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貸款平台受法律保護嗎
網路貸款在法律框架內是否受到保護取決於其是否遵循相關法規。只要網路貸款沒有觸犯法院的規定,其合法部分將受到法律保護。但是,如果貸款的利率超過法律規定的上限,超出部分將不受法律保護。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法院應支持按約定利率支付利息。這意味著,只要年利率不超過24%,貸款合同中的利息條款是有效的,貸款方有權按照約定收取利息。
然而,如果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那麼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被視為無效。在這種情況下,借款方有權要求出借方返還已支付的超過36%部分的利息。法院將支持借款方的請求,要求出借方退還這部分款項。
值得注意的是,法律保護的是合法的貸款行為。如果貸款平台在提供服務過程中存在欺詐、隱瞞事實或其他不正當行為,那麼即便貸款利率沒有超過法定上限,該貸款也可能不受法律保護。
因此,借款人和貸款人在選擇和簽訂網路貸款合同時,務必確保合同條款符合法律規定,避免因利率過高或其他違規行為導致貸款不受法律保護。
㈡ 手機上的網貸受法律保護嗎
法律分析:在由相關監管部門監管的網貸平台借款是合法的受法律保護。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規定》指出,如果P2P網貸平台的提供者通過網頁、廣告或者其他媒介明示或者有其他證據證明其為借貸提供擔保,根據出借人的請求,人民法院可以判決P2P網貸平台的提供者承擔擔保責任。由此可以看出,此《規定》等於是認同了P2P平台進行的各種擔保行為,承認了網貸平台借款的合法性。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二十一條 借貸雙方通過網路貸款平台形成借貸關系,網路貸款平台的提供者僅提供媒介服務,當事人請求其承擔擔保責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網路貸款平台的提供者通過網頁、廣告或者其他媒介明示或者有其他證據證明其為借貸提供擔保,出借人請求網路貸款平台的提供者承擔擔保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