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银行贷款 > 孟加拉格莱珉银行农村贷款

孟加拉格莱珉银行农村贷款

发布时间:2021-08-17 15:02:33

A. 有谁知道现在个人创业无担保贷款最高可以贷到多少!孟加拉的格莱珉银行有在中国开展业务吗

不可以跨国的吧! 创业贷款流程:
提出申请→准备资料(附申请书:需注明贷款用途、金额、联系地址、姓名固定电话及手机)→传真资料→审核通过→签定合同→发放贷款→按季还息→到期还贷。

申请创业贷款借款人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
1、借款人必须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2、具有中国居身份证或户籍证明
3、具有稳定的职业和收入。
4、信用良好,有偿还本息的能力。
5、贷款种类分:个人贷款或企业贷款

B. 关于格莱珉银行的问题

格莱珉银行目前没有在中国开张任何业务。

所以无法贷款。

日前,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晓山透露,格莱珉信托将在四川和内蒙古分别组建小额贷款公司,将尤努斯创建的乡村银行模式引进中国。

C. 怎样看待格莱珉银行孟加拉国成功

“扶贫社”引进孟加拉“穷人银行”模式,历经13年的中国乡村试验,在探索中国“穷人银行”模式的同时,也为中国的扶贫事业打开了另一扇门。孟加拉“穷人银行”的中国之路 证券时报记者杨兰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尤努斯创办的孟加拉格莱珉银行(GrameenBank,意为乡村银行)被称为“穷人银行”,鲜为人知的是,早在13年前,这个“穷人银行”的模式就已经被引入中国并在中国这块土壤上试行了13年。最近尤努斯的来访,就像“刮了一股风过来,对中国小额信贷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推动”,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杜晓山教授说。13年前,即1993年,由杜晓山主持的“小额信贷扶贫研究”课题组引进了孟加拉格莱珉银行模式并先后在中国的5个县进行试点,至今,它的情况怎样呢?证券时报记者对杜晓山教授的专访揭开了孟加拉“穷人银行”中国乡村试验的神秘面纱。10万美元起步早在80年代中后期,杜晓山就开始着手扶贫领域的研究。当时扶贫贷款的现状是,要么被层层节流挪作它用,要么贷给了那些办企业的个体工商户,真正到达农民手上的微乎其微;二是贷款不管到了谁的手上,几乎都收不回来。“这是两个顽症,也是我们最困惑的难题。”杜晓山认为,农民能不能借到钱和能不能还钱之外,更深层次要考虑的就是扶贫机构自身能不能长久地自我生存。在一次国际研讨会,杜晓山发现孟加拉的格莱珉银行在不同程度上都解决了他们的困惑。九十年代初,杜晓山他们开始在社科院的刊物上、报纸上以及各种研讨会上进行宣传,“但是那时没人注意这事,学术界也有很多人认为人家的经验再好也不适用我们。”但杜晓山和他的课题组希望用实践来说话,出于这样一个动机,1993年杜晓山去了孟加拉考察。去之前,他们就定了河北易县作为试验点,与当地政府沟通也很顺畅。考察结束,在与尤努斯交换意见后,杜晓山他们得到了孟加拉格莱珉银行信托基金(GT)的5万美元低息贷款。“他的理念是‘我可以借给你,但我不可以送给你’,他对农民也是一样的理念,这个理念就是要让农民建立发展的、自我增强能力的意识。”1994年格莱珉银行的5万美元到位,同时杜晓山他们还得到了美国福特基金会的5万美元赠款,加起来是10万美元。接下来,为了取得一个相对合法运作的身份,杜晓山他们请易县政府出具了允许社科院在易县做试验点的文件;同时在当地民政局注册了一个非盈利的社团法人—“扶贫社”。扶贫社由当地政府推荐一位负责人全职参与扶贫社工作,但属公务员编制,享受公务员待遇,其余的工作人员全部从社会招聘,由扶贫社发薪。河北易县之后,杜晓山他们又先后在虞城、南召、丹凤、涞水和金堂5个县建立了小额信贷扶贫试验点。据说,运作最初国务院扶贫办的态度是“口头支持”但没有任何文字,直到1999年12月,扶贫社运作了5年之后,人民银行才给了社科院一个批准文件,允许社科院继续按现有模式试验,同时,国务院办公厅和扶贫办也都下文表示了支持这项试验。孟加拉模式的拷贝“除了机构和孟加拉银行不同之外,我们几乎原封不动地把它的模式拷贝过来了。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是独立运作的,我们是要跟政府协调、接受社科院的指导的,带有点半官方的性质,当然还有就是我们不可以吸储。”杜晓山说。虽说是照搬,但杜晓山他们还是根据中国的国情作了一些相应调整,他们称之为“中国式小额信贷模式”(详见“扶贫社运作模式”)。与孟加拉格莱珉模式相同的是,中国模式同样以贫困家庭中的妇女作为主要目标客户,按照尤努斯的说法,是因为“妇女流动性低,违约可能性低,同时由于她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更有决心和毅力使自己的家庭摆脱贫困,故而更为珍惜借贷的机会。”格莱珉银行贷款人中,妇女的比例已经由最初设定的50%提高到了现在的96%。而杜晓山告诉记者,中国模式中,妇女贷款的比例是85%以上。事实上,孟加拉格莱珉模式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以妇女为主体,五人小组联保,每周分期还钱,按照贷款额的5%收取小组基金和强制储蓄作为风险基金,按期还款以后还可以接着贷并可以提高借款金额,可以无限期地循环贷款。杜晓山解释,其实五人小组联保可以视为是担保的一种形式。