬於金融,沒有改變金融風險隱蔽性、傳染性、廣泛性和突發性的特點。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是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同時,互聯網金融是新生事物和新興業態,要制定適度寬松的監管政策,為互聯網金融創新留有餘地和空間。
通過鼓勵創新和加強監管相互支撐,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互聯網金融監管應遵循"依法監管、適度監管、分類監管、協同監管、創新監管"的原則,科學合理界定各業態的業務邊界及准入條件,落實監管責任,明確風險底線,保護合法經營,堅決打擊違法和違規行為。
網路借貸包括個體網路借貸(即P2P網路借貸)和網路小額貸款。個體網路借貸是指個體和個體之間通過互聯網平台實現的直接借貸。在個體網路借貸平台上發生的直接借貸行為屬於民間借貸范疇,受合同法、民法通則等法律法規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司法解釋規范。
網路小額貸款是指互聯網企業通過其控制的小額貸款公司,利用互聯網向客戶提供的小額貸款。網路小額貸款應遵守現有小額貸款公司監管規定,發揮網路貸款優勢,努力降低客戶融資成本。網路借貸業務由銀監會負責監管。
在傳統P2P模式中,網貸平台僅為借貸雙方提供信息流通交互、信息價值認定和其他促成交易完成的服務,不實質參與到借貸利益鏈條之中,借貸雙方直接發生債權債務關系,網貸平台則依靠向借貸雙方收取一定的手續費維持運營。
⑶ 網路貸款還不起怎麼辦,
如果貸款機構起訴到法院勝訴之後,在履行期未履行法院判決,會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法院在受理強制執行時,會依法查詢貸款人名下的房產、車輛、證券和存款;
貸款人名下沒有可供執行的財產而又拒絕履行法院的生效判決,則有逾期還款等負面信息記錄在個人的信用報告中並被限制高消費及出入境,甚至有可能會被司法拘留。
網上貸款也正在成為一種趨勢,藉助互聯網的優勢,可以足不出戶的完成貸款申請的各項步驟,包括了解各類貸款的申請條件,准備申請材料,一直到遞交貸款申請,都可以在互聯網上高效的完成。
2017年11月21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關於立即暫停批設網路小貸公司的通知》,決定各級小額貸款公司監管部門一律不得新批設網路(互聯網)小貸公司,禁止新增批小貸公司跨省(區、市)開展小額貸款業務。
2018年8月8日,全國互金整治辦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深圳市互金整治辦下發了《關於報送P2P平台借款人逃廢債信息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P2P平台盡快報送老賴信息。
⑷ 本人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網路貸款該怎麼辦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現在很多人的生活也受著很大的威脅,這是十分可怕的事情,很多隱私也會在這種越來越公開透明的社會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泄露,給人帶來很大的不便,讓人們倍感煩惱,在這種復雜的情形下,就很容易出現被莫名其妙的網路貸款,明明自己沒有參與任何的貸款活動,卻被告知了已經進行了網路貸款,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如果遭遇這種事情,一定不可以著急,千萬要冷靜下來,尋求警方的幫助,及時報警核實才是最好的辦法,不可以自己盲目逞強,會容易進入到對方設置好的圈套裡面,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總而言之,遭遇這種關於網路貸款的詐騙時,一定要保持冷靜,不可以隨便的相信對方,第一時間去尋求警方的幫助,這才是最好的解決方式,不能盲目相信任何人,以免進入到更大的騙局裡面,難以脫身。
⑸ 我在網上貸款被騙了怎麼辦
法律分析:在網上貸款被騙了怎麼辦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將該合同予以撤銷。法律規定以欺詐手段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屬於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司法機構撤銷受欺詐訂立的合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條 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⑹ 遇到貸款網路詐騙怎麼辦
法律分析:1、發現自己被網路貸款詐騙,要立即保持冷靜,不要沖動。常言道沖動是魔鬼,貸款被騙心裡固然是很著急,一心想著如何把錢追回來。
