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貸款的減值如何確定
資產減值損失是指企業根據《資產減值准則》等計提各項資產減值准備時,所形成的或有損失。如計提的壞賬准備,存貨跌價准備和固定資產減值准備等形成的損失。它一旦確認以後,就不能再進行修改了。
企業在對資產進行減值測試並計算確定資產的可收回金額後,如果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於賬面價值,應當將資產的賬面價值減記至可收回金額,減記的金額確認為資產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同時計提相應的資產減值准備。資產的賬面價值是指資產成本扣減累計折舊(或累計攤銷)和累計減值准備後的金額。
資產減值損失確認後,減值資產的折舊或者攤銷費用應當在未來期間作相應調整,以使該資產在剩餘使用壽命內,系統地分攤調整後的資產賬面價值(扣除預計凈殘值)。比如,固定資產計提了減值准備後,固定資產賬面價值為抵減了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准備後的金額,因此,在以後會計期間對該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時,應當以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扣除預計凈殘值)為基礎計提每期的折舊額。
資產減值准則規定,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後會計期間不得轉回。資產報廢、出售、對外投資、以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方式換出、通過債務重組抵償債務等符合資產終止確認條件的,企業應當將相關資產減值准備予以轉銷。
『貳』 關於貸款減值的帳務處理,以一例說明
我的理解是:存貨、應收帳款發生跌價准備和壞賬准備之所以這樣計提減值損失,是因為它們用的是賬面余額確認的減值(所謂賬面余額是沒有扣除減值的金額,賬面價值=賬面余額-壞賬准備),而貸款確認減值時用的是攤余成本,也就是我們說的賬面價值,因此,現在確認的這30萬元減值損失是新增的,而不是累計的。這個是我的個人理解,有錯誤的地方,請幫我修正。謝謝
『叄』 什麼是貸款減值准備
簡單說來,貸款減值准備也就是商業銀行為抵禦貸款風險而提取的用於彌補銀行到期不能收回的貸款損失的准備金,就是銀行放貸給客戶後收不回來的壞賬准備。
比如,銀行貸款給客戶3000萬,客戶拿到這筆錢後,由於環境變化或者經營不善等原因,導致無法按時償還這筆款項,此時銀行就要按照預計能收回的金額與原貸款金額之差計提貸款減值准備。
貸款減值准備意義:1.滿足政策要求:這部分資產仍歸銀行所有,而不是商業銀行將實際失去這部分資產的財產權。2.調節利潤:少數銀行為完成總行業績要求,通過增加貸款損失准備,從而使營業支出增加,進而調節利潤。實際上「隱藏」了銀行的經營利潤,對銀行經營的實質利潤並無任何影響。
『肆』 如何計提貸款減值准備
什麼是委託貸款減值准備
委託貸款減值准備就是企業在期末應按照委託貸款本金與可收回金額孰低計量,對可收回金額低於本金的差額,計提委託貸款減值准備。在資產負債表上,委託貸款的本金和應收利息減去計提的減值准備後的凈額,並入短期投資或長期債權投資項目。
委託貸款減值准備的會計處理
依照《企業會計制度》,「委託貸款」科目核算企業按規定委託金融機構向其他單位貸出的款項。在期末,企業應對委託貸款本金進行全面檢查,按照委託貸款本金與可收回金額孰低法計提相應的減值准備。在計提減值准備當期,稅法並不認可,此時差異產生。但稅法又規定:企業委託金融保險企業等國家規定允許從事信貸業務的企業借出的款項,由於債務人破產、關閉、死亡等原因無法收回或逾期無法收回的,准予作為財產損失在稅前扣除。也就是說,計提減值准備形成的差異在稅法規定的條件發生時獲得轉回。因此,委託貸款減值准備也是時間性差異。會計處理如下:
1、期末計提委託貸款減值准備
遞延稅款借項=本期應計提額×適用的所得稅稅率
借:遞延稅款(遞延稅款借項)
貸: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
2、期末沖回委託貸款減值准備
遞延稅款貸項=本期沖回額×適用的所得稅稅率
借: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
貸:遞延稅款(遞延稅款貸項)
3、收回貸款,同時結轉已計提的委託貸款減值准備
轉回的遞延稅款=結轉的委託貸款准備×適用的所得稅稅率
借: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
貸:遞延稅款(轉回的遞延稅款)
『伍』 《企業會計准則》已減值貸款是根據什麼確定的
貸款——已減值是什麼科目——貸款減值准備
