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建設銀行貸款利息
建設銀行的一年以內(含一年),一年至五年(含五年),五年以上貸款年利率分別是4.35,4.75,4.9。
這是基準利率,各地會上浮或者下調
拓展資料
基準利率是金融市場上具有普遍參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資產價格均可根據這一基準利率水平來確定。
基準利率是利率市場化的重要前提之一,在利率市場化條件下,融資者衡量融資成本,投資者計算投資收益,以及管理層對宏觀經濟的調控,客觀上都要求有一個普遍公認的基準利率水平作參考。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基準利率是利率市場化機制形成的核心。
其中,以同業拆借利率為基準利率的國家有英國的倫敦同業拆放利率(Libor)、美國的美國聯邦基準利率(FFR)、日本的東京同業拆借利率(Tibor)、歐盟的歐元銀行同業拆借利率(Euribor)等;
以回購利率為基準利率的國家有德國(1W和2W回購利率)、法國(1W回購利率)、西班牙(10D回購利率)。
在中國,以中國人民銀行對國家專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規定的存貸款利率為基準利率。具體而言,一般普通民眾把銀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作為市場基準利率指標,銀行則是把隔夜拆借利率作為市場基準利率。
基準利率必須具備以下幾個基本特徵:
市場化:這是顯而易見的,基準利率必須是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而且不僅反映實際市場供求狀況,還要反映市場對未來的預期;
基礎性:基準利率在利率體系、金融產品價格體系中處於基礎性地位,它與其他金融市場的利率或金融資產的價格具有較強的關聯性;
傳遞性:基準利率所反映的市場信號,或者中央銀行通過基準利率所發出的調控信號,能有效地傳遞到其他金融市場和金融產品價格上。
從一般國際經驗看,只有結構合理、信譽高、流動性強的金融產品的利率,才能作為基準利率。在我國已經市場化的幾種利率中,國債利率(具體地講是國債二級市場的收益率)最適合充當基準利率。
㈡ 目前主要國家的利率是多少
國家 存款利率 貸款利率 基準利率
中國 2.25% 5.31% --
美國 -- -- 0-0.25%
日本 -- -- 0.10%
英國 -- -- 0.50%
歐盟 -- -- 1.00%
瑞士 -- -- 0.25%
加拿大 -- -- 0.50%
澳大利亞 -- -- 4.50%
㈢ 2021年各銀行定期存款利率表一覽表
2021年銀行定期存款利率表,年利率%:
1.整存整取
三個月 1.35
半年 1.55
一年 1.75
二年 2.25
三年 2.75
五年 2.75
2.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
一年 1.35
三年 1.55
五年 1.55
3.定活兩便 按一年以內定期整存整取同檔次利率打6折。
拓展資料:
一、定義:基準利率是金融市場上具有普遍參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資產價格均可根據這一基準利率水平來確定。基準利率是利率市場化的重要前提之一,在利率市場化條件下,融資者衡量融資成本,投資者計算投資收益,以及管理層對宏觀經濟的調控,客觀上都要求有一個普遍公認的基準利率水平作參考。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基準利率是利率市場化機制形成的核心。
其中,以同業拆借利率為基準利率的國家有英國的倫敦同業拆放利率(Libor)、美國的美國聯邦基準利率(FFR)、日本的東京同業拆借利率(Tibor)、歐盟的歐元銀行同業拆借利率(Euribor)等;以回購利率為基準利率的國家有德國(1W和2W回購利率)、法國(1W回購利率)、西班牙(10D回購利率)。
在中國,以中國人民銀行對國家專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規定的存貸款利率為基準利率。具體而言,一般普通民眾把銀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作為市場基準利率指標,銀行則是把隔夜拆借利率作為市場基準利率。
二、基準利率必須具備以下幾個基本特徵:
(1)市場化。這是顯而易見的,基準利率必須是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而且不僅反映實際市場供求狀況,還要反映市場對未來的預期;
