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公司去銀行開一般戶貸款,要求提供關聯公司的股權結構及實際控制人,實際控制人是法人嗎
法人代表不是法律用語 應該叫「法定代表人」 一般由公司的董事長或總經理擔任 與實際控制人是兩個概念 對公司而言 實際控制人是指對企業有控制權的單位或個人 如果是國有企業 那最終實際控制人就是對該企業行使出資權的那一級國資委 如果是民營企業 那實際控制人就是最終能控制企業的那個自然人個人
比如 A企業的法定代表人是總經理或董事長甲 但該企業的控股股東是乙公司 乙公司的控股股東是自然人丙 那丙就是A企業的實際控制人
如果是控股結構比較簡單的企業 法定代表人和實際控制人就可能是一個人 比如A企業就是由自然人甲控股的 那甲是實際控制人 很可能也出任董事長或總經理 做法定代表人
B. 銀行給企業貸款前查關聯企業徵信需要關聯企業出具什麼資料
如果是銀行給企業貸款之前,要查詢企業徵信情況,需要企業出具徵信報告,只有徵信良好的情況下才可以發放貸款。
C. 法律財務問題:XX公司的關聯企業需要向銀行貸款,但是銀行要求關聯企業提供購銷合同
有的,銀行之所以直接匯款給XX公司,就是為了防止XX公司關聯企業將款項用於其他用途,這樣銀行可能會存在收不回貸款的風險,而且與關聯方簽訂合同,銀行應該會核查的吧
D. 企業向銀行貸款並轉借關聯方
你好。
根據稅法的有關規定,題中取得銀行貸款後,再轉貸給其他企業,並收取相應利息的,取得的利息收入,應當依法計算繳納營業稅,計算公式:應交營業稅 = 利息收入 * 5%。
不過,如果題中業務符合稅法規定的「統借統貸」規定的,該轉貸收取的利息收入,不徵收營業稅。
根據稅法的有關規定,
1、為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對企業主管部門或企業集團中的核心企業等單位(以下簡稱統借方)向金融機構借款後,將所借資金分撥給下屬單位(包括獨立核算單位和非獨立核算單位),並按支付給金融機構的借款利率水平向下屬單位收取用於歸還金融機構的利息不徵收營業稅。
2、統借方將資金分撥給下屬單位,不得按高於支付給金融機構的借款利率水平向下屬單位收取利息,否則,將視為具有從事貸款業務的性質,應對其向下屬單位收取的利息全額徵收營業稅。
E. 關聯企業貸款
你可以看 一下下面的參考資料:
wdppniengr16573463442011-10-12 5:53:40
根據最新的企業所得稅法和實施細則的規定,這類貸款的利息扣除是有限制的。根據財稅〔2008〕121號,首先這類貸款的數額不能超過權益性資本的2倍,超過部分不能扣除,其次這類貸款的利息不能超過銀行同期貸款的基準利率,超過部分不能扣除,再次,必須要有合法的票據,無票據的也不能扣除。
F. 關聯企業之間的借款利息如何走賬
1、在銀行貸款的承貸主體是B公司,所以銀行貸款利息支出應該在B公司入賬和扣除。
2、A公司與B公司是借貸關系,雙方應簽訂書面借款合同,約定借款用途、利息標准等事項。
3、B公司收取A公司利息應按規定計入應納稅所得額。
4、A公司憑B公司出具的合法利息票據,可以在稅前列支。
依據財稅〔2008〕121號
http://www.jsgs.gov.cn/publicinfo/publicinfodetail.aspx?ID=8834
第一條和第二條的相關規定。
G. 合資公司通過銀行貸款給上市公司,屬於關聯交易嗎
應該屬於關聯交易,委託貸款不屬於財務資助吧(在貸款利率公允的前提下)。
H. 我們公司通過銀行貸款給關聯公司一筆錢,請問該如何入帳
貸款:
借:銀行存款
貸:短期借款
付息:
借:財務費用
貸:銀行存款
I. 銀行在我不知情的情況,把貸款放給關聯公司,再由關公司轉貸給我,我還上了銀行徵信
可能有人仿冒你在銀行辦理了貸款,該貸款金額比較大所以受託支付至第三方公司,最後第三方公司轉賬給你。
如果真的不知情,那麼建議投訴至銀行以及報警處理。
J. 沒有受權銀行可以貸款劃扣給小貸公司嗎
如果你在小貸公司申請了貸款,而且貸款沒還,逾期了,貸款公司已經向法院起訴的情況下,申請了強制執行,那麼即使沒有授權,銀行也可以把貸款劃扣給小貸公司。
不還貸款。
不還貸款,貸款到期後遲遲拖欠不還;手頭緊張一直還不上;東躲西藏欠債不還,以上這些行為申請人都是要承擔一定的後果的!
