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区别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deposit-reserveratio。存款准备金,是限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存款准备金的比例通常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被称为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存放在中央银行、超出存款准备金的部分,主要用于支付清算、头寸调拨或作为资产运用的备用资金。存款准备金的四种职能: 一、缓冲职能 通过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助于在流动资产状况发生变动时稳定隔夜利率; 二、流动资产管理职能 为中央银行提供了准备金需求的一个来源,从而可以补偿通过自发性因素产生的流动性资产供给; 三、货币控制职能 可以被作为一种控制货币总量的手段; 四、收入或税收职能 可以被认为是中央银行收入的一个来源。 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前提之一,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融资者衡量融资成本,投资者计算投资收益,以及管理层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客观上都要求有一个普遍公认的基准利率水平作参考。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机制形成的核心。 基准利率是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可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基准利率具有市场化、基础性、传递性特征。我国目前国债利率最适合充当基准利率。基准利率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市场化。这是显而易见的,基准利率必须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而且不仅反映实际市场供求状况,还要反映市场对未来的预期; 2.基础性。基准利率在利率体系、金融产品价格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它与其他金融市场的利率或金融资产的价格具有较强的关联性; 3.传递性。基准利率所反映的市场信号,或者中央银行通过基准利率所发出的调控信号,能有效地传递到其他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价格上。
2. 存款准备金率与利率的关系
一般地,存款准备金率上升,利率会有上升压力,这是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的信号。存款准备金率是针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对最终客户的影响是间接的;利率是针对最终客户的,比如你存款的利息,影响是直接的。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的比例通常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被称为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存放在中央银行、超出存款准备金的部分,主要用于支付清算、头寸调拨或作为资产运用的备用资金。
利率就表现形式来说,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利率是单位货币在单位时间内的利息水平,表明利息的多少。经济学家一直在致力于寻找一套能够完全解释利率结构和变化的理论。利率通常由国家的中央银行控制,在美国由联邦储备委员会管理。至今,所有国家都把利率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
简单的说,存款准备金率对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有影响。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相应的减少了货币供应量,利率就会有上升,这样人们的CPI指数就会下降,最终的目的就是要降低通货膨胀率。
准备金本来是为了保证支付的,但它却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副产品”,就是赋予了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职能,并最终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金融制度演进到今天,原来的“副产品”已经成为“拳头产品”,上升到了主要地位。准备金保支付的作用倒不那么显山露水了,因为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融通资金的渠道越来越宽,应付客户提款,已经不像早期那样过分依赖准备金了。
最简单的说,就是各家银行需要交给人民银行保管的一部分押金,用以保证将来居民的提款,而如果押金交的比以前多了,那么银行可以用于自己往外贷款的资金就减少了。
影响
1、银行:由于资金减少,贷款利润会减少,这对于目前仍然以存贷利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银行的业绩有一定影响;另一方面,会催促银行更快向其他利润来源跟进,比如零售业务、国际业务、中间业务等,这样也会进一步加强银行的稳定性和盈利性。
2、企业:资金紧张,银行会更加慎重选择贷款对象,倾向于规模大、盈利能力强、风险小的大企业,这会给一部分非常依赖于银行贷款的大企业和很多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造成一定影响。强者更强。
3、股市:影响非常有限,幅度比预期低,而且就目前大部分银行的资金来说,都还比较充裕,这个比例对其贷款业务能力相当有限;另一方面,市场很早就已经预期到人民银行的紧缩性政策,所以股市在前期已经有所消化,只是在消息出台时的瞬间反映一下而已。
3. 存款准备金率 和 存贷款利率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是限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的总额的比率。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的作用过程如下:
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因为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就变小,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反之,亦然。
打比方说,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7%,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7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3万元。倘若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7.5%,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减少到92.5万元。
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随着金融制度的发展,存款准备金逐步演变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增加,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也相应增加;反之,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将相应减少。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而保留的准备金占全部活期存款的比率。从形态上看,超额准备金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具有高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如在中央银行账户上的准备存款等。
2006年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也进一步凸显,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不减。而投资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货币信贷增长过快。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相应地减缓货币信贷增长,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存款准备金率与利率的关系
