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商業銀行貸款風險分類
商業銀行應至少將貸款劃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和損失五類,後三類合稱為不良貸款。
正常:借款人能夠履行合同,沒有足夠理由懷疑貸款本息不能按時足額償還。
關註:盡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償還貸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對償還產生不利影響的因素。
次級: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出現明顯問題,完全依靠其正常營業收入無法足額償還貸款本息,即使執行擔保,也可能會造成一定損失。
可疑:借款人無法足額償還貸款本息,即使執行擔保,也肯定要造成較大損失。
損失:在採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後,本息仍然無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極少部分。
商業銀行對貸款進行分類,應主要考慮以下因素:
(一)借款人的還款能力。
(二)借款人的還款記錄。
(三)借款人的還款意願。
(四)貸款項目的盈利能力。
(五)貸款的擔保。
(六)貸款償還的法律責任。
(七)銀行的信貸管理狀況。
對貸款進行分類時,要以評估借款人的還款能力為核心,把借款人的正常營業收入作為貸款的主要還款來源,貸款的擔保作為次要還款來源。
❷ 網上銀行可以貸款,是真的嗎可以相信嗎
不建議在網上銀行貸款,網上銀行貸款都是有高風險的,例如套路貸就是其中的一種。「套路貸」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民間借貸,而是假借民間借貸之名,以各種手段達到非法佔有他人財產的目的。
犯罪嫌疑人通常會打著所謂「無抵押」「低息」甚至「免息」「放款快」的旗號吸引客戶,通過發放貸款小廣告、撥打騷擾電話等方式推銷貸款產品。一旦有人相信廣告內容並與之取得聯系,便正式落入了「套路貸」團伙的圈套。
與正規貸款機構規范的審核流程和對貸款人的嚴格要求相比,不法網路貸款機構利用了消費者的僥幸心理和旺盛的消費需求,形成「生長」的空間。包括「套路貸」在內的不法網路貸款對個人、家庭和社會均造成了嚴重危害,各方呼籲加強對民間借貸的監管。
(2)銀行網上貸款風險擴展閱讀:
網上銀行不要相信,辦理貸款需要在正規機構或銀行辦理。在互聯網投訴平台上,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主動曝光自己被「套路」的經歷,不知情被貸款、平台方逾期以及惡意催收等情況比比皆是。遭遇「套路貸」者,輕則投訴舉報,重則拿起法律武器,將不法者送入公安機關。
不僅僅是貸款人,要嚴格區分民間借貸行為與詐騙等犯罪行為,切實提高對「套路貸」詐騙等犯罪行為的警覺,防範化解各類風險。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小心!「套路貸」套路深(網上中國)
❸ 銀行貸款有那些風險
基礎管理工作薄弱,信貸檔案資料漏缺嚴重。主要表現為借款人和保證人的財務資料、貸款抵押憑證、貸後檢查報告、催收通知書等資料的漏缺。
2.沒有嚴格執行貸款審貸分離制度。主要表現為:審貸分離機構設置遲緩;審貸分離機構流於形式,如信貸人員常常在貸款審批前已填好貸款合同、借據等法律文件和放款憑證,出現合同簽訂日期和貸款借據日期早於貸款審批日期,貸款金額和期限與審批金額和期限不同等現象。
3.貸款「三查」制度不落實。主要表現為:一是貸前調查流於形式;二是貸中審查報送不嚴;三是貸後檢查對貸款人貸款使用情況跟蹤表面化,忽視對借款人貸後資信情況、抵押物、質押物的變化情況以及保證人經營情況和或有負債的變化進行跟蹤調查。
4.貸款經辦人員法律知識薄弱,法律意識不強,貸款失去法律保護
法中拍拍專做房產過戶
❹ 銀行貸款有風險嗎,必備的小常識有哪些
(一)銀行貸款有風險嗎?以下是具體內容:
1.基礎管理工作薄弱,信貸檔案資料漏缺嚴重。主要表現為借款人和保證人的財務資料、貸款抵押憑證、貸後檢查報告、催收通知書等資料的漏缺。
2.沒有嚴格執行貸款審貸分離制度。主要表現為:審貸分離機構設置遲緩;審貸分離機構流於形式,如信貸人員常常在貸款審批前已填好貸款合同、借據等法律文件和放款憑證,出現合同簽訂日期和貸款借據日期早於貸款審批日期,貸款金額和期限與審批金額和期限不同等現象。
3.貸款「三查」制度不落實。主要表現為:一是貸前調查流於形式;二是貸中審查報送不嚴;三是貸後檢查對貸款人貸款使用情況跟蹤表面化,忽視對借款人貸後資信情況、抵押物、質押物的變化情況以及保證人經營情況和或有負債的變化進行跟蹤調查。
4.貸款經辦人員法律知識薄弱,法律意識不強,貸款失去法律保護
(二)銀行貸款必備的小常識有以下幾個方面:
銀行貸款按照劃分標准不同,銀行貸款的種類也會不同。
1.按貸款經營屬性劃分,可分為自營貸款、委託貸款、特定貸款。
2.按貸款使用期限劃分,可分為短期貸款、中、長期貸款。
3.按貸款主體經濟性質劃分,可分為國有及國家控股企業貸款、集體企業貸款、私營企業貸款、個體工商業者貸款。
4.按貸款信用程度劃分,分為信用貸款和擔保貸款~
❺ 網上貸款需要銀行卡會有風險一嗎
銀行卡
是作為後台放款收款時備用的。,除非網上平台不合法,一把都是很安全的。只是建議如果能做銀行貸款,盡量不要去做與一些網貸/小額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