1、個人徵信收到影響
欠錢不還需要繳納罰息還僅僅是第一步,之後申請人的個人徵信還會收到影響。我們都知道現在十分重視信用體系的建設,正在大力構建信用,各個地區、部門、領域的信用信息體系都在逐步落實之中,各項懲戒與激勵措施也都在不斷完善和提升,個人信用在日後的生活中將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如果申請人還不上貸款,那麼在申請人的個人徵信報告上將留下信用「污點」,日後再想申請貸款、信用卡將處處受阻。另外,一些朋友認為找一些不上徵信的小貸公司辦理貸款不就好了,這樣自己的徵信別人也查詢不到,對於有這種想法的朋友,我想說想的太當然。
現在很多金融機構都接入了第三方徵信公司的數據,申請人在其他平台的借貸數據、購物數據、信用卡還款數據等等信息都能輕而易舉的被調取出來,一旦登上小貸公司的共享「黑名單」體系,那麼只要一家拒貸,家家都會拒貸,日後再想貸款就不可能了。
2、 受到頻繁的催收
貸款催收有三部曲:簡訊、電話、上門。前期欠款時,小貸公司的業務員會通過簡訊或電話的形式好心提醒你:應該還錢了。但是到了後期,如果小貸公司一再提醒你、催促你還錢,申請人仍然無動於衷,那麼他們可能會採取簡訊群發的形式,讓申請人的親朋好友都知道你在外面借了錢並且始終未還,讓申請人的聲譽受到損害。
另外,在貸款時有些小貸公司會讓借款人在填寫貸款資料時至少填寫幾個關系比較親近的聯系人,比如申請人的父母、親屬、朋友、同事等,有些需要申請人授權讀取手機通訊錄和運營商網上營業廳的通信記錄。當申請人還不上錢時不但你有可能會遭到「電話轟炸」,就連申請人身邊的家人朋友也有可能會收到騷擾,這將嚴重擾亂你和你家人的生活。
3. 產生罰息和違約金
無論申請人是在哪家申請的小額貸款,都會與借款機構簽訂相應的借款合同,既然簽訂了合同,當然要按照合同辦事,履行自己的還款義務。一旦合同到期後,申請人欠錢不還,那麼首先申請人遭遇到的就是罰息,並且有些機構還會按照合同內容收取一定的違約金,如果申請人還是一直都不還錢的話,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申請人的罰息將越來越多,日後申請人還款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
除此之外,如果申請人還是不還錢,那麼催收人員有可能會上門進行催收,到你工作的公司進行討債,這樣一來申請人的工作飯碗有可能不保,得不償失!
另外,如果催收時申請人的態度十分惡劣,做出一些辱罵毆打催收員等無賴的行為,那麼你就斷送了與小貸公司之間商量的餘地,將自己逼近了死胡同!所以欠錢不還時申請人也要擺正自己的態度,積極與小貸公司協商解決問題,這樣還有可能獲得寬限期。
4. 受到法院起訴
經過一系列的催收活動後,如果金融機構發現始終催收無果,那麼他們可能會到法院提起訴訟,採用法律手段來討回貸款,在這期間申請人可能會收到法院發出的催款函、執行文書等,一旦法院宣判完畢,那麼即使申請人不願意,也必須要執行還款裁決,否則法院會查詢申請人的財產,或對其進行凍結扣押、或依法查封、或進行拍賣,總之,會用申請人所有的財產來償還欠款。
5. 情節嚴重可能坐牢
通常來說,欠錢不還這類事情屬於民事糾紛,但如果在法院執行判決下達後,借款人拒不執行裁決,堅決抵死不認,充當老賴,那就另當別論了,法院會追究刑事,情節嚴重的很有可能會坐牢,如果事情演變到這個地步,那就悲劇了。
不過總得來說,只有惡意欠款才可能要承擔刑事責任,一般非惡意欠款是不會涉及到坐牢這個程度的。不過,對於借款人來說,欠錢不還不但對自己沒有好處,而且還會連累到自己的家人朋友,實在是一件不值得的是,作為借款人還是按照自己的經濟收入與還款能力去借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