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公司貸款需要注意什麼
企業申請貸款應注意的那些事項
企業在經營過程中,
難免會遇到資金周轉困難的時候,
這種情況下最好的解決辦法是
「貸
款」
,不過企業申請貸款應注意以下事項:
1
、確定好貸款額度、期限
企業主申請貸款時,
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好貸款額度、
期限,
以免貸款到期
無法按時足額還款,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2
、必須要有營業執照
想要申請貸款的企業,
必須要有營業執照,
且經營期限滿一年及以上,
並能提供一定期
限內的月均經營流水,否則難以順利獲貸。
3
、擁有良好的信用記錄
大家都知道:個人申請貸款,銀行會查看其個人信用報告。其實,企業申請貸款,銀行
同樣會查看企業信用報告,若發現近期內有逾期情況,極有可能被拒貸。
4
、想獲得大額度貸款最好提供抵押物
一般企業所需的資金額度較大,
企業主若想順利獲得大額度貸款,
最好向貸款機構提供
符合要求的抵押物
㈡ 申請企業貸款有哪些注意事項
1、維護好企業信用
企業的信用,主要看是否結算正常,有沒有發生過票據不能兌現等情況,有沒有良好的還款意識。
2、保持企業的良好資質
企業貸款一般是大額度貸款,會考察企業主的資質。企業的徵信,經營收入,對於能否成功貸款有很大影響。
3、財務報表務必真實
辦理貸款時,銀行會看企業的財務報表、如果財務混亂、資料不齊全,很容易影響貸款的成功率。如果財務報表混亂,貸款機構會認為放款風險過大,直接拒貸。
4、注意負債切勿過多
貸款機構要求,企業的負債率要求的5成之下,同樣的,企業的凈現金流量和利潤都必須為正。
㈢ 企業貸款注意什麼問題
企業貸款的注意事項
1、擔保評估
企業在申請抵押貸款或是質押貸款的時候,由於提供銀行認證的抵押物,為了給出一個合理的授信額度,銀行通常會委託專業的第三方評估公司對抵押物或是質押進行評估,在評估過程中就會產生一筆評估費,該筆費用將有借款人承擔。
2、借款合同
如符合銀行初步的企業貸款條件,便會通知借款人到銀行簽署合同,其中報過了借款合同與擔保合同兩項。在簽署合同之前,借款人一定要仔細閱讀每條合同款項,確定貸款的額度、利率、期限、法律歸屬以及相關的事項。
3、貸款公證
公證制度是我國司法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企業選擇房產抵押貸款,在沒有公證書的情況下,銀行是不予辦理的。貸款公證的主要作用就是為了證明合同的公平與公證,約束借款人和銀行之間的權利和義務。
4、按時還款
在辦妥一切手續以後,銀行將會把貸款金額如數的打入到借款人的專利賬戶上,借款人只需要核查便可。許多借款人都認為,既然已經拿到了貸款,就相當於完成了貸款,實際上,在借款人未全部還清借款之前,按照合同的相關規定,貸款的過程都始終沒有結束。
㈣ 中小企業申請貸款需要注意什麼問題
1、符合國家的產業、行業政策,不屬於高污染、高耗能的小企業;
2、企業在各家商業銀行信譽狀況良好,沒有不良信用記錄;
3、具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准登記,且年檢合格的營業執照,持有人民銀行核發並正常年檢的貸款卡;
4、有必要的組織機構、經營管理制度和財務管理制度,有固定依據和經營場所,合法經營,產品有市場、有效益;
5、具備履行合同、償還債務的能力,還款意願良好,無不良信用記錄,信貸資產風險分類為正常類或非財務因素影響的關注類;
6、企業經營者或實際控制人從業經歷在3年以上,素質良好、無不良個人信用記錄;
7、企業經營情況穩定,成立年限原則上在2年(含)以上,至少有一個及以上會計年度財務報告,且連續2年銷售收入增長、毛利潤為正值;
8、符合建立與小企業業務相關的行業信貸政策;
9、能遵守國家金融法規政策及銀行有關規定;
10、在申請行開立基本結算賬戶或一般結算賬戶。
㈤ 公司借款應注意哪些問題
一、個人借款給企業時要注意哪些法律風險