「貸款減值准備」是銀行放貸後,因應市場環境變化、客戶還債情況、貸款五級分類等,為所借出款項作出壞帳准備 。中國銀監會目前對內地銀行就貸款減值准備占貸款余額比例,沒有硬性要求,但一般不低於貸款余額的1%。
『陸』 小額貸款公司的貸款損失准備按什麼計提,到底是按五級分類計提還是貸款余額的1%計提,還是兩者都提
有兩種處理方式:
1、按稅法規定的1%標准調整,多計提的調回來
借:借款損失准備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貸:盈餘公積
未分配利潤
2、直接按計提,在所得稅匯算時按1%做調整就是了,交的稅和實際計提的不一樣,計入遞延所得稅資產。
所得稅匯算時,繳納所得稅的差異計入遞延所得稅資產
比如會計上所得稅費用10萬,應交所得稅是15
借:所得稅費用10 遞延所得稅資產5 貸:應交所得稅15
金融企業准予當年稅前扣除的貸款損失准備金計算公式如下:准予當年稅前扣除的貸款損失准備金=本年末准予提取貸款損失准備金的貸款資產余額×1%-截至上年末已在稅前扣除的貸款損失准備金的余額。
金融企業按上述公式計算的數額如為負數,應當相應調增當年應納稅所得額。
金融企業的委託貸款、代理貸款、國債投資、應收股利、上交央行准備金以及金融企業剝離的債權和股權、應收財政貼息、央行款項等不承擔風險和損失的資產,不得提取貸款損失准備金在稅前扣除。
金融企業發生的符合條件的貸款損失,應先沖減已在稅前扣除的貸款損失准備金,不足沖減部分可據實在計算當年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柒』 貸款減值測算是什麼
《貸款損失准備計提指引》對貸款減值准備的計提建立在貸款五級分類的基礎上,並規定了貸款減值准備的計提比例:一般准備年末余額不低於年末貸款余額的1%,關注類貸款計提比例為2%,次級類貸款計提比例25%,可疑類貸款計提比例為50%,損失類貸款計提比例為100%,其中次級和可疑類可上下浮動20%。
《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分別採用單筆減值測試和組合減值測試方法計提貸款減值准備。在實際操作中,貸款單筆減值測試法通過未來現金流量折現模型逐筆對貸款進行減值測試,並依據測算結果計提減值准備。組合減值測試,是銀行通過運用遷徙矩陣模型將具有相似特徵的貸款作為整體,在對貸款評級的變動及損失的歷史數據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對貸款組合計提減值准備。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在具體計提減值准備時仍然藉助貸款五級分類。首先,銀行將貸款分為公司類、零售類、信用卡類。對於公司類貸款中的正常、關注類貸款,銀行通過計算貸款向次級類遷徙的比例作為貸款違約率,再乘以次級類貸款的違約損失率作為預期損失率,按此比率計算組合減值准備。對於次級、可疑類貸款,其中單筆重大貸款標准以上的貸款採取單筆測試的方法計提減值准備,對於單筆重大貸款標准以下的次級、可疑類貸款,商業銀行一般按照各自單筆評估計提准備金的加權平均比例,分別計提組合減值准備。對於損失類貸款按100%比例計提全額准備。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在確定單筆重大貸款的標准上存在差異,有的銀行以1500萬元為標准,有的銀行以500萬元為標准,有的銀行將所有對公貸款作為單筆重大貸款,有的銀行則沒有對重大貸款的標准作出明確規定。
對於零售類貸款和信用卡貸款,商業銀行將貸款分為不同的組合,通過遷徙矩陣模型,測算出貸款預期損失的方法組合計提減值准備。商業銀行根據歷史數據計算每類貸款從當前五級分類遷徙到損失類過程中在每個等級向下一級的遷徙率,從當前五級分類等級遷徙到損失類的所有向下一級遷徙率的乘積即為違約率(PD)。然後,銀行通過計算每個類別貸款遷徙到損失類貸款後的預計可收回金額,得出每類貸款的損失率(LGD)。最後,銀行通過每類貸款余額乘以違約率和損失率得出貸款減值准備。組合減值准備計提所需的違約率、損失率等數據都依賴於銀行歷史經驗數據,這些經驗數據主要依賴於信貸風險管理人員對同類貸款實際損失數據的統計分析。
『捌』 「貸款減值准備」和「計提貸款減值准備」有什麼區別啊
計提貸款減值准備是一個會計處理的過程。借記資產減值損失,貸記貸款減值准備就是指的這個過程;
貸款減值准備是一個會計科目。
『玖』 計提貸款減值准備計提基數是合同貸款金額還是貸款余額
貸款余額,因為合同代款金額包括,已經收回來的和沒貸出去的。
『拾』 貸款—已減值 這個科目是什麼意思
在新的會計准則中新增了一個科目,貸款——已減值 是用來反映在本金中有多少是發生了減值的,這是一個明細科目。在金融資產中,確認減值損失:未來的現金流量低於計提減值准備前的攤余成本,差額要確認貸款損失准備。貸款減值後,貸款下設所有的明細賬都需要轉入一個新的明細賬「貸款——已減值」。這是確認減值損失和減值實際發生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