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的集團公司下一個參股公司,如果集團公司主體公司有貸款對我個人有無影響,這些貸款會影響到我
對個人的最壞最壞的影響就是公司破產,你三年內不得擔任其他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
Ⅱ 一個企業負債過多 會給企業帶來什麼影響
誰為億安買單,億安屬於誰 反思億安科技---億安負債經營失敗案例分析億安悲劇終於產生了,隨著中國證監會8.98億元的巨額處罰和媒介的窮追猛打,它幾乎失去了生還的希望。這個由110億元巨額資本形成的龐大軀體倒下了,它被宣判死刑,於是,在它身上無論是健康的肌肉還是惡性腫瘤,都將瞬間化為烏有! 真正熟悉億安內情的人都知道,億安是被中國改革大潮推上波峰,又甩到谷底的浪花。億安集團,這是一個由豪華的管理陣容,用100多億元的資金和廣大股民的投資所打造的企業品牌,它曾經閃耀著神秘的光環!然而,她的緣起、成長和衰落,再由天使淪為青面獠牙的「黑庄」,其中有一個常人所不太理解的邏輯。 羅成起家,藉助於中國經濟改革的好風好雨,依託中國國有資本社會化經營的大勢,跑馬圈地,迅速形成局面,5年間壘起了110億元系難以協調,致使項目中斷。 37層高的億安廣場既是能夠提升廣州市城市形象的重大工程,也是億安集團的標志性建築。億安廣場是億安集團實際操作的大型項目,也是對億安集團經營管理能力的驗證。 無論是直接合作的廣州廣園東路、江門1973線公路、億安廣場、廣州大物流貨場,還是間接合作的揚州萬燕、揚州電動車、江門萬燕集團、花地名珠大酒店等,億安主要合作對象是政府。應該說,億安的產生與發展,都依託於不同的政府機構。億安集團所以能夠獲得廣州市政府和相關銀行的支持,也是因為億安投資建設了大量的城市工程,對廣州市的城市和經濟建設有相當大的貢獻。應該說,億安集團是民營企業投入市政工程建設的先導者。整體上看,廣州市給億安集團提供的外部環境是比較好的,客觀上促進了億安集團的高速發展。 按照億安集團一些管理高層的分析,如果不是出現了「億安科技」事件,這些項目都將成功運轉。但億安對政府、政策的依附性太強,其生死沉浮都與政策、政府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如果操作不當,特別是政府機構的人事變更,會出現巨大的政策風險。 億安的主要資金來源是國家銀行,是由負債形成的資產,實際上都屬於國家資產。如果億安集團的資產按照不良資產處置,其價值將大大縮水,會給發放貸款的銀行造成直接損失。億安的項目,多是國計民生的項目,而這些項目又多是非常好的項目。億安集團對廣州市的城市建設,作出了較大的貢獻,許多行為帶有社會性質,我們不能脫離開廣州市的社會環境來分析億安現象。因此,政府和司法機構在處理億安科技惡庄的同時,也應該從保護國家財產和股民利益的角度出發,盡力保全億安的資產並盡量保持億安集團的生存和發展,使億安集團所承擔城市工程項目能夠善終。對於億安集團比較成熟項目,盡量採取政府收購的方式,以保全資產價值。 億安集團的主要經營項目都是和政府合億安集團出現了較大的帳面虧損(約為6億元左右),由於這些經營項目多是未完成的項目,很難界定為真正的虧損。事實上,億安主要項目的運行狀態不像一些媒介說得那麼糟糕,多數項目已經度過了最艱難的起步期。 在我們的經濟環境中,不存在純粹的經濟現象。億安現象本身屬於一種社會現象,其中有體制和機制的原因,也有文化的原因。億安雖然是民營企業,但主要的經營資源、經營載體都是政府,它的倒塌,更是社會成本的損失。 從社會成本的角度出發,是摧毀億安的成本大,還是改造億安的成本大? 在我看來,億安集團既有產生的理由,也就有生存的理由。億安集團雖然出現非常嚴重的違規乃至犯罪事件,但畢竟是個人犯罪,公司本身沒有搞過非法的決策。因為個人犯罪導致企業的倒塌是悲哀的事情,應該合理界定個人犯罪與公司經營的關系,在處置個人犯罪的同時,企業的正常運行不應該得到破壞。