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二手房可以貸款年限是多少
一、二手房貸款年限是多久
二手房貸款年限一般是20年,還要滿足二手房貸款年限加上申請人年齡不得超過70周歲。二手房隨著房屋使用年限的增加,房屋價值會因折舊而降低,因此在實際操作中,二手房的評估價值往往……在貸款額度設定方面,二手房貸款限額的確定,參照全市二手房銷售均價、房齡等因素,確定了二手房公積金貸款限額標准。
目前多數銀行在辦理二手房貸款業務時,規定二手房貸款年限都是按照二手房的房齡+貸款年限≤30年來計算的。例如,某房屋的房齡為10年,其二手房貸款年限最長即為20年(30-10)推薦內容:目前購買的首套房契稅優惠政策有哪些。
對於商業貸款,記者也咨詢了浦發銀行、建行和工行等相關銀行,發現商貸沒有統一的規定,各銀行有所不同,但一般來說,房齡超過20年的老房子就很難申請和獲得貸款。有的銀行是1990年以前的二手房不辦理貸款,有的是房齡超過20年不辦理貸款,還有的是15年以上的房子就難以獲得貸款了。
希望可以幫到你,信息來源:大眾家園網
㈡ 有誰知道如何計提固定資產折舊及折舊年限
1.通俗講平均年限法指在預計使用年限內,每年提取的折舊相等;年數總和法指每年提取的折舊不等,一年比一年少,具體先計算出年度總和數,再將應提總折舊除以年度總和得相等的若干份,則最後一年折舊為1份,倒數第二年折舊為兩份------依此類推.
2.例:一設備原價10000元,預計使用年限5年.殘值率5%,總折舊應提10000*(1-5%殘值率)=9500元則折舊計算:
(1)平均年限法:
每年=9500/5=1900元
(2)年度總和法:
年度總和=1+2+3+4+5=15
折舊份額9500/15=633.333元
第1年折舊=633.333*5=3166.67元
第2年=633.333*4=2533.33元
第3年=633.333*3=1900元
第4年=633.333*2=1266.67元
第5年=633.333*1=633.33元 企業如何減輕稅收負擔是每個企業都要思考的問題,結合會計實踐,我認為採用不同的折舊方法和選用不同的折舊年限,能起到遞延納稅和節稅目的。本文就如何選擇折舊方法,計提折舊使企業達到減輕稅負的目的,拙筆如下。
一、不同的折舊方法對稅收的影響
目前,會計實務中普遍應用的折舊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採用不同的折舊方法所計算出來的折舊額在量上的不一致,影響各期營業成本和利潤。這一差異為合理避稅提供了可能。因此企業採用不同的折舊方法直接影響企業的應納稅額。不同的折舊方法計算出的節稅額即使在節稅總和(相同折舊年限和不考慮稅收優惠)相同的情況下,也將產生節稅額時間價值的差異。
例:某企業購入一大型設備,成本為100萬元,該設備可以使用5年,該企業10年內每年末扣除折舊費以前的年利潤總額維持在120萬元,假設所得稅率為33%,下面就平均年限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及年數總和法等三種方法對各年稅收的影響作一比較:(見表一)
表一:各種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對企業所得稅影響的比較(單位:萬元)
年
份
平均年限法
加速折舊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
年數總和法
折
舊
額
應納
稅所
得額
應納
稅額
折
舊
額
應納
稅所
得額
應納
稅額
與平均年
限法相比
節稅額
折
舊
額
應納
稅所
得額
應納
稅額
與平均年
限法相比
節稅額
第一年
18
102
33.66
40
80
26.4
7.26
30
90
29.7
3.96
第二年
18
102
33.66
24
96
31.68
1.98
24
96
31.68
1.98
第三年
18
102
33.66
14.4
105.6
34.848
-1.188
18
102
33.66
0
第四年
18
102
33.66
5.8
114.2
37.686
-4.026
12
108
35.64
-1.98
第五年
18
102
33.66
