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銀行過橋有風險么一般都是怎麼樣操作的
銀行過橋風險主要有:
1、信息的不對稱。銀行違背承諾,不再續貸,說明沒有從銀行得到真實的信息,信息的不對稱是銀行過橋業務的關鍵風險。
2、對銀行業務人員的盲目信任。這種信任最容易被銀行利用很多公司出現問題,都是出來對銀行的盲目信任上。
3、政策性。如果國家流動性緊縮,那麼銀行資金面就會趨緊,放貸門檻提高,銀行就會被迫對一部分貸款到期的客戶不再續貸,但為了確保客戶還款,銀行往往會以口頭,或其他形式作出續貸承諾,待客戶還款後會以種理由拒絕續貸。
4、銀行斷貸。銀行過橋業務最大風險就是銀行不再提供貸款。本來說的好好地,只要還上錢,銀行還給繼續貸,結果銀行變卦了。這也是電視劇中,蔡成功的話。然而,在現實場景中,這樣的事簡直是太多了。本來在沒還款之前,銀行恨不能對天發誓,只要一還上,一定能再貸。然而,企業千辛萬苦還上了,銀行立馬變臉,不給了。這下好了,企業傻了,如何還給居間人呢?不是跟銀行說好了做彼此的天使嗎?
5、承受高額利息。一般來講,銀行過橋業務的利息都是按日計算,因為過橋資金使用不會超過10天,畢竟過橋業務是屬於「臨時周轉」業務。如果一旦過橋失敗,企業在短時間內無法還錢,那麼必須要承受高額的利息了。我們假設日息千分之1.5來計算,月息就是18%。如果三個月企業還換不上這筆錢,那麼這樣的利息也會把企業壓死。然而麻煩的不僅僅是這一個事。
銀行過橋貸款業務流程有:
1、借款企業申請貸款,貸款銀行向借款企業出具有條件的貸款承諾書;
2、調查銀行批復貸款的真實性;
3、貸款銀行業務部到貸款企業進行資信調查,了解企業不能按時償還貸款的原因,並書寫調查報告;
4、銀行上報該筆業務的預計操作流程;
5、銀行審批該筆業務,審批通過後返回審批表到業務中心;
6、承辦業務營銷中心與借款企業簽署委託公證;
7、借款人提供資金證明用途、資金過度的空白支票;
8、銀行與借款人簽訂委託貸款協議;
9、相關企業及人員提供連帶責任擔保;
10、銀行發放貸款。
⑵ 請教 利率敏感性資產和負債分別有哪些
利率敏感性資產包括可變利率貸款,短期貸款以及期限在一年以內的定期貸款,短期證券,同業拆借等,利率敏感性負債包括活期存款,利率可調整的儲蓄貸款,短期貸款,同業拆入等。
利率敏感性資產與利率敏感性負債的差額被定義為利率敏感性缺口,用GAP表示。即:利率敏感性缺口=利率敏感性資產-利率敏感性負債。
利率敏感性資產與利率敏感性負債不等價變動中產生的利率風險,主要源於商業銀行自身的資產負債期限結構的不匹配。
當利率敏感性資產大於利率敏感性負債,即銀行經營處於「正缺口」狀態時,隨著利率上浮,銀行將增加收益,隨著利率下調,銀行收益將減少。
(2)貸款買車gap險強制擴展閱讀
商業銀行利率敏感缺口與利率風險的關系
利率敏感性缺口主要分析利率的波動對銀行凈利息收入的影響。
1.假設銀行的利率敏感性資產和利率敏感性負債面臨同樣的利率波動,那麼當利率波動時,決定凈利息收入增加或減少的因素便是敏感性資產和敏感性負債之間的差額,也即敏感性缺口的大小。
而有效持續期概念是建立在資產或負債價值是未來可獲得或支出的現金流的貼現值之和的基礎之上的,它被定義為資產或負債的市場價值相對於市場利率變動百分比的彈性。
持續期分析中蘊含了未來現金流和償還期限對價格的利率彈性的影響,持續期與未來現金流的大小呈反向關系,與償還期限的長短呈正向關系,這一點是敏感性缺口分析所缺乏的。
有效持續期可以分析每筆資產或負債的利率風險,也可以分析銀行總體的利率風險。銀行凈資產市值的變動與持續期缺口呈反向關系,持續期缺口越大,則銀行凈資產價值的變動幅度越大。
2.為規避利率風險,商業銀行根據自身風險偏好選擇主動性或被動性操作策略。
主動性策略是指商業銀行預期市場利率的變化趨勢,事先對利率敏感性缺口進行調整,以期從利率變動中獲得預期之外的收益。
