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流水资料 > 造假资料骗取银行贷款

造假资料骗取银行贷款

发布时间:2023-01-16 03:21:25

1. 用假资料贷款属于诈骗吗

属于。
行为人以假资料进行网贷的,可以认定突施子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招壶构事实和隐瞒真相,者从实质上说都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
向银行提供虚假材料,骗取的贷款,可能会被检察机关认定为金融诈骗罪,向法院起诉,要求追究炒房者的恶意骗贷刑事责任。
立法背景: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不应当把从银行获取贷款后还不上的,都作为款诈骗罪处理。考虑到突践中以欺骗手段获取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贷款,客观上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刑法修正案(六)》将其入罪。
认定骗取贷款罪的关键有两点,一是对欺骗手段的认定,是对“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认定。司法机关在办理此类案件时,应注意收集证据,在主观方面证明被告人具有骗取银行贷款的犯罪故意。
同时,要注意查找充分证据,证明犯罪的实际后果非常严重,符合骗取贷款罪“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要求。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剂法》
第一百九十三条
贷款诈骗罪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区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剂,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设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区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 提供虚假资料骗取贷款有什么后果

提供虚假材料骗银行贷款是属于贷款诈骗罪。
法律分析
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或者以其他方法,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在主观要件上,本罪在主观上由故意构成,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至于行为人非法占有贷款的动机是为了挥霍享受,还是为了转移隐匿,都不影响本罪的构成。反之,如果行为人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虽然其在申请贷款时使用了欺骗手段,也不能按犯罪处理,可由银行根据有关规定给予停止发放贷款、提前收回贷款或者加收贷款利息等办法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3. 银行贷款提供虚假资料后果

会构成骗取贷款罪。
1法律条文
骗取贷款罪是《刑法修正案(六)》新设罪名。刑法第175条规定的多种犯罪之一,“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罪名分析
本罪主观方面是故意,犯罪主体是自然人和单位,客体是破坏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客观方面是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
拓展资料:
一、立法背景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不应当把从银行获取贷款后还不上的,都作为贷款诈骗罪处理。考虑到实践中以欺骗手段获取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贷款,客观上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刑法修正案(六)》将其入罪。认定骗取贷款罪的关键有两点,一是对欺骗手段的认定,二是对“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认定。司法机关在办理此类案件时,应注意收集证据,在主观方面证明被告人具有骗取银行贷款的犯罪故意。同时,要注意查找充分证据,证明犯罪的实际后果非常严重,符合骗取贷款罪“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要求。
二、本罪与贷款诈骗罪、高利转贷罪等相似罪名的区分:
骗取贷款罪与贷款诈骗罪在客观方面都表现为使用欺骗手段骗取贷款,区别点在于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对行为人主观上没有非法占有目的,或者证明其非法占有目的证据不足的,只能认定为骗取贷款罪。

阅读全文

与造假资料骗取银行贷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贷款工作人员有义务提醒客户吗 浏览:436
商业贷款要办抵押吗 浏览:730
抵押贷款可以追贷 浏览:658
新成立的股份公司怎么贷款 浏览:143
农村养鸡能办理无息贷款吗 浏览:698
手机营业厅怎么贷款 浏览:650
平安普惠贷款人工客服电话工作时间 浏览:472
怎么避免手机贷款被秒拒 浏览:8
融360贷款余额计算器 浏览:78
网上贷款软件申请流程图 浏览:784
银行贷款商贷利率 浏览:535
组合贷款三审审什么资料 浏览:264
公司贷款申请报告怎么写范文 浏览:64
频繁申请网上贷款为什么通过不了 浏览:992
信用贷款的最低利率 浏览:769
2010年全国汽车金融贷款余额 浏览:481
还贷款卡没开通网上银行怎么办 浏览:995
淮安农村商业银行办理贷款是哪里 浏览:746
不在一个县可以担保贷款吗 浏览:865
小产权房农行贷款条件 浏览: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