2、安撫被騙的情緒後,想盡辦法回憶被騙的每一個細節,及時記錄保存好。比如,自己是從哪個渠道知道這個APP,還有各種細節和疑點要注意。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
3、穩住貸款網路詐騙分子,有些人發現自己被騙,於是開始直接開罵騙子,讓騙子把自己拉黑刪除,這個方法非常不可取。而是要悄悄穩住貸款詐騙分子,不斷搜集其相關信息,裝作自己被騙的樣子,讓騙子覺得你還沒有被騙。
4、這個時候,就要去報警,不讓騙子得逞。
在報警前,要將騙子的所有聊天記錄、通話記錄、簡訊信息、轉賬記錄等等,妥善保存好,以便交給警方。因為你提供的每一個線索,都可能成為警察破案的關鍵信息,非常重要。
報警後,這個時候要耐心等待警方給出相關信息,如果警方以證據不足或不願立案,可尋求法律援助,敦促警方盡快破案。這也是很多人在遇到被騙後,報警了,結果警方以金額不足或證據不足,不了了之的情況時有發生。
這也是很多詐騙分子,從金額比較小的地方下手,因為不夠金額,警方是不會立案的。這里,還是需要我國警方對詐騙予以零容忍,金額要降低。
因為現實生活中,被騙的人很多,往往因為怕麻煩,怕警方確實沒有足夠的人手解決這么多的詐騙問題。
5、在警方破案後,這個時候要追討損失,可能需要通過司法程序,就需要自己請律師打官司,解決問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八十四條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利也有義務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舉報。
被害人對侵犯其人身、財產權利的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控告。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於報案都應該接受。
對於不屬於自己管轄的,應當移送主管機關處理,並且通知報案人;對於不屬於自己管轄而又必須採取緊急措施的,應當先採取緊急措施,然後移送主管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⑺ 如果無故被申請了網路貸款了,那麼該怎麼辦
現在各種活動都需要去填寫個人信息,可能是在某個當中把個人信息流露出去了吧,而且現在的壞人都比較神通廣大,指不定是拿你的信息去進行網貸了。萬幸中的不幸是你知道了這件事情。一般情況下,進行網路貸款之後肯定會跟你所綁定的手機號發簡訊,提示你進行了網貸,這時候你可以具體的去看看在什麼軟體上面進行了貸款,然後去找到客服跟他溝通一下,看看能不能取消貸款,如果交流無果,你就去報警吧,畢竟這是唯一的的辦法,但是好像金額達不到一個數量是無法進行報案的。但是萬一有一絲希望呢,總歸要要試試把。
⑻ 遭遇網貸強制下款怎麼辦
用戶遇上強制下款的網路貸款,可以主動聯系貸款機構,表明自己並未提交貸款申請,之後與貸款機構協商只歸還貸款本金並且終止貸款。而貸款機構拒絕的話,用戶可以保留相關的證據材料向有關部門投訴。實際上,貸款產品強制下款的可能性是比較低的。必須是用戶提交了貸款申請,同時通過了貸款審核,貸款機構才會放款,用戶都沒有申請貸款就直接放款了,這種情況極少發生。
⑼ 我在網上貸款,被騙,他們要投訴我,怎麼辦
在網上貸款被騙,你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
至於他們說要投訴你,那是嚇唬你,千萬不要上當。
讓他們去投訴吧。
⑽ 網上貸款被騙該怎麼辦
遇到貸款網路詐騙,應立馬收集相關證據,及時通過電話向公關機關報案或者直接去公安機關報案。作為中國公民,發現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時,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舉報不僅是自身的權利,也是自身的義務。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條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利也有義務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舉報。被害人對侵犯其人身、財產權利的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控告。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於報案、控告、舉報,都應當接受。對於不屬於自己管轄的,應當移送主管機關處理,並且通知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對於不屬於自己管轄而又必須採取緊急措施的,應當先採取緊急措施,然後移送主管機關。犯罪人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的,適用第三款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