對於個人向企業借款的個人所得稅事項,主要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規范個人投資者個人所得稅徵收管理的通知》(財稅〔2003〕 158號)以及《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為個人購買房屋或其他財產徵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批復》(財稅〔2008〕83號)等文件規定處理。主要內容:
1.納稅年度內個人投資者從其投資企業(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除外)借款,在該納稅年度終了後既不歸還,又未用於企業生產經營的,其未歸還的借款可視為企業對個人投資者的紅利分配,依照「利息、股息、紅利所得」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
2.企業投資者個人、投資者家庭成員或企業其他人員向企業借款用於購買房屋及其他財產,將所有權登記為投資者、投資者家庭成員或企業其他人員,且借款年度終了後未歸還借款的。
對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的個人投資者或其家庭成員取得的上述所得,視為企業對個人投資者的利潤分配,按照「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對除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以外其他企業的個人投資者或其家庭成員取得的上述所得,視為企業對個人投資者的紅利分配,按照「利息、股息、紅利所得」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對企業其他人員取得的上述所得,按照「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
正確理解借款年度的概念
《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規定,稅法和本條例所說的納稅年度,自公歷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財稅〔2003〕 158號文件規定「在該納稅年度終了後不歸還借款」,指在發生借款的年度尚未歸還借款。如個人投資者於2016年12月向企業借款,在2016年12月31日尚未歸還的,即屬於「在該納稅年度終了後不歸還借款」的情形。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個人所得稅管理辦法〉的通知》(國稅發〔2005〕120號)規定,對期限超過一年又未用於企業生產經營的借款,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征稅。該條款中的「期限超過一年」與財稅〔2003〕 158號文件規定的「納稅年度終了」概念有所不同,應按照財稅〔2003〕 158號文件的規定執行。
二、用於生產經營的理解
個人借款繳納個人所得稅的條件之一是「未用於企業生產經營」。稅務機關判斷個人借款是否用於生產經營在征管中有不小的難度,有些迫於無奈,只能根據年底是否歸還借款進行判定。某稽查案例顯示,某企業被稅務機關稽查後,為年底借錢不還的股東出具用於生產經營的各種證明,但最終也未得到稅務機關的認可。
企業盈虧對視同分配的影響
個人股東長期借款不還,是否應根據企業盈虧情況來判定其個人所得稅納稅義務?如企業虧損,即使股東的借款行為達到了規定的應納稅條件,是否不應視同分配計算個人所得稅,或者以實現的可供分配利潤為限來計算個人所得稅。
在實務中,企業常以借款形式進行利潤分配。如股東要求回報,但出於稅款的考慮,代之以借款的形式。另外,企業假虧實盈,無法分配,用借款形式分配給股東同時規避個人所得稅義務等。因此,在判斷個人股東借款個人所得稅義務時,不應考慮企業盈虧情況。
企業貸款要注意哪些問題?
