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存款利率呈现下降态势,未来会增加吗
经历过互联网金融高息理财产品的诱惑,储户普遍觉得现在银行的存款利率低,只在年初看到过6%的智能存款产品,且又转瞬即逝。但是感受归感受,未来存款利息发展趋势呢?
先说结论,如果从现在到未来比较长时间看,目前的存款利息已经是在高位了,未来估计还会逐步降低,人民银行基准利率不会做大的调整,但是商业银行的实际给付利率会下降。
为什么人民银行的存款基准利率不会做调整?而商业银行的给付利率会逐步下降?主要是受到以下三大方面影响。
我国的基准利率水平目前并不高,人民银行长期调整存款的基准利率的可能性不大。在人民银行自2015年最新调整了基准利率后,4年间再未做过调整。目前存款利率调整到活期的0.35%到定期3年的2.75%,与此同时,也放开了对于存款利率的指令性管理,商业银行在基准利率上可以自由定价,灵活竞争。
银行存款基准利率目前在最低位运行,但是实际利率比其高
我国存款基准利率长期看是逐步走低的,调整频繁性逐步降低
在过去的自1990年以来的29年时间内,我国存款基准利率总共调整了38次,但是自2015年开始,近4年时间,没有再做任何调整。同时以活期储蓄基准利率来看,从1990年最高的2.88%一路下滑,到目前的0.35%,这些说明了什么?
存款利率一直在下降,目前已经很低,未来呢?
1.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定性逐步增强,基准利率也在逐步走低。那么未来如果不出现大的经济波动,基准利率也不会轻易做改变,而且随着经济越来越发展,基准利率还会有向下的趋势。
2.过去人民银行平均不到1年调整一次基准利率,但是现在4年都未调整,除了存款利率自由波动影响之外,说明使用利率工具来影响经济发展的动机越来越弱,经济发展的内在主动性更强,更加不依赖利率调整来强刺激经济发展。
银保监会针对高息存款进行窗口指导
5月17日,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开展“巩固治乱象成果,促进合规建设”工作的通知》(23号文),要求排查银行结构性存款通过设置“假结构”变相高息揽储的情况。
5月21日,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召开会议,要求银行行业自律,清理按日均规模分档计息的活期存款产品。目前有大行的部分智能存款产品到期不再续约或者计划停售,多家股份行开始着手梳理或者收缩智能存款业务。
虽然不少民营银行的智能存款产品依然在售,不过有些高息存款已实行每日限额购买。
小结:高息存款创新产品在去年到今年第一季度达到了高潮,现在逐步潮水退去,存款利率又开始逐步走低。
未来利率长期看低,但是中短期还需要配合经济转型,储蓄支持经济发展的需要,维持一个逐步稳定的水平,那么会长期维持在什么水平呢?其实参考香港的利率水平更有建设意义。
香港存款一年期为2.28%
例如一年期定期存款会相对固定在2%左右,三年期定期存款会固定在4左右(即在目前大额存单利率低一些)。但是可能还会有个别创新存款产品和个别扶持发展的民营银行,会有相对利率比较高的产品出现,但是总体不会再出现年初的盛况了。
㈡ 2020年建设银行存款利率提高了20万存三年,利息有多少呢
2020年受美联储降息影响,世界各国央行都纷纷降息,中国也不例外多次降准,并且因为疫情的影响,为了让中小企业能够生存下去,贷款利率也是持续下跌,银行在不缺钱,贷款利率又下降的情况下,自然也就把存款利率下调了,所以2020年建设银行的存款利率并没有提高,相反还降低了。
其实如果追求收益的话,民营银行五年定期存款的收益率会更高,当前民营银行五年定期的收益率在4.85%左右,按照这个利率计算,每年的利息能有9700元,虽然民营银行的实力较弱,但如果选择的是存款类产品,也同样是受存款保险条例保障,50万以内保本保息。按照当前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发展的趋势,未来存款利率只会越来越低,直到跟发达国家一样,达到负利率,所以如果手里的钱不着急用,并且碰到高利率的存款产品,可以提前进行锁定。如果你有20万,你会怎么投资理财呢?