一般地,存款准备金率上升,利率会有上升压力,这是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的信号。存款准备金率是针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对最终客户的影响是间接的;利率是针对最终客户的,比如你存款的利息,影响是直接的。
In My opinion,简单的说,存款准备金率对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有影响。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相应的减少了货币供应量,利率就会有上升,这样人们的CPI指数就会下降,最终的目的就是要降低通货膨胀率。
4. 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与银行利率之间有什么关系
两者的关系:存款准备金,吸收或者释放银行的资金。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控制流动性措施。存贷款利率,吸收或者释放社会的资金。是商业银行对社会流动资金的控制。
理论上准备金率上调,会减少商业银行的资金量,减少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从而调高存贷款利率,但是也不一定是这样,毕竟很多时候理论和实际操作还是有些不同的。
拓展资料: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缴存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deposit-reserve ratio)。2011年以来,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频率,连续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如此频繁的调升节奏历史罕见。2011年6月14日,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也是央行年内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11年12月,央行三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2012年2月,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下调。
存款准备金,也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或存储准备金(Deposit reserve),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RDR,即RMB Deposit-reserve Ratio,全称为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是限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的总额的比率。这一部分是一个风险准备金,是不能够用于发放贷款的。这个比例越高,执行的紧缩政策力度越大。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的作用。
5. 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区别是
存贷款基准利率就是存贷款利率,后者只是简单的说法。
利率是指名义利率水平,比如现在的一年期存款利率是3%,也可以说,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是3%。
存款准备金率跟利率不同,跟老百姓生活没有直接关联,是对银行的要求。简单说,当存款准备金率为20%时,说明,银行每吸纳100元存款,最多只能把80元向外放贷,另外20元要作为存款准备金留存。
6. 存贷款基准利率与存款准备金率有区别吗
一个是银行存款和贷款业务的基准年利率,用来计算储户贷款和存款利息的。准备金率是商业银行根据吸纳的存款,把存款按比率的一部分缴存在中央银行,这部分存款叫“存款准备金”,这个比率就是“准备金率”。
7. 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之间有什么联系
两个东西没什么直接关系
存款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按照规定存入央行的钱,而这些钱占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了,比如,有100块存款,交了15块的存款准备金,那么存款准备金率就是15%
存贷款利率就是银行指在银行存款和向银行贷款的利率
这两个东西的调整是货币政策,也就是控制市场货币流通量的手段,提供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银行可贷资金减少,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存贷款利率,意味着存款更划算,贷款更贵,那么会吸引大家存钱,减少贷款,也是减少货币供应量
如果是提高利率,借贷成本增加,所以相对而言,只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就是温和的做法了
8. 存款准备金率 和利率的关系
都是中央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而且两者的上调下调作用和目的是一样的。两者是平行的关系可单独使用或者联合使用。
两者些许不同点:
存款准备金,吸收或者释放银行的资金。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控制流动性措施。
存贷款利率,吸收或者释放社会的资金。是商业银行对社会流动资金的控制。
理论上准备金率上调,会减少商业银行的资金量,减少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从而调高存贷款利率。
我们知道商业银行主要业务就是存款、贷款。有存款才会有贷款。商业银行现在有一万亿存款,现在资金紧张,贷款需求是两万亿,商业银行显然不能把一万亿全部贷出去,全贷出去的话,存款的储户来取钱,就没有钱给,所以商业银行就留一定比例的存款放着,以供储户取走和资金清算。
所以说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简单的理解为“放水”,也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全对。因为每次降低的目的不同,资金流向也会不同。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大约释放7000亿流动性,M2约会增加3到4万亿元。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说明市场资金紧张,在当前美联储连续加息,外汇储备减少,人民币兑美元跌破6.5关口,A股跌破3000点大关的大背景下,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无疑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也应加强监管,防止资金流入楼市,让资金流向真正需要的地方。
总的来说,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是为了对冲美联储加息,人民币贬值的积极行动,而且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说明市场钱不够了,钱不够了怎么可能还会引起新一轮的通货膨胀、房价大涨呢?
网络-存款准备金率
9. 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银行贷款利率有什么关联
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没有直接的关联,但总体而言,存款准备金率提高,意味着银行需要在央行留下更多的资金,用于房贷的资金势必减少,意味着银行贷款难度越来越高,贷款利率也有所提高。央行根据国家经济形势会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整,而各大银行的贷款利率也会随之有所变动,两者背后的关系十分密切。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一个指标的背后,是基于当前经济形势背后的深层分析,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反馈。要明白经济政策背后的含义,才能更好的做出选择,投资或者买房,都离不开经济政策的方向,紧随国家政策的步伐,才是最理性的决策。
10. 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之间有关系吗
准确地说,存款准备金和存贷款利率之间没有关系,但中国人民银行在出台货币政策时,通常会把二者配合使用。举个例子,如果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先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遏制金融机构放贷规模,如果还不行,就通过加息的办法,引导居民增加储蓄。反之,用相反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