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身份信息被人利用在网上做了贷款 对方恶意逃避债务
可以报警的,一般在网贷审查时,都需要上传本人手持身份证的照片,你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别人盗用了你的身份信息办理的网上贷款,这个放贷的公司是有违规操作的地方的,所以是有责任的。由此产生的债务不是你来承担。新的违反居民身份证法司法解释是,冒用他人身份信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一次就可以追究刑事责任,因此,你去报案,公安机关可以抓人追究他刑事责任的。希望采纳。
② 身份信息被冒用贷款
身份证限于个人使用,他人冒用贷款的极有可能涉嫌合同诈骗,受害人可以向警方报案要求查处!
如果确实没有贷款的,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确认贷款合同无效,并追求银行和冒用人的过错责任。
③ 我的身份证被别人冒用贷款了怎么办
被别人冒用信息贷款,建议报警维权,不排除个人信息被盗用的可能。
联系银行或金融机构方面,告知银行或金融机构;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冒用他人名义贷款,涉嫌贷款诈骗,适用刑法193条之相关规定。
第一百九十三条
【贷款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④ 身份信息资料被盗用贷款,我应该怎么办。
身份证被盗用贷款,涉嫌贷款诈骗,建议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处理。
同时可以到银行查询一下自已的信用记录,看看是否贷有款,冒用他人名义贷款的属违法,那么当事人在有充分根据的前提下,可提出上诉,由法院裁定。法院最终裁定当事人确实是属于身份证被盗用而产生的不良信用记录,当事人的不良信用记录最终可在银行征信系统里被消除。
⑤ 身份证被他人冒用贷款需要报警立案吗
需要报警立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第四章 法律责任规定:
第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一)使用虚假证明材料骗领居民身份证的;
(二)出租、出借、转让居民身份证的;
(三)非法扣押他人居民身份证的。
第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一)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或者使用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的;
(二)购买、出售、使用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的。
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和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由公安机关予以收缴。
第十八条 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有本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所列行为之一,从事犯罪活动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泄露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居民身份证记载的公民个人信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单位有前款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有前两款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二十条 人民警察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根据情节轻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利用制作、发放、查验居民身份证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
(二)非法变更公民身份号码,或者在居民身份证上登载本法第三条第一款规定项目以外的信息或者故意登载虚假信息的;
(三)无正当理由不在法定期限内发放居民身份证的;
(四)违反规定查验、扣押居民身份证,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的;
(五)泄露因制作、发放、查验、扣押居民身份证而知悉的公民个人信息,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的。
⑥ 我的身份资料被别人盗用办了贷款,我会有什么责任
身份证被盗用贷款,涉嫌贷款诈骗,建议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处理。
被别人冒用信息贷款,建议报警维权,不排除个人信息被盗用的可能。
联系银行或金融机构方面,告知银行或金融机构;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冒用他人名义贷款,涉嫌贷款诈骗,适用刑法193条之相关规定。
第一百九十三条
【贷款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