1、貸款費用存貓膩
在申請辦理企業貸款時,很多銀行並不會將貸款費用完全出示給企業,這樣在無形之中甚至就提高了企業的融資成本。並且,除了這些以各種名目被收取的費用外,企業為了保持和銀行的良好關系,通常還需通過更加隱蔽的方式支付另一筆人情費。部分銀行信貸人員會幫助企業進行包裝,但往往要求或者暗示企業向某些資金中介人繳納一筆費用,方能促成貸款交易,部分費用甚至將增加3至6點的融資成本。
2、搭售其他產品
銀行為了緩釋吸收存款壓力,向貸款企業提出各種 回報 要求——有些銀行要求申貸企業先幫銀行拉來一定量的存款,並替銀行向存款方相關人員支付 灰色費用 ;有些銀行在幫企業發行債券時,要求企業必須返存一筆資金;有些銀行則強制申貸企業購買保險或基金,美其名曰 降低貸款風險 ,實則通過搭售賺取高額代理費。
3、放款時間不明確
在一切手續包括同貸、抵押登記等程序都走完之後,求金若渴的企業往往認為貸款已經有望,但卻常常遭遇無限期推遲放款時間、臨時取消貸款合同、提前收貸。
㈥ 貸款公司貸款需要注意些什麼
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我們每個人難免會遇到一些資金短缺的情況,而這時候需要資金周轉,卻由於各種原因在銀行申請貸款被拒絕。這個時候,貸款公司在借款人面前,就充當起了救世主的角色。
貸款公司其神通廣大之處不僅在於能幫借款人快速獲貸,而且更是針對那些從銀行貸款屢遭碰壁的人群。但是,此類借款人興奮之餘,還是應當加強個人防範意識,以免由好事變壞事。因此,我們不妨來看一下,找貸款公司貸款的注意事項。
一、辨別公司是否正規
借款人選擇擔保公司時,一定要注意查看其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貸款審批手續,甚至是以往擔保案例等,以免遇到不正規公司。
二、仔細查看合同內容
借款人和擔保公司簽訂合同時,一定要認真閱讀合同條款,以免產生糾紛。簡單來說,借款人需重點查看兩項內容:其一,收費條款是否與先前約定的相一致;其二,要注意簽訂的貸款合同是不是銀行的制式合同,貸款人是不是銀行,借款人是不是你本人,擔保人是不是擔保公司。
三、放款前勿支付費用
要知道,正規貸款機構,放款前絕不收費。因此,借款人一定要在貸款合同簽訂,並發放貸款後才向擔保單位繳納相關費用。
㈦ 銀行給企業貸款時需要注意哪些內容
一般來講,銀行對企業的信用度考察主要在四方面:
1、銀行信用
包括結算信用和借款信用: 結算信用指申請借款企業在現金結算情況正常,未發生過違反結算紀律、退票、票據無法兌現和罰款等不良紀錄。借款信用指申請借款企業有良好的還款意願,曾發生過銀行借款的,無逾期貸款或欠息等無力償債現象。
2、財務信用:會計結算規范,會計報表真實可信,資產實在,無抽離現金或其他弄虛作假作為。
3、商業信用:包括申請借款企業在合同履約,應付賬款債務的清償上能恪守商家的諾言,不失信。
4、納稅信用:企業能按時上繳應納稅款,無偷、漏稅等不良記錄。以上是銀行對借款企業信用度考察的四方面原則。
企業還要把握好以下12個指標:
財務結構:
1、凈資產與年未貸款余額比率。必須大於100%(房地產企業可大於80%)。
2、資產負債率。必須小於70%,最好低於55%。
償債能力:
3、流動比率。一般情況下,該指標越大,表明企業短期償債能力越強,通常該指標在150%~200%較好。
4、速動比率。一般情況下,該指標越大,表明企業短期償債能力越強,通常該指標在100%左右較好,對中小企業適當放寬,也應大於80%。
5、擔保比例。企業應該把有損失的風險下降到最低點。一般講,比例小於0.5為好。
現金流量:
6、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的凈現金流應為正值,其銷售收入現金回籠應在85~95%以上。
7、企業在經營活動中支付采購商品,勞務的現金支付率應在85~95%以上。
經營能力:
8、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一般講,如果主營業務收入每年增長率不小於8%,說明該企業的主業正處於成長期。如果該比率低於-5%,說明該產品將進入生命末期了。
9、應收賬款周轉速度。一般企業應大於六次。一般講企業應收賬款周轉速度越高,企業應收賬款平均收款期越短,資金回籠的速度也就越快。
10、存貸周轉速度,一般中小企業應大於五次。存貨周轉速度越快,存貨佔用水平越低,流動性越強。
經營效益:
11、營業利潤率,該指標表示全年營業收入的盈利水平,反映企業的綜合獲利能力。一般來講,該指標應大於8%,當然指標值越大,表明企業綜合獲利能力越強。
12、凈資產收益率,目前對中小企業來講應大於 5%。一般情況下,該指標值越高說明投資帶來的回報越高,股東們收益水平也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