㈢ 未来几年,银行利率走势如何
未来几年时间,利率大概率是向下,低利率是趋势。
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经济,利率就是货币工具之一,国家通过调整利率的高低,把控货币的市场流动性,维持经济平稳安全运行。
利率制度LPR以后,通常利率每月报价一次,对于短期借贷利率,央行已经下调过几次,对于五年以上的贷款利率变化不大,通常来讲五年以上利率就是房贷利率,也就说国家一方面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一方面避免房贷利率下降。
我是Roseview财经,更多问题敬请关注,欢迎一起交流讨论,希望对您有帮助。
㈣ 存量贷款利率5.34%,算高吗,该不该转出LPR呢
存量房贷利率5.34%属于中等贷款利率,在基准贷款利率的基础之上上浮都是8.98%左右;但不管存量贷款利率是高是低,都必须要进行转换成LPR利率。
存量浮动贷款转换工作通知根据国家对于国内存量浮动贷款转换工作的通知细节。
所以说存量贷款利率5.34%,转换成LPR利率之后依旧是5.34%,定价计算为LPR+54个基点,由于2019年12月份LPR利率是4.80%,以过去一年12月份的LPR利率为基准。
当转换成LPR利率之后,第2年就开始跟随LPR利率的变动而浮动,每年进行调价一次。
综合以上分析,关于国家对于存量浮动贷款利率的转换工作通知,以上就是相关细节。建议大家要配合政策,政策是越来越好的,相信政策为国民着想的。
㈤ 为什么说利率市场化是未来趋势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结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2012年6月8日和7月6日,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及其浮动区间经历了两次调整。目前,金融机构人民币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累计比调息前下降0.5个百分点,上浮区间扩大到基准利率的1.1倍;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累计比调息前下降0.56个百分点,下浮区间扩大到基准利率的0.7倍。这两次利率调整是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步骤。
经过这两次调整,我国贷款利率市场化接近完成。除城乡信用社外的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已不设上限管理,在基准利率以下具有30%的自主定价空间,实际执行利率由银行根据财务成本、风险状况及盈利目标等与客户议价决定,基本反映了市场资金供求状况。更重要的是,允许存款利率上浮完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惊险一跃”(马克思曾经把商品售卖形容成整个商品生产过程中的“惊险的跳跃”)。存款是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一直以来,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竞争都很激烈。存款利率上限的放开可能导致银行恶性竞争、引发风险,因此世界各国利率市场化的完成均以存款利率上限放开为标志。此次存款利率允许上浮至基准利率的1.1倍,是改革存款利率上限管理的突破性尝试,是本次利率调整的最大亮点,是我国利率市场化乃至整个金融改革的关键步骤,具有重大意义。
国际上大多数利率市场化成功的国家均是逐步、渐进式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的。如德国1965年开始利率市场化改革,先是解除期限在2.5年以上的定期存款利率管制,再解除期限在3个月以上、金额在100万马克以上的大额定期存款利率的管制,两年后存款利率才全部放开。我国存款利率的放开宜按照“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的思路渐进式推进。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后,下一步可进一步扩大甚至放开中长期定期存款、大额协议存款利率的上浮区间;待时机成熟后再逐步扩大短期和小额存款利率上浮区间,直至最终放开上浮限制。
英国和德国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时机选择时,都避免选择经济过热阶段,这有助于利率市场化顺利实施。而阿根廷、智利等拉美国家都是在宏观经济情况极不稳定、通货膨胀严重、存在巨额财政赤字、经济呈现负增长的条件下放开利率管制的,这是这些国家利率自由化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
********************************************************************
综上,利率市场化是指用市场浮动利率取代现在的有管制的盯住利率,在市场化环境中让金融机构经受洗礼。这个趋势是让本币与外币接轨的一个必要条件,也是人民币本币国际化的必由之路。如果能够平稳的度过风险期,则会给我国经济带来更多活力,比如可以通过本币国际化享受铸币税的便利。如果不能跨过这个门槛,拉美国家的悲惨境遇就是我们的榜样。所以,无论如何,只要存在本币国际化的需要,就会存在利率市场化的需求,市场化是国际化的一场残酷的试炼。
㈥ 随着LPR新机制出炉,未来房贷利率会呈现怎样的趋势
随着LPR新机制的出炉,未来房贷利率应该不会再下降了,但是会根据不同的省份做出相应的调整。
LPR新机制:存量房客户不会受到影响。
对于已经购买过房子的客户可以不用担心这方面的变化。这次中国人民银行采取的是新老话短的办法。中国人民银行新发放的关于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公告第七条里对于这方面也有解释,19年10月8日以前,已经发放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会按照之前的合同约定执行。已经签订了合同却还没有发放个人住房贷款的,也会按照之前的合同约定执行。
㈦ 预测未来一年内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趋势,说明理由。
存贷利率有可能于第二季度结束前降息。理由:GDP增速放缓,贸易逆差显现,外汇占款大幅减少,CPI呈下降态势,都有利于降息的产生。存款准备金率将两个月一降,存准将会灵活使用,因为M1增速还是M0增速都有低于同期的情况发生,加上贷款投放大幅减少,银根有稍微放松的迹象。
㈧ 未来的银行存贷款利率有何走向
趋高。
㈨ 未来几年住房银行贷款是会上涨趋势还是下降趋势
上半年5年期以上LPR基础利率下调了两次,体现了积极的降息政策导向。总体上看,商业银行在降准等政策支持下,积极引导中长期贷款利率下行,其对于房贷利率的下调等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预计下半年利率水平依然有下降的空间,其对于购房交易等也有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