2001年到2004年,格莱珉银行开始了“格莱珉二代”的模式转型。“格莱珉二代”的特点是,采取建立在借款者个人信用基础上的弹性贷款机制,只要信用良好,借款者就可以提升贷款规模,直至贷款额度上限,如果无法如期偿还,其贷款额度上限就会下调。也就是说,这个时候联保小组的作用已经减弱了,贷款的期限也变得更加灵活。2004年8月份,杜晓山他们在孟加拉格莱珉银行副总经理沙迦汗·阿里的指导下试验了模式二。“模式二中包含了模式一(整贷零还),又增加了一种贷款方式(整贷整还),是一种有更灵活贷款额度、期限以及还款方式的贷款模式。”杜晓山说。平均90%的还贷率说到运作的最终效果,杜晓山并不同意有些媒体夸大其辞的说法,他以一位学者严谨的态度说:“总体上说得过去,但不完全是非常乐观的”。在社科院试点的6个县里,陕西丹凤的扶贫社最后交还给了当地政府,原因是“当地政府干预过多”。在做易县试点时,杜晓山他们参照孟加拉的模式,定下了8%的利率。1996年他们在陕西丹凤又建立了一个试点,这个试点后来被政府接管后,利率由8%降到了3%,虽然政府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显然“混淆了信贷与救济的区别,扶贫社长期的亏空就难以弥补”。最后,社科院关闭了丹凤试点。“过去的经验表明,政府干预程度越大,经营效果往往越差。”杜晓山说,他们后来认识到,如果是短期项目,还可以依靠政府,但如果是长期运作,则一定要与政府脱钩。现在,他们的河北易县、涞水、河南南召、虞城等四个试点项目都已经与政府脱钩。至于还贷率,杜晓山认为已经“越来越好”。在涞水、金堂县还贷率已经可以达到100%,但因为有些要求每周还的贷款可能会拖到两周三周之后还,所以杜晓山宁愿把这个数字说成99%。目前除了虞城还有亏损之外,其他几个点已经基本上实现了持平或盈利,平均还贷率达90%以上。据了解,扶贫社在河北省易县累计向1.9万多农户发放小额贷款6700多万元,妇女受扶持率占83%,全县近6000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社科院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扶贫社先后共投入贷款资本金1500多万元,累计发放贷款1亿多元,目前正在获贷款支持的贫困户16000户左右,累计受益农户3—4万户,覆盖贫困人口约15万人。“扶贫社”面临转型对于游离于政府和商业化运作之间的扶贫社来说,除了面临其身份的合法化问题之外,由于“只贷不存”,还面临着严重的资金饥渴。在最初筹集的10万美元之后,孟加拉格莱珉银行又先后给了社科院一些低息贷款,总额加起来约600多万元人民币。“其他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赠款和委托款。”杜晓山说,福特基金会、澳大利亚国际开发所、台湾爱国商人杨麟等都先后给了项目很大的资金支持。但显然,有限的资金来源无法使项目做大,这也是格莱珉模式在中国运作13年而始终没有做大的一个原因。“扶贫社的治理结构还有问题,人员素质还需要提高,面临着大的改造和调整。”在杜晓山看来,这些调整都需要资金支持,而社科院现在只能先打基础,跟中央去争取政策。杜晓山还有一个观点,他认为格莱珉模式在中国试验13年,事实证明这种模式在中国是可行的,而社科院也已经到了完成历史使命的时候。“我们社科院不是搞企业不是做银行的,我本身也不是银行家,我们应该给我们的机构找一个好的出路。”杜晓山说,他希望国家出台政策,这样就可以按国家的政策把它变成一个公司或者交给一个公司,又或者交给一个银行或者成立一个银行。他希望在平稳的过渡过程中对扶贫社进行改制,最后使之变成一个财务可持续发展的、为穷人和为弱势群体服务的金融或者准金融机构。事实上,杜晓山他们的尝试已经引起了一些有识之士的兴趣,尽管目前仍然没有明晰的政策出台,但显然他们看好这一市场。目前已经有一家深圳的投资公司着手与社科院接触,并派出专业人士帮助扶贫社改善经营管理。扶贫社运作模式模式一:扶贫社从1994年成立时就采用的运作模式,主要的特点是:1.以贫困家庭中的妇女作为主要目标客户。2.服务进村到户。所有的贷款申请、培训、取得贷款以及还款都在农户所在的社区(村)内完成。3.整贷零还。第1轮贷款额度上限为1000元、贷款期限1年,借贷成员需要分期(每周)偿还贷款利息和本金。如果第1轮贷款能够按时偿还,则可得到更大些额度的后续贷款,目前由于受资金的限制,第2轮及后续贷款额度上限为2000-3000元。4.农户的组织方法为采取连带小组方式,强调社员相互合作和监督。典型的组建小组的方法是:社员自愿组成5人小组(直系亲属不得在同一组内),一般6-8个小组构建一个中心,分别选出组长和中心主任。小组成员间要互相帮助和监督,并发挥联保作用,形成自身内部的约束机制。每周由中心主任和信贷员召集所有成员参加的中心会议,主要是检查项目落实和资金使用情况,办理放、还、存款手续等。5.小组基金和强制储蓄:按照贷款额的5%收取小组基金和强制储蓄作为风险基金,在农户按期还清贷款之后将强制储蓄退还给农户。模式二:2004年8月份开始试验,主要的特点是:1.成员标准:贫困农户家庭净资产不超过两万元,上年家庭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以有创收能力的妇女为主。2.小组基金和强制储蓄:小组基金按贷款额的1%在放款当天一次收清,强制储蓄是每周按贷款额的千分之二交纳。3.五户联保形式不变。4.贷款额度:第一期2000元为上限,第二期3000元为上限,第三期以后以4000元为上限。5.贷款的回收:贷款的额度和时间根据用户项目、性质、周期、效益情况来决定。目前有两种方式,一是整贷零还按周还款,全部贷款在50周内还清。二是整贷整还,即按协议还款,最长期限不超过九个月,扶贫社只在每周收取利息、个人储蓄,本金到期一并归还,由信贷员每周在中心会议上收取。

