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幫一個朋友貸款買了手機,一直沒還 影響我的生活 是否我該原諒,這種屬於三觀不正的人嗎
這種朋友本身就沒有信用了,純屬老賴。為什麼要跟這樣的人交往呢?
❷ 我讓朋友幫我分期買手機對她有影響嗎
一般只要按時還錢就不會有什麼影響,這個應該只要你朋友自己同意就可以了吧。
❸ 朋友用我身份證貸款買手機。
報警~把事情查清楚~有也可能泄露~也有可能是真的
❹ 我幫別人買了一個分期付款的手機,要是他不還款,有什麼後果,
如果他人不還,會讓參與分期身份證持有人進行還款,除非身份證持有人可以有效的證明分期手續是替他人辦理,否則只能自己替他人進行還款操作。
如果發生了逾期,還需要繳納多餘的手續費和滯納金。
(4)幫朋友買手機貸款擴展閱讀:
「孩子沒有經濟能力,為什麼在沒有向父母求證的情況下,就能辦這么大筆款項的分期?」小李的爸爸質疑道。北京康達(西安)律師事務所張麥昌律師分析:
「雖然大學生生活費主要來自父母,但滿18周歲後,就屬於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即法律上視為具有獨立的行為能力、獨立的判斷力。他在手機銷售公司簽訂分期購機合同,是有資質的,在法律上是完全合法的。」
商家有責任
「雖然為大學生辦理分期購機是合法的,但結合本案,商家的做法從商業道德上說是不妥的。因為商家明知大學生不具有獨立的經濟能力,分期付款買高檔手機,大學生很可能承受不起,商業上存在一定風險。之所以仍辦理這種業務,是因為摸透了家長心疼孩子,不會眼睜睜看孩子因為欠款成為被告的心理。
可以說,商家對大學生的高消費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張麥昌律師說。
代同學辦分期
張麥昌律師說,在這件分期購機事件中,如果兩位同學騙小李使用其身份證辦理購機手續,成功後又將手機銷售,將所得據為己有,且玩失蹤,涉嫌構成詐騙罪。但認定上會非常困難。因為兩個同學給小李寫了借條,小李也可以選擇以借款為由起訴兩個同學。
一直不還款會坐牢
一家分期付款公司的特別提示顯示,如果未按照約定償還分期借款,出借人可報警,案件移送至檢察機關,以金融詐騙罪向法院提起公訴,借款人拒不還款者,會依法被關押坐牢。
張麥昌律師認為,分期付款公司的說法沒有法律依據。金融詐騙罪是一個類罪名,下面有集資詐騙罪、信用卡詐騙罪等具體罪名,但沒有一個適用於小李。
小李的兩個同學明知沒有還款能力,短時間內用分期方式購置多部高檔手機,並且變賣後將所得據為己有,確實涉嫌犯罪,但罪名應是合同詐騙罪。但小李究竟是共同犯罪人,還是受害人,尚存在疑問。
北京市大成律師事務所西安分所段萬金律師認為,小李雖然是代同學購買,但實際上由他與分期公司簽署的合同是有效的,如果不能按期支付,對方可起訴法院最後強制執行。
辦分期應注意事項
張麥昌律師建議:「首先要理性消費;其次,一定要弄清楚法律關系,不要成為騙子的工具。再者,在填寫制式合同時,一定要仔細了解合同關系和違約後的法律責任,避免為日後可能出現的糾紛埋下隱患。這些都是對自己負責。」
❺ 我幫朋友分期買個手機,5000塊,分24期,每期還款446塊。
一、可以起訴,但是沒有對方身份證復印件的話,需要委託律師到派出所調取。
二、准備證據:
1、轉賬憑證或者其他轉賬給借款人的記錄,證明你已將款項交付借款人
2、借條,借條雖未約定還款日期但依據《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條對借款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借款人可以隨時返還;貸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內返還。
3、聊天記錄或者簡訊記錄,聊天記錄及簡訊記錄可以作為對方欠款的輔佐證據。
三、訴訟費(交給法院的費用):預交50元,可請求判決由敗訴方承擔
❻ 用自己身份證給別人貸款買手機
對方不還錢,你只能自己還款了。如果沒有證據證明對方用你的身份證信息貸款,那就可以通過法院讓別人幫你來償還債務~
❼ 用我的身份證幫朋友貸款買手機分期付款,別人不還。這到底該咋辦!
如果用你的身份證幫朋友貸款買手機,分期付款,朋友不還,只能是你還了。這就是教訓,以後身份證千萬不要借給任何人,包括朋友親屬。
能坑你的,就不要把他當朋友,你要想辦法把這筆錢要回來。你可以用微信等形式向他要這筆錢,把證據拿到手裡。然後警告他,不還錢我就報警。
❽ 幫朋友分期買了部手機,現在他不還怎麼辦
明知道他是黑戶了,黑戶說明他老是欠錢,你還繼續被騙。既然當發小,那就幫他到底,自己還款吧。花錢當教訓吧。這種朋友不值得交!!遠離點。最好斷絕關系!
❾ 我幫朋友貸款買手機 他現在不換了我該怎麼辦
需要借款人償還貸款。
貸的錢不還會有什麼後果:
1、如果貸款機構或銀行起訴到法院勝訴之後,在履行期未履行法院判決,會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2、法院在受理強制執行時,會依法查詢貸款人名下的房產、車輛、證券和存款。
3、貸款人名下沒有可供執行的財產而又拒絕履行法院的生效判決,則有逾期還款等負面信息記錄在個人的信用報告中並被限制高消費及出入境,甚至有可能會被司法拘留。
4、有能力而拒不執行的情況下,涉嫌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