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什么农村贷款这么难
我们村今年樱桃全冻了,投资大,没有收入,贷款投资,就是贷款不下,贷款盖大棚,也贷不到款,
② 国家为解决农村贷款难出台了哪些政策
农村资金短缺,农民贷款难,是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各地可通过建立担保基金或担保机构等办法,解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抵押担保难的问题。自2003年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以来,全国都组织开展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农村贷款难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但要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巩固和发展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果,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县域内各金融机构要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将一定比例的资金向农村倾斜,充分发挥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的独特优势,深入田间地头,简化贷款手续,为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资金保障。同时,政府鼓励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和各种微型金融组织,并允许农村小型金融组织从金融机构融入资金,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允许民间借贷发展,并加以规范和引导。
③ 农村信用社怎么那么难贷款
有同样的老爸,同样的儿子。你觉得是么。。。。
如果你的村有5个人贷款不还了。
你们的村子我都不想放贷款给你们了!
④ 农村小额贷款为什么这么难
因为没有收入证明,小额贷款申请条件:
1、为年满十八周岁中国大陆居民;
2、有稳定的住址和工作或经营地点;
3、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4、无不良信用记录,贷款用途不能作为炒股,赌博等行为。
5、银行要求的其他条件。
小额贷款办理流程:
1、向当地银行或者贷款机构提交申请;
2、准备贷款所需的各种资料;
3、面签银行或贷款机构;
4、银行审核贷款人资质;
5、审核通过、成功放款。
⑤ 农民贷款为啥难
在广大农村,小额信贷业务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的贷款难度,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笔者在陕西商南、湖北郧县、河南西峡农村调查时发现,农民贷款难仍然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一些农民反映说:过去生产生活急需,贷三千两千不犯难,现在不行了,贷千儿八百也要跑上三趟两趟,跑腿误工不说,款也不一定贷得来……导致农民贷款难度增加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金融机构加大风险管理后,一些基层金融机构和金融工作人员怕担风险,于是便只揽储,不放贷。二是农贷资金抽逃现象严重。鉴于农业生产的高风险、低回报和生长周期相对较长,一些农村金融机构不愿投资第一产业,而把大量资金转向城镇投向二、三产业,致使农贷资金大量农转非,农村金融的支农作用大大弱化。三是贷款审批权限上收,基层金融工作人员放贷无权。近年来,各金融机构都对贷款审批权限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农村金融代办员已经很少或没有放贷权,而农民又与上级金融机构缺乏互信和了解,贷款便无从谈起。四是贷款门槛抬高。过去,小额农贷多以信用担保为主,现在,农行、信用社等涉农金融机构主要办理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而大多数农民没有合法有效的抵押物,这无形中抬高了农民借贷的门槛。五是惜贷现象明显。农民居住的分散性和农贷资金的低额度使农贷工作量大而艰苦,为几元、几十元的收息服务,信贷员有时要跑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路程,致使信贷员不愿放贷。鉴于县级农行、信用社的资产状况,一些县行、县社近年来已很少发放支农贷款,基层金融机构的惜贷使大多数农民贷款无门。六是单一的农村金融格局,致使服务意识明显淡化。2000年以来,随着“两部一会”的取缔和农行等商业银行乡镇办事机构的撤并,形成了农村信用社在广大农村一统天下的格局,由于缺少应有的竞争对手,一些所社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较过去明显下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贷款的难度。 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农村经济的相对滞后和农民收入增长滞缓已使“三农”问题更加突出,这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巨大瓶颈,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我们给予农村更多的关注,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更需要有效解决农民在发展生产中的借贷难问题。
⑥ 农村信用社一般农民贷款为什么这么难怎样才能贷到款
这不是废话吗,农民哪有什么抵押,如果有抵押我我去其它银行贷。
⑦ 农村信用社贷款为什么这么难
农村信用社个人贷款需要找担保人 大部分做的业务是信用贷款 但是利息不低。。
⑧ 为什么农民贷款那么难
因为农民质押物少、农业风险大、金融机构放贷成本高、农民征信记录少等等,都让金融机构有所顾虑。
贷款难、贷款贵、贷款繁,可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老大难”问题。201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农民对贷款需求非常强烈,但农村家庭正常信贷获批率只有27.6%,远低于40.5%的全国平均水平。
现实中,一些金融机构“货币池子”水源充沛,但就是不愿流向农民群体。究其原因,农民质押物少、农业风险大、金融机构放贷成本高、农民征信记录少等等,都让金融机构有所顾虑。
2015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指出,“发展普惠金融,目的就是要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特别是要让农民、小微企业、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及时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
从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到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无论是顶层设计还是具体落实,我国多措并举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致力于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成效显著。
下一步,关键还是要聚焦“三农”、更好对接乡村振兴战略,以改革创新优化流程和服务,及时满足农民的融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