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民间借贷一分利是高利贷吗是否受法律保护
Ⅱ 农村民间借贷一分利息,如果对方不还的话借条受法律保护么
一分利息是民间的一种说法,如果用书面来表达的话就是1%,我不知道你这里所说的一分利息指的是月息,还是日息呢?
但不管你借的钱是月息还是日息,只需要记住两个红线,一个是24%,另一个是36%。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规定》:
民间借贷年化利率在24%之内,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支付这部分利息的,那法院就给予支持。年化利率超过36%,出借人请求支付超过36%的部分的利息法院不予支持;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借钱,因为出于信任一直没有签署相关的凭证,这是相当危险的,万一哪一天对方不承认借这笔钱,特别是你用现金交易,到时你就很难举证,没有证据证明你把这个钱借给对方,那法院也没办法,最终你只能吃哑巴亏。所以大家在借钱的时候,即便是非常熟悉的人,如果金额比较大的,一定要签署书面的相关证据。
Ⅲ 农村民间借贷一分利息,如果对方不还的话借条受法律保护吗
一分利息
一分利息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借贷利率说法,一般而言,一分利都是指的月利率,即月利率1%(年化利率为12%),不会是年利率(年利率1%的话,还不如直接免息得了),也不会是日利率(日利率1%的话,则算为年利率已经高达365%了,高利贷中的高利贷)。
那月利1分,对方不还,借条受法律保护吗?可以肯定的告诉你,是受保护的,根据2015年9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第二十六条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也就说只要你的年利率在24%以内,那么国家就支持你追偿,如果对方不还,你可以到法院起诉,涉诉后若对方仍然不还款,你还可以申请强制执行,所以你的借条是受法律保护的。
总结
在农村的民间借贷,只要你的利率不超过24%,那肯定是受到法律保护的,24%-36%之间的利率法律不管,由双方自行协商,借款人还不还你看你们的协商;超过36%的,法律支持超过36%部分的利息无需归还。
Ⅳ 民间借贷利息规定一分利是否有法律效力
一分利是有法律效力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Ⅳ 农村小额贷款村上用不给贷款户一分钱请佝违法吗
小额贷款村上用不给贷户,一分钱的话,建议去村上协调解决。
Ⅵ 民间贷款利息一分受法律保护吗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取缔地下钱庄及打击高利贷行为的通知》中规定:民间个人借贷利率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但双方协商的利率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不含浮动)的4倍。超过上述标准的,应界定为高利借贷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第二十六条规定: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你说的这个利息“一分”,如果是月息的话,是受法律保护的。
Ⅶ 月息一分利算是高利贷吗,受国家法律保护吗
你好,算是高利贷的,如果十万块钱,月月息八个点就是八千,一年就是九万六,相当于十万,几乎翻了一番,而银行贷款一年也才三万。所以算是高利贷。
Ⅷ 民间借贷合法吗一分五利息算是高利贷
国家规定的高利贷是年利率不超过36%,不超过36%的都不算高利贷。1分5如果按照年利、月利是不算高利贷的,如果是按照日利,那就是高利贷,具体如下:
1分5的利息要看按日息、月息、还是年息,具体如下:
年利1分5厘,即年利率15%;
月利1分5厘,即月利率1.5%,年利率=月利率*12=18%;
日利1分5厘,即日利率0.15%,年利率=日利率*360=5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二十六条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8)农村贷款一分利违法吗扩展阅读:
民间借贷合同无效的情况: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十四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一)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二)以向其他企业借贷或者向本单位职工集资取得的资金又转贷给借款人牟利,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三)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
(四)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
(五)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