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學生助學貸款的時間是什麼時候啊
大一就得辦 你在暑假把材料准備好 入學通知書里應該有填的申請書證明 大一開學帶過去上交 一般沒有很多人同時遞交 班裡覺得情況差不多 第一學年能給2000一年 大二還得重新申請 學校也會有一些助學政策 這個需要到學校再咨詢老師
② 中行國家助學貸款期限有多長
中行國家助學貸款期限為學制加15年,最長不超過22年。如有疑問,歡迎咨詢中國銀行在線客服或下載使用中國銀行手機銀行APP咨詢、辦理相關業務。
以上內容供您參考,業務規定請以實際為准。
③ 助學貸款年限建議填幾年
只要是6-14年期間都可以,通常是在學制的基礎上增加10年,具體幾年需根據你自己的情況來酌情選擇。助學貸款的年限關乎畢業之後所還金額及年限的問題,這里來簡單介紹一下相關知識。
簡單來說,你的助學貸款年限就代表著你最多會用幾年的時間來還清貸款,如果填寫的是6年,就意味著你需要用4年的時間還清本金,並支付給銀行6年的利息;如果填寫的是14年,就意味著你需要用12年的時間還清本金,並支付給銀行14年的利息。所以你需要根據自身的情況來決定,助學貸款年限越長,你每年所需償還的本金數目越低,你需要支付的利息也就越高;助學貸款年限越短,你每年所需償還的本金數目越高,你需要支付的利息也就越低。
其實助學貸款年限並不是特別重要,因為你到時候可以申請提前還款,如果在畢業時一次性還清,那你就不用償還利息了。
④ 國家助學貸款的期限是多長
助學貸款最長期限是12年,是從剛開始辦理助學貸款算起。
助學貸款辦理的流程:
貸款受理部門提出貸款申請;
准備材料 。准備相關材料到當地教育局學生資助管理部門登記並領取《國家開發銀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申請表》(以下簡稱申請表)。借款人需將申請表填寫完整並印章齊全;
審核材料 。借款人及共同借款人本人到登記領表的縣(市、區)教育局學生資助管理部門,出具身份證明材料(含借款學生及共同借款人身份證及復印件、學生證或錄取通知書、戶口簿)復印件需要兩份、申請表和郵儲賬號,縣教育局學生資助管理部門工作人員對材料進行審查;
簽訂合同 。借款人及共同借款人本人簽訂《國家開發銀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借款合同》,簽訂借款合同同時授權郵政儲蓄銀行從上述賬戶中扣收貸款本息;
合同回執寄返。借款合同簽訂完畢後,學生可持合同到高校報到,從2011年起學生只需到高校資助中心辦理電子回執,無需再郵寄紙質回執。報到後30日內教育局學生資助管理部門未收到回執(最遲不得超過10月30日),視同學生撤銷借款申請;
貸款發放與支付。根據合同約定,郵儲銀行將在合同約定日期發放貸款,並將貸款資金電匯至借款學生所在高校指定賬戶;
償還貸款。借款學生畢業後,學生及其共同借款人負責按借款合同約定,按時在個人賬戶中存入足額資金。
⑤ 大學生助學貸款時間是什麼時候
國家規定的助學貸款時間是開學初,一般都是在九月份,但是具體操作起來不是這樣的,因為學校開學事情很多,而且辦理比較麻煩,你只需要准備好需要的證件就可以了,簽合同的時候日期填寫的都是九月份。
在學校貸款
申請助學貸款准備資料:需申請助學貸款的家庭經濟困難生,請提前准備好貸款資料,具體包括:
(1)特困證明(村、鄉鎮、縣市至少兩級及其以上人民政府蓋章,證明必須詳細寫明家庭貧困情況。去村委會開證明,再去蓋章就可以了。
(2)父母親身份證復印件;
(3)父母親戶籍證明復印件;
(4)自己的身份證復印件;
(5)成績單(要求所在學院綜合辦出具並蓋章,有的學校可能對成績沒有要求,大一新生不要;
(6)班主任身份證復印件;(到學校你就有輔導員了)
(7)有效銀行卡(一般需要需在學校所在地開戶。學校發的銀行學費繳費卡就可以,自己保存);
(8)父母親同意申請助學貸款的書面知情書,要求父母親筆簽名(部分學校要求有,有的沒有要求這個)
上面的主要證件有了就可以,祝你好運。
每個學校的具體操作時間不一樣,有的可能在每學年的第一個學期辦理好,有的可能推遲到學年結束,不一定的,不管什麼時候辦好,合同上都是寫的九月份。
⑥ 生源地助學貸款高校審批要多長時間
目前國家開發銀行與學生簽訂的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合同沒有明確規定資金劃付到學生賬戶上的時間,在開學時可持貸款合同到校報到。
小編提醒:如果沒有貸到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可先去學校報到,通過學校申請國家助學貸款,也可通過國家助學金、勤工助學等途徑獲得資助。按往年經驗,一般在年底或第二年年初到帳。
生源地助學貸款查詢方法
一般有三種查詢方法:
1、可以登錄生源地助學貸款學生在線系統網進行查詢,查詢內容包括個的貸款狀態、還款計劃、還款記錄以及個人信息等內容。
2、可登錄支付寶平台進行查詢,查詢到的內容包括支付寶的賬戶充值以及還款情況。
3、可通過助學貸款信息網查詢,通過該網站,可查詢到國家出台的一系列貸款相關政策的內容。
小編提醒:首次申請生源地助學貸款的學生,必須與共同借款人一起到場辦理貸款,另外,除國家信息網外,另外兩個網站進行查詢,都需提前注冊。希望以上介紹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