5.8
114.2
37.686
-4.026
6
114
37.62
-3.96
合 計
90
510
168.3
90
510
168.3
0
90
510
168.3
0
從計算結果可知,採用平均年限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在固定資產使用期內所計提的折舊額是相等的,企業5年內應納稅額是相等的,但在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下,在固定資產使用期內每年所計提的折舊額是不盡相同的,每年的折舊額是呈遞減趨勢,這直接影響企業的凈利潤。而實際中,企業對折舊方法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出於獲得財務收益最大化的目的。從上表可以看出,上述三種折舊方法對應納稅總額沒有影響,但是在加速折舊法下,企業在第一年、第二年少納稅,使納稅期向後遞延,而資金本身具有時間價值,這就相當於政府向企業提供了一筆無息貸款,且固定資產價值越大,這筆資金的就越多。
進一步分析看,在相同的折舊年限和不考慮稅收優惠的情況下,不同的折舊方法即使在節稅總和相同的情況下也將產生節稅時間價值的差異。
計算結果可知,採用平均年限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在固定資產使用期內所計提的折舊額是相等的,企業5年內應納稅額是相等的,但在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下,在固定資產使用期內每年所計提的折舊額是不盡相同的,每年的折舊額是呈遞減趨勢,這直接影響企業的凈利潤。而實際中,企業對折舊方法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出於獲得財務收益最大化的目的。從上表可以看出,上述三種折舊方法對應納稅總額沒有影響,但是在加速折舊法下,企業在第一年、第二年少納稅,使納稅期向後遞延,而資金本身具有時間價值,這就相當於政府向企業提供了一筆無息貸款,且固定資產價值越大,這筆資金的就越多。
進一步分析看,在相同的折舊年限和不考慮稅收優惠的情況下,不同的折舊方法即使在節稅總和相同的情況下也將產生節稅時間價值的差異。
從上表計算可以看出,對三種折舊方法下節稅額的現值進行比較,加速折舊法的節稅額多於直線法,主要原因是加速折舊法在最初的年份內提取了更多的折舊,在稅率穩定的情況下,所得稅的遞延交納,在資金時間價值上獲得了實質性的收益,企業相當於取得了無息貸款,企業在兩種加速折舊法下分別節約利息支出為24.611-22.518=2.093萬元和23.942-22.518=1.424萬元。
從以上的比較和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如果企業採用平均年限法,雖然使用較為簡便,但卻違背了「何時受益,何時計費」的配比原則,而如果用加速折舊法,最大動因是減少所得稅的凈現值,推遲企業納稅,實現合理避稅。雖然企業的納稅總額保持不變,若考慮到資金的時間價值,越晚納稅就對企業越有利,但是這種折舊方法人為的使會計前期的利潤偏低,而使後期的利潤反彈,以致使會計信息因計價方法不一致而造成會計信息的不可比。
但在稅收籌劃時要避免這樣一個誤區——折舊籌劃就是盡量使用加速折舊方法。幾乎所有的稅收、會計理論都告訴我們,在比例稅率下,如果未來稅率不變,且各年收入均衡,則採用加速折舊方法比較有利,這可以使納稅人在早期計入更多的折舊額,而使稅款推遲至晚期交納,從時間價值看,延遲了納稅支付時間,取得其資金的時間價值;而在累進稅率制中則採用平均年限法有利,可避免利潤的波動而提高所適用稅率,從而增加稅負。從表面上看,由於我國的企業所得稅使用33%的比例稅率,但我國對中小企業規定又有:年應稅所得額在3萬元以下(含3萬元)適用稅率18%,年應稅所得額在3萬元——10萬元(含10萬元)適用稅率27%兩檔優惠稅率。這實際上已構成了一種特殊的累進所得稅制。