有關部門在處理億安科技案時所採取的「一網打盡」措施(億安集團主要高級管理層同時被監視居住,後多數被解除釋放),沒有照顧到一個大型企業集團的正常經營秩序,造成了較大的企業損失。處罰億安真正受損的是銀行、政府和股民,據粗略估算其損失額大概在10~15億元。如果億安集團能夠通過與國家、政府、銀行和國家監管部門的溝通,曉之以利害,有望緩解外界對億安集團的壓力。只要億安存在,冤有頭,債有主,總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損失;如果億安消失了,所有的事情都失去了責任承擔者,損失更大。 億安集團高層16人被抓後,我隨即到北京與相關部門、知名企業家和學術界接觸,探求挽救局面的策略,得到了積極的響應。中國證監會的有關領導也表示:他們希望億安集團能夠與政府、銀行等方面溝通,拿出切實可行
Ⅲ 公司的資產負債率達到多少通常就危險了
公司的資產負債率超過60%就會有運營危機,不利於公司的持續發展。
在企業管理中,資產負債率的高低不是一成不變的,對企業來說:資產負債率的適宜水平是40%~60%。
如果資產負債率過低,則說明公司的融資能力和投資能力很差,企業的發展會受到一定的限制。如果資產負債率過高,財務風險相對較高,可能帶來現金流不足時,資金鏈斷裂,不能及時償債,從而導致企業破產的情況。資產負債率高,會導致進一步融資成本加劇。
(3)集團公司負債貸款風險擴展閱讀
除了資產負債率,還有以下指標可以合理反映企業的財務結構是否適當:
1、凈資產比率=股東權益總額/總資產
該指標主要用來反映企業的資金實力和償債安全性。凈資產比率的高低與企業資金實力成正比,但該比率過高,則說明企業財務結構不盡合理。該指標一般應在50%左右,但對於一些特大型企業而言,該指標的參照標准應有所降低。
2、 固定資產凈值率=固定資產凈值/固定資產原值
該指標反映的是企業固定資產的新舊程度和生產能力,一般該指標應超過75%為好。該指標對於工業企業生產能力的評價有著重要的意義。
3、資本化比率=長期負債/(長期負債+股東股益)
該指標主要用來反映企業需要償還的及有息長期負債占整個長期營運資金的比重,因而該指標不宜過高,一般應在20%以下。
Ⅳ 淺談企業負債籌資風險影響因素及如何控制
一、引言
傢具企業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其運作第一步就是籌集資金謀發展。然而,單一由投資者投入的資金是無法滿足傢具企業經營和擴張需要的,必須運用借入的資金進行生產經營,這也已經成為開放的市場經濟環境下普遍存在的財務現象。國外美、日、英等發達國家的傢具企業資金總額中,外債資金的佔有比率就愈來愈高。如今美國為75%,日本為90%左右。但是,在我國舉債經營的傢具企業也已開始逐步成為現代傢具企業普遍採用的一種財務策略了。負債籌資對推動傢具企業發展居然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但財務杠桿卻起到雙向作用,既可能撬高傢具企業,帶來正面積極的作用,同時也可能把傢具企業撬翻,甚至形成倒閉破產。像韓國的大宇集團,中國的鄭百文就是個很好的例證。也可以這么說,負債籌資實際上是傢具企業的一把雙刃劍,運用既可以帶來巨額利潤,又可能帶來很大的風險,其不合理的負債籌資也會演變成一種極大的危險,甚至會給傢具企業帶來毀滅性的災害。
二、負債籌資風險的含義與例證
1.負債籌資風險的含義。就負債籌資風險而言,實際上就是指由於負債籌資給傢具企業帶來的到期不能償債的可能性。負債籌資使得傢具企業可以享受息稅前利潤率高於負債資本邊際成本的差額而引起的權益資本利潤率的提高,這給傢具企業帶來到期必須還本付息的義務。一般當傢具企業息稅前利潤率高於負債成本時,其財務杠桿正效應會使傢具企業權益資本利潤率得以更大程度的提高,這是傢具企業負債籌資的直接動機和目的。但是,當傢具企業息稅前利潤率大幅度降低的時侯,權益資本利潤率也會更大幅度下跌,這就發生了財務杠桿的負效應,從而導致傢具企業虧損。如果到期債務超出了傢具企業可支付能力,那麼傢具企業就無法如期償還負債,這就給傢具企業帶來了財務風險。如果債權人不同意展期,那麼傢具企業就有可能被迫破產倒閉。