(2)基礎性。基準利率在利率體系、金融產品價格體系中處於基礎性地位,它與其他金融市場的利率或金融資產的價格具有較強的關聯性;
(3)傳遞性。基準利率所反映的市場信號,或者中央銀行通過基準利率所發出的調控信號,能有效地傳遞到其他金融市場和金融產品價格上。
㈣ 歐盟與日本等經濟體為何要實施負利率
歐盟與日本等經濟體之所以要實行負利率,是因為發揮利率,這種貨幣政策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有利於刺激經濟的增長。
㈤ 歐美國家的存貸款利率
是下降的。
歐美日的存貸款利率下降是因為需求不足。
定期存款利率放開壓制那存款利率肯定會上升而不是下降當前這種人為壓制本質上是擠壓中小銀行的生存空間讓中小銀行拿不到存款從而引爆中小銀行。
基準利率是金融市場上具有普遍參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資產價格均可根據這一基準利率水平來確定。基準利率具有市場性、基礎性、傳遞性特徵。基準利率是利率的核心,它在整個金融市場和利率體系中處於關鍵地位,起決定作用,它的變化決定了其他各種利率的變化。
㈥ 歐洲聯盟的經濟
歐盟是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經濟一體化的逐步深化又促進了該地區經濟的進一步繁榮。2013年,歐盟28個成員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2萬億歐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23100歐元。歐盟為世界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最大進出口方。歐盟對外貿易中,美國、中國、俄羅斯、瑞士為主要貿易夥伴。歐盟也是全球最不發達國家最大出口市場和最大援助者,多邊貿易體系的倡導者和主要領導力量。
歐盟的誕生使歐洲的商品、勞務、人員、資本自由流通,使歐洲的經濟增長速度快速提高。1995年至2000年間經濟增速達3%,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由1997年的1.9萬美元上升到1999年的2.06萬美元。歐盟的經濟總量從1993年的約6.7萬億美元增長到2002年的近10萬億美元。
歐盟是世界上一支重要的經濟力量。28國面積為242.0萬平方千米,人口3.50億。1992年歐共體12國國內生產總值為68412億美元(按當年匯率和價格)。歐共體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集團,1992年外貿總額約為29722億美元,其中出口14518.6億美元,進口15202.7億美元。
歐盟成立後,經濟快速發展,數據顯示1995年至2000年間經濟增速達3%,國內生產總值由1997年的1.9萬美元提升到1999年的2.06萬美元。歐盟的經濟總量由1993年的約6.7萬億美元增長到2002年的近10萬億美元。
歐盟的經濟實力已經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而隨著歐盟的擴大, 歐盟的經濟實力將進一步加強,尤其重要的是,歐盟不僅因為新加入國家正處於經濟起飛階段而擁有更大的市場規模與市場容量,而且歐盟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資本輸出的國家集團和商品與服務出口的國家集團,再加上歐盟相對寬容的對外技術交流與發展合作政策,對世界其他地區的經濟發展特別是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至關重要。歐盟可以稱得上是個經濟「巨人」。
2010年歐盟國內生產總值16.106萬億美元,人均GDP32283美元。 歐盟28個成員國基本情況統計
(人口、實際GDP、人均GDP均為歐盟統計局公布的2013年數據) 入盟
(年份) 面積
(平方公里) 人口
(百萬人) 實際GDP
(億歐元) 人均GDP