假設某企業購入一台設備原價90萬元(不考慮殘值),預計5年內每年稅前未扣除折舊的利潤均為25萬元,折舊年限5年,市場平均利率水平10%,採用平均年限法平均每年折舊額為18萬元,則這5年每年稅前所得為7萬元,5年合計納稅7*27%*5=9.45萬元,採用年數總和法折舊每年折舊額為30萬、24萬、18萬、12萬、6萬,則這5年內每年稅前所得為-5萬、1萬、7萬、13萬、19萬,5年合計納稅額為0+1*18%+7*27%+13*33%+19*33%=12.63萬元。如果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稅額現值分別為7.165萬元和8.392萬元。可見無論從稅款支付靜態總額還是折現值考慮,在比例稅率下,也並非採用加速折舊一定有利於企業,在進行稅收籌劃時,一定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二、折舊年限長短的選擇對納稅的影響
客觀地講,折舊年限取決於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由於使用年限本身就是一個預計經驗值,使得折舊年限容納了很多人為成分,這為稅收籌劃提供了可能性,縮短折舊年限有利於加速成本收回,可以使後期成本費用前移,從而使前期會計利潤發生後移,在稅率穩定的情況下,所得稅遞延期交納,相當於向國家取得了一筆無息貸款。
例某外商企業購買了一台價值為200萬元的機器設備,預計使用年限為5—8年,預計凈殘值8萬元,採用平均年限法計提折舊,假設該企業資金成本為10%,所得稅率為33%。
若按8年折舊期計提折舊,則年固定資產折舊額為(200-8)/8=24萬元,則年節約所得稅額=24*33%=7.92萬元,節稅額得現值為7.92*5.335=42.25萬元。
若按5年折舊期計提折舊,則年固定資產折舊額為(200-8)/5=38.4萬元,則年節約所得稅額=38.4*33%=12.672萬元,節稅額得現值為12.672*3.791=48.04萬元。
可見盡管折舊期限的改變,並未從數字上影響到企業所得稅交納的總和。但從資金時間價值的角度,縮短折舊年限對企業更有利。但這並不是說折舊稅收籌劃就是盡量縮短折舊年限。一般認為,盡可能在較短的折舊期內收回投資,有利於企業實現合理避稅的目標。這存在著兩條途徑:一是在折舊期限既定的情況下選擇加速折舊;二是在折舊方法既定的情況下選擇縮短折舊年限。從前面的分析中,我們已經了解到加速折舊方法並非完全有效,在減、免稅優惠政策存在時,在符合稅法規定的前提下,延長折舊年限也可以達到減低稅負的目的。
假設上述企業享受「免二減三」的優惠政策,該設備為企業第一個獲利年度購入,其他條件相同,則相應的各年節稅額為:(節稅總額和各年節稅額直接合計可見當稅率發生變化時,企業延長折舊年限也可以節約更多的稅負支出。上例中即使不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8年折舊期的節稅額已經超過5年折舊期的節稅額,折舊期限的延長使企業多節稅35.64-19.008=16.632萬元。若將各年折舊額折現後,前者可以利用延長折舊期引起的時間減輕稅負。這種減少納稅義務行為應該是合理的、合法的。折舊期越延長,稅負減輕額就越大。
綜上所述,企業可以通過折舊方法和折舊年限的合理籌劃,達到減少或延期納稅的目的,而且,合理選擇折舊方法和折舊年限,關繫到能否合理地把固定資產成本分配到各個期間,同時,對固定資產清理帶來利好和損失,也不能盡由處理期享用和承擔,而應當將它們分配到以前各期或轉入期初未分配利潤賬戶,從而准確真實地反映當期損益。
㈢ 貸款年限和房齡的關系是怎樣的
根據相關規定,關於銀行對二手房貸款的期限,有如下內容:
1、二手房已使用的年限與貸款年限的和不能超過30年。
2、二手房的房齡不能超過15年。
3、貸款到期日不能超過土地使用的到期年限。
4、貸款期限與借款人的年齡之和不得超過60周歲。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關於貸款期限的四點規定,必須同時符合。也即是說,最長的貸款期限必須同時滿足上述四個條件。
㈣ 長期貸款是指貸款期限在多少年的貸款
三年以上屬中長期,五年以上屬長期貸款。
㈤ 二手房商業貸款年限是多少
年限一般是3年左右。
商業貸款申請條件:
有合法的居留身份;
有穩定的職業和收入;
有按期償還貸款本息的能力;
有貸款行認可的資產進行抵押或質押,或(和)有符合規定條件的保證人為其擔保;