2.負債籌資帶來的破產例證。在負債籌資風險例證中,韓國大宇集團的破產,就是明顯的負債籌資產生財務杠桿負效應所致。在1993年,大宇在海外的傢具企業只有15家;到了1998年底已發展至600多家,其擴張就是靠來自政府政策和銀行信貸負債籌資;到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其他集團相繼開始收縮,而大宇卻依然我行我素。1998年,發行的傢具公司債券就達7萬億韓元。然而在全球經濟危機大背景狀態下,大宇的經營也不令人滿意,利潤率也急劇下降,多處的子傢具公司發生虧損。在高負債率的情況下,資金周轉更加困難;到了1999年7月,就被4家債權銀行所接管。延續到當年11月,大宇集團正式宣告破產,為此韓國政府對其再次進行了結構性的調整。
三、傢具企業負債籌資風險產生的因素
1.傢具企業息稅前利潤率的影響因素。對於傢具企業息稅前利潤率的影響,主要是傢具企業所處的經濟環境及本身的獲利能力。傢具企業借入資金是為了彌補自有資金的不足,用來維持正常生產或擴大規模,但負債是有杠桿作用的,一旦經營不善或經濟環境惡化,會使傢具企業面臨經濟發展的低潮,以及其他原因帶來的經營困境會直接導致息稅前利潤率的降低,這就有可能低於負債資本的邊際成本。財務杠桿的負效應,權益資本的利潤率會以更快的速度下降,進一步加重了財務危機。其大宇破產的主要原因就是經濟危機的爆發,使其經營環境惡化,而其主要產品汽車抵禦風險的能力又很差,致使獲利能力急劇下降,無法如期償還高額的負債所致。
2.負債資金邊際成本的影響因素。負債資金邊際成本的影響因素主要是負債籌資資金利息率的高低。在國家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實行緊縮的財政政策和緊縮的貨幣政策時,社會貨幣供應量萎縮,其負債利息率必然會提高,這就有可能高於傢具企業的息稅前利潤率,從而導致傢具企業盈利減少,甚至發生虧損,而不能按期償債。
3.傢具企業到期還本付息額的影響因素。1)負債額度問題。它是指傢具企業負債總額的大小或負債在資金總額中所佔比重的高低。負債額度越大,利息支出越多,無法到期按時償還負債本息的可能性就越大。同時,負債比重越高,財務杠桿系數越大,股東收益的變化幅度也隨之增大。因此負債額度越大,負債籌資的風險就越大。韓國大宇集團在經濟狀況最好的時,資產負債率高達80%,1997年金融危機時,其很多子傢具公司的資產負債率都在400%以上,個別高達1000%。這么高的負債比重使大宇抵禦財務風險的能力十分脆弱,在迅速擴張的背後蘊藏著嚴重的財務危機,直至破產倒閉。2)負債期限結構問題。它指傢具企業所使用的長短期借款的相對比重。若負債期限結構安排不合理(長、短期債務比例),還款期限過於集中,就會使傢具企業在債務到期日還債壓力過大,資金周轉不靈,影響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如籌集大比重短期借款建設長期資產項目,則當短期借款到期時,長期資產可能還未產生效益,就出現了難以籌措足夠現金償還短期借款的風險。大宇集團在金融危機情況下仍向銀行短期貸款200億美金投資擴建汽車廠,剛建好還未產生效益時負債便已到期,致使其無力如期償還,從而導致了破產。而中國的鄭百文與大宇集團有著相似的經歷,發展也是一個「負債擴張」的過程。在2000年破產前夕,每股凈資產-8.3802元,負債比重達235.75%,且負債十分單一,幾乎全是建設銀行鄭州分行的代墊貨款,僅1998年墊款就高達17.72億元,罰息1.43億元。這些墊款全部是期限為6個月的銀行承兌匯票。可見,其負債籌資額太大,比重太高,負債期限很短,且結構單一,抵禦風險能力很弱。1998年時傢具公司產品銷售不暢,貨款回收困難,在承兌匯票到期前無法將款項支付給銀行,使銀行為其累計墊款達20億元。此後,經營狀況又無起色,所獲利潤多用於支付銀行利息及罰息,造成惡性循環,直至被迫重組。