D. 孟加拉乡村银行的简介

孟加拉乡村银行最早起源于孟加拉国。1974年,穆罕默德·尤努斯在孟加拉创立小额贷款,1983年,正式成立孟加拉乡村银行——格莱珉银行。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是一种利用社会压力和连带责任而建立起来的组织形式,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效益最好、运作最成功的小额贷款金融机构,在国际上被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模仿或借鉴。2006年10月,尤努斯因其成功创办孟加拉乡村银行,荣获诺贝尔和平奖。它作为一种成熟的扶贫金融模式,主要特点为:瞄准最贫困的农户,并以贫困家庭中的妇女作为主要目标客户;提供小额短期贷款,按周期还款,整贷零还,这是模式的关键;无须抵押和担保人,以五人小组联保代替担保,相互监督,形成内部约束机制;按照一定比例的贷款额收取小组基金和强制储蓄作为风险基金;执行小组会议和中心会议制度,检查项目落实和资金使用情况,办理放、还、存款手续,同时还交流致富信息,传播科技知识,提高贷款人的经营和发展能力。它向贫穷的农村妇女提供担保面额较小的贷款(即微型贷款),作为非政府组织(NGO)支持其生活。此系统是基于一个观点,即贫穷的人都有未开发的技术。银行同时也接受存款和其他服务,也进行发展导向的经营,包括纺织品,电信和能源公司。1983年,作为银行得到了政府的认可。

