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房貸利率是4.9上浮20%現在有必要轉成央行基於lpr4.8算的嗎
01.政策解讀此前,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19〕第30號文 ,就存量浮動利率貸款的定價基準轉換為LPR有關事宜明確了相關要求。
如果你選擇轉換為固定利率,你的貸款執行利率就固定在5.88%,以後不管國家升息還是在降息,都不會影響到你,這個利率一直維持到貸款到期。如果你選擇轉換為LPR利率,你的貸款利率轉換後首次定價還是5.88%。但隨後在新的重定價周期中,就要隨著LPR利率的調整而調整。 有可能大於5.88%,也有可能小於5.88%。
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分析我國未來的利率發展趨勢。僅就當前而言,Lpr利率是處於下行趨勢,如果剩餘期限不是很長的話,還是有轉換的必要,至少把當下的利率改革紅利享受到。根據國際上其他國家利率發展經驗,可以預測我國未來利率的發展趨勢總體是向下的。
負債端的利率有可能像國際上有些國家那樣實行零利率或者是負利率,屆時資產端的利率也會降得更低。所以,最後給出的建議是,當前的利率轉化為LPR利率是有必要的,也是更為合算的。
B. 五年期以上的存量房貸,要不要變更LPR利率
存量貸款轉換工作已經進入倒計時了,很多人還有選擇恐懼症,到底是選擇固定利率?還是浮動利率?根據貸款利率的趨勢,沒有選擇恐懼症,存量貸款肯定要變更為LPR利率更好。
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的區別?固定利率就是跟銀行簽訂新一份合同,保持原來的貸款利率,跟未來的LPR完全沒有關系了。
比如你固定利率是5%,盡管未來LPR利率即使下調到3%,固定利率依舊是保持5%,直到還清貸款為止。
浮動利率不同,浮動利率就是跟隨LPR同步的,同漲同跌的,每年會根據12月份的LPR利率重新定價。
假如本次不珍惜機會,保持原先固定利率,相當於給自己斷了一條降低利息的機會,這種選擇是錯誤的。人一生都是在選擇中渡過的,未來的路不能走絕了,要給自己留後路。
綜合上面3大因素,完全有理由可以充分論證長期存量貸款要轉為LPR會更好,更何況這是政策支持的,永遠記住要跟政策走,政策是讓國民日子好得更好,我們只要配合政策方向就是正確的。
C. 基準利率4.8加上浮是5.88需要改成浮動利率嗎
LPR中文全稱是貸款基礎利率(Loan Prime Rate, LPR)又名貸款市場報價利率。這次的轉換是針對存量貸款的一次轉換,目前LPR的利率低於2019年12月20日的LPR,所以對於借款人而言,轉換成LPR加點的浮動利率形式定價,預計到下次重定價日,貸款人的貸款利率會下降。當然LPR未來的走向需客戶結合市場自行判斷,這里有兩個選擇:
1、轉換為LPR加點形式的浮動利率:以後貸款利率就是LPR+浮動利率(可能是上浮也可能是下浮),可以享受LPR下行帶來的實惠; 弊端結果出現利率上行,意味著可能比過去要承擔更大的利息負擔;
2、轉換為固定利率:維持現有的基礎利率+上浮利率(等於原合同當前的執行利率水平),以後不管你的利率是高還是低,都不會轉換,直到貸款還清為止; 弊端沒有辦法享受LPR下行帶來的實惠。
溫馨提示:2019年12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19]第30號:自2020年3月1日起至2020年8月31日,金融機構應與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客戶就定價基準轉換條款進行協商,將原合同約定的利率定價方式轉換為以LPR為定價基準加點形成(加點可為負值),加點數值在合同剩餘期限內固定不變;也可轉換為固定利率。定價基準只能轉換一次,轉換之後不能再次轉換。已處於最後一個重定價周期的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可不轉換。
應答時間:2020-09-08,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車主貸] 有車就能貸,最高50萬
https://b.pingan.com.cn/station/activity/loan/qr-carloan/loantrust.html?source=sa0000632&outerSource=bdzdhhr_zscd&outerid=ou0000250&cid=bdzdhhr_zscd&downapp_id=AM001000065
D. 在還商業貸款的第二年,銀行的利率改變了,還是按照原來的利率嗎
LPR中文全稱是貸款基礎利率(Loan Prime Rate, LPR)又名貸款市場報價利率。這次的轉換是針對存量貸款的一次轉換,目前LPR的利率低於2019年12月20日的LPR,所以對於借款人而言,轉換成LPR加點的浮動利率形式定價,預計到下次重定價日,貸款人的貸款利率會下降。當然LPR未來的走向需客戶結合市場自行判斷,這里有兩個選擇:
1、轉換為LPR加點形式的浮動利率:以後貸款利率就是LPR+浮動利率(可能是上浮也可能是下浮),可以享受LPR下行帶來的實惠; 弊端結果出現利率上行,意味著可能比過去要承擔更大的利息負擔;
2、轉換為固定利率:維持現有的基礎利率+上浮利率(等於原合同當前的執行利率水平),以後不管你的利率是高還是低,都不會轉換,直到貸款還清為止; 弊端沒有辦法享受LPR下行帶來的實惠。
