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贷款公司是怎样找到手机上通讯录的
贷款的时候授权给APP了,获取了你的通讯录信息。
⑵ 借贷平台是如何读取留有联系人的通讯录
上面的答案都是一个人写的吗?好吧,我来说一下借贷公司如何获取你的通讯录联系人的。首先在你申请结款的时候一般都会要求你下载他们自家的APP,进而通过这种方式操作以后的还款和借款。其次,APP打开后都会请求你给予系统权限,包括但不限于读取系统信息、读取照片等等,其中就有一个读取联系人的权限,用户安装了好多APP后都习惯性的在碰到此类请求一律点允许或者总是允许,而这也就成功让这些贷款平台获取了你的手机通讯录。好多人会问不给权限不就行了?所以现在贷款公司一般会在APP下手,不给权限不能使用APP,有些贷款公司会以查看用户信用为由要求用户提供和验证手机号和运营商服务密码,一旦提供,你的手机所经常拨打和联系的电话号码就会被记录下来,这比读取通讯录权限更为直接。如果借款逾期,你的通讯录就会被贷款公司下放给催收平台,一段时间后(通常是6个月左右)你的联系人就会被雇佣平台打爆,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一定选择正规平台,最好是国旗或大型银行进行贷款,退一万步,假若真的遇到难处还不上,至少不会拖累到别人。
⑶ 手机通讯录被网贷读取了怎么办
如果手机通讯录真的被网贷读取,那么网贷短信和网贷电话就会频繁骚扰通讯录的好友号码,因此可以告知好友情况,让他们对网贷电话进行拉黑。
现在网贷都是通过群发短信和不断打电话来宣传推广,他们也计划因此来获得客户,其实这是非常扰民的行为,如果网贷真的读取通讯录,那么建议对通讯录的好友进行通知,那样就能得到有效解决。
如果网贷严重利用手机通讯录信息,那么可以选择报警,把相关情况告诉警察。警察得知情况后,会对相关网贷做出警告,如果他们继续违规,那么就会进行更严重的处罚。
手机用户被网贷读取通讯录后切记不要惊慌,可以用通知好友拉黑的方法屏蔽网贷的骚扰,也可以对相关网贷进行举报和投诉,那样网贷就不敢乱来。
⑷ 小贷公司是如何窃取客户通讯录的,他们向我手机所有联系人发短信说我贷款逾期,要他们告知我,请问他们
这种行为属于违法行为,侵犯了你的隐私权,不应该想你的手机联系人里发短信,不过这种最多就是个教育,不到拘留的程度,建议你还款。
⑸ 贷款公司怎么知道通讯录的
贷款公司知道你的通讯录是因为你授权给对方了,在使用贷款公司的APP时,系统会提示你授权一些功能,比如获取位置信息、通知你等,获取通讯录信息也会提示你授权,你当时可能没注意就点击同意了。
另外,在APP上贷款,一般都要授权运营商信息的,需要你提供手机号和服务密码,贷款公司获得密码后就可以登录你的账号获取信息。
⑹ 手机服务密码改了贷款公司还能读取通讯录吗
可以的。当你安装了网贷的APP的时候,它就已经搜集了你的通讯录,上传到它的服务器了。
⑺ 贷款软件获取通讯录合法吗
软件可以申请读取通讯录,在您同意了之后是合法的吧。
⑻ 手机贷款读取通讯录了有记录了能取消吗
不能取消,如果借贷APP申请了访问用户通讯录的权限,而且用户确认了,那它就可以随意读取,其实安装的时候都会有提示这个APP申请的权限,不过通常来说用户并不会看,都是直接同意的。他还表示,如果完全不经过用户就直接访问,这种情况比较罕见,一般的APP做不到。
而至于这方面苹果和安卓手机的异同,李卷孺称,苹果系统会弹出提示,也是需要用户确认,只要用户确认了它也是随意读取,这一方面并不比安卓隐私保护更强,而安卓要看版本,在5.0和之前版本都只是在安装这个APP的时候提示,6.0以后以及一些国内厂商定制的早期版本,在默认情况下,有访问请求就会提示。
但是这种提示真的有效吗?
“事实上,用户通讯录被APP监控到的可能性很高,搜集用户数据的行为非常频繁。很多APP明目张胆地做,哪怕就是不断提示,时间长了用户烦了也会同意,” 李卷孺称。
网络借贷拿到用户通讯录等隐私,会转而售卖出去吗?
一位网贷业内人士表示,一般正规互联网金融公司即便掌握手机通讯录等用户数据,也不会恶意兜售,但是如果系统被黑客攻击,这些资料的安全性就难以保证了。
可惜的是,互联网金融APP的安全指数并不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产业通信软件评测中心在今年8月公布的《2015-2016移动互联网金融APP信息安全现状白皮书》显示,互联网金融APP普遍存在加密算法的误用、网络传输保护不足、应用程序缺乏保护措施、本地文件及系统日志敏感信息泄漏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报告称,15%的互联网金融APP与服务器端交互的数据通过明文的通信信道传输,这可以导致用户进行的金融交易信息、密码口令等秘密数据完全暴露在攻击者面前。攻击成功后,黑客不仅可以监听用户进行的所有交易信息,还可以篡改交易内容甚至冒充用户登录进行交易。
除了黑客攻击,内部人员离职后泄露客户信息的现象也对用户隐私构成威胁。一位网络炒股软件公司员工对澎湃新闻表示,曾有多位该软件用户向公司举报遭到同类产品推销电话骚扰。经查证后发现,原因是一位内部销售员在离职后,将自己负责的用户通讯录卖给对手公司,后来该软件公司作报警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