E. 格莱珉银行是私人银行还是国有银行

孟加拉乡村银行(孟加拉语音译格莱珉银行)是一个发行微型贷款的机构。此组织及其创始人穆罕默德·尤努斯一起获得了2006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它成立于孟加拉国的1976年,它向贫穷的农村妇女提供担保面额较小的贷款(即微型贷款),作为非政府组织(NGO)支持其生活。此系统是基于一个观点,即贫穷的人都有未开发的技术。银行同时也接受存款和其他服务,也进行发展导向的经营,包括纺织品,电信和能源公司。1983年,作为银行得到了政府的认可。如今在孟加拉国全国有2200个分店,职员约1万8000人。贫农及女性等可以无担保的进行贷款,每年可以50次分期返还,返还有相关友人等5人的连带责任。返还率达到了98%。作为救济贫困的模式之一得到了国际上的好评,在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有更加扩大发展的趋势。

F. 何谓格莱珉模式内容和应用

穷人的银行 最成功的农村金融模式之一——格莱珉银行 “我们在庆祝贷款不用抵押品。我们宣布了一个长久的金融隔离时代的终结。贷款不止是生意,如同食物一样,贷款是一种人权。” 正是这些难得的话语,让我们开始一次跨越国境的艰难穿越,一个富有人文关怀的大胆尝试。 8月,本报高级记者远赴孟加拉国,探访这个星球上最成功的农村金融模式之一——格莱珉银行。 在达卡,记者见到了当地人的贫困,也见证了格莱珉银行的创始人尤努斯教授倡导的小额信贷给穷人带来的希望。30年前,尤努斯从自己的口袋中拿出27美元借给42名穷人,这是格莱珉银行的第一笔生意;30年后,尤努斯的小额贷款已经帮助了630万名借款人(间接影响到3150万人),其中超过一半脱贫,而格莱珉银行亦持续保持盈利。 今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及银监会曾在亚洲开发银行协助下组团前往考察。与此同时,中国在内蒙、贵州等地的小额贷款试点正在展开,山西日升隆、四川全力等小额贷款公司先后开业,陕西户县也已成功招标。 我们需要这样一种源于草根的活力与关怀。一份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需要让更多人了解全世界都在效仿的格莱珉模式,以及中国正在进行的试点。 作为“亚洲银行竞争力排名”系列活动的前奏,本报特别策划了“穷人的银行”之“小额贷款专题”。 五人小组:格莱珉中枢解构 到孟加拉达卡采访格莱珉专题之前,记者问过10名来自各行各业的高级人员,他们听说一家银行专门借出小额贷款给农村穷人,甚至身无分文的乞丐,竟然在没有政府资助、没有国际机构捐款下自给自足,每年还有盈利,10名精英的答案一致:没有可能! 记者带着同样的疑问到孟加拉国,除了到格莱珉银行总部专访创办人兼行政总裁尤努斯教授之外,还跑到达卡附近的两个农村Kanmbur及Kashimpur,逐一环节观察格莱珉经营之道。 “小额贷款机构如果要自负盈亏,首要条件是可以接受存款。如果我们不可以接受存款,捐款用光了后便无以为继,借债人同时是我们的存户,他们拥有这家银行,我们便像河流般不断有活水;对于借债人来说,她们每周偿还小额的贷款,同时存入金额更小的存款,这是一个改善她们财政状况的重要环节。一年后债还清了,她们可以借更多,同时又有一笔存款可以动用,令她们一步步脱离贫穷线。”尤努斯教授本身是经济学教授,所以银行的经营模式中包含了实际可行的经济学原理。 每名员工服务352名借款人 格莱珉银行的这种模式最初需要政府或捐款资助,因为存款数额不足以支付贷款,过了数年之后,银行滚存了一点盈利,便可以补上存款的不足。所以格莱珉银行自1995年便宣布停止接受捐款,最后一笔已议定的捐款于1998年到位后,格莱珉银行便进入完全自给自足的时代。 格莱珉银行的成功核心是可以接受存款,这些存款成为银行继续发放贷款的财政支持,格莱珉银行94%的股权,也是由存户所有,政府持有象征式的6%。 举例来说,一名成员贷款1000塔卡,实际利率为10%,即本息合共1100塔卡,还款期为一年。该名成员每周还款约21塔卡,但同时要存款5塔卡,存款年利率为8.5%-12%,一年之后,还清欠款,并有260塔卡存款及利息。