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农村信用社贷款存在哪些问题
信用社贷款:
农村信用小额贷款是指具有农村户籍的农户用种、养殖及其他销费的贷款,当然买房也可以。
在当地信用社建有农户经济档案。所谓农户经济档案就是对当地农户建位一个经济上、家庭上、收入上情况的基本情况。进行评份授信后,采取信用的方式发放信用贷款,不需要抵押。
发放的贷款中要求提供担保人的话,是农村信用社信贷员为了更好的防控风险,了解客户,为了更好的方便收贷等原因。如担保人在外地或不在本地区,哪便不可以,当然不符合担保的条件,从找一个人来担保就行了。
?贷款发放条件很多,最好去当地信用社去问问,如借款人要单独自户,要身份证,结婚证(未婚证明等)证明婚姻情况。 贷款人要求自款人提供的其他资料。其实不用担保也可以发放的。
❷ 农民贷款难、利息高,年限短是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反思乡村经济,我们发现乡村经济衰退可能源于现代经济理论的误导。现代经济理论主要应用于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而农村的主体是以家庭为单位、以家庭福祉最大化为目标的微弱经济体。在现代市场经济构筑的经济体系内,微弱经济体受到政策的忽略,以及市场和金融体系的排斥。”11月18日,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在“2020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发布的《微弱经济与普惠金融——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20)》中称,普惠金融就是将被传统金融机构排斥的“中小微弱”包容进金融服务体系。在今后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普惠金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助力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
对于中小企业,银行通常用抵押不动产或质押股权等方式提供信贷服务;对于微弱群体,银行主要通过信用调查或者大数据分析来提供金融服务,而此类群体数量大,信用记录不完善,收入偏低,金融素养和能力也比较弱。
国务院参事、中国银保监会原副主席王兆星在“第三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上发表主旨发言时指出,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农户贷款难与银行难贷款并存,农户想要贷与银行不敢贷并存”的现实性问题。银行方面要加强风控水平,击破信息不充分、不对称等难点。毕竟“普惠金融不是慈善金融,应该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使弱势群体获得金融服务的支持。”因此,他表示,不能强行要求银行贷款,信贷资金的本质就是有贷有还,而且要有付息,它不是财政拨款,也不是慈善。
虽然农村银行业机构是农村普惠金融的主力军,但仍面临诸多困难。
《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2020)》指出,数字普惠金融已经成为当前普惠金融发展的主流,但大多数农信机构规模较小,在金融科技方面投入十分有限。随着经济下行、利率收窄以及国有六大商业银行的服务下沉,农村金融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特别是对于头部客群的争夺使得农信机构受到剧烈的冲击。
《微弱经济与普惠金融——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20)》表示,目前,我国各家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状况参差不齐、分化严重。从资产质量来看,部分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高达10%~20%;而资产质量比较好的农村商业银行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和广东一带,不良贷款率可以维持在1%左右,甚至低于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大型商业银行。从盈利能力来看,有的农村商业银行ROE高达20% 以上,而差一些的农村商业银行ROE 不足5%,分化也很严重。
❸ 怎样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以网络借贷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手段,将成为缓解中国“三农”领域的金融供给短缺问题的主要出路。互联网金融在“三农”领域的应用,为这一困境带去了曙光。而移动互联网的加速发展,通过快速降低金融的营运成本,也为金融普及到贫困地区提供了更多的解决方案。相信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将会为更多农村的更多农民带来便利,农民朋友也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贷款,可以更加放心大胆地发展生产,发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