譬如,預期利率上升,商業銀行通過增加敏感性資產或減少敏感性負債,將利率敏感性缺口調整為正值。
被動性操作策略是指商業銀行將利率敏感性缺口保持在零水平,無論利率如何變動均不會對銀行凈利差收入產生影響。這是一種穩健保守的風險管理策略,但也因此失去獲取超額利潤的市場機會。
⑶ 貸款買車GAP是必須要買的嗎
買五險是必須要買全的,有些公司的三險一金都是不合規定的。如果出現了勞資糾紛,去勞動仲裁,也一定是職工贏。 我們知道在在我國現行社會保險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再加上住房公積金,合並稱為「五險一金」。五險中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由企業和個人共同繳納,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完全由企業承擔。個人不需要繳納保費。由於社會保險屬於強制性與政策性保險,五險是依據法律定的。 對於五險的繳納費用會因為各地差異有所不同,保費分擔說明如下: 1、養老保險:單位承擔20%(17%劃入統籌基金,3%劃入個人帳戶),個人承擔8%(全部劃入個人帳戶); 2、醫療保險:各地不同(例如北京:單位承擔10%,個人2%+2;重慶:單位承擔9%,個人2%+2); 3、失業保險:各地不同(例如北京:單位承擔1.5%,個人0.5%;重慶:單位承擔2%,個人1%); 4、工傷保險:由單位承擔,比例分0.5%、1%、2%三個檔次,根據企業經營范圍和行業性質確定。服務業0.5%,製造業1%;採掘冶煉2%。 5、生育保險:由單位承擔,(北京比例0.8%;重慶比例為0.7%)。
⑷ 貸款買車必須上全險嗎
不是必須的。
事實上,要求貸款車買保險,是為了降低銀行放貸的風險。用貸款買的車,本身就有每月還貸的壓力,如果車在貸款期間發生重大交通事故導致車輛毀損,車主很可能遭遇較大的經濟風險。相應的,銀行的放貸風險也會加大。
所以,銀行要求貸款購車必須買車險是合情合理的。但銀行方面並未強制要求車主買全險。除了交強險外,部分銀行要求購買車損險、盜搶險、第三者責任險和人身意外險。其他諸如玻璃險、劃痕險等附加險種,銀行是不會強制規定的。如果車行銷售人員告訴消費者必須要買全險,那是不符合規定的。
是否購買全險是銀行的要求,每個銀行都有要求。某銀行相關工作人員表示,貸款買車銀行確實有要求,貸款期三年之內需買全險,貸款合同中均已寫明。保險的直接受益人實際為銀行。如果車輛出現事故,保險公司會直接將賠償支付給銀行,車主通常拿不到賠償金。
強制保險的產生主要有三方面因素。首先,降低貸款風險是主因。各金融機構為確保抵押貸款中抵押物的價值,通過要求貸款人投保上述險種並將金融機構作為保險受益人,可以降低貸款抵押物滅失的風險,確保貸款安全。
其次,曾獲規章支持。在1998年中國人民銀行頒布的《汽車消費貸款管理辦法》中,第十七條規定了「借款人應當根據貸款人的要求辦理所購車輛保險,保險期限不得短於貸款期限。在抵押期間,借款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中斷或撤銷保險」。
雖然在2004年重新制定的《汽車貸款管理辦法》取消了這一規定,但也未做禁止性要求,因此這一做法被各金融機構延續了下來。第三,利益驅動。汽車銷售方通過自身平台為金融機構和保險公司提供交易機會並藉此獲利,是在汽車貸款中促成強制保險的驅動因素。
⑸ 買車貸款5.3萬三年月供,第一個月還1917以後每月還多少
按照10.1%的利率計算,等額本金還款,第一個月月供是1918.31元,每個月遞減。
可以通過招行計算器嘗試計算,詳見:招行主頁,右側理財計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