成功还款后,她便可以再借更大额的贷款,例如2000塔卡,同时每周储蓄10塔卡,这名成员的财政状况会被改善,最终达至脱贫目的。 格莱珉银行自1983年创办以来,除了创办当年及1991年至1992年两个水灾特别严重的年头外,一直保持盈利,2005年的盈利达1521万美元(折合1.2亿元)。 截至2006年6月底,格莱珉银行有2185家分行,服务69140个村的639万借款人,而员工总数只为18151人,平均每名员工要服务3.8个村子和352名借款人。 Shabr(女)是Kanmbur分行的经理。Kanmbur在达卡西边45公里,Shabr每天早上7时便上班,7时半与分行的6个中心经理开会,讨论当天需要处理的事务。之后6个中心经理便要分头到附近农村的中心参加每周会议。Kanmbur分行属下有71个中心及3750名成员,6名中心经理每周五天要跑遍这71个中心,即每人每天要跑两三个中心。 每个中心都有几十名成员,绝大部分是女性,她们每五人组成一个小组,每周派出代表开会,并向中心经理缴付每周的还款及存款。另外每个中心会由成员互选一名中心代表,负责与中心经理紧密沟通。如果当中有成员面临困难,通常不用中心经理操心,小组其它成员或中心代表会帮助她们。这也是格莱珉坏账率偏低的要诀。 Shabr称,格莱珉银行的五人小组机制也是格莱珉银行成功的关键。这可以让成员互相鼓励,也可以施予群众压力,因为其他成员虽然没有责任代其他成员还款,如果小组内有成员还款纪录不佳,会影响整个小组日后借贷额。 “每个人都有遇到逆境的时候,小组以至中心的成员,在这个机制下会成为不幸的人的后盾,帮助他们渡过难关。”Shabr说。 Kanmbur分行的6名中心经理每人参加2-3个中心每周会议后,下午3-4时便会回到分行,点算当日收到的还款及存款,并以手写方法将所有客户的数据填入指定的表格中,交予Shabr签名确认。Kanmbur分行只有9名员工,包括Shabr、1名分行副经理、6名中心经理及1名信差。 质疑格莱珉账目? 为了节省开支,格莱珉银行的分行内没有计算机,客户数据填入指定表格后,便会由信差送到附近一个数据中心。这家中心不属于格莱珉银行的编制,而是由相关机构格莱珉传讯经营,该公司向格莱珉银行每月收取服务费,同时为农村提供其它计算机及传讯服务。 数据中心有五名职员,负责附近10家分行的数据处理,各家分行的数据送来之后,他们会输入计算机,传送至格莱珉银行在达卡的总部,由于数据有统一的格式,总部便可以每周掌握全国2185家分行的数据。 尤努斯称,格莱珉银行严格控制开支,不轻易增加分行。每一个地方要增设分行,必须先有足够的存户愿意存款,以存款作为贷款基础,总部不会提供资金。另外分行需在开业第一年便盈利。 格莱珉银行的账目曾经受到国际知名经济学者质疑。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乔纳森·莫多克(Jonathan Morch)在1999年发表论文《小额信贷承诺》(The Microfinance Promise),质疑格莱珉银行低于1.6%的不良贷款比率不真实,实际数字应该是7.8%;他又称格莱珉银行只是依靠捐款来生存,如要自给自足收支平衡,贷款的实质利率要高达25.7%。 对此,尤努斯教授称:“我认为不需要反驳乔纳森·莫多克,格莱珉银行的现状已证明他的预测全部是错误的。我们自1995年停止接受捐款后,不但可以继续生存,而且盈利是一年比一年多;我们不需要提高贷款利率,我们的实际利率只是10%,近期还在研究调低利率,因为我们的利润太多了,盈利并非我们的主要目的。” “我们的账目每月都会在网上公布,自1976年以来,所有数据一直是公开的,任何经济学者都可以研究我们,从而知道我们为什么会成功。” 她们只需要57元 孟加拉首都达卡以东50公里的小农村Kashimpur,最繁忙的街道是一条单线双程行车的泥路。Rahima在路边一个露天小摊子上,动作麻利地烤着米饼,她的米饼烤得外面脆里面软,每块只售2塔卡(1 人民币约等于8.7塔卡,折合人民币0.23元,下同),一天可以卖到100块左右,Rahima可以赚得50塔卡(5.7元),这点小钱已足够维持她与8岁儿子Shwon两人温饱。 Rahima只有30岁,但脸上布满被生活折腾的痕迹,看起来像50岁的样子,她的左眼在3岁时便瞎了,令她看起来再添一丝愁苦。