溫馨提示:2019年12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19]第30號:自2020年3月1日起至2020年8月31日,金融機構應與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客戶就定價基準轉換條款進行協商,將原合同約定的利率定價方式轉換為以LPR為定價基準加點形成(加點可為負值),加點數值在合同剩餘期限內固定不變;也可轉換為固定利率。定價基準只能轉換一次,轉換之後不能再次轉換。已處於最後一個重定價周期的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可不轉換。
應答時間:2020-09-07,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車主貸] 有車就能貸,最高50萬
https://b.pingan.com.cn/station/activity/loan/qr-carloan/loantrust.html?source=sa0000632&outerSource=bdzdhhr_zscd&outerid=ou0000250&cid=bdzdhhr_zscd&downapp_id=AM001000065
E. 存量房貸利率4.9%,已還5年,要改LPR浮動利率嗎
根據當前相關政策指導,存量貸款都建議轉換為LPR利率,當然除了最後一個定價周期不用轉,其餘都建議轉換為LPR浮動利率會更好。
我國自從2019年8月份開始正式進入LPR時代,結束了以往央行基準貸款利率的時代。隨後房地產的各種貸款合同也是從2019年10月8日起,貸款合同都是以LPR+基點的定價模式。
但假如2020年12月20日LPR利率下調為了4.60%的話,明天2021年的會重新定價,調整為LPR利率+10個基點,實際貸款利率變成4.70%了,已經降低了0.2個百分點,減少了很多貸款利息。
總結分析
綜合通過上面分析,原先的存量貸款利率,只要還款周期1年以上,存量貸款利率是高是低,我個人都建議轉換成LPR浮動利率,只有轉換成浮動利率對自己,對大家利大於弊。
F. 房貸合同要改了!剛剛,央行宣布貸款利率大調整
舉個例子可以看得更清晰:
目前,大多數存量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的重定價周期為1年且重定價日為每年1月1日。
以此為例,若某筆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原合同期限20年,剩餘期限為8年,原合同約定的利率為5年期以上貸款基準利率上浮10%,現執行利率為4.9%×(1+10%)=5.39%。2019年12月發布的5年期以上LPR為4.8%。
如果借貸雙方確定在2020年3月30日轉換定價基準,且重定價周期仍為1年,重定價日仍為每年1月1日,那麼加點幅度應為0.59個百分點(5.39%-4.8%=0.59%)。
2020年3月30日至12月31日,執行的利率水平仍是5.39%(4.8%+0.59%)。在此後的第一個重定價日,即2021年1月1日,按照重新約定的重定價規則,執行的利率將調整為2020年12月發布的5年期以上LPR+0.59%,此後每年以此類推。
此次央行也對其他存量貸款定價基準的轉換進行了明確。除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的其他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包括但不限於企業貸款、個人消費貸款等,可由借貸雙方按市場化原則協商確定具體轉換條款,包括參考LPR的期限品種、加點數值、重定價周期、重定價日等,或轉為固定利率。
另外,如存量浮動利率貸款轉換為固定利率,轉換後的利率水平由借貸雙方協商確定,其中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轉換後利率水平應等於原合同最近的執行利率水平。
G. 我的房貸年利率5.39%,還有八年多還清,有必要改成lpr嗎
你的房貸是基準利率的1.1倍,但不管怎樣,所有人都有必要轉換成LPR,因為長期來看,利率下行是趨勢。你更換後預計立即生效的利率是5.29%。
目前,新發放的貸款已經參考LPR定價,但存量浮動利率貸款仍是基於貸款基準利率定價,不能及時的反映市場利率變化,不利於保護借貸雙方的權益,從2020年3月1日起,將存量浮動利率貸款的定價基準轉換為LPR,原則上於2020年8月31日前完成。
3,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指什麼?
固定和浮動是確定貸款利率的兩種方式,在貸款定價基準轉換時,選擇固定利率,則轉換後的貸款利率在剩餘貸款期內固定不變;選擇浮動利率,則轉換後的貸款利率,會根據你選擇的重定價周期,重定價日,隨LPR的變動而定期調整。
4,重定價周期和重定價日是指什麼?
重定價周期是指浮動利率貸款的利率進行重新調整的周期,重定價日是指每個重定價周期內進行重定價的日子。例如,我的房貸的重定價周期為1年,重定價日為1月1日,則我的這筆貸款的執行利率在每年的1月1日調整一次。
5,哪些貸款可以轉換為LPR,必須要轉嗎?
滿足以下條件的貸款可以:已經發放,或者已經簽訂合同但未發放貸款的;採用央行發布的期限利率的;採用浮動利率的;不處於最後一個定價周期;不屬於公積金貸款等委託類貸款(對於公積金商業組合貸款的,滿足上面條件的部分可以轉換)。不強制轉換,自願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