4.傢具企業資金周轉的影響因素。一般來說,負債本息要以現金償還。傢具企業能否按期償還本息,不僅要看盈利狀況,還要看預期的現金流人量和資產的整體流動性。如果經營不善導致虧損,或利潤為正但存貨及應收賬款等過多,現金流入量就無法支付到期的借款本息。這時為了不破產可以變現部分現有資產,而各種資產的變動能力是不一樣的。資產的變現能力與其流動性成正比。當資產的整體流動性較弱時,變現能力就很差,財務風險就較大。很多破產不是沒有資產,而是因為資產不能在較短時間內變現,結果不能按時償還債務所導致。
四、傢具企業負債籌資風險的控制與管理對策
從大宇集團和鄭百文的案例可看出,作為現代傢具企業籌資的主要手段之一—負債籌資,的確是一把雙刃劍。所以,對負債籌資的風險應有充分的認識,對其加強控制管理是很有必要的。
1.負債規模控制。把握好負債率和償債能力指標。計算公式: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
利息保障倍數=總稅前利潤/利息費用
顯然,負債比率越高,債權的保障程度就越小。所以該指標必須保持一定適當的比率。一般認為,資產負債率保持在50%比較合理,65%是警戒線,100%為破產線;但在50%以下,發展就慢,比率越小,越趨於保守。利息保障倍數指標反映了傢具企業的經營所得保障支付負債利息的能力,其倍數必須大於1,否則就難以償還債務及利息。這只是通俗標准,傢具企業必須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來確定恰當的負債比率。若經營管理得當,資金周轉迅速,增長潛力大,負債比率可以適當高些,反之則要降低比率。
Ⅳ 企業的負債率怎麼樣才算高負債有什麼好處和壞處
資產負債率,是企業負債總額與資產總額的比率,資產負債率是一項衡量公司利用債權人資金進行經營活動能力的指標,也反映債權人發放貸款的安全程度。
負債比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
企業的資產負債率一般不能高於65---70%以,如果高於這個范圍就算是高負債率啦,一般想向銀行貸款就會有問題了;
這一比率可以反映債權的保障程度,如果這個比率過高,說明股東所提供的資本與企業借入的資本相比,所佔比重較小,這樣,企業的經營風險就主要由債權人負擔。
因此,這個比率越高,說明企業償還債務的能力越差;反之,償還能力越強。但並非這個比率越低越好,太低了說明企業的經營者比較保守,缺乏進取精神。因為,如果長期借款利率低於資產報酬率,企業可以利用舉債經營取得更多的利益。也可以用股東權益比率來評價企業的長期財務狀況。
Ⅵ 企業負債若流動負債占絕大部分,甚至負債全部由流動負債構成 說明什麼問題啊這樣有風險嗎
長遠來看,企業的資信水平是制約負債水平的關鍵,這也要求建築企業加強內部管理、規范經營活動,全面提高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和履約能力。
截至2017年底,建築行業上市公司流動負債在負債總額中的佔比已高達77.4%。對於建築企業而言,在舉債經營的動態理財過程中,轉移、分擔、防範和化解流動負債風險是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建築企業應強化債務管理,並通過抓工期、加強債務資金管理和對應項目實施情況監管等途徑主動應對流動負債風險。
Ⅶ 企業的債務風險有哪些
公司的債務風險是指公司作為債權人在法律保護范圍內面臨的債款損失風險,公司的債務風險有哪些或者來自於哪些方面呢?從風險來自於公司自身還是公司外部環境可以分為以下兩種:
(一) 公司外部環境引起的債務風險,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行業保護主義引發的債務風險。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企業之間的債權債務涉及到該地區、該行業的利益,其採取保護主義措施,對內實行特殊保護與扶持,對外進行歧視和排擠,致使其他地區、其他部門、其他行業的債權人無法行使其債權。