(歐元) 歐盟 / 4379663 505.7 117645 23100 比利時 1952 30538 11.2 3278 29500 保加利亞 2007 110900 7.3 275 3800 捷克 2004 78866 10.5 1192 11300 丹麥 1973 43094 5.6 2090 37200 德國 1952 357031 80.5 24824 30200 愛沙尼亞 2004 45227 1.3 128 9600 愛爾蘭 1973 70925 4.6 1667 36200 希臘 1981 131957 11.1 1610 - 西班牙 1986 505124 46.7 9217 20100 法國 1952 549087 65.6 18127 27600 克羅埃西亞 2013 56594 4.3 3573 8400 義大利 1952 301338 59.7 13652 22400 塞普勒斯 2004 9251 0.87 142 16400 拉脫維亞 2004 64589 2.0 144 7100 立陶宛 2004 65300 2.97 251 8500 盧森堡 1952 2586 0.54 340 62400 匈牙利 2004 93030 9.9 886 9000 馬爾他 2004 316 0.42 58 13700 荷蘭 1952 35518 16.8 5430 32300 奧地利 1995 83858 8.5 2726 32200 波蘭 2004 312685 38.5 3331 8600 葡萄牙 1986 91916 10.5 1494 14300 羅馬尼亞 2007 238400 20.0 1428 7098 斯洛維尼亞 2004 20273 2.1 304 14800 斯洛伐克 2004 49035 5.4 512 9500 芬蘭 1995 338150 5.4 1648 30300 瑞典 1995 449974 9.6 3411 35500 英國 1973 244101 63.9 19568 30500
英國、瑞典和丹麥外的11個國家(奧地利、比利時、法國、德國、芬蘭、荷蘭、盧森堡、愛爾蘭、義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於1998年首批成為歐元國,1999年1月1日起在11個國家開始正式使用。這些國家的貨幣政策從此統一交由設在德國法蘭克福的歐洲中央銀行(The European Central Bank)負責。
2000年6月,歐盟在葡萄牙北部城市費拉舉行的首腦會議批准希臘加入歐元區。
2002年1月1日零時,歐元正式流通。
2006年7月11日,歐盟財政部長理事會正式批准斯洛維尼亞在2007年1月1日加入歐元區 ,這將是歐元區的首次擴大。同時該國將成為新加入歐盟的10個中東歐國家中第一個加入歐元區的國家。
2007年1月1日,歐盟第五次擴張,羅馬尼亞與保加利亞正式加入。因此,議會將新增53位議員,執委會增加兩個職位。羅馬尼亞委員的職位名稱為歐洲執委會多語委員(European Commissioner for Multilingualism),遭到部分人士批評太過狹隘。同一天,斯洛維尼亞開始使用歐元,但立陶宛等其他國家因通貨膨脹而拒絕。
2008年1月1日,塞普勒斯、馬爾他加入了歐元區。
2009年1月1日,斯洛伐克成為歐元區第16個會員國。
2011年1月1日,愛沙尼亞加入歐元區。
2012年2月下旬,法國正式宣布停止流通原有本土貨幣法郎,在全法國境內統一流通歐元。
截至2012年12月31日,歐元區有18個成員國。 不斷升級的債務危機成為危及歐盟經濟復甦的頭號殺手。根據歐盟委員會2010年5月初發布的預測,歐盟和歐元區的經濟增長率將僅為1%和0.9%,復甦步伐明顯落後於美國等其他發達經濟體,更無法與新興經濟體相比。
希臘
希臘等國發行的國債大量被歐洲金融機構內部「消化」,因此愈演愈烈的主權債務危機令歐洲金融形勢再度吃緊。受債務危機影響,歐洲金融市場再度陷入劇烈動盪,歐元信心遭遇沉重打擊。自希臘債務危機爆發以來的半年多時間里,歐元對美元匯率已累計下挫約20%,並一度探至4年多來的新低,債務危機對於歐洲經濟的殺傷力由此可見一斑。
信心受挫
債務危機更對經濟信心構成重創,導致私人消費和投資萎縮,令歐盟脆弱的經濟復甦失去兩個重要的增長引擎。當前,歐盟嚴峻的就業形勢依然沒有好轉,失業率仍在攀升,消費增長反彈勢弱。截至2010年4月,歐元區失業率已升至10.1%,創下1998年8月以來的新高,歐盟失業率則升至9.7%。
其他國家
葡萄牙、義大利等國的形勢同樣不容樂觀。甚至連身處歐元區之外的匈牙利和保加利亞等國也難免遭到殃及,一點點風吹草動都會挑動市場敏感的神經,掀起軒然大波。
進退兩難
債務危機還將歐盟置於兩難境地。為了遏制危機蔓延,歐盟各國紛紛出台財政緊縮計劃,削減公共支出,努力鞏固財政,以重塑市場信心,但在經濟復甦尚未企穩的情況下,急於「退出」卻有可能令復甦夭折。 2012年1月31日,歐盟領導人確認從2012年7月起引入永久性歐洲穩定機制(ESM)。歐洲穩定機制的貸款能力將為5000億歐元,將取代為愛爾蘭和葡萄牙提供了救助的暫時性救助基金——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
另據媒體報道,歐盟主席范龍佩(Herman Van Rompuy)30日稱,歐盟27個成員國中有25個都將簽字同意建立永久性的援助基金「歐洲穩定機制」(ESM)。
