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問公司一直處在欠稅狀態,對法人有什麼影響
可能會限制出境。
2015年二季度已經與北京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和北京市出入境管理總隊等部門進行溝通和協調,於7月下旬完成北京市國稅首批阻止欠稅人出境工作,共涉及8戶欠稅企業。
首批阻止出境涉及朝陽、石景山、門頭溝、大興、平谷和密雲6個區縣局8戶欠稅企業。目的是為了增強對違法企業的打擊震懾作用,加大對稅收違法企業的懲戒力度,推進社會誠信體系建設。
北京國稅表示,在獲取8戶欠稅企業法定代表人持有護照信息後,將阻止出境的相關資料送交北京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自7月下旬開始,邊檢部門將在全國范圍內,對上述8名欠稅企業的法定代表人採取阻止出境措施。
據了解,稅務部門一般對於欠稅3萬元以上的個人、欠稅20萬元以上的單位的法人代表,即可函請公安邊防部門辦理阻止欠稅人出境或法定不批准欠稅人員出境手續。
但對拒不辦理納稅申報的,或有重大應處理稅務事項未接受處理的,或拒不配合稅務機關處理稅務事項的可不受上述金額限制。
阻止欠稅人出境通報備案要先經稅務機關調查核實,欠稅人確實未按規定結清應納稅款、滯納金又未提供納稅擔保。
通常對於已取得出境證件執意出境的欠稅人,由稅務機關按規定程序將其列入阻止出境通報備案對象;對正在辦理出境證件的欠稅人,則按規定程序將其列入法定不批准出境人員通報備案對象。
這些備案對象最終由公安機關對其辦理相關手續,限制其出境。對於列入「黑名單」的欠稅人,只有在繳清稅款、滯納金或者提供擔保後,才能由稅務機關按程序上報上級部門解除對其阻止出境的措施。
❷ 公司欠稅拉黑後,法人和股東有什麼影響
稅務部門可收繳其發票或者停止向其發售發票。
根據規定,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有相應稅收違法行為,拒不接受稅務部門處理的,稅務部門可收繳其發票或者停止向其發售發票。
被列入稅收違法「黑名單」,納稅信用會降級,違法信息向實施聯合懲戒的相關部門推送,違法當事人將受到海關、金融、市場監管等多部門的聯合懲戒,包括限制信用貸款、禁止注冊新公司、列入重點監督對象等。
不少企業認為欠稅是一件小事,打著資金困難的旗號對應繳稅款能拖就拖,甚至拒不執行,然而在稽查案件中,企業欠稅不僅要面臨高額的滯納金甚至加罰,還會受到稅務部門的限制。
隨著2019年1月1日最新版《重大稅收違法失信案件信息公布辦法》的實施,稅務部門對違法失信行為的打擊力度進一步加大;
將「具有偷稅、逃避追繳欠稅、騙取出口退稅、抗稅、虛開發票等行為,經稅務部門檢查確認走逃(失聯)」的企業列入公布范圍,企業將難以通過「一走了之」的方式逃避履行稅收義務。
❸ 公司欠稅怎麼貸款啊
查詢一個企業是否欠稅,可以憑稅務登記證,到有管轄權的稅務局查詢即可;也可以在當地稅務局的網站上查詢。
欠稅是指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超過徵收法律法規規定或稅務機關依照稅收法律、法規規定的納稅期限,未繳或少繳稅款的行為。
企業欠稅的自身因素
1、從客觀實際上看,資金短缺是造成企業欠稅的直接原因,而造成企業資金短缺主要有如下情況:一是在新舊經濟體制轉軌過程中,部分企業因歷史包袱沉重,競爭能力不強,經營管理不善,經濟效益不佳,造成欠稅難以清繳;二是市場經濟下企業間的競爭不斷加劇,產品的換代周期急速縮短,企業不得不加大投入用於技術改造,造成雖有大量的資產卻無法迅速變現,容易出現短期資金短缺,造成欠稅;三是在銷售產品後,因購貨方拖欠貨款致使納稅人資金出現困難造成欠稅;四是企業技改投入資金大,短期內難以收回,造成了事實上的資金短缺。