2. 不正當競爭行為嚴重。一些企業為謀取自身利益,不惜採用商業賄賂、發布虛假廣告等手法推銷殘次偽劣產品,騙簽合同,或者借機佔領市場、擠垮競爭對手。這樣做的後果使受害企業產品積壓,陷入危機,只好靠舉債、拖債度日。
(二)公司自身管理不善引發的債務風險:
1.訂立合同時的失過。目前仍有分布企業未建立現代化的企業法律管理制度,法律意識淡薄,訂約前不認真審查對方的主體資格、經營范圍、資信狀況、履約能力,結果上當受騙、貨款兩空,或者是貨款久拖不得。
2.履行合同中的欠缺。企業不及時行使自己的債權,不在法定或約定的履行期限內催收貨款,結果由於債務人企業的債權人不斷增多,債務數額不斷擴大,以致於其無力償還,只好任其拖欠。
3.請求權行使的懈怠。在實踐中,一些債權人往往怠於行使自己的請求權,既不及時同債權人協商進行處理,也不及時請求仲裁機關或人民法院予以解決,以至超過訴訟時效。
Ⅷ 企業負債籌資風險的分析與防範論文
摘 要:負債經營可以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擴大生產規模,使企業得到財務杠桿效益,獲得節稅效益,減少貨幣貶值的損失,降低綜合資金成本;同時,負債經營也增加了企業的財務風險。企業要樹立風險意識,建立有效的風險防範機制,保持合理的資產負債率,制定出合理的負債財務計劃;對於籌集外資帶來的風險,應從預測匯率變動的趨勢入手,制定外匯風險管理戰略。
我國目前階段,企業普遍面臨資金短缺問題,籌資就成為企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財務渠道。負債籌資是現代企業的主要籌資方式之一,也是企業普遍採用的籌資方式。有負債就會有籌資風險,因此,因負債而引起的風險也是每個企業都不能迴避的現實問題。
一 籌資風險的來源
籌資風險,是指與企業籌資相關的風險,一般是指由於資金供需情況、宏觀經濟環境等因素的變化,企業籌集借入資金給財務成果帶來的不確定性。它有兩層含義,一是指負債籌資導致企業所有者收益下降的風險;二是指負債籌資可能導致企業財務困難甚至破產的風險。
企業的籌資風險主要來源於以下幾個方面:
1.企業投資利潤率和借入資金利息率的不確性。當企業投資利潤率高於借入資金利息率時,企業使用一部分借入資金,可以因財務杠桿的作用提高自有資金利潤率;當企業投資利潤率低於借入資金利息率時,企業使用借入資金將使自有資金利潤率降低,甚至發生虧損,嚴重的則因資產負債率過高或不良資產的大量存在,導致資不抵債而破產。
2.企業經營活動的成敗。負債經營的企業,其還本付息的資金最終來源於企業的收益。如果企業經營管理不善,長期虧損,那麼企業就不能按期支付債務本息,這樣就給企業帶來償還債務的壓力,也可能使企業信譽受損,不能有效地再去籌集資金,導致企業陷入財務風險。
3.負債結構。借入資金和自有資金比例的確定是否適當,與企業財務上的利益和風險也有著密切的關系。在財務杠桿作用下,當投資利潤率高於利息率時,企業擴大負債規模,適當提高借入資金與自有資金之間的比率,就會增加企業的權益資本收益率。反之,在投資利潤率低於利息率時,企業負債越多,借入資金與自有資金比例越高,企業權益資本收益率也就越低,嚴重時企業會發生虧損甚至破產。同時,負債規模一定時,債務期限的安排是否合理,也會給企業帶來籌資風險。若長、短期債務比例不合理,還款期限過於集中,就會使企業在債務到期日還債壓力過大,資金周轉不靈,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
4.利率變動。企業在籌措資金時,可能面臨利率變動帶來的風險。利率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企業資金成本的大小。當國家在實行「雙松」政策,即擴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時,貨幣的供給量增加,貸款的利息率降低,企業此時籌資,資金成本較低,企業所負擔的經營成本減少,這樣就降低了企業的籌資風險;相反,當實行「雙緊」政策,即緊縮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時,貨幣的供給量萎縮,貸款的利息率提高,企業此時籌資,資金成本增加,企業所負擔的經營成本提高,這樣企業就要承擔較大的籌資風險。