據新華網消息,歐洲理事會主席范龍佩30日晚宣布,除英國和捷克以外的歐盟成員國當晚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的歐盟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通過了「財政契約」草案。
范龍佩在歐盟峰會結束後舉行的記者會上說,歐盟同意加入「財政契約」的成員國將於3月開始簽署草案,隨後啟動批准程序,只要歐元區12個成員國批准便可付諸實施。這一契約將對歐元區國家以及其他願意加入的歐盟成員國施加更嚴格的財政紀律,對違反財政紀律的國家自動處以懲罰等。
歐盟起初計劃於2013年7月引入ESM,但是德國敦促盡早引入該機制,以建立更為穩定的永久性基金,增強抵禦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的能力。 概況
歐洲中央銀行(ECB)於1998年6月1日成立。1999年1月1日,歐洲中央銀行承擔起在歐元區制定貨幣政策的責任,實現了實施單一貨幣歐元和在歐元區國家實行統一貨幣政策的目標。
體系
歐洲中央銀行體系
歐洲中央銀行體系由兩個層面構成,一個層面是具有法人資格的歐洲中央銀行,另一個是歐盟成員國的中央銀行。歐盟成員國中尚未採用歐元的國家,雖然是歐洲中央銀行體系的成員,但不能參與歐元區貨幣政策的制定,也不能參與貨幣政策的操作和實施。歐洲中央銀行行長理事會(Governing Council)和執行董事會(Executive Board)是歐洲中央銀行兩個主要決策機構。
歐洲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機制
歐洲中央銀行體系的貨幣政策可分為三類:公開市場業務、常設工具和最低准備金。
公開市場業務。公開市場業務在指導利率、管理貨幣市場、向市場發出政策信號等方面發揮主要作用,具體有四種方式:一是再融資,成員國中央銀行根據投標程序每周進行一次,兩周到期,向市場發出政策信號。再融資利率也是歐洲中央銀行調控經濟的最主要的杠桿利率。二是長期融資業務,成員國中央銀行根據投標程序每月進行一次,三個月到期。三是微調操作,由成員國中央銀行在特定情況下通過投標程序和雙邊程序進行。四是結構操作,只要歐洲中央銀行想調整資金結構,就可由成員國中央銀行通過投標程序和雙邊程序進行。
歐洲中央銀行的匯率機制
匯率政策是歐元區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歐元區將在保持價格穩定的前提下制定匯率政策。
匯率政策的制定機制。歐元區匯率政策制定權歸歐盟理事會,歐洲中央銀行和歐委會也發揮重要作用。在協調匯率政策方面,歐盟理事會根據經濟發展情況對歐元匯率走勢進行監督,向歐洲中央銀行行長理事會提出有關看法,歐洲中央銀行負責組織實施歐盟理事會制定的匯率政策,歐盟理事會有權決定簽署有關匯率體制協議,確定與第三國及國際組織有關匯率的立場。
外匯管理和干預。《馬約》規定歐洲中央銀行具有實施外匯業務的全部權力。歐洲中央銀行擁有外匯儲備500億歐元,這些外匯由成員國中央銀行按其所在國的人口和經濟總量比例繳納。根據歐洲中央銀行體系規定,歐洲中央銀行可自由支配這500億歐元外匯儲備,在必要時,還可動用成員國中央銀行外匯儲備。歐元區成員國中央銀行在動用其外匯儲備時,必須徵得歐洲中央銀行批准,以防止成員國中央銀行進行外匯業務時出現與歐元區匯率政策不一致問題。必要時,歐洲中央銀行可在歐洲理事會指示下,對歐元區與美元、日元以及其他貨幣進行外匯干預。歐洲中央銀行行長理事會確定如何分配外匯干預的職權范圍,並根據信貸信譽、競爭價格、資產規模等標准,選定進行外匯干預的銀行和信貸機構。
歐洲銀行業聯盟
2012年6月舉行的歐盟領導人峰會提出了建立銀行業聯盟的構想,其由三大支柱支撐。除了「單一清算機制」外,另外兩大支柱是「單一監管機制」和「共同存款保險機制」,即建立一套完善機制來保護歐元區銀行儲戶的存款。歐盟希望銀行業聯盟能夠成為阻斷銀行業危機向主權債務危機蔓延擴散的防火牆,並為建立更廣泛深化的歐洲經濟與貨幣聯盟打下基礎。
2012年12月,歐盟財政部長達成協議,賦予歐洲中央銀行新的權力,自2014年起統一監管歐元區銀行業。這意味著歐洲向建立銀行聯盟邁出實質性的第一步。財政部長還決定,允許歐委會立即直接監管至少150家歐洲大型銀行,並且在麻煩初露端倪時介入規模較小的銀行。
2014年3月,歐洲議會、歐盟委員會和歐盟理事會經過長時間談判,就銀行業單一清算機制規則取得一致,為該機制如期立法生效鋪平道路。「單一清算機制」旨在讓銀行股東及債權人在銀行破產時實行「自救」,而不是像上次歐債危機時那樣接受政府救助。此外,單一清算機制有助於讓資不抵債的銀行進行有序破產,讓銀行業健康的部分繼續存活下去。
債務危機以來歐元區的貨幣政策