然而相对于一年多前,她的生活已快乐多了。6年半前,她的丈夫得病死了,她和儿子的生活顿失依靠,开始行乞生活,靠别人对她的施舍养活自己及儿子。 “我以前挨家逐户乞讨一些剩饭剩菜,自己吃一些,再卖掉一些,赚得一些小钱买其它必需品,这种日子过了5年。这对Shwon影响很大,他因为我是乞丐而感到自卑,现在我靠自己的劳力挣钱,大家都可以抬起头来做人了。”Rahima说。 2005年6月,Rahima得悉格莱珉银行有“求存者(乞丐)贷款计划”,便向当地分行申请了500塔卡(57元)的免息贷款,用来买些米及炉具,开始在街上卖烤米饼。 一年多过去了,母子俩的生活有所改善,Rahima还花了近年最大的一笔钱——用800塔卡(92元)买了一把电风扇,并可以负担每月100塔卡的电费,让Shwon可以在孟加拉酷热的晚上得到安睡。 Rahima希望生活进一步改善,日后可以成为格莱珉银行的正式成员,借贷更大金额的款项,建造一家有房顶的小店,在下雨天也可以继续卖烤米饼,不用望天打卦。赚到更多钱后,便可以送Shwon到学校读书。 格莱珉的“乞丐贷款计划”始于2003年,当时格莱珉银行的业务已上轨道,社会上有些舆论批评尤努斯教授已变成一个资本家,已经忘记了如何帮助最穷苦的人。尤努斯教授决定设计这个帮助社会最底层的计划:参加计划的乞丐不需要组成五人小组,贷款不需要缴付利息,还款时间也较有弹性,参加者甚至不需要放弃行乞,但不能用乞讨回来的钱还债。 Kashimpur的Rani是这个计划的首批试点。现年40岁的她,1995年因为丈夫及儿子突然患病而沦为乞丐,2002年12月,Kashimpur的分行经理Yasmin遇到Rani,得悉Rani希望脱离乞丐生涯,但需要800塔卡(92元)买些香蕉再零售赚钱。Yasmin向总部建议向Rani发放免息贷款,并免除她要加入小组的规定,由Yasmin直接监察其个案。Rani的贷款于2003年初获批准。之后,格莱珉银行在多个分行进行类似试验后,2003年底正式推出“求存者(乞丐)贷款计划”。 目前,Yasmin的分行有53名乞丐贷款者,另外有8人已转为正式成员,包括Rani在内。Rani在2004年12月已转为正式成员,借了2000塔卡(230元),之后多次还清贷款后再借,除了改善自己的家居外,还有资金修整附近两家房屋租给有需要的人,每月有800塔卡收入,加上卖香蕉每天约90 塔卡的收入,一家人生活有保障,并有能力存款,目前已存了1.5万塔卡(1724元)。 相对Kashimpur的“金牌成员” Hasna,Rani的成绩只算一般。从Hasna现在充满自信的笑脸上,难以想象她在15年前有多彷徨。当时她的丈夫突然离开了她,逃离Kashimpur后音讯全无。她没有任何谋生技能和经验,幸运的是她没有遇到人口贩子,也没有沦为乞丐,她遇到的是格莱珉银行。 1991年,Hasna参加了当地的小组,借了4000塔卡(460元)买了一头奶牛,靠卖牛奶维生,她的聪明及勤奋,加上在村中有很好的人缘,令她的生意快速扩展。今天的她,已是村中一家小商店的老板娘,出售美洁用品,主要收入来源则是格莱珉电话。她有两部手机,一部自用,另一部租给村民打电话,另外她代理格莱珉电话的手机充值服务,她是格莱珉23万名“电话女士”之一,每月电话服务为她赚得约8000塔卡,小店的其它业务赚得约2500塔卡,合计10500塔卡(1207元),在村中已是“小富婆”。 这种成功个案在孟加拉每个村子里都有。在达卡以西45公里的Kanmbur的Sufiya,现年35岁,已参加格莱珉银行10年,她与丈夫Moajjam一起经营一家村内规模最大的杂货店。两人关系良好,但丈夫以工作忙为由,一直由妻子出面参加格莱珉的小组及中心会议,这也是格莱珉银行的贷款人96%是女性的最大原因。Sufiya在10年前借第一笔4000塔卡的贷款,开了一个小摊,业务逐步拓展,现时的贷款额已增至5万塔卡,杂货店每月有约5000塔卡的利润。 “我最喜欢格莱珉银行,因为别的银行都要我们去城镇存钱和借钱,只有格莱珉银行的人走到我家门口。” Sufiya直率地说出格莱珉银行最独特之处。 参考资料:http://www.wwxyls.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674