5.匯率變動。企業倘若籌借外幣,還可能面臨匯率變動帶來的風險,當借入的外國貨幣在借款期間升值時,企業到期償還本息的實際價值就要高於借入時的價值。當匯率發生反方向變化時,即借入的外幣變軟(貶值)時,可以使借款企業得到「持有收益」,即由於借入外幣的貶值,到期仍按借入額歸還本金,按原利率支付利息,從而使實際歸還本息的價值減少。
6.決策失誤。投資項目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如果決策失誤項目失敗或由於種種原因不能很快建成並形成生產能力,無法盡快地收回資金來償還本息,會使企業承受巨大的財務危機。
二 負債經營的利弊分析負
債籌資是一把雙刃劍,既可帶來財務杠桿利益,又能引起籌資風險。用負債籌集來的資金從事生產經營的活動,即負債經營。在資本結構一定的條件下,企業從息稅前利潤中支付的債務利息是相對固定的,當息稅前利潤增多時,每一元息稅前利潤所負擔的債務利息就會相應地降低,扣除所得稅後可分配給企業所有者的利潤就會增加,從而給企業所有者帶來額外的收益,即財務杠桿利益。同理,由於負債經營的作用,當稅前利潤下降時,稅後利潤下降得更快,從而導致企業所有者收益大幅度下降,甚至可能導致企業破產。對企業來說,採用負債經營必須衡量由其帶來的收益和風險損失。因此,研究負債經營對企業產生的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負債經營對企業的積極作用
1.負債經營有利於提高企業的經營規模,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競爭的成敗除了與競爭方式等有關外,還取決於企業的競爭實力,即企業的資金規模。企業通過舉債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籌集足夠的資金擴大經營規模,參與市場競爭。
2.負債經營可使企業得到財務杠桿效益,提高企業股東的收益。在投資利潤率大於債務利息率的情況下,由於企業支付的債務利息是相對固定的,當息稅前利潤增加時,每一元息稅前利潤所負擔的債務利息就會相應降低,從而給企業所有者帶來額外的收益。
3.負債可以使企業獲得節稅收益。企業負債應按期支付利息,根據現代企業會計制度中的有關規定,負債利息應在稅前支付。在同樣經營利潤的條件下,負債經營與無債經營企業相比,由於上繳的所得稅減少,企業可獲得潛在的利益。
4.負債經營可減少貨幣貶值的損失。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利用舉債擴大再生產比自我積累資本更有利,因為通貨膨脹可以導致貨幣貶值,借款與還款時的利率差,使債務人償還資金的實際價值比沒發生通貨膨脹時的價值要小,實際上債務人將貨幣貶值的風險轉稼到債權人身上,減少了由於通貨膨脹造成的損失。
5.可以降低綜合資金成本。企業借入資金,不論盈虧均應按期償還本息,對於債權人來說風險較小。同時,企業除還本付息外,不再承擔其他經濟責任,不象發行股票那樣,在稅後還要支付一筆不小的股利,而且企業支付的利息是在成本中列支的,不需要負擔所得稅。因此,比較而言,債務的資金成本一般低於權益資本成本,從而有利於降低綜合資金成本。轉貼於 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http://www.studa.net
Ⅸ 企業負債的利與弊的各種分析分別是什麼
一方面,負債經營可以彌補企業資金,有效降低企業平均資金成本,給企業帶來財務杠桿效應。但另一方面,受利息和資金利潤率的影響,財務杠桿效應會有負面作用,產生財務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