2009年第四季度歐債危機爆發後,歐元區金融形勢再度緊張。多個外圍國家融資成本升至歐元啟動以來新高,希臘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超過35%;銀行業之間互不信任,同業拆借規模大幅下降,導致拆借利率飆升;銀行為規避風險,紛紛提高貸款標准,收縮信貸資金投放,導致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無法融資;美國貨幣市場基金等外部投資者抽逃資金,進一步加劇歐洲金融市場流動性緊張局面。針對這一系列問題,歐央行會同成員國央行一起,創造性地推出多項貨幣政策操作,向市場投放大量流動性,以穩定金融市場,避免金融動盪沖擊實體經濟。2011年11月新行長德拉吉上台後,歐央行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務實。
購債。2010年5月10日,歐央行推出名為證券市場計劃的購債措施,通過購買希臘、義大利、西班牙等外圍國家國債,向市場注入流動性,穩定歐元區主權債券市場。
降息。經過數次降息,從2014年6月11日起歐央行將主要再融資利率從0.25%降至0.15%,邊際貸款利率從0.75%降至0.4%,存款利率從0%降為負0.1%。
流動性操作。債務危機發生後,歐央行重啟金融危機時期曾使用過的長期再融資操作工具,先後恢復了6個月和一年期再融資操作,向銀行業提供較長時期貸款資金。
直接貨幣交易機制。2012年9月初,歐央行通過「直接貨幣交易機制」(OMTS),干預歐元區主權債券二級市場,以保障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有效性以及貨幣政策的統一性。
㈦ 在市場經濟國家一般可以作為基準利率的是
基準利率通常是由一個國家中央銀行直接制定和調整、在整個利率體系中發揮基礎性作用的利率,在市場經濟國家主要指再貼現利率。
溫馨提示:以上解釋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2-01-21,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㈧ 世界各國5年基準利率
中國,2020年1年期存款基準利率1.5%,貸款基準利率4.35%2.美國,2020年1年期存款基準利率0.2%,貸款基準利率3.54%。
截止2021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4.35%,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1.5%,各大銀行實際的存款貸款利率會有部分浮動。
基準利率是金融市場上具有普遍參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資產價格均可根據這一基準利率水平來確定。基準利率是利率市場化的重要前提之一,在利率市場化條件下,融資者衡量融資成本,投資者計算投資收益,以及管理層對宏觀經濟的調控,客觀上都要求有一個普遍公認的基準利率水平作參考。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基準利率是利率市場化機制形成的核心。其中,以同業拆借利率為基準利率的國家有英國的倫敦同業拆放利率(Libor)、美國的美國聯邦基準利率(FFR)、日本的東京同業拆借利率(Tibor)、歐盟的歐元銀行同業拆借利率(Euribor)等,以回購利率為基準利率的國家有德國(1W和2W回購利率)、法國(1W回購利率)、西班牙(10D回購利率)。在中國,以中國人民銀行對國家專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規定的存貸款利率為基準利率。具體而言,一般普通民眾把銀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作為市場基準利率指標,銀行則是把隔夜拆借利率作為市場基準利率。
㈨ 歐洲央行的三大利率具體是什麼
歐洲央行的三大利率具體是再融資操作利率、邊際貸款利率和定期存款利率。
1、再融資利率就是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融資的利率,商業銀行可以根據這一利率向中央銀行借入資金。這是中央銀行執行貨幣政策的一種工具,用來影響銀行間市場的流動性和拆借利率,並進而影響商業銀行對公眾的存貸款利率。
2、邊際貸款是指借貸投資。用自己的儲蓄和借貸基金來投資允許你進行更多的投資,與僅用儲蓄投資相比,獲取的回報會更多。與物業投資者預付20-30%的保證金類似,邊際貸款也允許你用20%的保證金購買某一股票或者管理基金的投資組合。這種方式就是通常所說的杠桿作用。
3、定期存款的利率是指存款人按照定期的形式將存款存放在銀行,作為報酬,銀行支付給存款人定期存款額的報酬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