有購買住房的合同或協議;
提出借款申請時,在建行有不低於購買住房所需資金的30%的存款,若已作購房預付款支付給售房單位的,則需提供付款收據的原件和復印件;
貸款行規定的其他條件。
㈥ 公司買的車按揭,怎麼攤銷,年限及會計分錄
1、購車時
借:固定資產--汽車
234300
借:管理費用--汽車費用
200
貸:銀行存款等
84000(64500+19500)
貸:長期借款-—×行汽車按揭貸款
150500
2、每月還款時(150500/24個月=6270.83)
借:長期借款-—×行汽車按揭貸款
6270.83
貸:銀行存款等
6270.83
---------------------------------------------------
2013-02-28
08:45
補充問題
怎麼計提折舊?會計分錄怎麼做?
1、從固定資產入賬的下月開始計提折舊。
2、固定資產折舊
(1)汽車折舊年限4年,殘值率5%。
年折舊額
=固定資產原值*(1-殘值率)/折舊年限
=
234300*(1-5%)/4=55646.25
月折舊額=年折舊額/12=55646.25/12=4637.19
(2)折舊分錄
借:管理費用--折舊費
4637.19
貸:累計折舊
4637.19
-------------------------------------------------
2013-02-28
10:00
補充問題
1、牌照費可以進固定資產么?
一般牌照費計入管理費用,如果計入固定資產中也可以。
2、長期借款科目可以改為其他應付款么?
向銀行貸款應該通過「長期借款(或短期借款)」科目核算。
㈦ 房齡和貸款年限有關系嗎
房齡和貸款年限有關系。
各大銀行對二手房貸款的房齡要求很嚴格,一般情況下,超過20年的二手房基本不放貸。個別銀行甚至要求房齡在15年以內的二手房才可貸款。
房產證上的時間並非房齡,而只能反映房屋所有權人實際取得該產權的日期,而非房子建好的時間。如果房屋幾經交易,房產證上的時間更不能體現房齡。
銀行在發放貸款的時候會審查借款人的收入,要確定借款人每月收入能足以償還房貸月供。借款人要根據自己的收入和實際狀況來確定還款方式,辦理房貸應該以不影響家庭生活為前提,這就需要考慮月供與家庭收入的比例。
如果這一比例過高,勢必會減少家庭的其他開支,從而影響正常的家庭生活。月供占家庭收入的比例可以通過延長或縮短貸款期限來調節,一般月供最高不能超過收入的50%。
㈧ 使用年限和折舊年限的區別
折舊年限是由使用過程中的社會經濟條件決定的社會必要平均使用壽命,或稱為經濟壽命;使用年限是由結構、質量等決定的自然壽命。目前,一般是將建築物的自然使用年限作為折舊年限,不考慮物價上漲、人為損耗等因素。
《企業會計制度》第二十六條 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定義,結合本企業的具體情況,制定適合於本企業的固定資產目錄、分類方法、每類或每項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折舊方法,作為進行固定資產核算的依據。 第三十六條 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消耗方式,合理地確定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年限。
固定資產折舊是指在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內,按照確定的方法對應計折舊額進行系統分攤。使用壽命是指固定資產的預計壽命,或者該固定資產所能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的數量。應計折舊額是指應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的原價扣除其預計凈殘值後的金額。已計提減值准備的固定資產,還應扣除已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准備累計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