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個人信息泄露,是否會「被網貸」
1. 不要懷疑騙子們的能力,確實存在個人信息泄露後被網貸的可能。
2. 比如,你可能會突然發現銀行卡多了一筆錢,這時要小心,因為這可能是最新的騙局,很可能是由於你的個人信息泄露造成的。
3. 近期,學習通和QQ的個人信息泄露事件引發了大量關注。盡管學習通官方回應沒有發現用戶信息泄露的證據,但網友們並不認同。
4. 我們今天不具體討論這個事件,而是討論個人信息泄露可能導致被網貸的問題。
5. 最近,同學小趙在學校食堂吃飯時收到了一條銀行簡訊,提醒他賬戶多出了6000元。不久後,他收到了一條簡訊,稱轉錯了賬。
6. 騙子以轉錯賬為由,請求小趙把錢轉給她。很多有同情心的人可能會答應,但小趙想起了半個月前的事情,選擇了報警。
7. 警方調查發現,小趙的個人信息被用於在網貸平台申請貸款。這是一種新型的詐騙手段,具體步驟如下:
1) 騙子通過非法手段獲取受害人的個人信息。
2) 騙子用受害人的名義在貸款平台申請貸款。
3) 騙子利用人性的弱點,編造合適的理由,讓受害人將錢轉給自己。
8. 如果不幸被網貸,不必過於擔心。根據《身份證管理法》,如果單位沒有審核就批准了非本人的業務,出現損失時單位要承擔責任。此外,冒用他人身份的騙子也要承擔責任,而受害人不必承擔責任。
9. 如果發現銀行賬戶多出一筆錢,應查清錢的來歷。可以通過手機銀行或銀行櫃台查詢,保持警惕,不必過於擔心。
10. 為了防止個人信息泄露,請注意以下幾點:
1) 不要在不知名網站隨意注冊賬戶。
2) 在提供身份證復印件時,註明用途,並簽在身份證信息范圍內。
3) 定期查詢人民銀行徵信中心,掌握自己的信用狀況。
4) 在企業使用公用手機時,不要綁定任何個人信息。
11. 記住,遇到類似情況時,不要輕信,不要轉賬,謹防電信詐騙。如果懷疑遭遇電信詐騙,請第一時間撥打反詐中心電話。
❷ 手機號泄露會不會被貸款
1. 法律分析:不會,貸款需要當事人的身份信息等多種信息才可以,但是還是應當注意個人信息的保護。
2.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一條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
3.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
4. 同時,也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
❸ 我的信息被盜用瞭然後用手機app分期貸款我都不知道應該怎麼辦
如果您的信息被盜用並通過手機APP進行了分期貸款,以下是一些建議的應對措施:
一、立即報警
二、聯系貸款機構
三、保護個人信息
四、關注信用記錄
五、法律途徑維權
綜上所述,面對信息被盜用並貸款的情況,應立即報警、聯系貸款機構、保護個人信息、關注信用記錄,並考慮通過法律途徑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