满意请采纳

G. 如何解决农村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过高状况

要提出解决问题,首先需要了解这种情况的形成原因。
首先是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这使得其承受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使得贷款的归还没有保障,是信贷不良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是农民自身信用观念淡薄,常常想方设法赖债不还,而且从地方政府到乡镇政府再到农村领导班子对于这种行为欠缺管理力度,大多听之任之,或是带头赖债,形成了十分不良的影响;
再次是农村金融监管存在缺陷,金融机构机制不完善,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

以上这些都是形成农村信贷不良率过高的因素,而解决方案就是:
首先,深化产权改革,健全农村金融机构的法人治理结构。使得现行比较模糊的产权主体清晰化,这样可以有效防范和化解农村信贷风险。
其次呢是大力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加大普法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产生法律意识,在自身上减少信贷不良的产生。
再次是建立良好的农村信贷体系。建立完善必要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和比较全备的信息综合及反馈系统。

H. 什么是“尤努斯式”小额贷款银行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日前将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孟加拉国农村银行以及该银行创始人穆罕默德·尤努斯。1976年穆罕默德·尤努斯在一个村对42名最穷的农户进行每人贷款27美元的小额信贷实验,随后逐步建立起孟加拉国乡村银行——“格莱珉银行”。

格莱珉银行完全是市场商业化运作模式,通过良好的企业管理实现滚动发展,目前该行拥有2226个分支机构,650万客户,资产质量良好,还款率高达98.89%,超过世界上任何一家成功运作的银行。23年里,尤努斯的格莱珉银行曾贷款给639万人,当中96%是女性,从而使得58%借款人及其家庭成功脱离了贫穷线。

最主要的是,尤努斯做到了双赢:穷人不仅摆脱了贫困,还获得了做人的尊严,尤努斯银行也获得高额的利润,可以把贷款恩泽更多的穷人。因此,“格莱珉”模式不仅在很多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得到推广,美国、加拿大、法国、挪威等发达国家也在借用。
个世纪90年代初,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研究中心最早引进孟加拉的小额贷款模式,目前全国大约有300家小额信贷机构,总共可以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是受国际机构援助的非政府小额信贷机构,强调"扶贫"的社会目标,目前全国约有10家。

第二类是政府包括具有政府职能的社团组织的小额信贷项目,比如全国总工会、妇联和国务院扶贫办。

第三类是正规金融机构开办的小额信贷业务,主要是农信社开展的小额信用贷款和两户联保贷款等贷款类型,此外,城商行中也存在一些与政府合作的担保贷款以及一些政府的金融机构代表政府发放的一些下岗再就业的小额贷款。

第四类是2005年底在五省区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目前全国已发展至7家。

国内官方和学者一致认为,与国际上小额信贷机构发展状况相比,我国的小额信贷机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阅读全文

与孟加拉格莱珉银行农村贷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农村信用社贷款几点还款 浏览:378
然后查看贷款余额 浏览:208
河北金融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电话号码是多少 浏览:153
小额贷款的活动开展情况 浏览:266
武汉公积金贷款6倍余额 浏览:941
农行按揭贷款多久下来 浏览:340
一年前的签字还能贷款吗 浏览:281
贷款需要的流水房贷 浏览:977
贷款审核能查到父母姓名嘛 浏览:954
安徽农村信用社贷款5万一年利息是多少 浏览:961
177无息贷款 浏览:861
中融金融贷款哪个公司 浏览:4
平安小额贷款条件利息 浏览:256
贷款被中介公司欺骗签了合同 浏览:754
买房贷款款时银行流水怎么开 浏览:38
农村50多岁贷款 浏览:904
招商银行手机银行贷款轉現金 浏览:271
徐州银行贷款利率2020 浏览:916
小额贷款卖方身份证结婚证 浏览:236
网上app贷款违法吗 浏览: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