2、從主觀意識上看,納稅意識差是企業欠稅的主要原因。從當前情況看,納稅人稅收法制觀念淡薄,納稅意識不強,造成部分企業對欠稅的認識存在兩大誤區:一是認為欠稅不同於偷稅、抗稅,不屬違法行為,於是把欠稅當作國家無息或低息貸款長期佔用;二是企業貸款的難度大,銀行銀根緊縮,企業貸款難,為了獲得流轉資金,寧可背負滯納金罰款,利用欠稅渡難關;三是由於在過去一段時間里,我國一些地方的稅收減免稅過寬過濫,「欠→緩→免」成了一種通用公式,同時部分稅務徵收機關對欠稅管理不嚴,導致部分企業企圖通過長期欠稅希求得到事實上的稅收減免。
3、企業財務核算和管理水平偏低,也是造成企業欠稅的又一重要原因。私營企業賬務不健全、不真實,採取賬外賬,本本賬甚至不做賬的辦法,造成了企業財務核算嚴重失真,稅務機關匯算或檢查後稅款不能及時調整並足額入庫,形成欠稅。同時一些企業辦稅人員知識老化,素質參差不齊,對稅法的掌握或不全、或滯後,造成對納稅期限、納稅金額的認識與相關稅法存在偏差,形成非主觀故意上的欠稅產生。
❹ 公司納稅的逾期信息影響銀行貸款怎麼消除
公司納稅的預期信息影響銀行貸款,一般情況下是不可以消除這些污點的,這些誠信記錄一直會存在
❺ 跟別人辦理了公司營業執照的變更手續後,去稅務局申報國稅時才發現他之前公司名下有欠稅款,怎麼辦
只有補交唄還要遭罰款,如果不能叫那個人去交的話就只有自己承擔。
❻ 您好,希望得到您的解答,在線等,建行企業稅貸,3月份有欠稅記錄(4月份已經處理)通過不了,怎麼辦
有欠稅記錄應該是不符合貸款條件的,但是一般會查看的是最近一年的繳納記錄,建議以後要按時繳納稅款。或者過幾個月後再試下吧,有時候系統更新沒那麼快,多試試總沒壞事。或者可以選擇別人的貸款方式。
希望能幫到您!
❼ 如果被查出賬上有欠稅情況,責任是誰會計還是老闆
責任最大是法定代表。
企業法定代表是企業會計記錄准確性的第一負責人。企業法人對會計資料的准確性負責。對涉稅問題,企業法人代表負領導責任,會計人員負管理責任。主要操作在於會計人員,責任也脫不了干係。
目前國家法律中規定需要對涉及稅收的要補稅款,一旦補足稅款和滯納金就沒有問題。所以在稅務部門查出有透漏稅款的時候,第一時間是補稅。
法定代表人與公司法人在內部關繫上也往往是勞動合同關系,故法定代表人屬於雇員范疇。但對外關繫上,法定代表人對外以法人名義進行民事活動時,其與法人之間並非代理關系,而是代表關系,且其代表職權來自法律的明確授權,故不另需法人的授權委託書。
法定代表人對外的職務行為即為法人行為,其後果由法人承擔(《 民法通則)第43條)。並且,法人不得以對法定代表人的內部職許可權制對抗善意第三人((合同法》 第50條)
(7)辦貸款時發現公司欠稅擴展閱讀:
公司法定代表人的法律風險
民事責任
一、法定代表人不承擔責任:法定代表人的職務行為就是企業法人的行為,因而由此產生的民事責任由本公司承擔,法定代表人一般不向第三人直接承擔民事責任。依據:《民法通則》43條:企業法人對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的經營活動,承擔民事責任。
二、《民法通則》規定的法定代表人的民事法律責任
1、因經營過錯向法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58.企業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以法人名義從事的經營活動,給他人造成經濟損失的,企業法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法人承擔對第三人責任後,可以追償有過錯的法定代表人或其他工作人員的賠償責任。
典型的如:簽訂、履行合同失職產生的賠償責任
2、法定代表人因單獨或者共同侵害單位財產可能承擔的民事侵權法律責任
《民法通則》第107條規定:「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民法通則》第130條規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權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公司法定代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